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和神经系统有关系吗?

肌肉和神经系统有关系吗?,第1张

人体任何组成部分之间都是有关系的,正因为它们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而肌肉神经系统的关系就更为密切。

人体肌肉约639块,根据是否能随人的意志收缩分为随意肌和不随意肌,随意肌为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不随意肌包括平滑肌和心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

所有的肌肉都是受神经支配的,即便不随意肌不受意志的控制,但也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神经系统可以分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运动神经可以使我们主动做出动作;感觉神经可以让我们产生痛觉、温度觉、触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以及复合感觉;自主神经又称植物神经,不受意志支配,可自主活动,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由于内脏反射通常是不能随意控制,故名自主神经系统。

我们能够自主控制的骨骼肌受运动和感觉神经支配,不能自主控制的内脏及腺体肌肉受自主神经支配。支配肌肉的神经支称为肌肉支。除腹部和背部深层肌肉为节段性神经支配外,其余大多数肌肉多受单一的神经支配。肌肉的神经来源、走行和入肌肉部位,较血管恒定,变异少,与肌肉的主要营养血管伴行,入肌肉部也基本相同。感觉神经纤维传递肌肉的痛温觉和本体感觉,在肌肉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运动神经主管肌肉纤维的收缩和保持肌肉张力,其末梢和肌肉纤维之间建立突触连接,称运动终板或神经肌肉连接。神经末梢在神经冲动到达时,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此外,神经纤维对肌肉纤维也有营养性作用, 由末梢释放某些营养物质,促进糖原及蛋白质的合成。神经损伤后肌肉失神经支配,肌肉内糖原合成减慢,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会逐渐萎缩,称为营养性肌肉萎缩。

涉及到肌肉的疾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神经有关的疾病,称为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一种是肌肉本身的疾病。前者是由于一种叫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在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传递障碍引起的,主要包括重症肌无力,Lamber-Eaton综合征;后者是骨骼肌本身病变引起的,包括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围性瘫痪、多发性肌炎、强制性肌营养不良和代谢性肌病等。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可以影响肌肉的收缩速度和肌肉力量。在竞技 体育 项目的训练过程中,1,运动员的反应训练,教练员发出的信号迅速响应完成技术动作,练习神经系统支配肌肉收缩的反应速度;2,神经系统的灵敏性训练,做各种标志训练运动员的快速完成节奏跑与跳跃动作;3,在负重杠铃深蹲时,运动员蹲起的瞬间要全神贯注,神经冲动发放频率;4,肌肉力量训练后,做级跳与跨跳或者跳深练习,使神经系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5,通过专项体能多个动作内容的循环训练,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改善了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人体肌肉力量:1,是改变肌肉参与技术动作的数量;2,是改变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冲动发放频率。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运动肌纤维数量越多,肌肉力量越大。通过运动训练证明,在运动训练中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可以增强肌肉收缩时动员肌纤维单位的能力。训练水平低的肌肉做最大力量收缩时,只能动员60%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而科学良好的训练肌纤维可动员90%参与工作。在肌肉收缩中,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频率越高,肌肉收缩快和力量越大。在竞技 体育 项目中,专项训练或者专项体能训练就是使神经调节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短跑项目是无氧代谢的极限运动,在百米全程跑的过程中,需要有优异连贯流畅和自动化的技术动作。全程跑时,节剩人体消耗能量分配好3个阶段跑的体能。需要有良好的肌肉收缩完成百米全程技术,结合专项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改善了短跑技术动作过程中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之间的协调关系。因为协同肌与支持肌收缩速度加快,同时对抗肌肉放松能力得到改善,就可以使主动肌更有效地完成技术动作,发挥出百米全程跑的优异成绩。

所有的肌肉运动都是通过神经传导进行支配的,也就是说,神经一旦损伤,就容易造成支配区域出现神经传导阻滞,导致肌肉萎缩。

非常紧密的关系。由于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有时候能完成平时做不到的事。

臂丛的分支可依据其发出的局部位置分为锁骨上,下两部。

锁骨上部分支是一些短的肌支,发自臂丛的根和干,分布于颈深肌,背浅肌(斜方肌除外),部分胸上肢肌及上肢带肌等。

1、胸长神经(long thoracic nerve)(C5~C7):起自神经根,经臂丛后方进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伴随胸外侧动脉下降,支配此肌。损伤此神经可导致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

