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完白条篇的钓友有很大一部分不服气,觉得明明罗非才是路亚人最后的尊严。这里就需要解释一下了,因为地理原因,也因为罗非是热带鱼种,所以只有常年偏热地区的钓友才能享受罗非带来的福利。另外要说一下的是,这里说的罗非并不是真正的罗非鱼,而是另一种常被误认为是罗非的“吉利慈”。两种鱼虽然同属慈科,但还是很好区分的,罗非一般长的又快又大,而这种吉利慈一般长不大,肚子还是红色的。而且跟白条一样绝对是台钓玩家非常讨厌的“闹窝”鱼种,有他们在别的鱼就别想钓了。
(听说南方钓友很想钓白条北方钓友很想钓罗非)
罗非鱼&吉利慈鲷
罗非鱼和吉利慈鲷都不是本土鱼种,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罗非是引进的经济养殖鱼种,吉利慈鲷是外来入侵物种。吉利慈鲷虽然没什么经济价值,但是这鲜艳的色彩和外形,拿来当观赏鱼养养也是蛮有意思的
罗非鱼
罗非鱼原产非洲,所以也叫“非洲”,属于热带鱼类,有100多个品种。因为长的快、产量高、好吃、刺少等特点被引进到我们这儿,但也只能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养殖。罗非鱼经济效益还是蛮高的,而且体型不错,所以罗非也是这些地方的台钓玩家的主要对象鱼,就像其他地方台钓里的鱼一样
吉利慈鲷
吉利慈鲷原产于非洲及欧亚大陆,也是热带鱼种。它们在水流平缓的河流、水库、湖泊野塘及沟渠中都能生存,甚至在近海沿岸盐份不高的水体中也能生存,反正生存能力超强。它们通常所处的水层深度在10米之内。吉利慈鲷生性凶猛,领域性强,对我国本士原生鱼种会造成伤害。但是,吉利慈鲷实际上属于杂食性鱼类,它们多以浮游生物藻类、水生植物碎屑、腐植质及小型动物为主要食物。
发色的雄性
没发色
吉利慈鲷的体色因环境而异,一般为暗褐色,背部暗绿,腹部银白,体侧一般具有8~12条暗色横带。成熟的雄性吉利慈鲷在生殖期间,体侧的暗色横带消失,背部和尾储具有深红色缘,以繁殖期间尤为鲜艳。吉利慈鲷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背后侧有一眼状斑纹这是它与其他罗非鱼最为明显的不同
吉利慈怎么钓
当实在没有路亚对象鱼钓的时候,钓钓吉利慈也未尝不可,而且其凶悍的攻击性会比白条更好钓,用小克数的亮片简直手到擒来。而且在水质清澈的地方你能看着它追上来咬你的亮片,因为他们一般就生活在水比较浅的区域,都不用抛很远
装备怎么选
其实做钓装备跟钓白条的很像,一套微物就行了,软竿细线才有乐趣
竿:L或UL的竿子,越软手感越好,长度随意,因为也不用抛很远,一般都只要抛离岸较近的地方。
轮:浅线杯的微物轮,500-2000型能装06的PE线
线:06的PE线,再细点04的也行
饵:5克内的小亮片,金的、银的还是彩色的颜色随意,不咬就换着用呗。除了亮片外,小克数的米诺也有上过,所以路亚这个东西没有什么一定的事情,就算饵比鱼大的事情发生也不要太奇怪。
没有怎么吃
最后,你们期待的烹饪环节我也不知道这鱼怎么吃,我自己钓上来的都随手放流了,不过好像这种入侵物种不太适合放流,大家自己酌情考虑吧
另外,广大钓友一直问起的交流群的事情。之前一直怕麻烦,现在决定建一个吧,方便大家交流,以后可以小范围的探讨探讨。
背负摇篮的负子蟾
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和巴西的热带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有特殊繁殖方式的两栖动物--负子蟾。它们的皮肤呈黑褐色,口内无舌,后肢粗壮,五趾间有很发达的蹼,善于游泳。每年4 月,是负子蟾的繁殖期。这时雌蟾分泌一种特殊气味招来雄蟾,雄蟾用前肢紧紧握住雌蟾的后肢前方,一昼夜后雌蟾的背部和泄殖腔周围都肿胀起来,接着开始产卵。此时雌蟾把泄殖孔紧贴在雄蟾腹部,而雄蟾则拖着雌蟾在水中上下翻滚。当雄蟾背朝下时,雌蟾恰好把卵产在雄蟾腹部受精。在繁殖期内,雌蟾背部的皮肤变得非常厚实柔软,并形成一个个像蜂窝一样的穴,小穴数目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个。在水中的受精卵由殷勤的雄蟾用后肢夹着,一个个地放在雌蟾背上的小穴里,并负责"封好"。两星期后,在小穴里孵化形成的蝌蚪顶开穴盖, 钻出来到水中游泳。一个月后,小蝌蚪脱掉尾巴,变成小负子蟾。负子蟾因有这种"负子"的习性而得名。一旦小蝌蚪从背上钻出,雌负子蟾会马上在树上或石头上蹭背,皮肤的上层便脱落下来,又恢复繁殖前的模样。
http://wwwhainnueducn/yuanxisz/shengwu/museum/my%20webs/knowledge/4htm
负子蟾属
负子蟾属(Pipa):负子蟾科的1属,荐椎前椎骨5~8枚,椎体后凹型,肩带弧固型。分布于南美洲北部,有7种。蝌蚪期前3枚躯椎有游离短肋,变态后与横突愈合;具2出水孔,口部无角质颌和角质齿。成体眼小,无眼睑;无舌。趾蹼极发达;咽鼓管孔单个。终生水栖。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多集中在尚未干涸的水塘内。雨季到来后,分散在积满雨水的水塘和凹地水坑内交配产卵。雄蟾首先抱握雌蟾胯部,此后几小时,雌蟾背皮膨胀成海绵状,泄殖腔孔突出。有人在室内观察产卵程序,大致是这样:雌雄抱对从水底逐渐游向水面,在此期间身体翻转,当体背朝向下方、腹面朝向上方时,稍停片刻,雌蟾产卵3~10粒,落到雄蟾的腹部。随后,又向水底游动。这时,两蟾抱握的部位略微放松,卵滚入雌蟾背部蜂窝状的皮肤窝内。一般连续重复此种动作15~18次,共产卵40~100粒。卵在雌蟾背面的皮肤窝内生长发育,完成变态,然后离开母背(有的种在蝌蚪晚期逸出)。偶有跌落到水底的卵,这些卵不能正常发育。负子蟾的蝌蚪是双出水孔型,即有两个出水孔而无角质齿;异舌蟾科也属此型。这类的出水孔不能与鱼类或有尾类鳃部的孔相比较。从以色列下白垩纪已采到近于这类群的化石,表明很早就开始分化,并认为这是一个既原始又相当特化的类群。
http://baikebaiducom/view/278344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