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有哪些难忘的故事(中国运动员)

北京奥运会有哪些难忘的故事(中国运动员),第1张

10.男子62Kg级举重------张湘祥

当张湘祥最后一把举起杠铃,标志着动作完成、通过的提示声还没响起时,他的头偏向了左侧,嘴角咧开了一丝笑容,我不知道他是在看什么,在看观众席上飘舞助威的红旗吗?但那一刻我的心却踏实了下来,这冠军,有了!

8年前的第三名,到4年前因护士注射药品失误,差点丢了性命,再到今天的最高领奖台,这是一种怎样的坚持啊!所以张湘祥会亲吻杠铃,所以他会跪谢场馆内左、中、右三面的观众,实在是因为这杠铃和跪谢礼中蕴涵了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

或许4年后的伦敦我们不会再看见张湘祥的身影了,但我却不会忘记张湘祥在北京完成的激情谢幕。

9.女子200米蝶泳------刘子歌

遥想十几年前中国泳坛盛开“五朵金花”的年代,那还是相当风光的,特别是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五朵金花”齐齐绽放:

庄泳,100米自由泳, 金牌

钱红,100米蝶泳, 金牌

王晓红,200米蝶泳, 银牌

林莉,200米混合泳, 金牌,破世界纪录

杨文意,50米自由泳,金牌,破世界纪录

现在回想起来都还有些激动!但后来因为里里外外、各种各样的因素,中国游泳真是不进反退了,前两年被寄予厚望的“蛙后”罗雪娟又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不幸英年早退了。

但刘子歌却为国人带来了惊喜,赛后其教练表示,其实刘子歌早就具备了夺金的实力,只不过为了不引起对手的注意和过早激起国人的期望,所以一直未予宣传。

其实不管是异军突起,还是韬光养晦,出奇制胜,这些都不重要,现在世界泳坛的形势和格局与“五朵金花”那个年代相比,是有明显不同的,重要的是刘子歌的金牌和世界纪录向世界证明了,游泳这个大型的比赛项目还没有抛弃中国人,泳池里面还有中国的一席之地,我们还可以继续这个体育游戏。

8.男子花剑个人------仲满

中国击剑20多年来的成绩是一个让人想破了头,都没想明白的事情,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栾菊杰的女子花剑个人金牌应该是众所皆知的,但接下来的20多年里,中国击剑却仿佛遭到了魔鬼的诅咒: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银牌

2000年悉尼奥运会, 男子花剑团体,银牌

女子重剑团体,银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 男子花剑团体,银牌

女子佩剑个人,银牌

男子重剑个人,银牌

想当年男花三剑客叶冲、王海滨、董兆智,论实力哪一个不是剑坛上响当当的人物?!2000年失利后,发誓4年后夺回桂冠,没想到2004年在雅典还是功败垂成!(当然,几次关键时刻中国击剑所遭到的欧洲裁判的压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男花与意大利男花决赛时,个别当值裁判的偏袒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以至于赛后国际剑联主席何内•豪克表示,本次男花团体决赛的执法是“耻辱”的,随后一名匈牙利裁判被解除了奥运会执法裁判的资格)

不过随着仲满的剑花飞舞,恶梦终于结束了!白岩松的比方很有趣:“仲”字拆开来就是“中”字加上“人”字旁,合起来理解就是中国人满意!

7.男子48Kg级拳击------邹市明

记忆中好像是1988年的汉城,中国拳击首次参加奥运会拳击比赛,最好成绩是第7名,到今天终于站到了最高处。

其实邹市明在4年前的雅典就差一点做到了,近几年来的实力水平和成绩更是节节提升:2005年世界业余拳击锦标赛48Kg级冠军,2006年亚运会48Kg级冠军,2007年世界业余拳击锦标赛48Kg级冠军,2008年的这块奥运金牌应该是水到渠成。

参照我们的散打水平,我一直都认为中国拳击会有所作为。当然,散打、武术、自由搏击和拳击相比,规则上有根本的不同,几者之间应该也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但从身体的激烈对抗,都带有一些“打架”、搏斗的共性的角度去看待的话,几者之间又肯定存在一些诸如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的共同点。

我想以中国拳手的根基和领悟力,如果国家能够像对其他一些优势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一样,再多一些投入的话,中国拳击在中、轻量级的领域应该也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届奥运会拿到3—5块金牌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6.女子体操团体

中、美女子体操团体的对抗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高手之间的竞争,不见得是比谁的招多,谁的招狠,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谁在关键时刻顶得住,谁的失误更少,谁的发挥更稳定!

