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击可以加强手臂力量,需要怎么进行学习呢?

学拳击可以加强手臂力量,需要怎么进行学习呢?,第1张

“拳大胳膊粗”的人从外表来看就跟人一种壮实有力的感觉,这种体格的人打拳有很大的优势,能打出力量惊人的重拳,可自己手臂纤细是不是就不适合学拳击呢?没关系!拳击运动本来就能增强人的体质,手臂不够粗壮、力量不够大可以通过有效训练得到加强,下面带你看下都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增强手臂的力量!

手臂粗壮有力

通过腕力训练增强手腕的力量

对于学拳击的人来说,比较容易忽视手腕力量训练,因为手腕的位置都是韧带,很难通过训练让手腕变粗,从视觉上来看没有“肱二头肌”那样增幅明显,其实手腕转动需要的力量主要来自下手臂和手掌的肌肉,所以可以通过五指俯卧撑锻炼整个手的力量,再通过哑铃弯举练习下手臂的力量,要坚持每天都练才会有效果,在训练量上循序渐进的加大,长期下来腕力就练上去了。

在出拳击中沙袋的时候,手腕需要承受很大的反弹力,手腕强壮有力才能避免受伤,这就是腕力训练必不可少的原因。

哑铃弯举

身体倒立、单杠训练增强上臂的力量

在这里强力推荐倒立训练,因为这种方式不需要任何训练器材,只要身前有一面墙就可以了,倒立的方式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倒立可以锻炼肱三头肌、三角肌,而且对肌肉耐力的提升尤为明显。用单杠练习手臂的拉力,主要增强的是肱二头肌的力量,如果没有单杠可以拉力量绳的方式替代,如果力量绳也没有可以提水桶,水桶里装适量的水做上提运动也能增强肱二头肌。

之所以说到提水桶运动,是为了让你随时随地的就能练习,而且水桶里的水还能调整,把爱好带到生活进步会更快。

倒立训练

手臂的爆发力更为重要

其实前几种力量训练增强的是绝对力量,如果你是学拳击的还要经过爆发力训练才能把绝对力量打出来。简单的说速度加上力量等于爆发力,所以只有拳速和力量都打出来了才会有爆发力,这时候可以用“空击出拳”的方式专门练习出拳速度,并通过长期训练形成肌肉的记忆,这样手臂就同时具备了绝对力量和爆发力!

A、举着杠铃原地不动,杠铃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人对杠铃不做功.

B、扛着米袋慢慢登上楼梯,米袋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距离,人对米袋做功;

C、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水桶移动方向和力的方向垂直,人对水桶不做功;

D、用300N的力推汽车,汽车没动,汽车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汽车不做功;

故选B.

练二头肌哑铃和杠铃不能太重?

那你第二天小臂有感觉吗?并不是说重量太重就练小臂而练不到二头肌了,关键看你是哪里发力的练弯举动作肯定会练到二头肌的,如果你的动作不标准,不是靠二头肌的收缩作为主要动力,重量大的话就会向其他肌肉借力,不光是小臂,背部的一些肌肉也会练到。首先,练弯举上身不要动,不要前后摇晃,建议你先用40%到50%的重量热身,主要是感受二头肌的收缩,不用向别的肌肉借力,等二头肌稍微有点充血,发胀的时候,再增大重量,由于二头肌有些涨,你在做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是否是二头肌在发力了,减少对其他肌肉的借力,对二头肌的 就更大了。标准动作能做每组8到12下的重量是比较适当的重量,完成动作时尽量不要借力,最好在顶峰收缩一下,最后几下时可以借一下力,或者让同伴帮忙完成。你也可以去看看韦德32法则

肱二头肌怎么不用杠铃和哑铃锻炼

引体向上 ,俯卧撑

练肱二头肌是用哑铃好还是用杠铃好

单臂或是交替并不重要,站姿或是坐姿也不重要,关键是动作的标准程度和哑铃的重量。做动作的时候上臂不要外张,不要前后晃动。保证由小臂作提升动作。相对而言站姿好一点吧,因为坐姿可能比较容易不自觉的驼背。可以简单的计划一下:用你所能完成的最大次数,每天完成3-5组。个人意见:女孩,二头肌还是不要太发达的好吧?