2、肩胛背神经(dorsal scapular nerve) (C4,C5):自相应脊神经根发出后,穿中斜角肌向后越过肩胛提肌,在肩胛骨和脊柱之间伴肩胛背动脉下行,分布至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3、肩胛上神经(suprascapular nerve)(C5 ,C6):起自臂丛的上干,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继而伴肩胛上动脉一起绕肩胛冈外侧缘进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

锁骨下部分支发自臂丛的三个束,多为长支,分肌支和皮支,分布于肩、胸、臂、前臂和手的肌与皮肤。

1、肩胛下神经(subscapular nerve)(C5~7)发自后束,沿肩胛下肌前面下降支配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2、胸内侧神经(medial pectoral nerve)(C8 ,T1)起自内侧束,穿过腋静脉和腋动脉之间弯曲前行,后与胸外侧神经的一支汇合,从深面进入并支配胸小肌,部分纤维穿过胸小肌支配胸大肌 。

3、胸外侧神经(lateral pectoral nerve)(C5~C7):起自臂丛外侧束,跨过腋动静脉的前方,穿过锁胸筋膜后行于胸大肌深面,分布并支配该肌。

4、胸背神经(thoracodorsal nerve)(C6~8):起自后束,循肩胛骨外侧缘伴肩胛下血管下降,支配背阔肌。在乳癌根治术中,清除腋淋巴结群时,应注意勿损伤此神经。

5、腋神经 (axillary nerve)(C5、6):在胶窝发自臂丛后束,穿四边孔,绕肢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方。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臂外侧上皮神经)由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的皮肤。肢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或腋杖的压迫,都可能损伤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瘫痪, 臂不能外展,三角肌区皮肤感觉丧失。由于三角肌萎缩,肩部骨突耸起,失去圆隆的外观。

6、肌皮神经(musculocutaneous nerve)(C5~7):自外侧束发出后斜 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间下降,发出肌支支配这三块肌。其终支(皮支)在肘关节稍下方穿出深筋膜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7、正中神经

8、尺神经

9、桡神经

10、臂内侧皮神经

11、前臂内侧皮神经

-

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管

1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为第十一对脑神经,自颈静脉孔出颅后,向下外行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从该肌后缘中点斜越颈外侧区,入斜方肌深面,支配该肌。如一侧副神经损伤,则斜方肌瘫痪,导致下垂、抬肩无力。

2肩胛背神经dorsalscapular nerve(C5):起自臂丛的根部,穿经中斜角肌,斜向后下方,经肩胛提肌深面至菱形肌深面。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3肩胛上神经suprascapular nerve(C5、6):起自臂丛上干,向后与肩胛上动脉伴行,经肩胛横韧带下方入冈上窝。支配冈上肌,主干继续向外绕经肩峰与肩胛颈之间,进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下肌。

4腋神经axillary nerve(C5、6):自臂丛后束起始后,伴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穿三角肌后缘浅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皮肤(臂外侧上皮神经)。

5肩胛下神经subscapular nerve(C5~7):已述于腋腔

6胸背神经thoracodorsal nerve(C6~8):已述于腋腔。

7肩胛上动脉suprascapular artery :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下,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自肩胛横韧带上方进入冈上窝,与肩胛上神经伴行,绕肩胛颈至冈下窝,分布于冈上、下肌及肩胛骨。

8颈横动脉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侧,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越过颈外侧区下部,至肩胛提肌的前缘分为升、降两支。降支经肩胛提肌内侧,沿肩胛骨脊柱缘下降,分布于行程附近的肌肉(如冈上、下肌,斜方肌和背阔肌等)。有人颈横动脉缺如,则代之以直接起于锁骨下动脉的肩胛背动脉,亦可分为升、降二支。

此外,尚有已述于腋腔的腋动脉的分支:旋肱前、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及其分支(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等,均分支供给肩带肌、肩关节及附近结构。