程菲失误了一次,美国队接着就失误了两次,于是奖牌易色,桂冠易主,你不得不承认,竞争的实质就是那么简单、朴实!

对于运动员而言,没有比奥运会更好的展示舞台了,除了程菲早已是名声在外,众所皆知,中美一战后,我们一下就记住了江钰源、何可欣、李姗姗、邓琳琳、杨依琳的名字;我们还发现,原来中国女子体操不是只有“程菲跳”,还有江钰源的自由体操、何可欣的高低杠、李姗姗的平衡木、杨依琳的全能……比如说本人就特别喜欢江钰源的那套名为《掀起你的盖头来》的自由操,感觉很活泼、很乖巧!

5.羽毛球男单------林丹

听到陶菲克首轮就遭淘汰的消息后,没有窃喜,更多的是惊奇,同时脑子里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次的男单冠军十有八九都是林丹的!”虽然那时候比赛才开打,李宗伟、黄综翰、李铉一、盖德都还“健在”。

历史有时侯会惊人的相似,4年前的雅典,林丹首轮出局,随即陶菲克顺利登顶;4年后陶菲克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幸运女神这次要垂青林丹了?!

当然,这种臆测有点迷信了哈。实事求是地说,林丹是完全靠自己的实力摘取的桂冠,决赛里气势如虹,势不可挡,李宗伟只有招架之功,几无还手之力,林丹的技战术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8年对林丹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李矛事件”、“吉新鹏事件”都使林丹承受了太多的非议和压力,但他都挺过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敬军礼、披国旗、抛战靴、与观众的拥抱、呐喊声、欢呼声,以及响彻全场的孙楠的《红旗飘飘》的歌声,还是那个个性十足的林丹!

借用一部**的名字---王者归来!

4.女子10米台跳水------陈若琳

应该说陈若琳与何冲的夺冠过程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比如都受到了外国选手的强力挑战,而且各自的对手都来自加拿大,对手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最高水平。略有不同的是何冲在整个6轮比赛中,始终保持着微弱的领先优势,硬是咬着牙没给德斯帕蒂半分可乘之机,而陈若琳的胜利过程更惊险、更刺激一些!

全世界都得佩服中国跳水教练的执教水平,调教出来的加拿大选手与中国运动员的水平真是在伯仲之间。海曼斯最后一跳的完美收官,摆在陈若琳面前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不能有半分失误,得分必须在90分以上,陈若琳前4跳还没一个动作上过90分呢。但陈若琳没有让对手美梦成真,她向全世界展现的是其超人的稳定和令人窒息的完美!10030分!

电视直播捕捉到了海曼斯轻轻摇着头,脸上写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的深情。

陈若琳的这块金牌绝不仅仅是收复了在2000年、2004年连续两届失收的阵地,而是展现了她以不满16岁的年纪,在决赛场上的那份镇定、从容,完全不逊色于任何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如果说吴敏霞还在为接过郭晶晶的班而努力的话,陈若琳的身上已然隐隐约约汇集了一股王者之气,已经颇为神似当年初出道时的伏明霞!(1992年巴塞罗那夺冠时还不满14岁)

中国跳水之幸矣!

3.女子步枪三姿势射击------杜丽

奥运会首日比赛在自己的卫冕项目上只排第五,连奖牌的颜色都没看到,别说是运动员,换做是普通人,对于其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打击,都是十分沉重的。但央视的记者在射击馆的门口到底还是把杜丽给逮住了,于是全国人民看着杜丽哗哗的泪水,一起品味了她的伤心:“……我真的已经好努力、好努力……我也想让五星红旗升起来,可是……”

够了!我的鼻子也开始在发酸,眼睛也开始潮润。4年前她就是奥运冠军,她其实可以急流勇退,但坚持了4年,无外乎是想在家门口的奥运会上再创佳绩,再次为国争光。对于这样有责任心的运动员,我们还要苛责什么呢?

4天后,当步枪三姿势射击决赛打完最后一枪,我看到杜丽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那岂止是激动与兴奋所能够形容,那简直是酸、甜、苦、辣多种滋味的混合与释放!我甚至都有了一种想和她一起大哭一场、彻底释放的感觉!

