练太极拳怎么可以放松

练太极拳怎么可以放松,第1张

谣曰:“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它充分说明,放松是演练太极拳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演练太极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这是太极拳难练的一点,也是衡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但从当前情况看,不少演练者对此还认识不清,做得不够,有的动作拘谨,面红耳赤;有的周身紧张,架子绷得生硬;也有的只知练拳,还不懂什么叫放松、为什么要放松等。因此,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练好太极拳是十分必要的。现就个人体会谈点看法,诚请拳友指正。

  一、放松的含义和作用

  放松,就是演练时心情轻松愉快,无任何紧张情绪或压力;肢体的各个关节、器官及肌肉、韧带等松弛、舒展。特别要十分注意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尽量以骨酪的自然支撑力把人立起来,一点僵劲都不要。动作轻灵柔和,从容自如,含蓄匀称,顺遂流畅;不急不缓,不散不滞,但不能软弱无力或随随便便。放松是太极拳独特的练功手段和方法,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放松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

  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2.有利于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

  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二、怎样才能做到全身放松

  第一.要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第二.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纲。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taijiquan

  第三,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第四,要动作轻灵。“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落脚不“扑腾扑腾”的响。

taijiquan

  第五,要“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第六,要适量运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实效,不要负重锻炼。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对高难度动作不要强求,不要与年轻人攀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寿

怎样修炼太极松功

 松功是太极拳内劲或内功修炼的重要一环,是练习内功太极拳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修炼太极松功呢下面请看看我整理的相关介绍资料吧。

 其一、何为“太极松功”修炼“太极松功”的意义

 其二、在修炼“太极松功”中应注意那些错误认识或误区

 其三、怎样修炼“太极松功”

 一、“太极松功”的内含及修炼“太极松功”的意义

 (一)、“太极松功”的内含

 太极拳作为区别于外家拳种的内功太极拳,它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玫宝,不仅因为它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相联系。还在于它的独特的训练方式及其所产生的超乎寻常的能量或称功力,即“四两拨千斤”的神功而誉满宇宙。所以人们才送给它—国粹、瑰宝、奇葩之称。

 太极拳的修炼方式或者称之方向,与其它拳种是截然不同的。这不是一开始就去练劲,更不是通过刚性锻炼,增强肌肉的韧劲而壮力,恰恰相反,它要求修炼者全不用力,在“用意不用力”的行功走架中,找大松大软、找虚无的气势、找神明感应、找莫测的变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太极松功”。

 杨澄甫说:“要松、要松、要松净,全身心松开,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少候说:太极拳“就是因为松松软软的,打出的劲才非常大呢!”

 杨澄甫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又说:“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所以,太极拳的“松功”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含:

 1、要在思想意识上,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劲道始有收藏。一拳一动不忘松净,灵慧才能生长。

 2、从形体上,在思想意识的引导下,逐步达到最大限度的松柔。日日以松沉之心意去灌输,久之自能得到真正的放松。

 3、在松的标准上,要求不仅从精神、肉体、关节、筋络等内外俱要松净、松透,而且要松得一丝都不能承受外力,即“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松到没有一毫杂念。盘拳如梦游一般。

 (二)、修炼“松功”的意义

 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需的条件。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光肩松而腰、胯、筋、背不知如何松或肘、腕、指节等不知如何松……此皆非正宗传授也。

 可见,松对于练好太极拳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是灵魂,懂得什么是正在松软,练拳和推手才会进步。非松软纯净内劲不生,如不松软,反不如不练内功。极松软,然后极坚刚。

 其次,松是练习内功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一举手、一投足,稍一用力即落旁门。”可见,“一分松、一分功,松到一无所有的真功。”

 再次,松是练习内气的基础。不能彻底放松,内气在体内永远也形成不了,真正松透确实不易,全身入松非下一定功夫不可。一心想松,久之身势自能放松,动以心气为主,四肢跟随自然会整,呼吸纯任自然,内外自能合一,拳意才自能上手。