9肩胛动脉网:在冈上窝、冈下窝和肩胛下窝,来自锁骨下动脉甲状颈干的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与来自腋动脉肩胛下动脉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形成广泛的吻合,叫做肩胛动脉网,动脉网的存在有助于腋动脉损伤或结扎时(在腋动脉第一、二段)侧副循环的建立。

您看看是下面这套题吗?\

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本科)》在线作业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D 4、A 5、D\

1 第1、2蚓状肌是由哪一神经支配:

A 尺神经深支

B 正中神经

C 桡神经深支

D 骨间前神经

E 桡神经浅支

2 板层Ⅶ

A 位于脊髓灰质侧角

B 内有中间内、外侧核和网状核

C 中间内侧核接受内脏感觉纤维

D 中间外侧核居于外感受区

E 以上都不对

3 十二指肠:

A 为腹膜外位器官

B 全部由腹腔动脉分支供血

C 只接受胃液和胆汁注入

D 呈“C”形包绕胰头

E 以上全错

4 上颌窦:

A 在上颌骨体内

B 窦顶为额骨眶部

C 底与尖牙关系密切

D 窦口低于底部

E 开口于下鼻道

5 使足外翻的肌肉是:

A 胫骨前肌

B 腓肠肌

C 长屈肌

D 腓骨长肌

E 胫骨后肌

6 交感神经兴奋时:

A 瞳孔开大

B 心跳加快,血压下降

C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D 胃肠蠕动加快

E 冠状动脉收缩

7 关于输尿管的正确描述是:

A 起于肾大盏,终于膀胱

B 分为腹盆两部分

C 有两个狭窄

D 管壁有较厚的横纹肌

E 女性在距子宫颈外侧缘2cm处交叉于子宫动脉的后方

8 胼胝体:

A 位于大脑外侧裂底

B 呈放射状连接两半球皮质

C 属联络系

D 属投射系

E 在脑正中矢状面上,可分为压部,干,膝,嘴

9 唾液腺的副交感纤维走行在:

A 面神经和舌下神经

B 舌下神经和迷走神经

C 面神经和舌咽神经

D 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

E 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10 马尾

A 由下部几对脊神经形成

B 由下部脊神经前根形成

C 由下部脊神经后根形成

D 是在脊髓末端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的总称

E 位于蛛网膜下隙以外

11 损伤视交叉中央处,两眼视野表现为:

A 双眼右侧偏盲

B 左眼鼻侧偏盲

C 双眼颞侧偏盲

D 右眼鼻侧偏盲

E 双眼全盲

12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A 胸1—12脊髓节

B 胸1或颈8—腰2或腰3脊髓节

C 骶2—4脊髓节

D 胸1—腰4脊髓节

E 胸1—骶3脊髓节中枢神经系统

13 正常成人的蛛网膜下隙,向下延伸到:

A 第1腰椎下缘

B 第2腰椎下缘

C 第3腰椎下缘

D 第4腰椎下缘

E 第2骶椎

14 肱骨外科颈骨折,最易损伤的神经是:

A 桡神经

B 正中神经

C 尺神经

D 腋神经

E 肌皮神经

15 关于踝关节正确的描述是:

A 由胫骨下端与距骨连接而成

B 由胫骨、腓骨下端与距骨连接而成

C 由胫骨下端与跟骨连接而成

D 囊内有韧带

E 属于鞍状关节

16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

A 脊神经节

B 脊髓后角固有核

C 胸核

D 下橄榄核

E 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

17 关于基底核的正确描述是:

A 又称新纹状体

B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杏仁体

C 是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块

D 包括纹状体,屏状核

E 参与组成边缘系统

18 男性输精管结扎常选部位是:

A 睾丸部

B 精索部

C 腹股沟部

D 盆部

E 输精管壶腹处

19 男性生殖腺是:

A 睾丸

B 附睾

C 前列腺

D 精囊腺

E 尿道球腺

20 位于脑桥内的核团是:

A 蜗神经核

B 舌下神经核

C 脚间核

D 迷走神经背核

E 疑核

21 使口张开的肌肉是:

A 咬肌

B 颞肌

C 翼内肌

D 颊肌

E 翼外肌

22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A 间脑和骶2—4脊髓节

B 脑干和胸1—腰2脊髓节

C 脑干和骶2—4脊髓节

D 胸1—腰2脊髓节

E 脑干

23 松果体位于

A 背侧丘脑

B 下丘脑

C 上丘脑

D 后丘脑

E 底丘脑

24 中间外侧核

A 位于板层Ⅷ

B 存在于脊髓全长

C 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D 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胞体

E 发出纤维组成盆内脏神经

25 有关腓总神经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在腘窝近侧端发自坐骨神经

B 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

C 腓深神经管理足背大部分的皮肤

D 支配小腿前、外侧群肌

E 损伤后表现足不能背屈,并有内翻,呈跨阈步态

26 属于原小脑的是

A 栓状核

B 齿状核

C 球状核

D 顶核

E 杏仁核

27 肝门通过物不包括:

A 肝固有动脉分支

B 门静脉及其分支

C 左肝管

D 肝静脉

E 右肝管

28 参与跟腱形成的是:

A 比目鱼肌

B 胫骨前肌

C 胫骨后肌

D 长屈肌

E 趾长屈肌

29 关于输尿管的正确描述是:

A 分腹、盆二段

B 腹段沿腰大肌外侧

C 在男性有输精管越过其后方

D 在女性,子宫动脉从其前上方跨过

E 以上都不对

30 属于腹膜内位器官的是:

A 子宫

B 肾上腺

C 卵巢

D 肝

E 膀胱

31 泪囊窝位于:

A 眶上壁内侧

B 眶上壁前外侧

C 眶下壁的内侧

D 眶内侧壁前下份

E 眶外侧壁前下份

32 颈内动脉穿过:

A 颈动脉管外口

B 圆孔

C 棘孔

D 破裂孔

E 卵圆孔

33 外侧膝状体是:

A 本体感觉的皮质下中枢

B 痛、温觉的皮质下中枢

C 内脏运动神经的皮质下中枢

D 听觉的皮质下中枢

E 视觉的皮质下中枢

34 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

A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B 额中回后部

C 额下回后部

D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E 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

35 通过棘孔的结构是:

A 上颌神经

B 下颌神经

C 脑膜中动脉

D 上颌动脉

E 副神经

36 肾上腺的结构,正确的描述是( )

A 位于腹膜后方,肾的外上方

B 肾上腺皮质在表层,分泌肾上腺素

C 与肾共同包在肾筋膜内

D 髓质在深层,分泌醛固酮

E 左侧似三角形,右侧呈半月形

37 心室舒张充盈期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是

A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B 肺动脉和三尖瓣

C 主动脉瓣和三尖瓣

D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E 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38 通过圆孔的结构是:

A 眶上神经

B 眼神经

C 上颌神经

D 上颌动脉

E 脑膜中动脉

39 关于右主支气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长约2~3厘米

B 走行方向较垂直

C 气管异物易经此入右肺

D 较为细长

E 约在第5胸椎体高度入右肺

40 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

A 舌咽神经

B 迷走神经

C 副神经

D 舌下神经

E 展神经

41 关于贵要静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

B 经前臂内侧上行

C 沿肱二头肌沟内侧上行

D 在肘窝内与肘正中静脉吻合

E 一般注入锁骨下静脉

42 不属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是

A 房室束

B 左束支

C 右束支

D 结间束

E 窦房结支

43 穿四边孔的神经是:

A 旋肩胛神经

B

桡神经

C

腋神经

D

肌皮神经

E 胸背神经

44 迷走神经不支配:

A 环甲肌

B 乙状结肠

C 咽中缩肌

D 胃

E 十二指肠

45 间脑中与躯干、四肢特异性躯体感觉传导相关是

A 背侧丘脑内侧核群

B 背侧丘脑前核群

C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D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E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46 至躯干四肢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胞体位于:

A 胸、腰部的椎旁神经节

B 全部交感神经节

C 全部椎旁神经节

D 全部腰交感神经节

E 胸、腰部的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

47 颏舌肌:

A 是成对的舌内肌

B 起于下颌骨的颏结节

C 止于舌的两侧

D 两侧收缩时可拉舌向前下

E 单侧收缩时,使舌尖伸向同侧

48 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有:

A 颈内动脉

B 基底动脉

C 上颌神经

D 下颌神经

E 副神经

49 下列各结构何者不位于右肾前面:

A 右肾上腺

B 十二指肠

C 空肠

D 结肠

E 肝

50 腮腺管:

A 发自腺的前缘下份

B 在颧弓下2横指处越过咬肌表面

C 开口于与上颌第二前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D 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E 穿咬肌开口于腮腺管乳头

脊神经支配的肌肉:头运动肌,膈肌,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腕伸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拇长伸肌,腓肠肌。

脊神经是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人体共有31对脊神经,8对是颈神经,12对是胸神经,5对是腰神经,5对是骶神经,1对是尾神经。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支配控制肌肉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刻分为前支、后支,每支内均含传入、传出纤维。后支一般细小,分布于脊柱附近较小区域内的皮肤和肌肉。前支粗大,分布到颈部以下其余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这些脊神经分别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而且均左右成对。

扩展资料

胸神经

共12对,出椎间孔后即分出后支和前支。后支较短,分布于躯干背侧,肌支支配胸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胸棘肌、横突间肌、棘间肌、胸髂肋肌和胸最长肌;皮支管理肩、背、臀部(外侧)的皮肤感觉。

胸神经的前支较长,除第1对的大部分参加臂丛、第12对的小部分参加腰丛之外,其余的皆不成丛。第1~11对,各自位于相应的肋间隙内,称肋间神经;第12对位于第12肋下方,称肋下神经。肋间神经在肋间内、外肌之间,在肋间血管的下方,沿各肋沟前行,于胸腹壁侧面,发出外侧皮支,分布于胸腹侧壁的皮肤。

第4~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还发出乳房外侧支至乳房,主干继续向前,其中上6对肋间神经至胸骨侧缘浅出,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斜向前下进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再穿过腹直肌鞘,浅出皮下。

这些浅出的前皮支,分布于胸、腹前壁的皮肤;第2~4肋间神经的前支,还发出乳房内侧支分布于乳房;此外,肋间神经还发出细支,分布于胸、腹膜壁层。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的肌支,支配肋间内、外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等。

--脊神经

身体躯干肌肉主要包括: 胸肌(肋间肌),膈肌,腰方肌,髂腰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

髂腰肌——指腰大肌和髂肌,是人体承载下肢与躯干连接作用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肌肉,在“下肢康复必要解剖——臀腿肌肉群”已有,此处不展开。

背部深浅肌群不属于腹部,但竖脊肌对腹部核心肌群的扩张收缩影响巨大。竖脊肌包括:多裂肌,背最长肌,髂肋肌。

盆底肌:形成盆膈,最终和胸腹腔形成一个完整躯体。(盆底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独立章节)

胸肌 :肋间肌分肋间内肌和外肌,起止点同

起点:上位肋骨下缘

止点:下位肋骨上缘

作用:提肋帮助吸气(肋间神经T1-12)

膈肌: 分隔胸、腹腔的扁肌,呈穹隆,其隆凸的上面朝向胸腔,凹陷的下面朝向腹腔。

起点: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L1-3,分3部分(起点又是止点)

1)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骨不起自下6对肋骨(第7-12)和软肋

2)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左L2,右L3腰椎处,并起自 腰大肌 表面的腱性组织内侧弓状韧带和 腰大肌 表面的腱性组织外侧弓状韧带。

止点: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不是真正意义的止点,而是膈肌的收缩方向)。膈上有3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供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约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供食管和 迷走神经 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在第8胸椎水平,供下腔静脉通过。(迷走神经是第十对脑神经,属于混合神经,在腹部、胸腔以及颈部可发出多个分支支持颈部、胸腔内器官好脏器的感觉冲动控制心肌、平滑肌好腺体的活动,调节呼吸循环和消化的三个系统。

