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疾病名称
梨状肌综合症
[编辑本段]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编辑本段]疾病概述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是坐骨神经在臀部受到卡压的一种综合症,在下肢神经慢性损伤中最为多见,由于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混淆,故值得注意。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梨状肌综合症是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从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由于症状较剧且影响行走,故病人就诊时间也较早,肌力的下降多不太严重,检查时病人有疼痛性跛行,轻度小腿肌萎缩,小腿以下皮肤感觉异常。有时臀部(环跳穴附近)可扪及索状(纤维瘢痕)或块状物(骨痂),“4”字试验时予以外力拮抗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臀部压痛处Tinel征可阳性。有髋臼骨折病史者X线片上可显示移位之骨块或骨痂。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
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及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此外,少数病人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当髋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久也是一种慢性致伤因素。
[编辑本段]病理生理
梨状肌是髋关节小外旋诸肌中最上一个,坐骨神经约85%经梨状肌下缘出骨盆,向下行于上子子肌、闭孔内肌、下子子肌、股方肌和臀大肌之间,然后到大腿后方支配大腿后侧及膝以下的运动和感觉。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及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引起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编辑本段]诊断检查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常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腰椎代偿性侧弯畸形,腹部加压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损害范围与突出椎间盘部位相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而“4”字试验则可为阴性。
2、神经鞘膜瘤
高位坐骨神经鞘膜瘤较为少见。其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与活动或休息无关,臀部有较强的Tinel征,但难以在局部扪及条索状的瘤体,有时可在B型超声图象上发现沿坐骨神经表面均匀增厚的回声带,手术和病理检查最终确诊手段。
[编辑本段]治疗方案
早期梨状肌综合症可经保守治疗而得到缓解,如病因不能解决,已形成较重瘢痕粘连或有骨痂压迫、神经行径变异则需手术治疗。手术效果与病程长短关系很大。
[编辑本段]用药安全
1、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梨状肌的炎性病变,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早期治疗可以使梨状肌的病变中止,不再对神经继续卡压;晚期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者可选用手术方法治疗以解除压迫。所以无论病变早期或晚期经过有效治疗,均可康复,预后良好。
2、如果经各种治疗仍无法缓解症状应排除注意腰椎及神经本身病变。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或尽量减少活动,以利病灶部水肿、炎症的吸收,并注意下肢、臀部的保暖,避免过劳及风寒湿的不良刺激,在缓解期应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3、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并向患侧放射,即坐骨神经压迫症状。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4、手法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采用手法治疗时,首先要选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手术患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cm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
临床上,经常能够遇到由于足底屈肌挛缩或张力高导致膝关节过伸的脑瘫孩子,那么对于此类患者,该怎么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其异常的肌力呢?
训练一:
1、孩子取坐位或仰卧位时;
2、治疗师一只手握住患儿踝关节,一只手握住足底上三分之一处;
3、做足背曲90度或稍过,进行牵拉活动。
训练二:
1、患儿俯卧位;
2、治疗师一只手固定踝关节,一只手握住足以上三分之一处;
3、向下用力牵拉;
4、注意:膝关节屈曲90度。
训练三:
1、患儿取站位;
2、在患儿双脚掌前放一木板,让患儿支撑蹲10分钟左右。
训练四:
1、患儿取站位;
2、让患儿坚持在一30度斜坡上蹲10分钟;
3、每天3次。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脑瘫多学科门诊首席专家,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亚专业组组长王超博士提醒脑瘫孩子家长:康复训练是脑瘫孩子改善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所必须的康复方式,家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帮助孩子做适合的康复训练!
这个病是梨状肌局部炎症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分享
病因
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肌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此外,少数病人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但髋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往产生坐骨神经慢性损伤。
临床表现
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射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严重时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大小便、咳嗽、打喷嚏时因腹压增加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现疼痛为试验阳性。
2梨状肌紧张试验
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这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常用检查方法。
诊断
根据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诊断:臀部疼痛且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放射;大小便、咳嗽、喷嚏可增加疼痛。除此之外,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还需要一些检查的支持:患侧臀部压痛明显,尤以梨状肌部位为甚,可伴萎缩,触诊可触及弥漫性钝厚、成条索状或梨状肌束、局部变硬等。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现疼痛为试验阳性,因为梨状肌被拉长至紧张状态,使损伤的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刺激更加严重,所以疼痛明显。但超过60°以后,梨状肌不再被继续拉长,疼痛反而减轻。另外,除了直腿抬高试验外,还要做梨状肌紧张试验。通常梨状肌综合征时梨状肌紧张试验也为阳性。
鉴别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压迫症状。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
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腘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
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治疗
非手术方法:包括手法、局部封闭、肌注、理疗、中草药、针灸等。手法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采用手法治疗时,首先要选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术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cm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局部封闭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
相关阅读
骨伤科疾病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
对 梨状肌综合征 仍有疑问 去提问
肌张力低下是小儿脑瘫的一种表现
常见有两种:
1、一种是特发性肌张力低下:患儿缺乏抗重力伸展能力,患儿呈低紧张状态,自主运动功能低下,竖头不稳、不能独坐是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主要的表现。由于肌张力低下,患儿常仰卧位,四肢外展,外旋,形成蛙样姿位。此型脑瘫较少见,多伴有智力低下。
2、另外一种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常在用力和激动时肌张力增高加重,安静时肌张力低下。肌紧张时上肢表现为肘关节屈曲内旋,腕关节屈曲外展,躯干弓形背屈,上肢僵硬、不协调,尤其是双侧肢体不对称,呈扭转姿势。这种肌张力低下型只是一种过渡型,随着年龄的生长,可逐渐被高张力型(痉挛型)代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