 总之,太极拳练到老,不外一个松字,如有一点不松,不节不松,到老仍是不通。

 二、在修炼“太极松功”中应注意的几个错误认识或误区

 从古典拳谱中看,不应带来练拳中的偏差或谬误,查其原因,并非简单,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概括起来不外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拳谱》中对“太极松功”没有专门论述,虽然有“专气致柔”,“稍一用力即落傍门”、“观耄耄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但终没有明白的提出大松大软,松净松透的要求。尤其有的“宗师”们,在解释“古拳谱”时,再加进了自己的体会,把不用力,解释为“不用多余的力”,还是用力;或提“松紧适度”之说,还是有“紧”;或倡导“快慢相间”,还是有“快”,诸如此类,不能不说,在拳理拳法上就有误导。

 第二、不得名师指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解决以后由于政府对太极拳宣传和推广上的重视,出现了太极拳热,特别是题词“太极拳好!”以来,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因而相形之下,能真正传播太极拳的大师较少,尤其在全国各城镇中的晨练活动中,更是缺乏名师指导。故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外行”教导“外行”现象,形成晨练点中的太极操活动。

 第三、在太极拳的推广上,由于重视外形上的审美、划一、规范的要求(主要是新改编的各氏拳种比赛套路),无论是编导的理论阐释,还是在训练和评判词上的规章,忽视了太极拳本质要求—松、软、柔、韧。突出了踢得高,拍得响,下势深……等外在动作。给教拳和学拳的人造成误导,以为这就是太极拳。

 第四、真正体现太极拳内功的太极推手比赛,基本上处于误区,从有始以来的推手、散手比赛活动,主要表现为较力,拼体力的“傍门”、“左道”,当然也就不可能给太极拳的群众活动,提供榜样、典范。相反,则是误导。

 第五、由于极少数的名家,大师本身就是一身硬劲,甚至公开地向“大松大软”挑战,在《武当》、《武魂》等武术刊物上,有的把“松柔”与“疲塌”混为一谈,找不到真正的“太极松功”的影子。尤其是从学过外家拳过来的一些“拳师”,在心里上就“不服”太极拳的“松软”功夫。用外家拳的理念,改造太极拳。

 当然,不仅仅是这几条,还有其他原因,如身强体壮,“好战心”引起的“争斗心”等等,也是造成走“僵硬劲”的原因之一。

 三、怎样修炼“太极松功”

 太极拳在行功走架中,要遵循“先在心,后在身”的原则,即“意气君来骨肉臣”,练“太极松功”也如此,放松先松心,心松则一松百松。也就是整体的松,是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盘拳练推手都是如此。尽量从心意开始松,随着心意的松,神才能松,体也随之而松。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心松—精神松

 心松—精神松是放松的关键,精神是松的灵魂,精神如紧张,全身就都紧张了。练拳时在松、稳、慢、匀的基础上,根据内功太极拳的要求,逐步学会运用内气,达到松散通空。要顺其自然求自然,从精神、骨节、肌肉都要放松。

 推手时,精神更是要保持松,对方进攻时,身手都不要动,特别是接触点要松柔,对方来力过猛时,我们把内气向左或向右后划圆,对方即坠深渊。对方来力触及我身体任何部位,我意念一想该部位,即为意之双重,对方来力我不反抗,接触部位不动,意念随其来势微微后撤,对方即落空。如果想发放对方,随彼之后撤,我用心意轻轻跟随即可,也即是发,对方必跌出丈外。拳决云:“发劲意何解,有如敬宾朋,用手轻相扶,所指绝无空。”总之,练内功太极拳,在精神上不要一味的追求功夫,精神自始自终保持松,这才是“顺其自然,求自然。”

 2、骨节松

 用意念把全身的骨节,都对拉拔长,是用意念使它慢慢舒展开。上肢,先从手指一节节的松,一节节舒展,然后再松手腕,把腕关节松开后,松肘关节,肩关节,最后意念想两个肩井穴放松,此时肩关节以下至手指全放松了。下肢从脚趾开始放松,先把两只脚的脚趾放松,舒展开,再把膝关节放松,舒展开,松膝关节时要注意,是使膝盖微屈,不屈不成,屈大了也不成,再松胯关节。最后把头顶虚领起来,颈椎也松开了,此时意念放松会阴穴(在裆下大小便之间),会阴穴一松,全身就都松啦。骨骼的舒展,使全身有膨胀感使身体内的潜在的功能量得以充分发挥,此能量属身体内部能量,它没有动感,它不会体现出动作来,这种潜在的能量,只能形成在自己的感觉上,外边人看不出来,对太极拳有一定素养者来说,由于体内各关节都舒展开,达到松通。在发劲时要符合“根松催、中通顺、稍发透。”的要求。