作用: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隆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帮助吸气;松弛时,膈穹隆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帮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时,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腰方肌

起点 :髂嵴

止点 :第12肋,第1-4腰椎横突

作用:脊柱腰部侧屈(腰部神经前支T12-L3)

腹横肌

起点:第6肋软肋内面,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3

止点 :腹白线、耻骨梳

作用: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帮助呼气(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腹内斜肌

起点 :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2

止点 :借腱膜止于白线和下3肋、耻骨梳

作用: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帮助呼气(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腹直肌

起点:耻骨联合上缘与耻骨嵴

止点 :第5-7肋软骨外面及剑突前面

作用:前屈脊柱、降胸廓,增加腹压(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

盆底肌:不是临床解剖意义上的独立肌肉,而是一组功能肌肉群。包括会阴浅横肌、耻尾肌、髂尾肌、耻骨直肠肌、、坐骨海绵体肌、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等。盆底肌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盆腔盆底康复触诊独立章节梳理。

腹外斜肌

起点 :下8肋外面

止点 :借腱膜止于白线、髂嵴前部、并形成腹股沟韧带

作用: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帮助呼气(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腹内斜、腹外斜肌、腹横肌作用同。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帮助呼气(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竖脊肌:包括多裂肌、胸最长肌和腰髂肋肌

多裂肌

起点:骶骨背面,腰、胸椎横突和第4-7颈椎关节突

止点 :L5-c2棘突

作用:双侧收缩时,使脊柱后伸,特别是头颈部;控制向收缩侧的屈曲;单侧收缩是向对侧旋转椎体(脊神经后支)

胸最长肌

起点 :骶骨、髂嵴、下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

止点 :全部胸椎的横突、肋角和肋结节之间,上要腰椎的横突

作用:双侧收缩是,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是起稳定作用,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做同侧侧屈/作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脊神经后支)

腰髂肋肌

起点 :骶骨、髂嵴、下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

止点 :下6肋骨角的下缘

作用:双侧收缩是,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做同侧侧屈/作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脊神经后支)

胸膜 衬覆在胸壁内面和 肺 表面的浆膜,分为壁层和脏层两部——壁胸膜和脏胸膜。

胸膜可随跟随胸壁和膈的运动扩张或回缩,可提供肺根下移或肺静脉扩张的空间。健康的胸膜有助于肺的健康运行,当发生黏粘时肺的运动受限,相邻肌肉的运动模式页会被干扰。

腹膜 :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由单层扁平间皮细胞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衬与腹、盆腔壁内表面的腹膜称为腹壁膜;覆盖腹、盆腔器脏表面的部分称为腹脏膜。

腹膜具有摩擦、吸收、防御和修复等功能,帮助内脏器官进行这些运动功能,但是当腹膜发生黏黏时,内脏器官的运动也会受限,与之相邻或交接的肌肉运动也会受阻。

盆膈: 盆底肌与骨盆形成盆膈,与胸膜腹膜闭合形成完整的整体。

相关骨性标志:髂嵴,骶骨,肋骨,颈椎横突棘突,胸椎横突棘突,腰椎横突棘突,肋骨上下缘,剑突,耻骨梳、耻骨联合、耻骨嵴,腹白线、腹股沟韧带

总结:主要功能——保持躯干直立稳定,脊柱前屈、后伸、侧屈、旋转,降肋和提肋、平衡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当这些肌肉局部紧张或过度拉伸,将会

一、影响躯干的稳定性,骨盆松弛,脊柱问题如“脊柱侧弯、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腰肌劳损、颈椎问题,腹直肌分离,内脏下垂,痛经,便秘、头疼、呼吸等问题——加速身体错误代偿模式——衍生问题多样化:臀腿足踝与躯干肌互为影响。

二、体态:

1、大肚子:肚子胀气,下腹(小肚子)突出、上腹部大、上下腹都大

2、肋骨外翻、肋弓塌陷,八字背

3、没有身体曲线:水桶腰、鸭梨体态、苹果体型

4、骨盆前倾、后倾、侧倾、回旋

5、骶骨收缩、髂骨上移腰短

6、方臀、蝴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97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