两场比赛之间只有短短4天的间隔,可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

杜丽的两次泪水让国人深深地记住了她的名字和那块沉甸甸的金牌,我想起了朱启南的眼泪,女曲、女排的眼泪,我甚至还记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董炯输给拉尔森之后的眼泪,其实他们都是好样的!

2.女子射箭------张娟娟

先来看看韩国女子射箭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单: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韩国女子射箭队首次亮相即获金牌,并随后包揽了1984---2004年历届奥运会女子射箭的团体金牌和个人金牌,算上北京奥运会,已实现团体赛冠军7连冠,个人赛冠军6连冠!

这是一种怎样的竞技垄断?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种可与中国乒乓球、跳水相媲美,甚至还要霸道的垄断!

这次韩国女子射箭个人赛冠军7连冠的梦想破灭了,是因为张娟娟的横空出世:四分之一决赛,106:101淘汰朱贤贞;半决赛,115:109淘汰12箭世界纪录保持者尹玉姬;决赛110:109击败朴成贤!这可是4天前刚刚创造团体赛冠军7连冠的韩国主力队员啊!难怪韩国媒体会称呼张娟娟为“死神”!

当然,“死神”的称号有点恐怖哈,我倒是觉得把施瓦辛格扮演过的一个角色送给她更为合适---那就是“终结者”!

1.

怎么空缺了?

我承认这多少有点一厢情愿,在我的内心里,这个位置是在刘翔夺金牌、破纪录后才填上去的。

我脑子里曾有过这种美妙的情景想像:2008年8月21日的夜晚,男子110米栏决赛的一声枪响,十几秒后的极速冲刺,刘翔和罗伯斯并排冲过终点!众人将焦急的目光转向大屏幕,等待裁判委员会、计时器反复比较后的最终裁决。1分钟后,最终成绩出来了,罗伯斯12秒86!刘翔12秒85!!

犹如西门吹雪与叶孤城之间的巅峰对决,刘翔向世界证明了他才是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跨栏王!这是一场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决战,2008821,一个不眠之夜!永垂青史之夜!

可是,随着刘翔的伤痛离别,美好的憧憬终于灰飞烟灭了……

刘翔脚上的伤痛这次肯定是要彻底根治的,快则半年,慢则一年后,我们才会看见刘翔重新站在竞技场上,在这期间,留给世人的是漫长的期待和无尽的想像……

之所以把这个位置空出来,当然是祝福和期待刘翔的涅磐重生,重新腾飞,填补上这个空缺的位置,真的希望那一天不要太久……

许多 体育文化发烧友喜爱看举重,在大力王的对决中,有很多的标准必须遵循,例如杠铃举起来的那时候要坚持不懈是多少秒?坚持不懈的分秒针对分数的是不是合理十分关键,文中就来简易介绍一下这块的专业知识:

举重规则坚持不懈是多少秒?回答非常简单:只需3秒!可别轻视这短短3秒,针对普通百姓而言,也就一发愣的一瞬间,可是针对竞走运动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立即事关考试成绩的是不是合理!在可靠的竞赛中,举重运动员在行为标准的条件下将杠铃举过头上后,一定要维持人体的可靠性,两手和两腿都不可以有摇晃,最重要的是要保证3秒左右没动!

自然除开必须始终坚持的这3秒左右,举重中也有别的的时长规定,最先便是一定要在1min以内将杠铃举起来,假如参赛选手开展持续的试举,那麼这种时间段能够增加到2分钟;假如2分钟内杠铃没有提过腿部即算为不成功。

竞走比赛最后成果的估算是以抓举和挺举的总重量为总数,与此同时依据运动员本身标准,休重等级分类和二种举式违规姿势作出了优化的规范。

在举重中,每一位运动员各自有3次的试举机遇,运动员的试举要直到裁判员判断自身坐稳以后,考试成绩才可以算是合理。运动员有1分钟的间歇性时间,后30秒倒数计时,如果是持续试举则有2分钟的间歇性。

