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流产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母猪流产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第1张

流产一般为突然发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有的猪流产前兴奋不安,阵痛卧地,频频努责,乳房肿胀,外阴红肿,从阴门流出污红色分泌物。若死亡胎儿发生腐败分解,则分泌物恶臭,并混有分解胎儿的组织块或骨片,此时母猪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等全身性的症状,治疗不及时则转变为败血症而死亡。流产若发生在妊娠初期,往往较难察觉。怀孕后期,流产前还可见乳房胀大、阴门红肿、尾根塌陷等分娩征兆。传染性流产的母猪往往因致流产的病原不同,还有其他可能不同的临床症状。

产猪当天 给母猪要吃流食,最好熬成粥,以后逐渐增加精料,以免患消化不良症!一般喂法是:母猪产后前5天应给予稀料,2~3天后喂量逐渐增多5~7天后改喂拌湿料,7天后按正常量喂。喂量一般在每带一头仔猪,补加04kg左右料。一日三餐喂给。

乳房炎治疗

⑴ 当乳房可触到硬块有热感时,尽可能揉开并排出乳汁(母猪患出血性乳房炎时严禁按摩、热敷) 可使母猪乳房中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及时排出,减少炎性物对乳腺的刺激。按摩乳房一般自上而下轻缓进行,切忌强力粗暴地揉、捏、压、搓。同时用鱼石脂软膏加樟脑软膏涂擦,外敷药物可缓解肿胀和疼痛,每天1~2次。如为轻度乳房炎也可局部疗法热敷(温毛巾),同时涂擦鱼石脂软膏加樟脑油膏或5%~10%碘酊。

⑵ 冷敷:当母猪乳房高度胀痛时应冷敷,冰敷可缓解局部症状。

⑶ 乳房封闭疗法

① 患猪侧卧保定,将有炎症的乳房用清水清洗干净,再用5%碘酊消毒。固定乳房后,用带长针头的注射器在乳房基部健区呈45°刺入,然后边注射封闭液边退针,当针尖距皮肤约2 cm时停止注射,随后抽针于皮下,再向另一侧注射,注射方法同上。注射完毕后,用脱脂棉球压迫止血。

② 封闭液的配置:025%~05%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0 mL,配以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氢化可的松2 mL(或青霉素50~100万单位,溶于025%普鲁卡因20~40ml,进行乳房基部周围封闭)。

③ 剂量:轻症每个乳房一次5 mL;重症每个乳房一次10~20 mL,一天一次,连用2~3 天。

⑷ 内服方剂:用虎杖30 g,蒲公英50 g,王不留行20 g,党参20 g,地丁草15 g,金银花15 g,当归10 g煎汤去渣喂服,一日两次,连用3~4 d。

⑸ 全身治疗: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可一次肌注强效阿莫西林2 g,鱼腥草20 mL,连用3~5 天。也可肌注青霉素150万单位,或乳房注射红花液5~10ml,轻症一次,重症隔日一次,2~3次可愈。若转成慢性时,可用抗葡萄球菌药物即金霉素肌肉注射,也可直接从乳管注射青霉素软膏、链霉素软膏或金霉素软膏。全身治疗用抗菌素与磺胺类并用,效果更明显。

⑹发病乳房出现化脓症状时,应切开排脓,摘出深部坏死组织,用消毒剂洗净后,填充青霉素软膏。每日一次,反复治疗数天可愈。当病情恶化形成几个蜂窝织性脓肿时,也应按程序进行手术切开,对特重的可摘去患病乳区。

5 预防

母猪乳房炎要保持舍内外清洁,及时更换垫草。保证猪只安全,避免乳房受伤。在窝产仔猪较多时,可采取寄养或将仔猪四颗虎牙(犬齿)剪平,以防其咬伤母猪。此外,在仔猪断奶前2~3 天应扣减母猪精料喂量,以免因乳汁分泌过多而导致乳腺炎。

二出血性乳房炎

1病因 引起母猪乳房感染的病原体有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房炎链球菌等多种细菌。乳房受伤,如被异物刺伤、擦伤、蚊虫叮咬、仔猪吮乳时咬伤;环境卫生不良,栏舍潮湿、污秽,乳房不洁;妊娠后期营养过剩,乳汁大量蓄积;仔猪少、母乳多,吮乳不尽,余乳蓄积;奶头堵塞,泌乳不畅等都可导致乳房炎。

