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背肌筋膜炎200例报告
章 义 龙
主题词:背肌筋膜炎\治疗 推拿 背肌筋膜炎\中医药疗法
背肌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系指外伤失治,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所造成的以背部慢性疼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我们自1995-1999年采用手法为主配合针刺拔罐及中药门诊治疗本病20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中男138例,女62例;年齢最小18岁,最大65岁,其中40-60岁占64%;病程最短10周,最长7年,平均7个月;其中症状体征消失无复发者189例;占945%;天气变化时有不适者仅11例,占55%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治疗:(分立墙法和卧床法二种)
(1) 立墙法:患者面墙而立,腹胸和脚尖贴墙,二臂高举,二足分开与肩等宽,口张开随推拿相呼吸医者双手置患者脊柱二旁或单手置其脊骨上,自骶部开始由后下方推向前方,连续2-3遍再嘱患者蹲下,医者一手按C7处,一手按骶骨,使其脊背弯曲按2-3次后,再以空掌叩打腰背部
(2) 卧床法:患者卧床上,二臂前伸,口张开随推拿相应呼吸,医者用双手自骶部至颈部由后上方向前下方按脊柱2-3遍然后患者仰卧,医者用双手扶其双膝,使二腿尽量屈曲2-3次再让其腿伸直座起,医者一手按上背部,使脊背尽量前屈,一手掌叩打震击腰背在运用如上手法时可扪及呈条索状及肥厚的肌肉或筋膜部位使用滚法和分弹筋法后同时进行消毒后针刺拔罐放血
22 内服药物:急性期背部疼痛较重,动则痛剧甚者不敢深呼吸,治宜理气通络先服用复元通气散或行气饮加减,后服加补中益气汤巩固疗效;慢性期背部沉重酸胀,晨起较重,稍加活动后减轻,服用舒筋活血汤加减或养血止痛丸(1)
23 外用药物:急性期和慢性期均用展筋酊(2)外搽或镇江膏药局部外贴
3 讨论
本病是由于急性扭挫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单一姿势长期劳作负重等,使背部肌肉及筋膜受损,发生无菌性水肿炎症渗出,日久粘连及纤维性变忌所形成(3)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腱或韧带的骨附着处有压痛寒冷周围有弥漫性疼痛较常见的压痛部位有髂后棘冈上肌区斜方肌和骶棘肌旁有时骶髂关节处的脂肪团块纤维化,刺激丰富的末梢神经,亦可引起顽固性腰背痛冈上肌筋膜炎可反射至肩关节,斜方肌炎可反射至颈部,骶棘肌炎可造成腰部僵硬,限制颈肩腰部的活动(3)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背部为三阳经及督脉的循行路线,经络是气运行的通路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经脉受损,复感风寒,气血瘀阻,经络不通所致用推拿手法求于经络循于络,以宣通经络活血止痛,配合针刺拔罐放血以祛瘀生新,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其通则不痛急性期配以行气之剂,慢性期辅以养血之品,使经脉通气血活风寒祛而愈
4 参考资料:
(1) 郭维淮 平乐正骨用药概要;
(2) 骨伤科通讯 1989;3(43):4
(3) 孙树椿主编 中国骨伤科学 第八卷 筋骨缝损伤
病情分析:你好此病的情况常见的症状是有疼痛酸痛的症状的和活动不利的情况的意见建议:这种情况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可以采用消炎止痛药物、中药、理疗、外用药物等治疗的注意平时的保养的不要久坐久站的不要劳累着凉的
江某,女,29岁,右背部疼痛半月。患者半月前加班后出现右背部疼痛,按摩店按摩后无缓解,经朋友介绍来我处就诊。查体:颈椎曲度变直,T4棘突右偏,局部无压痛,右肩胛内侧缘散在阳性结节,触之疼痛。给予肩背部游走罐治疗,治疗后疼痛消失。
胸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胸背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或感受风寒湿邪,属中医"痹证"范畴。
胸背肌包括表层的胸背筋膜,以下分别为斜方肌、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这些肌肉都与肩胛带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以肩胛骨为附着点。所以,上肢运动也包括这些胸背肌的运动。长期的单侧上肢劳累,容易引起胸背肌的损伤。
游走罐疗法又称为推罐,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游走罐可产生很强的负压吸吮力量和温热力,在循经移动过程中,充分扩张毛细血管,增强皮下渗透压,提高血管通透性,直接祛除毒素,祛邪外出,加快局部血液运行,增强新陈代谢,促进局部炎性物质的吸收,松解肌肉粘连,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及疼痛。
一般肌肉丰厚处大面积的疼痛都可以用游走罐治疗,效果皆不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