2种都可以练习二头,但是哑铃相对会更好一点,因为哑铃活动范围更大,

可以让二头肌充分收缩,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完全 的效果。杠铃可以

作为辅助练习。也是有帮助的。

杠铃较好些,哑铃较方便:

谁都想拥有漂亮的肱二头肌,尤其是年轻的健美爱好者。下面就向大家推介6个塑造肱二头肌的经典动作。

1杠铃弯举

发展肱二头肌腹的经典动作,各级训练水平者都适用。重点锻炼肱二头肌内侧头和肌腹,因此动作能使 前臂保持适度外旋。

动作要领:身体直立,中握距(同肩宽)正握杠铃,垂于体前。两上臂贴紧身体两侧。向上弯举,至肱二头肌完全收紧,稍停。然后缓慢还原,练习时身体不要前后晃动,不要借助惯性力。即使有意借力,幅度也不能太大。负重大时到最低点手臂不完全伸直,以防肘关节受伤。

2曲柄杠铃斜托弯举

是锻炼肱二头肌下部和肘关节之间肌肉的特好练习,能增加肱二头肌的厚度,使肱二头肌更饱满,造型更完美。

动作要领:坐在凳上,胸靠斜板,上臂放在斜板上,两手反握杠铃,臂伸直,保持身体稳定。用力将杠铃弯举到最高点,稍停。然后 缓慢还原。注意,臂应充分伸展,动作要慢;在杠铃降到最低点时肘关节应微屈,用力控制住杠铃,但不要完全伸展。

3哑铃坐姿交替弯举

主要是雕塑和分离肱二头肌。交替练可减少借力,使注意力更集中在目标肌上。

动作要领:坐在凳端或垂直靠背凳上,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贴靠身体两侧。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然后控制性还原。接着另一臂做相同动作。前臂和腕外旋是为了充分收缩肱二头肌和锻炼肱二头肌内侧头,更好地分离肱二头肌。此动作也可站立做。

4哑铃斜卧弯举

作用是增加肱二头肌的围度,分离肱二头肌,突出肌峰。它能使肱二头肌充分伸展,中高阶水平者可安排在前面做。

动作要领:仰卧在斜凳上,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两膝弯曲,双脚放地上,上臂紧贴身体两侧。弯举哑铃,收缩肱二头肌至极限,然后缓慢还原。可双手同时练习,也可单手交替练习。

5单手哑铃斜托弯举

重点锻炼肱二头肌的肌峰和刻画肌肉线条。

动作要领:坐在凳上,手反握哑铃,臂放在斜板上伸直。为保持身体平衡,可用不持铃手握住斜板。肱二头肌收缩弯举哑铃到最高点时用力挤压,进行顶峰收缩,稍停片刻。控制性还原,手臂充分伸展,但不完全伸直。做完一侧换侧再做。

6哑铃坐姿侧弯举

主要是锻炼肱二头肌外侧。

动作要领;坐姿,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上臂紧贴体侧,肘关节是惟一运动的关节。用力向上弯举,可感受到肱二头肌外侧 膨胀隆起。最高点进行顶峰收缩,并坚持片刻,然后缓慢还原,最低点时手臂完全伸直。做完一侧换侧再做。为避免动作过程中身体借力,躯干可稍前倾。

动作选择与训练方法

1动作选择。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动作。初练者一般选3个动作,以杠铃动作为主,2个杠铃动作,1个哑铃动作,重点是发展肌肉围度。中高阶训练者动作可增加到4~5个,并随着肌肉围度的增大适当增加孤立的哑铃动作,以使肱二头肌既饱满又有型。

2变换动作次序。一般来讲难度大的动作应在精力充沛时完成,每次训练基本动作放在前面。身体适应了这种训练方式,辅助肌就会替主动肌做功。为了减少辅助肌的作用,不一定每次都以杠铃弯举开始,而可先做哑铃弯举,并逐组增加重量。这样既为负重大的杠铃弯举进行了热身运动,又加大了肱二头肌的训练负荷,效果更理想。

为了获得最佳训练效果,动作要全过程用力,并牢牢控制器械,弯举时注意力集中在肱二头肌上,到最高点时用力压缩。下降还原要控制缓慢。不要过分伸展前臂。不要太计较负重量的大小,状态佳就加重,状态欠佳则减重。每次完成动作的质量和重量同等重要。

不用哑铃和杠铃,该如何锻炼肱二头肌?