2 症状 母猪乳房特别敏感,其血管丰富,末梢神经发达,周围结缔组织多,一旦发炎。可出现红、肿、痛、热及机能障碍。母猪患病初期乳房充血、发红、肿胀、疼痛,拒绝哺乳,若仔猪接触到乳房,母猪会立即站立或呻吟、不安、烦燥、乱动,有恶癖的母猪还会攻击仔猪乃至吃掉仔猪(吃仔癖)。病猪泌乳量减少或泌乳不畅,人工挤出的乳汁浓稠、有凝乳块或混有脓血。病猪乳房异常胀大。后期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其乳房发硬,甚至奶头封闭。母猪患病后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体温升高到40℃~41℃ ,患病母猪形体消瘦,断奶后发情期延长、乏情或不发情,仔猪因缺乳而消瘦衰竭,甚至饿死或脱水死亡

3 治疗

3.1 发炎初期对母猪乳房进行冷敷(用湿毛巾),(出血性乳房炎不能热敷和按摩)。以减轻热候及疼痛。

出血性乳房炎患猪可同时配合地塞米松治疗(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静脉或肌内注射用量:猪4-12毫克/次)。

3.2 菱形封闭疗法,用每毫升含青霉素1万单位的 0.5%的普鲁卡因在炎灶周围作菱形封闭,达到抑菌、消炎、止痛的目的。用法:2%普鲁卡因20mL、生理盐水60mL、青霉素80万单位,混匀后用套长针的注射器从炎灶两对边刺人,随后边注药边退针。也可用通乳针头将上述药液注到乳房中去。有热候的母猪可肌注通疗或青霉素、十复方氨基比林。

3.3 内服中药。蒲公英30g、天丁25g、地丁25g、黄柏 30 g、黄芩25 g、当归30 g、木通30 g、生地30 g、银花 25 g、连翘30g、甘草20g。

3.4 人工辅助挤出积乳和按摩乳房.促使乳房肿块消散。

3.5 如乳房化脓或出现坏疽时须切开脓肿排脓,排脓后用2%过氧化氢或0.1%高锰酸钾水冲洗,并涂以青霉素油膏。无治疗意义的可施行乳腺摘除术。

4 预防

4.1 注意卫生,做好“三勤”、“六净”(即勤打扫、勤消毒、勤垫圈;料、水、槽、栏、用具、猪体干净),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4.2 充分供给母畜饮水.适当补充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

4.3 产前用0.1%卫康洗、抹。消毒母猪乳房,产后当日肌注德利先10mL。

4.4 仔猪实行人工接产。剪掉犬齿,防止其咬伤母猪(初生奶牙并无大用)。及时给仔猪喂初乳,并帮助其固定奶头。

4.5 经常按摩母猪乳房,促进血液循环和保证泌乳通畅。

4.6 根据仔猪数量及母猪奶量控制母猪饲喂量.防止营养不足或过剩。

三母猪的乳房水肿

乳房水肿是分娩前后母猪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母猪饲养者由于错误地认为是分娩前后母猪正常的“胀乳”而被忽视。乳房水肿造成乳房水肿液增加,压迫乳腺组织,影响到母猪的泌乳功能。

这种病的症状是乳腺组织积液,无法泌乳。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都可能发生,水肿或积液可能发生在皮下,也可能发生在乳房组织深层。 母猪分娩后乳腺组织压力升高,影响正常泌乳,初乳的质和量都会降低,这样就会影响仔猪从初乳中获得免疫。严重的水肿,尤其是后部乳房的严重水肿,可能造成仔猪找不到乳头。这样的乳房常会干掉。即使仔猪最终能够找到乳头,它们的生长也不会旺盛,而会形成消耗性体质。出现问题的猪场通常都有泌乳不良的历史,平均每窝都有一、两头仔猪因生长缓慢而必须在出生5至7天寄养给别的母猪。因为仔猪得不到足够的初乳,还有可能出现腹泻等问题。

1 原因

⑴ 分娩前母猪缺乏运动。特别是母猪笼养,更加限制了母猪的运动,影响母猪的血液循环。

⑵饲料营养缺乏或不平衡,产前7至10天内饲喂水平过高,尤其是能量过高,摄入纤维过少,导致便秘。

⑶饲养管理不科学,产前2至3天饮水不足也容易导致这种病。可向干料中加水饲喂。

⑷如不注意冬天母猪长期睡在寒冷的水泥地面上,造成腹部血液循环障碍而患乳房水肿。

⑸与母猪遗传有关。这些因素都能导致母猪的乳房水肿

2 母猪乳房水肿造成的影响:

 乳房水肿使母猪的乳房发育受影响,使母猪无乳或初乳少。初乳内有大量的母源抗体,小猪吃了足够的初乳,才能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保证仔猪在乳猪阶段少生病或不生病。

  乳房水肿会造成母猪泌乳能力不足。仔猪生长发育受影响,抗病力下降,严重的会形成僵猪。

  严重的乳房水肿会造成母猪的乳房炎。

  形成瞎乳头。

  造成母猪便秘。

  母猪过瘦或过肥。

  母猪发情异常,配种困难。

 母猪使用年限短,饲养母猪没效益。

3 症状

母猪临床表现正常,体温不见升高,食欲也没有下降。 典型症状是乳腺肿胀、坚实,母猪会因乳房压力升高而感到不适,但并无明显疼痛。 触疹可发现乳房皮下或深层有积液,水肿常扩展到两条后腿之间,向外阴发展。外阴也常常出现水肿。

4 诊断

通过触疹,根据乳房水肿的现象,结合该窝仔猪的表现进行诊断。水肿和充血可能导致乳房炎。

5 治疗

尽早发现,尽早采取治疗措施。运动、按摩都有一定的效果。

每隔4~6小时用小剂量催产素对母猪进行治疗(1/2至1 ml),连续4次。

母猪如果出现乳房炎的迹象,应注射长效抗生素,如: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土霉素治疗。

6 预防

尽管乳房水肿通常为个别母猪散发的疾病,但大群范围内也可能造成问题。如果猪群中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可考虑采取下列措施:

产前7至10天的阶段内对饲料水平以及母猪乳房情况进行检查。饲料水平过高可导致乳房组织过渡发育,尤其是能量水平。平衡饲料营养,给予临产前母猪充分的饲喂。饲料营养不在于多,而在于平衡。特别是氨基酸的平衡。

从进产房到产前两天,母猪饲喂水平遵循产前饲料标准,保持一致。产前两天之后再换为泌乳料。

防治怀孕母猪贫血,维持母猪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效防止乳房水肿。

便秘容易引发本病。便秘情况下肠道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被吸收进入体内,影响乳房组织的血液循环。有时通过产前增加纤维水平减轻便秘的方式,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

或者也可以简单地降低饲喂量。但通过添加麸皮或其它纤维性原料来提高饲料中纤维水平是很重要的。典型的情况下可在每2kg日粮中加入05~075kg麸皮。可在料槽中加水进行湿饲。

母猪从铺有稻草的庭院转入产房后,其纤维摄入量常会显著降低。这种情况下,最好在产前3~4天提供稻草给母猪自由采食。

适当增加母猪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消除母猪乳房水肿的效果,给怀孕母猪一个舒适清洁的环境,降低应激,减少疾病发生。

  具有发热症候群的猪病及其病因分析

  发热是指动物体在致热原刺激作用下,体温调节机能发生改变引起产热与散热平衡失调、产热大于散热,从而出现的以体温升高为主,并伴有寒战、多汗、皮温不均、心率加快、呼吸增数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改变等发热综合症候群的全身性防御性反应。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直肠温度,健康猪的体温范围是38-39.5℃。通常体温凌晨较低,午后较高,同一个体其体温的昼夜波动在05-1℃之间。影响体温变动的非病理性因素除了随昼夜节律变化外,还与品种、性别、年龄、海拔、精神状态及外界环境有关。肥育猪、妊娠后期母猪、幼龄仔猪的体温上限可达40℃;而营养不良、老龄猪体温稍低。兴奋、运动、使役、采食、咀嚼等可使体温升高01-03℃。因而临床上应在病猪安静休息一段时间后检测体温。