 以上所谈的骨松,还是一般意义上的松。从太极拳的应用功能来说,它所要求的骨松,主要是九大关节的整体放松。上肢包括肩、肘、腕;下肢包括腿、膝、足;中间胸、腰、胯。对此,在“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一章里已有所论述。本章作为“松功”也要加以说明。我们认为,太极内气或内劲的运行是发于脚、行于脚,主宰于腰,运化在胸,灵活于腕,行于手指。可见,只有把九大关节放松干净,放松匀称才能形成整体。所以,有的拳家把肘和腕的放松看成是运气运劲的锁匙。腰为主宰;胸为运化之关,胯为承上启下、胯不落、腰不松、肩也不松,胯也是一关。

 3、肌肉松

 全身的肌肉都不要用力,精神不支持它,但要注意松不是弱、也不是疲塌,而要求肌肉永远保持松柔,由于有意识地长期令肌肉放松,肌肉反而能形成膨胀,肌肉膨胀骨节松开,身体内的浊气、病气就能不断地由身体内散发出来,浊气散出一点,体内的元气就占据一点,因此练习太极拳,每天都在不断的放松舒展,这对于保健养生、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特别是练内功太极拳,从练第一乘功夫开始,就应该注意在演练全套内功太极拳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全身的松静,因为第一乘功要练“腰功”,身体外形每一动都需要用腰来支配,“腰功”歌决要求:“太极腰功岂可无,缺腰何必费工夫,腰功毕生研不尽,身手两忘腰劲出。”肌肉紧张练不出内功太极拳。

 4、五脏六腑松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一般运动只能运动心、肺,各种运动及跑步,只能使肺活量加大,心脏耐受力增强,对于肾脏基本活动不着,肾脏在身体内是生命的根源,稳定之为“先天之本”,它的主要功能是:一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推动这一作用的动力叫“命门”,又叫“肾阳”或“元最”而这一动力基础叫做“精”,因此有“肾藏精”的说法;二是对身体内的水液代谢平衡起着主要作用。肾藏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藏精的含义有二:①是后天之精,是指由五脏六腑化生出来的精气,它包括着能够滋养脏腑、肢体、五官等各部组织的精微物质(如精、血、津液),这种精气,来源于饮食里的精华部分,是维护人的生命,营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即所谓的“先天之本”。②是指人类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与男子的精室和女子的胞官有关)。这部分精的生成,储藏和排泄也是由肾主管。

 在腰部两肾之间是“命门”,命门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即人体热能的发源地,又叫“元气”或“真火”。坚信所藏之精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能发挥其营养全身各部组织器官和衍生后代的'作用。这两种精气中的温度和动力,就是命门之火的表现,如果命门之火衰,男子可以出现阳萎或精冷无子,女子可出现胞宫虚寒,(胞宫、即子宫、卵巢、输卵管的总称)带下多或不孕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出现脾胃消化功能低下,而造成泄泻。

 在水代谢方面,三焦气化功能,也是依靠命门火的作用。如果命门火衰,就会引起水肿或小便失禁等病。

 脏腑是内气的发源地,因此用意念去放松脏腑,令内气慢慢地扩散,舒展到全身。只有放松脏腑才能使内气在体内鼓荡,体内的内气越多,向四肢扩散舒展的也越多,在体外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五脏之中只有肾脏放松时有形态的表现,因为它在腰肌的上方,我们所练习的“腰功”,即肾脏上边的两块肌肉,训练有素者它可以上下划圆,左右划圆。它可以统领着手和脚,在盘拳和推手中做出各种各样动作。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前五种在放松时无形态表现,只有三焦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中焦相当中脘(胃脘)部位,包括脾胃。中脘以上至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为上焦。中脘以下至小腹部位,(包括肝肾等诸器官)为下焦。“焦”就是热的意思,这种热能的表现叫做“气”,所以三焦总的功能是主持诸气,疏通水道,但上、中、下三部的功能又各有特长。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宣发积于胞中的“宗气”,将其输送到全身,供给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转输饮食物,蒸化,把营养物质通过肺脉的传化作用,以化生营气。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把人体内消化后的残余物质加以分别,食物残渣通过大肠排出体外,代谢的剩余水分通过膀胱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三焦总的生理功能,是身体内几个脏腑在食物消化、吸收、营养、排泄等功能方面的总合。而这一总的作用,又是元气(命门)、中气(脾胃之气),宗气三者相辅相成的集合体。