与此同时,参赛选手人体的其他位置碰地也会判刑不成功,不可以有二次试蹲,抬起时手腕要挺直,两足立在与杠铃和躯体的平面图相持平的同一水平线上去进行姿势。

抓举必须运动员将杠铃平行面地放到两小腿肚前边,双手手掌相对性撞杠,以一个持续姿势把杠铃从竞走台子上举至双臂在头顶彻底挺直,一旦有伸屈则会判处为不成功。而挺举是必须运动员以一个持续姿势把杠铃从竞走台子上提置肩际。两腿平行面挺直维持停止情况。先屈腿预蹲,随后用伸腿伸臂姿势将杠铃抬起至双臂彻底挺直,两腿取回平行面维持静止不动。

竞走分成抓举和挺举二种,选开展抓举,随后歇息10分钟开展挺举,抓举和挺举的频次全是3次;杠铃净重只有提高无法降低,每一次试举完毕后,杠铃务必提升1千克的倍率;最后的排行是依照抓举和挺举的总分开展排列,假如考试成绩同样,那麼休重轻则成绩靠前。

在学级裁判中被苗木诚等人戳穿谎言,被黑白熊处刑。

大和田纹土,是动画及游戏作品《弹丸论破:希望学园与绝望高中生》中的角色之一。私立希望之峰学园第78期学生,超高校级的暴走族,日本最大的暴走族总长。大和田纹土,是动画及游戏作品《弹丸论破:希望学园与绝望高中生》中的角色之一。私立希望之峰学园第78期学生,超高校级的暴走族,日本最大的暴走族总长。

在学园生活中与石丸清多夏进行桑拿对决后与之和好并和石丸清多夏称兄道弟,并偶然得知破坏电子学生手册的方法。因为觉得自己的哥哥是被自己害死的所以一直无法正视那段过去,从而对不二咲千寻的坚强产生了妒忌,用杠铃重击了他的头部造成不二咲千寻的死亡。在学级裁判中被苗木诚等人戳穿谎言,被黑白熊处刑

也许你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是将AMG GT C敞篷跑车比作火焰,而将极星1比作海水。这无可厚非,毕竟在百万级GT跑车阵营中,它们给人的印象多是如此。不过,随着与这两台天生吸睛的跑车进一步接触,我发现其实AMG有其平静如海的一面,而极星同样会偶尔展露出热情似火的另一种特质。

梅赛德斯-AMG GT系列,五年前横空出世。作为SLS AMG的继任者,虽然它为了减轻重量舍弃了拉风的鸥翼车门,但极度修长的前发动机舱却得以传承。在其之内,是一台由AMG工程师亲手组装、有着两颗涡轮的40升V形8缸发动机,它所能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由350千瓦(476马力)到430千瓦(585马力)不等,加上全铝合金结构打造的轻量化低矮车身,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赛道利器。当你按下它的发动机启动按键后,V8发动机通过尾部AMG高性能排气系统爆发出的低沉咆哮正是它如火焰般凶猛的见证。这台跑车似乎永远不安于现状,它时刻蠢蠢欲动,目标是征服天下的所有赛道,隐藏在COMAND Online系统中的AMG TRACK PACE菜单暴露了它的野心。

极星(Polestar),源自北欧豪华品牌沃尔沃,最初它是以赛车部门的形式存在于母公司中,类似于AMG之于奔驰、M之于宝马。不过后来,随着世界 汽车 工业电气化进程的加速,沃尔沃也正式将极星转型成为一个打造高性能电驱 汽车 的品牌。只不过,与我们熟知的那些造车新势力不同,极星没有选择热门的纯电动SUV作为开山之作,而是带着些许过渡的意味首先打造了一部“高性能电驱混合动力GT轿跑”,并没有完全放弃燃油发动机。它由改进后的沃尔沃T8混合动力系统加身:前20T机械+涡轮增压发动机配ISG电机,后轴双电机且每台电机负责一个车轮的驱动,加上超轻量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身的使用,极星1的百公里提速成绩同样可以跑进4秒。不过,诸多沃尔沃 汽车 的设计元素令这部极星1的外表看上去平静如大海,与AMG GT系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人如其面,车如其色。

奔放的流沙金与低调的太空黑,

不正完美地诠释出两款性能机器的不同性格吗?