  当直肠温度超过正常值上限,或昼夜波动超过1℃时,可判定为发热。但仅靠体温升高来判定发热是不够的。例如,外界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过大,空气流通不畅,或广泛的皮肤疾病可使机体散热困难而引起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则不是发热,而称体温过高。发热的同时或前后,机体常表现寒战、皮温升高、皮温不均、肢体末端发凉、多汗、心率加快、呼吸增数或急促、沉郁、消化障碍、食欲不振、少尿等,我们把发热时或发热前后相继表现的这一系列症状叫做发热症候群。在评价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时,除参考直肠温度测定值外,必须结合发热症候群的有关症状,尤其是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体温与症候群协调上升,常提示病情加剧;体温与症候群逐渐下降,则反映病情好转与恢复;而体温与症候群变化相异或交叉,常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如前所述,临床上常将发热分为微热(体温升高1℃)、中热(体温升高2℃)、高热(体温升高3℃)和最高热(体温升高3℃以上)。一般说来,发热程度可反映疾病的性质、程度及范围。微热常见于局部炎症或轻微的疾病及某些寄生虫病,如口炎、胃卡他、猪蛔虫等;中热可见于消化道、呼吸道的一般炎症及某些亚急性、慢性传染病,如胃肠炎、支气管炎、亚急性或慢性痢疾等;高热可见于急性传染病和广泛的炎症,如猪瘟、肺疫、流感、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急性弥散性胸膜炎、腹膜炎等,最高热则见于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丹毒、炭疽、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等。

  临床上常常每日对动物定时检测体温两次,并逐日将体温记录连接起来,构成体温曲线,称为热型。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各自特殊的热型,疾病的热型对认识疾病的本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稽留热:高热持续数天不降,且昼夜温差在1℃以内谓之稽留热。常见于猪瘟、丹毒、流感、大叶性肺炎、猪急性痢疾等。

  弛张热:昼夜体温变化超过1℃但不降至正常体温的状态。常见于小叶性肺炎、胸膜炎、败血症、灶性化脓性疾病等。

  间歇热:以发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为特征,发热持续数天后,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几天后又重新升高,如此交替出现的现象称间歇热。发热持续期或间歇期的长短不等,可一至数天,常随致热物质进入血液并作用于神经中枢的时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发热时表现恶寒、战栗、多汗等症状,进入间歇期则症状消失。常见于血孢子虫病、支气管炎及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不定型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体温变动无规律,体温曲线呈不规则变化,属于不定型热。常见于许多非典型经过的疾病,如慢性猪瘟、慢性副伤寒、…慢性猪肺疫。

  不过,发热以及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物机体对致热物质的反应性,并受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的影响(如解热药、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此,仅在未经治疗的典型病例才可能有典型的热型。

  发热分为致热原性发热和非致热原性发热。致热原性发热是一种由内外源性致热原引起的发热。致热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体温升高的各种物质,包括感染性致热原和非感染性致热原。感染性致热原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及原虫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这些外源性致热原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而引起发热;非感染性致热原包括恶性肿瘤细胞、无菌性炎症如手术、外伤、肺或其他组织梗死所产生和释放的某些蛋白质,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进入体内的异体蛋白和类固醇物质,如睾丸酮和雌二酮等。非致热原性发热是指无致热原参与的发热,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体温调节中枢机能障碍而导致的发热,这类发热体表无汗;当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物质分解代谢增强、产热增多时也出现发热;持续的严重脱水,也可引起散热减少而出现发热。

  1.感染性因素

  这类因素感染猪只除引起猪体温升高外,常常还有肠道机能紊乱和皮肤红斑。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弓形体病、猪肺疫、猪炭疽、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猪副伤寒。

  (1)病毒性因素

  猪瘟:该病在目前规模化猪场经常发生,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高热稽留,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有纤维素性黏液、恶臭,有黏液或带血;皮肤有不规则红斑,按压不褪色;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厌食、呕吐,震颤、运动失调,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积尿。心内外膜点状出血,肺点状出血,回盲瓣处有扣状溃疡,淋巴结肿胀,切面大理石状,脾脏不肿大,边缘出血性梗死,胆囊和膀胱黏膜有出血斑点。多数是由于免疫接种不合理造成。

  猪乙型脑炎:中热持续不退,通过带毒媒介昆虫传播,有明显的季节性,8~9月为发病高峰;大多发生于初产母猪,常常突然发病。粪干,附有灰白色黏液;尿黄,后肢麻痹,关节肿疼;母猪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胎儿大小相差很大;公猪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以后萎缩、变硬。流产胎儿脑水肿,脏器有出血点。

  猪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热,有支气管炎症状,寒战,皮温不均,畏寒怕冷;流泪,鼻流清涕,精神沉郁;呼吸增数,肺泡呼吸音增强。肌肉关节疼痛。冬季前后暴发流行,传播迅速,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猪伪狂犬病:怀孕猪感染常发生流产或死胎;3~4月龄以上猪感染表现为类似流感的症状,高热,呼吸困难,流涕,咳嗽,有上呼吸道炎症和肺炎症状,有时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几天内可恢复,一般呈良性经过。2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常表现为神经败血型,高热,呕吐,腹泻,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发病猪常常出现麻痹,大多以死亡转归。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