做引体向上

和人扳手腕子:)

做俯卧撑

第一个回答的说拎水桶,也很不错的

不同的姿势:

1、上提还可以练习肩膀和背部

2、 曲臂练习肱二头肌效果更佳

举哑铃练二头肌

身体处于坐姿或站姿,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靠在身体两侧。

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微停顿一会儿,然后缓慢还原。

这样重复做着,每天坚持做,对于锻炼肱二头肌很有效。

不过要注意,在拿哑铃锻炼肱二头肌时,组间要休息一分钟左右,上举时吸气,放下呼气。

用举杠铃炼二头肌好还不用哑铃炼好,

一般都是杠铃和哑铃搭配锻炼,杠铃可以增加二头肌的力量,两只手能用更重的力量 二头肌,哑铃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角度来 不同的肌肉,更全的锻炼二头肌。一般都是两者搭配使用。

祝你健康,还望采纳,

不用健身器械(如哑铃,杠铃)怎么练肱二头肌和胸肌?

胸肌可以通过俯卧撑来锻炼到,肱二徒手就不知道了。练背的时候可以练到肱二。

建议你看看我空间的文章,用哑铃练的

哑铃练二头肌 肌肉疼

肌肉疼痛很正常。

可以继续练,每组练的数量可以减少[原来是每组12,练6组;现在可以每组8,练6组],动作放慢但要充分,把肌肉拉开,疼痛感会减少。

 l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

 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2交流总结;

 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

 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1创设情境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xx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

 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

 2速度

 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 ,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 。物理量都有单位,那么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数学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

 环节四速度应用(多媒体展示)

 例题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学生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题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模块二: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 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就是用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平均速度。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题: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二、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说明:教学目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概念。在本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节课以以上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以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创造,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培养起后进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自学、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及在学习中相互协作、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后说说感受,引入课题《温度》

 二、新授

 第一节温度

 2、学生实验一

 学生用手触摸热水杯和冷水杯,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

 再让少数同学触摸两杯水。

 老师:凭感觉判断温度准确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一):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老师:你们知道的有哪些温度计?它的构造是什么?

 (说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说明:老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对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某些学生可能提出与本节内容不太相符的问题,老师不要置之不理,要给予合理的解释,不要挫伤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的积极性

 1、老师演示自制温度计。

 老师: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把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学生观察。

 老师:现在把此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想后回答。

 老师把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学生观察现象。

 老师: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学生:热胀冷缩。

 老师: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否制作一个测温装置?这个装置叫做什么?

 学生:温度计

 老师:现在谁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老师手举自制温度计。

 老师:能否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你认为它有哪些缺陷?

 (说明: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把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老师拿出演示温度计

 老师:这支温度计经过改造,已经很完美。现在大家看看这只温度计,你们满意吗?

 老师:谁能描述一下这支温度计的构造?

 (二)、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

 学生阅读课本P69并讨论:摄氏度、100摄氏度、1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2、摄氏温度的读写:出示天气预报稿,请学生扮演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谁愿意?

 宁夏2012年1月26日天气预报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宁夏地区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晴转多云,北风34级,气温—15℃到2℃、明天夜间到后天白天多云。近期气温较低,请观众朋友们注意防寒保暖。

 (学生阅读,及时鼓励,纠正其中的误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认识温度计计的构造,介绍温度计上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使用

 老师: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做到哪些事项?

 学生阅读课本P49“温度计的使用”,并作反馈。

 老师:使用温度计常出现哪些错误?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学生阅读P49使用温度计的几个要点,并测量水的温度,小组展示

 (说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自学、讨论,展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印象深刻,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简单小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四)、体温计

 1、老师出示体温计,学生观察,认识体温计的构造,特别是缩口的作用,量程老师:同学们在哪里见过体温计,医生在使用之前是怎么做的?学生:在医院见过,医生使用之前要甩几下

 老师:生病正常,同学们要加强锻炼,尽量少去医院。

 (说明:提醒学生加强锻炼,培养学生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学生阅读P69“体温计”知识小结:学生自结。

 (五)、小结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 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___( )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

 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

 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

 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367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