 六腑的放松,使五脏在体内好像悬浮起来,由此而产生一种虚灵顶劲。

 从以上分析可见,太极拳要求的松,但不是弱,也不是懈,更不是疲蹋。对肌肉神经来说,实际是要求保持松弛状态。对骨节来说,则要求松开,即我们常说的“对拉拔长”,通过练气,以气层为介质,自然就能做到如同球样的六面松扌朋劲。松,是内功太极拳的基础,不能彻底放松,内功在体内永远也形成不了。真正松透确实不容易,全身放松非下一定功夫不可。要明白放松的重要性,逐渐练好“松功”。在练习中,当与对方接触时,马上即僵时,即自己不知不觉进入强力范畴时,必败无疑。此时,不要说人家力大,应从自己身上找毛病。你自己不用力,怎么知道对方力大呢或有的人在对方进攻就往后辙,这不是松,更不是化,而是跑,是弱手,形成兵败如山倒。违反了太极拳放松的目的和太极拳走圆的要求。在发劲时,自己的内劲发不出,说明自己没有松透,内理还有堵截的地方,也因为违反了发劲的“根松催,中通顺,稍发透。”原则。太极拳内功的中级功要求是注意松和通的要求,歌决云:“劲源跟着手走,身手松净劲自有。”松,除了要下功夫练外,必须要悟,在练中悟,在悟中练。光练不悟,是傻练,长功不快,当然也不能光悟不练,那是咀上功夫。

 总之,练拳时须静心体会周身是否松净,是否沉稳,是否舒通。每动要静想须如何始能将意送到彼身,如何始能入里透内,久之当可进步。为此,一定要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练功之路,不可犯顶抗之病,更不可在心中存有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试想,前辈们全心全意去想放松,而尚不能将身势放松干净。如果你在练拳中老有一个“快慢相间”、“松紧适度”、“刚柔相济”的思想,那样是不能将身势松干净的,当然也就永远练不出来大松大软的上乘功夫,更谈不上太极劲了。

;

初学太极拳需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练手,第二阶段练腿,第三阶段练腰。第一阶段主要是最初要学会用手将弧线画圆画准;第二阶段手上弧线画得较熟练后重点练习腿功,使腿上不断长劲,慢慢练出一点上轻下稳的功夫;第三阶段则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始学练用腰。这是学练太极拳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练太极拳登堂入室的重要阶梯。

腰是太极拳的核心,也是修炼太极拳的关键,是太极拳技击的真正玄机所在,因此,腰部训练非常重要。

正如拳谚云:“形意拳、八卦步,太极腰。”又云:“打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学习太极拳之难,最难的就是对腰功的理解、领会和把握。那么腰该如何去练呢?

腰部要放松,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达到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椎骨轻轻重叠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球”,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一)站庄松腰法

全身松静站立,两脚踩气分开,呈后八字;两膝微屈下蹲,膝不过足尖;髋后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虚之三角;腰部命门穴向后突,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状;尾闾尖指向两脚跟连线之等边三角形之中点,同是调裆提会阴。全身身形按前述要求,松膝微内扣,踝放松,足平铺,手抱球或合十,置腹前、胸前均可。要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每次站半小时。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

(二)转胯松腰法

周身中正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略宽于肩,两手叉腰,适度下蹲,躯干与大腿成钝角,膝不过足尖。髋关节放松,以尾闾骨为动点带动髋部划圆。以此活动腰部之关节、肌肉、韧带等。习练久久,腰胯不仅能平转划圆,而且要能立转划圆即转“立圈”,甚至能转平、立相合之“混旋圈”。

(三)面壁蹲墙松腰法

面壁而立,全身放松,周身中正,两脚并拢,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贴墙,腰后突下蹲,头不可倾斜,如此反复。初练者脚尖顶墙下蹲有困难,可以稍离寸许,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下蹲。每次下蹲30为一组,每日蹲一组以上。待熟练后,鼻尖可离墙下蹲;再进一步可将腿蹲平后耗时间。此法不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疗练气功出偏造成的多种不适,为古不传之秘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65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