  (2)细菌性因素

  猪丹毒:主要侵害架子猪,常呈地方性流行,体温高达 42~43℃,皮肤上出现方形、菱形或圆形凸起的紫红色疹块,指压后褪色,病程急短。急性型表现寒颤、减食或有呕吐,肺充血、水肿,肾肿大、出血,关节肿大、发炎,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慢性病例心内膜有菜花样赘生物,或出现多发性、慢性关节炎症状。

  猪肺疫:发病急剧,食欲废绝,黏膜发绀,口鼻流出泡沫液体,有脓性眼屎,先便秘后腹泻。最急性病例表现为急性咽喉炎,颈部高度红肿,湿热而坚硬,极度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呈犬坐姿势,皮肤有小点出血。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肺出血、水肿、气肿,表面和切面有红灰色的肝变区,切面呈大理石状。

  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多发生于仔猪或架子猪,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病急,传播快,经过短,体温42~43℃,腹下、四肢下端、耳尖等末梢部位紫红色、有出血点,具有神经症状和跛行表现。剖检血凝不全,脑、脑膜和脊髓膜均有出血点或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红黑色,腹腔及心包腔积液。

  急性败血性副伤寒:多发生于仔猪或架子猪,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与降低抵抗力的诱因有关。体温升高到41-42℃,耳根、前胸、腹下有紫斑;先便秘后下痢,呈灰**,粪便恶臭,有时粪中带血。呼吸困难,迅速衰竭死亡,慢性病例见下痢消瘦。剖检可见大肠有典型的溃疡或弥漫性坏死,肠壁增厚,肝、淋巴结有干酪样坏死。

  猪炭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10月多见,6-7月为高峰期;散发或地方流行;多数无明显症状,慢性经过。少数猪炭疽局部咽峡炎症状明显,颈部疼痛不能活动。偶然也可见败血型炭疽,表现突然发病、精神委顿、呼吸困难、皮肤瘀血,很快死亡。如疑为炭疽,严禁剖检,应深埋处理。

  钩端螺旋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季节多发;地方流行性;幼龄猪多发。微热、厌食、便秘、血尿或呈茶色,有浆液性鼻漏,头颈部乃至全身浮肿,可视黏膜黄染,妊娠后期母猪流产和死胎。皮肤常有坏死灶,皮肤黏膜黄染,肝肿大呈黄褐色,肾表面有灰白色小病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肺脏有出血斑,心肌切面横纹消失。

  (3)寄生虫性因素

  猪弓形体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中热,结膜发绀,耳下、下腹部、下肢等处皮肤上有紫色斑,鼻漏,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初便秘,后期下痢恶臭;湿咳,有神经症状,后期衰竭、死亡,母猪流产。全身淋巴结肿胀,切面外翻多汁,胸、腹腔积液,肺萎缩不全、水肿,肾皮质小点出血。

  猪蛔虫病:2月龄猪易感乳猪感染后常引起蛔虫性肺炎, 5天后开始咳嗽、体温升高、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呕吐、消瘦、贫血。剖检肠道可见多量蛔虫。

  猪肺丝虫病:仔猪易感,呈地方性流行。感染后,常诱发急性支气管肺炎,咳嗽剧烈,呼吸急迫,行走摇摆,体温上升,日见消瘦。剖检可见肺内有大量的丝虫。

  2.非感染性因素

  此类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多为散发性,大多缺乏传染性。发病率不高。

  (1)伴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性疾病

  纤维蛋白性肺炎:稽留高热或最高热,呼吸增数并呈混合式呼吸困难,·咳嗽,有红**或铁锈色鼻涕;肺有扩大的浊音区。

  肺坏疽:中热或高热,弛张型,呼出气初为甜臭味、后变为恶臭味,鼻液污秽、内含弹力纤维;

  真菌性肺炎:微热或中热,具有支气管肺炎症状,鼻流污秽、绿色黏液,镜检可见霉菌菌丝和孢子,肺有较大浊音区。

  肺脓肿:中热、弛张热,咳嗽、消瘦,肺有明显的局限性浊音区,浊音区内肺泡音消失;当脓肿与支气管相通时,则有空嗡性呼吸音,并可见脓性鼻液。

  肺水肿:中热或高热,突发呼吸困难,结膜充血或发绀,脉搏增数,湿性弱咳;鼻流黄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液体;肺有捻发音。