两个品牌具有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造车理念,AMG疯狂,极星淡定,AMG如火焰,极星如海水。当然,它们也有着许多的共性,就拿我们眼前的这两台车来说:AMG GT C敞篷跑车与极星1,都是超百万元级别的双门GT跑车,百公里加速成绩都进入了4秒大关,都对轻量化和高性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只不过,一个都展现在明面,另一个则需要你自己去挖掘它的内涵。

暴烈奔放与低调含蓄

不得不承认,挂有三叉星徽标志的 汽车 天生自带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哪怕大部分AMG车型也都是如此。唯有AMG GT系列,是少有的能够令三叉星徽放飞自我的产品,特别是我们手中的这台AMG GT C敞篷跑车,流沙金色的车身本就在滚滚车流中自带聚光效果,再搭配暗红色镁铝合金+三层织物的软质顶篷,强烈的色彩反差更是能够将身边路人的目光全数吸引。

全新样式的LED高性能大灯配合夸张的杠铃形三段式进气口,展现着咄咄逼人的气势。修长的发动机舱将狭小的座舱几乎“挤”至后轴之上,营造了一种极致后轮驱动的视觉效果。

前19英寸后20英寸的AMG双5辐轻合金车轮、侧翼子板上“V8 BITURBO”以及可自主调节的电子升降尾翼都无一不高调地将自己暴烈奔放的特性展露无遗。

在其身旁,同样身价不菲的极星1似乎并没有被AMG GT C敞篷跑车的气势所吓到,它从始至终都相当淡然。从外表上看,大部分人都不会认为它的价值接近150万元。的确,熟悉的“雷神之锤”前照灯组与直瀑式前进气格栅所组成的这幅面孔我们似乎花费30万元即可拥有,尾部双“C”形尾灯虽然造型别致,但同样也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有着简约美的极星车标和“极星1”贴字全部隐藏在了其黑色车漆之下,不近距离观察很难辨认。我能理解大部分路人疑惑的心态:这部车看上去是一部沃尔沃,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当然,还是有少数资深 汽车 迷会在我经过时脱口喊出:“看,极星!”这已经令我十足欣慰了。

在21英寸巨型亮黑轮圈内,

曾服务过F1赛车的日本Akebono品牌

6活塞亮黄刹车卡钳若隐若现。

醒目的6活塞刹车卡钳隐约现于其中,它来自曾经服务过F1赛车的日本阿基波罗Akebono公司旗下,可能没有Brembo那样大名鼎鼎,但这不正符合极星品牌低调含蓄的气质么?

运动豪华与简约精致

AMG GT C敞篷跑车那狭小的座舱内为我们呈现出的依然是一副奔驰风格的豪华内装,Alcantara、碳纤维、真皮以及亮银面板等多种材质被奔驰的内饰设计师轻松玩弄于股掌之间,它们的搭配组合恰到好处地展现了AMG GT系列豪华而不失运动气质的座舱氛围。仅仅粗壮的方向盘上就集中了上述四分之三的材质,手握的地方采用Alcantara防止打滑,上下部分使用碳纤维,而双拇指触控操作区的亮银面板看上去又具备十足的质感,不得不佩服奔驰在内饰打造上的深厚功底。

与我曾经驾驶过的2018款AMG GT R相比,这部诞生于2019下半年的新款车型在数字化与互联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升级。原先的双炮筒式机械仪表升级为可选择“经典”、“前卫”和“动感”三种主题的全液晶仪表。不过,当你见识到“动感”的设计后,前两种主题一定不会再入法眼。转速表居中,当前挡位和时速分别以超大的数字显于其中,它的两侧可以调出包含涡轮增压值、G值、各类油温等赛车专属信息,整体的动画效果像是在体验一部赛车 游戏 。

中央的立式屏幕升级为8英寸宽屏,并采用COMAND Online驾驶室管理和数据系统(带联网功能),集控旋钮也被更新为奔驰最新样式的手写板。智能手机互联系统支持苹果Carplay和百度Carlife两种方式,座椅加热、通风以及敞篷车专属的头颈暖风系统齐全,你还可以选装柏林之声高端3D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以便享受独一无二的听觉盛宴。

所有与驾驶相关的功能都集中在“V8”形状的中控台上,每个按键处都提供一个小屏幕展现当前功能状态,不得不佩服德国人在这些小细节处的创新,相比于枯燥的物理按键,彩色屏幕无疑更加能够调动起你对驾驶这款 汽车 的兴趣和渴望。

当然,AMG多功能方向盘也提供了类似的模式切换区域,它能够让你手不离方向盘就能够完成诸如驾驶模式转换、尾翼升降、悬架调节等驾驶设置,一切都是以驾驶员的便利性为主要考虑因素。虽然空间狭小略有压抑,但它“五脏俱全”,并且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挑逗你的感观,令人爱不释手。

如果没有方向盘和挡把上的极星车标,

你如何确认它不是一部沃尔沃S90呢?

