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气海俞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髂前上棘最高点的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4腰椎向上数1椎体(第3腰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 气海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浅层布有第3,4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3,4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腰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3 气海俞疼痛是什么病
气海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腰腹内补的温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该穴有理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经脉痹阻之腰痛,腿膝不利,气血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痔漏等症。气海俞处出现疼痛时,也要警惕是否与上述疾病有关,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对症治疗。
4 气海俞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俯卧,与肚脐中相对应处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下摸1个椎体,即为第3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腰深部。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行气活血,主治腰痛,痛经,痔漏,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末梢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症。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指骨骼肌体积的缩小,可由于肌纤维变细或消失,是许多神经肌肉疾病的重要症状和体征。
对于肌萎缩患者,首先应注意有无废用性因素(如骨折石膏固定后、关节病或其他疾病长期卧床影响肢体活动等原因引起),应积极诊断、认真治疗。
表现为局限性一侧颞肌、嚼肌萎缩,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可同时伴有面部感觉及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
表现为额或面颊局部的斑块性萎缩,皮肤色素较深,掐之皮下组织紧张,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青春期起病,缓慢进行性面肌萎缩伴闭眼不紧、鼓腮或吹口哨不能,肱部肌肉萎缩、上肢举手时肩胛骨呈翼样突起,无感觉异常
缓慢起病的双侧舌肌萎缩、伴有肌束颤动
突然发生的舌肌萎缩,不伴有肌束颤动
青少年,舌肌萎缩与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伴存
一侧胸锁乳突肌萎缩合并斜方肌萎缩
双侧胸锁乳突肌萎缩,伴有全身性肌肉萎缩、行动起步困难、早秃、性腺萎缩
一侧背阔肌萎缩,不伴有同侧肱三头肌萎缩,但有局部皮肤感觉减退
一侧胸大肌萎缩,不伴有其他肌肉和神经系统症状
一侧三角肌萎缩,肩关节外展不能或力弱,不伴有其他肌肉萎缩而腋下有压痛
双侧肩胛带肌萎缩,有急性病史,无感觉异常及局部压痛
双侧肩胛带肌萎缩,伴两侧上肢及(或)胸壁感觉分离
两手肌肉对称性缓慢进行的萎缩(亦可见于腓肌萎缩),一般不超过前臂中段水平
两侧肢体相同部位周长相差1厘米以上,在排除皮肤和皮下脂肪影响后,可怀疑肌肉萎缩。
可能的疾病:
麻痹性臂丛神经炎、脊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脊椎外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先天性肌病、肿瘤性肌萎缩、糖尿病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等。
首诊科室:
发现肌肉萎缩或怀疑肌肉萎缩——应首先到神经内科就诊,根据检查情况由医生决定分诊或转诊到相应科室进一步检查治疗;
如果是小儿麻痹后遗症、中风后遗症、外伤后遗症--则应去康复医院或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如果恶性肿瘤病人出现肌肉萎缩——应进一步在肿瘤科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若伴有多饮、多尿、多食、乏力——首诊内分泌科。
临床检查:
1血清酶浓度测定;
2血生化和电解质测定;
3x线、ct、mrl等影像学检查;
4肌电图检查;
5肌肉组织活检等。
中风与面瘫是两回事。面瘫主要症状是,嘴角歪斜,喝水时漏水,吃东西时一侧夹食,甚至味觉迟钝,一侧眼睛不能闭合等。面瘫发病没有先兆,往往是突然发生嘴角歪斜,患者常误以为是中风。面瘫发病原因一是受凉,二是病毒感染,尤其是带状疱症病毒,但导致面瘫的一个重要内因就是患者自身抵抗力的下降。面瘫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发病后的15天内,如错过这个时间,以后的恢复将变得困难且效果不佳。面瘫可以是中风的一个症状,而面瘫不一定是中风。面瘫是指面神经的瘫痪,又叫面神经麻痹。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中枢性就么可能是中风的一个症状,而周围型则是面神经的传出路途中的障碍,如外伤、寒冷、病毒感染、肿瘤压迫等。
中风则是脑血管的病变,分为两种一是颅内出血,二为脑血管栓塞,中风的症状与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中风不一定有面神经瘫痪,即使有的话,也是中枢性面瘫,即眉以上的神经反射存在,即表情肌不受影响。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1、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 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6、 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7、 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8、 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中风患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脑血管病。根据不同病因,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必要的项目。为防止再发,以上注意事项均应予以足够重视。
面瘫是由于外伤、手术、面神经炎、占位性疾病等导致的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瘫痪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单侧。患病2年内没有完全恢复的称早期面瘫,2年以上的称晚期面瘫。
外科治疗主要针对晚期面瘫。外科治疗可以分为静态治疗和动力性治疗。静态治疗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治疗后静态情况下双侧面部表情对称,但动态下患侧不能随健侧运动。动力性治疗一般分为二期,一期是将从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移植神经末端置于患侧,待6个月到1年神经从健侧长入患侧后,实施二期手术,即移植带血管神经的肌肉,选择的肌肉可以为股直肌、股薄肌、背阔肌等,治疗3个月到1年后静态与动态都可达到双侧表情的对称。
我们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肌腱分布设计移植肌肉供区的理论,并观察到股直肌神经、血管解剖恒定,口径适合面部血管、神经,其肌肉的肌腱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面部口角复位固定,而且手术切除肌瓣方便,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肌肉供区功能障碍。经实施游离股直股动力性治疗面瘫的患者现已有21位。经施用上述手术方法,全部患者于术后1~3个月左右面部肿胀消退,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其中有两位患者在术后8个月恢复了口角自主运动,其余均在术后10~12个月出现了自主的表情运动。
面瘫的治疗总的说: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
过去对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传统治疗,都采用针灸、贴药、拔罐、割治、火针、电针、理疗、鼻塞药、介入治疗、面部注射药物等及一些民间的土办法如擦鳝鱼血等。这些传统的办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兴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定库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却有着它严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后遗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极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条状的扁平肌,这些肌肉起自于颅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围,呈扁平环形肌和扁平辐射形肌肉与周围的肌肉组织联结在一起。在这些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有开大和缩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时牵动着面部皮肤活动,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约有26块之多。它们互相重叠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针灸、拔罐、贴药、电针、火针、面部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介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一定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
建议你最好去大型公家医院接受治疗,尽量不要去私人医院。希望你能够及早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我相信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你一定能够找到好的医生提供合适的治疗方式。祝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