  胸膜炎:中热、弛张型,咳嗽,胸壁触诊敏感,呼吸浅表频数,并呈腹式呼吸;胸部听诊有水平浊音区,听诊初期有胸膜摩擦音、后为拍水音;胸腔积聚多量渗出液。

  急性支气管炎:微热或中热,频繁咳嗽,流鼻涕,触诊喉及气管敏感;肺泡呼吸音增强,并有咯音。

  细支气管炎:中热,呈弛张型或间歇型,肺有岛屿状半浊音及浊音区,肺泡音减弱,可听见咯音;咳嗽,呼吸浅快、困难,有鼻液。

  (2)其他因素

  这类能够引起发热的疾病包括母猪的子宫炎、母猪产仔热、严重脱水性疾病和多种应激性因素以及由于外源物质注射、外伤等。因此,在诊断时应先了解病猪一段时间内暴露于外界因素的情况

母猪流产后怎样处理

特别是后期流产的母猪,仔猪已经成形了,有部分母猪流产后仔猪还不能完全排出更是麻烦。

把流产母猪赶到断奶母猪舍,好是单独关一个栏。以分娩后的母猪标准进行护理。

彻底清宫是前提:

清宫灌注液的选择标准:能促进异物排出,消肿镇痛,促进黏膜再生。

清宫标准操作:流产当天灌注宫炎净100ml+重症混感清20ml。

抗菌消炎是保障

消炎药的选择标准:对子宫主要致病菌高度敏感,药效持久。

可选择恩诺沙星或头孢噻呋,建议母猪恢复正常用恩诺清15-20ml,一次即可。

母猪流产后什么时候才能配种

在流产过后母猪的生殖功能等都受到了损伤,那么在母猪的生殖功能没有恢复的情期进行配种,这个母猪的返情率会非常高,就算有几率配上了,那么产仔数也会非常低。

那么,流产母猪何时配种才合适等下一次发情再配。

首先流产的母猪得需要恢复子宫跟产道的生殖功能才可以配种,而母猪需要18至20天恢复一个子宫跟产道的损伤,那么在这个时间我们需要做什么,能让母猪的生殖机能恢复到状态呢

建议:饲粮中可添加生殖营养,帮助母猪恢复体况和生殖机能,具体方案为流产后的母猪饲料中添加仔多多05kg/t至下次发情。对于体质虚弱或严重感染者,优饲后下一个情期再配种,恢复母猪正常发情以及繁殖功能。

母猪流产防范措施

(一)、治疗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制止流产;不能制止时,促进死胎排出,保证母畜的健康;根据妊娠母猪表现出流产的早期症状,胎儿仍然活着时,应尽量保住胎儿,防止流产。可肌肉注射孕酮10~30mg,隔日1次,连用2次或3次。

1、保胎失败,胎儿已经死亡或发生腐败时,应促使死胎尽早排出。肌肉注射乙烯雌酚等雌激素,配合使用垂体后叶、催产素等促进死胎排出。当流产胎儿排出受阻时,应实施助产。

2、对于流产后子宫排出污秽分泌物时,可用01%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子宫,然后注入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对于继发传染病而引起的流产,应防治原发病。

(二)、预防加强对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避免对怀孕母猪的挤压、碰撞,饲喂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饲料,严禁喂冰冻、霉变及有毒饲料

核心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头疽

猪胆膏的简介

猪胆膏是用猪胆和松香、牛膝等药物经过煮沸加工制作而成的,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猪胆膏是一种膏状物体,一般为**或者灰**,可以用于治疗热病燥渴、热痢等病症,猪胆膏的功效非常大,不过,在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其副作用。

功效作用

1、清热解毒,体内热毒过盛,则可能会导致口中干燥没有浸液,总是口渴,想要喝水。使用猪胆膏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猪胆膏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对症状轻微的疔肿、无名肿毒等有非常满意的疗效,一般将猪胆膏适量涂抹在患处,一天涂数次即可。

2、消肿止痛,猪胆膏还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痈疽,痈疽其实就是发生在皮肤表层、四肢和内脏的一种化脓性疾病,也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炎、乳腺结节。乳腺炎好发于育龄妇女,使用猪胆膏可以帮助消炎,还能活血散结节。

3、治疗头疽,猪胆膏对于头疽的疗效非常好。头疽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初起时皮肤上面会出现脓头,有红肿疼痛,严重时会向更深处扩散,也会不断扩大,及时使用猪胆膏涂抹,可以早日将头疽治好,避免出现严重的情况。