换到极星1之上,AMG GT C敞篷跑车座舱带给我的压抑感瞬间消失无踪。全景天幕式玻璃车顶虽然无法开启,但可以让车内的采光度更为通透,防紫外线的设计也保证了在盛夏的艳阳下车内不会被赶不走的热浪吞噬。

在特斯拉和小鹏的新车上我们都曾见到过这样的全景天幕玻璃车顶设计,看来它已经成为新势力车企最青睐的一项配置。

不过,极星1的内饰依然有着浓厚的沃尔沃风格,无论方向盘、全液晶仪表的式样,还是9英寸立式触屏及其内部的系统操作方式,都与最新款的沃尔沃 汽车 无异。虽不违和,但始终少了一些新鲜感。

作为极星1简约内饰中的爆点之一,

来自瑞典百年水晶品牌Orrefors的水晶材质电子挡把

精致得令人爱不释手。

但是,当你的视线落在挡把上时,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去抚摸它。这款水晶挡杆的材质来自瑞典百年水晶品牌Orrefors,晶莹剔透的细腻质感仿佛将你心中那因为毫无新鲜感的内饰所升起的怨念完全打散。金色的安全带也是极星1内饰的亮点之一,朴素的大环境下突然出现这样一个爆点,总比处处五彩斑斓的媚俗更能打动人心。

与AMG GT C敞篷跑车座舱内所展现的豪华运动感相比,极星1的这套内饰虽然有些寡淡无味,但却在不经意间处处透露着高级的质感,无论选材用料还是装配工艺,就像是家居一样精致而温馨。

看清楚了,它可不是保时捷上的圈速计时器(虽然很像),

而是宝华韦健音响最经典的

一个设计—鹦鹉螺高音扬声器。

顶级的宝华韦健音响系统在这部双门GT车型中安放了多达17个扬声器,包括我的最爱——仪表台中部精致的鹦鹉螺扬声器。它可以说是宝华韦健音响系统的一个经典设计。一个直径25毫米的鹦鹉螺高音扬声器下还有一个直径100毫米的凯夫拉材质锥形中音扬声器,共同组合成了中控台顶部扬声器。它的位置设定与前挡风玻璃的角度之间经过精密计算,能让音波形成很好的反射区,在保证音色丰富的同时,也能让声音显得更纯净,减少因为反射等产生的杂音。目前,这套宝华韦健音响系统仅提供给沃尔沃的90系车型以及极星1。

除此之外,我们能在中控台9英寸触屏中调出有关于主动安全系统的菜单,无需多想,将这些密密麻麻的功能全部开启即可,这也是沃尔沃浸*多年的看家技术,目前已经能够做到自动紧急避让前方突然出现的人和动物等障碍,具备十足的智能性,也令车主感到十分安心。你很容易就能在网上搜索到相关的案例视频,请恕我们无法为大家实地演示。其他在沃尔沃90系旗舰车型上出现的豪华装备,极星1上自然也都有所提供,毕竟其售价已经接近150万元,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可不必操心。而且,极星1无需您亲自去研究选装配置单,在官方的定制页面中,您只需挑选自己喜爱的外形和内装颜色即可,哑光漆需要花费18万元,仅此而已了。

对了,极星1相比于AMG GT C敞篷跑车有一项天然的优势:它能够最多承载4名人员,而后者则仅仅是双人跑车。相应的,在储物空间方面,极星1也会令人更加从容一些。

两种“快”

前面提到,AMG GT C敞篷跑车搭载了一台令人感到恐怖的大马力“心脏”,410千瓦(557马力)的最大功率经过AMG SPEEDSHIFT 7速运动型双离合变速箱的打理,能够始终保持最强的敏感度。即便将驾驶模式设定为EFFICIENT,只要右脚稍稍多给一些力度,伴随着耳边四周因降挡而突然增大的排气声浪,你的后背就会感受到一体式运动座椅的压迫。当然,在城市中驾驶时,只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和右脚,关闭声浪阀门,平心静气面对前方无尽的拥堵,变速箱就再也不会贪恋于高转速带来的快感,而是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升至高挡位。松开油门踏板,这台超级跑车居然还提供滑行模式避免因降挡而产生发动机制动效果。加上兢兢业业的发动机节能启停,你会感激于这部超级跑车还有如此善解人意的一面。

只有驶出城市进入山区,你才能毫无顾忌地体验8缸双涡轮引擎极致的加速表现。在这里我们将头顶上的束缚去掉只需11秒的时间。当蓝天白云与远方巍峨的群山映入你眼帘之时,尽情地放飞自我吧。切换模式至SPORT或SPORT PLUS,排气声浪也会自动开启。当然,此时你的已经扯下了与外部声浪之间的最后一层隔阂,震天的咆哮可以毫无保留地经耳膜传递给你的大脑,并刺激着肾上腺素的分泌。还犹豫什么?使用拨片挂入1挡,全油门起步吧。接近700牛·米的扭矩喷涌而出,但我们的AMG GT C甚至连轮胎都懒得响一下,车辆如箭一般弹射出去。

虽然AMG 40T V8发动机震天的咆哮声已响彻山谷,

但偶尔回望,

你总会发现一个鬼魅的身影依然能够悄无声息地紧跟左右。

在门头沟西部的北京边界地区,多弯的山路是AMG GT C敞篷跑车最天然的撒欢儿舞台,顶着限速通过一个又一个弯角,车辆始终稳健如初,四个车轮没有任何失去抓地力的迹象出现,这也许就是我们俗称的“轨道车”吧。当然,沉重的转向力度还是会考验你平时健身锻炼的效果,短短15分钟,我已经无数次冒汗然后被风吹干,也许这就是AMG想要带给大家的最为纯真的驾驶乐趣。

它真的很快,37秒的官方百公里加速成绩应该所言不虚,不过我已经累了。体验用车并没有花费5万元选装更高档次的柏林之声,不过标配音响系统同为柏林之声,我认为对于AMG GT C这样的跑车来说已经足够了,它最动听的音源其实正是来自你视野前方那修长的发动机盖下。降低车速,重新调节各模式至舒适,打开蓝牙音乐,你会发现这部跑车并不会拒绝你想要体会其平静浪漫一面的诉求。就像驾驶最普通的敞篷跑车一样,没有太多的区别,那不安分的V8发动机虽然时有声浪传入,但也正与你所播放的音乐完美结合,令人沉醉。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唯有我们的AMG GT C敞篷跑车才能独家给到。

再次换到极星1的驾驶席。通过刚才从城区到山区接近超过100公里的“充电模式”驾驶,发动机几乎已经将那34千瓦时容量的电池充满,我们终于可以体会最强的极星1了。将驾驶模式切换为POWER,此时20T发动机、能够提供额外50千瓦功率的ISG电机以及两个后桥电机已经全部绷紧了神经,只是等待你的右脚发出指令。还等什么?全油门走起,伴随着一阵大脑眩晕之感,我手中这台低调的跑车并没有给人丝毫的反应时间就已经达到山路的限速水准,主观感觉它甚至要比AMG GT C更为迅捷,我相信4秒左右的官方百公里提速时间是可以成为现实的。当然,在提速过程中,你的耳朵可能会有些许抗议,它好似完全失去了宠爱,没有任何感知,车辆竟然已经极速飞奔了。这正是未来性能车的发展趋势,使用多电机驱动,瞬间的扭矩最大化让百公里加速时间大幅缩短,即使20万元、30万元的纯电动 汽车 目前做到5秒左右的成绩也并不稀奇。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样的提速过程如同嚼蜡,没有声浪烘托氛围,跑车也就不能称之为跑车。我们理解这部分人的担忧之心,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苛,燃油车还是会慢慢地退出 历史 舞台。无论目前的电力驱动还是将来的氢燃料驱动,发动机的声浪终将只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要学会接受现实,接受更新的 科技 ,更清洁的能源到来。也许未来,电流声也会被脑洞大开的人们玩出花样来呢。