适宜人群

乳腺疾病患者、坏疽病患者、急性化脓性疾病患者、发热患者。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人群。

  病因是椎间盘突出,症状应该是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痛搞清楚病因和病症后就是对应的措施了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对于腰腿痛祖国医学早有记载,认识也很深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推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①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可以有; ①突然的负重或闪腰,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②腰部外伤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③姿势不当诱发髓核突出。 ④腹压增高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⑤受寒与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担裂。外在因素为负重过大或快速弯腰、侧屈、旋转形成纤维环破裂,或腰部外伤,日常生活工作姿势不当,也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认为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因病机是: 肾气虚伤,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结于筋脉肌骨不散,加之伤劳过度,扭闪挫跌,复致筋脉受损瘀阻经络,不通为痛,故见腰痛如折,转摇不能,腰腿酸麻拘急,往往迁延难愈。 因此,外伤及风寒湿邪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因,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及临床表现: 主要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发病前常有腰部扭伤史,腰部劳累史或腰部受寒史。 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暂时缓解,一侧或双侧下肢痛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后侧至足背或足底,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对于高位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确诊? 现代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确诊方法有:X光片和CT,MRI(核磁共振)检查。就特点而定,如X光片与CT检查则对骨组织的病变灵敏度较高, MRI(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腰椎CT或MRI可明确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问题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及随之而产生的神经根周围无菌性炎症。治疗的关键是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刺激,且不增加病人痛苦。若压迫未能完全解除,只要炎症消退,也可获得基本治愈,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对不同的患者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种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也称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有:中药直接外敷祛、各种中、西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推拿手法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敷熏洗,甚至单纯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经长期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手术疗法则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副作用就是手术毕竟有一定风险而且费用较高,手术后也存在复发的可能因素。此外,还有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元酶溶解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等副作用也是有一定风险且治疗费用也相对较多。 总之,医生和患者应根据具体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以及经济条件,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多采用尽量减少病人损伤的方法进行治疗,故常被称为“保守治疗”。80%~9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方法治疗而愈,此方法对于患者而言最为安全,治疗费用也较为低廉且疗效较佳。 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造成椎间盘内的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的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牵引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牵引有利于使腰椎后关节微细异常的改变恢复到正常关系,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使关节突关节的轻微错位得到复位,但单纯牵引很难达到较好效果,实践证明:颈腰椎牵引最好能够配合“中医正骨”手法同用效果才理想。还有就是过度牵引容易导致腰脊椎不稳、疼痛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临床上应用的主要依据是中医基础理论,具有通表里、贯上下、行气血、营阴阳的作用。针灸治病,是直接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和反应,来调整人体的营养气血和脏腑功能,治愈疾病。但针灸疗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能说是一种辅助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推拿治疗的主要作用为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和舒筋活络、活血散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此外,它可配合中药外敷法同治,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达到较好的保健康复作用。其主要机理是:(1)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椎间盘外界的压力,(2)使突出物复位回纳,改变突出物的位置,(3)调节后关节紊乱并使之复位,以解除神经根压迫。(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反应,松解粘连,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4)放松腰腿部肌肉,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5)缓解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治疗 使用药物治疗是一种辅助手段,可配合外敷药同治效果则较明显易达到理想效果。依据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组方,可以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对发病早期及气滞血瘀明显者,重用通经活血、舒筋止痛之药,如“小活络丸”、“大活络丸”、“抗骨质增生片”…等。 (2)对寒湿重者加健脾利湿药;对风湿重者加祛风除湿药:如“独活寄生汤”加减…。 (3)对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选用一些补肾阳或肾阴药,如猪腰炖杜仲、枸杞、肉苁蓉…或“六味地黄丸”…。 总之,不管如何遣方用药,都要以辨证施治为最主要的原则,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外治法 中药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早在《内经》时代就记载了敷贴、药熨、熏淋、洗涤等多种外治疗法。在骨伤科中,外治法的应用更为广泛。 临床证实,使用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能够自热中药在颈 腰 膝 足跟部贴敷,对缓解症状十分有效而且价格低廉。为使用方便,许多外用中药已加工成膏药、纯中药粉剂、酊剂、油剂等成药。 外敷自热的中药的品种很多,如“坎离砂”, “化坚膏”, “骨质增生外敷灵” “颈腰腿痛保健贴” “骨质增生型安痛保健贴”,“骨痹外敷散”…等中药外敷方剂均为自热药,临床证实效果都很不错、而且价格也很十分便宜,中药外敷患处此方最为经济安全且药力可直达病灶,无副作用,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且效果明显。副作用就是每次贴敷时间不能过长(注意:上药均为外敷药,用水或醋或低度白酒调敷均可,调敷后贴于患处自动发热,故每次不能无限制外敷、以免皮肤发赤起泡)。 “坎离砂”、 “化坚膏”、 “骨质增生外敷灵”、 “颈腰腿痛保健贴”、 “骨质增生型安痛保健贴”、 “骨痹外敷散” ……都适应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关节炎、腰肌劳损、颈肩腰腿疼等无菌性炎症老年患者,也适用于中青年患者。 中药外敷其功能概括的讲就是:通经引络散寒祛湿、通窍消炎,走串散结,消肿止痛。其作用原理:通过皮肤直达病灶,疏通障碍,同时刺激皮肤改善微循环并激发人体调节功能,促进软骨关节代谢恢复平衡,从而消除病变,达到理想的目的。 卧床休息 脊柱的退行性变与负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严格而科学的卧床休息,首先就去除了使腰椎病变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给疾病的恢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卧床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卧床休息可减少神经炎性物质毒素吸收、促进炎症消退和恢复,也可以防止神经纤维粘连发生。绝对的卧床休息就是让病人平卧在硬板床上,只允许在床上翻身,而不允许坐起或站立,进食及大小便时也不能站起来。一般卧床休息3~4周即可见效。急性发作期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考虑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加用牵引治疗,中药外敷治疗,这样可以得到更的治疗效果。 在卧床一段时间后,如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推拿、针灸、理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腰围的佩带 腰围是骨科常用的支具中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制动与保护。 (1)制动作用。当佩戴上腰围时,对腰椎的活动,尤其是前屈活动会起到限制作用,使腰椎局部组织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运的恢复,消散致痛物质,使神经根周围及椎间关节的炎症反应得以减轻或消失。 (2)保护作用。腰围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因此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卧床或牵引后开始下地活动时,佩戴腰围可加强保护,使腰椎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巩固前期治疗效果。 腰围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使用范围较广,但其佩戴和使用并不是随意的,佩戴腰围一般为4~6周,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选择腰围的规格应与患者体型相适应,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护理 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配合药物内服与中药外治贴敷同治。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等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本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恢复。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肝肾亏损、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易导致骨关节病的复发或骨病的不易愈合。所以平时一定要补肾强骨壮腰骨病才不易复发。 (5)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二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支周围神经,它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径骨盆,从坐骨大孔穿出(得名为坐骨神经),经过臀部,然后沿大腿后例,小腿后例和前外侧止于足部肌肉。 坐骨神经痛就是坐骨神经的通路上如腰部、臀部、大小腿、足等部位发生某些病理性改变的一种神经性疼痛并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坐骨神经痛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为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了腰骶神经根(坐骨神经的起始端)所致。其它则可能由脊椎结核、椎管肿瘤(原发或继发)、下腰部广泛性的椎骨骨质增生,蛛网膜炎等器质性改变所刺激腰骶脊髓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另外,患者受风寒潮湿侵袭,病毒感染或医源(臀部注射、手术)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以上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是在下腰骶部,由下腰部沿着坐骨神经走行区域及所行径的分支而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放射痛,痛得病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患肢痛得难以移动步子,每当抬腿时,坐骨神经被牵拉而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伴屈曲患肢以减轻疼痛,患者多有因定路、咳嗽、打喷嚏、大便时疼痛加重的经历,所以咳嗽、打喷等动作未曾出现,自身保护以减轻疼痛的条件反射意识已经形成.这表明病人给病痛折磨怕了。但是有一种坐骨神经干发炎引起的疼痛多在活动时加剧,夜间加重,可是咳嗽、打喷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时,疼痛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其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它一旦疼痛发作起来,病人常主诉痛感好似烧灼样痛,刀割样痛。 关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①严重疼痛者应卧硬板床休息,以利于加速症状的缓解;②可以注射或口服一些B族维生素类药物,以便营养病损的坐骨神经;可服用一些舒筋活血、怯风镇痛的中药;④体疗、理疗、针炙、推拿按摩均有明显缓解症状的作用;⑤有条件的病人可用温泉水治疗。但是,就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本质而言,主要是治疗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的原发病,如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则必须先治本,只要腰椎间盘突出症被治愈,坐骨神经痛的问题迎刃而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778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