即便坐在狭小的AMG GT C敞篷跑车的座舱中,

你也能感受到三叉星徽

对于内饰豪华感的追求

并不会因为其超级跑车的身份而有所怠慢。

回到正题,其实我们当时忘记了极星1的系统性能参数。回首查看,才发现它的这一整套动力总成能够输出最大超过700马力的功率,以及令人感到惊讶的1000牛·米峰值扭矩,难怪在起步的一瞬间我有种曾经在阿布扎比体验罗萨方程式过山车时的大脑充血之感。但是,对于低调的极星1来说,如此玩法并非常规操作,它只是向大家宣告:我有这个实力,欢迎试探。在日常驾驶时,纯电动模式行驶依然是它极力向大家推荐的,135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几乎可以令你保持两天一充的频率(按平均往返通勤距离50公里计算),只是它仅有交流慢充模式提供,需要一整夜的时间电量才能充满。其实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来说,仅提供慢充已经足够。想象一下如果能够使用快充,本就不大的电池可能会在3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完全充满,并不足以令你逛完商场或者吃一顿晚餐,在充电车位紧张的情况下就会有些尴尬。解决方式就是我们之前是用的发动机充电模式,实测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当然,有条件的客户还是建议大家安装家庭充电桩,即可用车无忧。

通过驾驶模式旋钮,我们可以看到极星1还提供AWD全驱、PURE电子后桥驱动、HYBRID混合动力以个性化设置模式,与我们常见的跑车驾驶模式有很大差别。在电量充足时,PURE当然是更好的解决方案,否则一路HYBRID即可。雨雪天气或是多弯山路的情况下,AWD全轮驱动会为你提供最为周全的保障。

只有打开发动机盖,

你才会发现极星1那隐藏很深的

跑车专属Öhlins避震。

觉得它不够硬?请自己动手调节吧。

跑车专属的Öhlins避震也是极星1隐藏很深的一点,只有打开前机盖看到顶吧时,你才会注意到两侧避震筒上的小字。在这里,你可以通过那个金**的旋钮自主调节避震器的软硬。就我们目前的状态来看,一定是最适合城市驾驶的风格。

另外,前面提到的极星1车身结构中使用了大量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相比传统钢结构车身可有效减重230公斤,几乎完全抵消了高容量电池组为车辆带来的额外重量,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在车身上找到不起眼的小字说明。

就像超跑的透明机盖一样,

极星1这块透明盖板内的金色线束

象征了此品牌对于电气化路线坚定的追求。

真的是,只有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到极星隐藏在超低调外表下的疯狂 科技 。不信?请打开后备厢盖,你发现这里的玄机了吗?

历史 的车轮滚滚向前,

从内燃机时代到电气化时代,

人们对于极致性能的追求将永不停歇。

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快”,让AMG GT C敞篷跑车与极星1难得地遇到了知音,可谓“不打不相识”。一台是传统内燃机跑车领域里的佼佼者,一台作为全新品牌电气化的代表同样具备出众的性能;一台有着如火焰般的热情与奔放,一台则以平静如大海立足于世界。不过当你深度地接触它们后,敞篷跑车的浪漫以及发动机+三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迅猛也同样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面是火焰,一面是海水,可以理解为分别形容这两台尤物,也可以分别安放在它们各自的身上。如果有足够的预算,我愿意将它们全部收入囊中,你呢?

Specification

梅赛德斯-AMG GT C

敞篷跑车

售价:19488万元起

引擎:V8,双涡轮增压

排量:3982mL

最大功率:

410kW/5750~6750rpm

最大扭矩:

680Nm/2100~5500rpm

变速器:

7挡双离合器

长/宽/高:

4551/2007/1260mm

轴距:2630mm

驱动方式:

前中置后驱

制动系统(前/后):

通风盘/通风盘

悬架系统(前/后):

双叉臂/双叉臂

轮胎:

前:265/35 ZR19

后:305/30 ZR20

最高车速:316km/h

0~100公里/小时加速:

37s

综合油耗:122L/100km

极星1插电式混合动力

售价:145万元起

引擎:L4,机械+涡轮增压

排量:1969mL

电池组容量:34kWh

最大总功率:441kW

最大扭矩:1000Nm

变速器:

8挡手自一体

长/宽/高:

4586/2023/1352mm

轴距:2742mm

驱动方式:四轮驱动

制动系统(前/后):

通风盘/通风盘

悬架系统(前/后) :

双叉臂/多连杆

轮胎:

前:275/30 R21

后:295/30 R21

最高车速:250km/h(电子限速)

综合工况油耗:1L/100km

纯电续航里程:135km

文/裴雷 图/李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36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