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心肌肉群?

什么是核心肌肉群?,第1张

核心肌群包括背面的多裂肌、竖脊肌、腰方肌、臀屈肌,正面的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髂腰肌,其中腹横肌和多裂肌属于深层的核心肌群,特点为小、短、薄,且与脊椎相连,主要功能为维持脊椎的稳定,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腰方肌、背部伸肌群、臀屈肌属于浅层的核心肌群,特点为大、长,主要负责身体的前屈、后仰、左右扭转。

核肌群位在身体的中部,范围涵盖腹部、背部和骨盆部位,就大体上而言,核心肌群就是俗称的腹、背肌群,核心肌群主要负责稳定的功能,在身体的肌肉中占很大一部份,为最重要的肌肉群。

训练方法:

(1)平板支撑:

平板支撑是最锻炼核心肌群的运动,别看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动作,但是我们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却很难撑过一分钟,我们应该多去尝试,让我们的核心肌群绷紧让我们的身体处于一个中立平衡的状态,坚持每天训练,如果你能坚持到3-5分钟甚至更长,你的这项训练就算入门了,如果你能坚持到10分钟以上,那你就可以考虑进行负重平板支撑了,利用负重训练更能加强你核心的力量,让你的腹部和腰背部,骨盆肌更有力。

(2)平板肘撑:

这个动作和平板支撑类似,不同点就是它不是一个静态的动作,它更像是一个俯卧撑,但是是肘部进行支撑的俯卧撑,这个动作在做的时候,我们的腹肌群也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做的时候身体也必须保持一定的频率屈伸,一定不能太过于摇晃,否则训练无意义。

(3)平板支撑转体:这个动作是一个单手支撑的侧边动作,我们在开始动作前我们的腹部要保持收紧,我们的腿部和我们的背部要伸直和挺直,我们一侧手臂先向上抬起,身体随着手臂的上升而起,接着另一边继续做相同的动作,交替完成,这个动作的注意事项就是我们在做的时候腿部始终要保持直立,并不能弯曲。

(4)反向平板单脚支撑

这个动作就是一个反向的平板支撑,除此之外还要难一点的就是你只能利用一条腿来保持你身体的平衡,我们的身体向后倾斜,我们的双肘着地,大臂垂直于地面,腿部打直一条腿悬空静止,单边坚持时间越长越好,撑不住了就换另一条腿。

因脊椎与全身的脊髓神经丛相连,而核心肌群的深层肌肉又与脊椎相连,脊髓神经的传导是由深层核心肌群发出再经过浅层核心肌群然后才进入肌肉中,而大多数经过核心肌群的脊髓神经以下半身为主,核心肌群的强化可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度、下半身的力量和肌纤维的征召能力。

可以参考:

:核心肌群

这个问题牵涉到2个学科,4个问题,你只给5分是不是少了点?

首先说说生理方面的,人要走首先要能站立,人要站立,需要臀部,大腿部,小腿部的肌肉群保持一定的紧张,即是肌张力,肌肉群包括屈肌群和伸肌群。想走的时候,大脑发出电冲动信号,支配上面3个肌肉群,肌肉收缩产生肌力,屈髋,屈膝,还要跖屈踝关节,然后是伸髋关节,伸膝关节,背屈踝关节,腿就向前迈了,同时,为了你的步态好看些,还有伸肌拮抗。其中膝关节活动的幅度最大,人要停下来,首先就要腿停下来,最主要的也是膝关节停下来,其中膝关节里有个重要的结构起了最大的作用,它就前叉韧带——人的刹车碟片,就像车要停下来就要车轮停转,车轮停转需要碟刹,人的叫前叉韧带。

腿会向前迈不一定会走,还要地面有一定的摩擦力,力学的概念,人 向前走腿向后蹬地面,地面人给地面作用力,地面给给你向前的反向作用力,人体重心向前运动,重心过了支持重心的脚后,人已经不能不需要对地面作用力了,在惯性的作用下,重心过了支持点(触地脚)后,继续向前,在重心后边的腿通过以上的肌肉和关节,继续给地面作用力,同时,原来的动力脚触地,支持重心,重复以上的动作,人就不断前行,这里有两个物理概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人要完成完整的一步,就像一台4冲程的柴油机:有3个冲程是靠惯性完成的,只有做功的冲程是消耗能量的。

人要停下来,是个相反的过程,某只脚在重心的前边向前用力,地面给人向后的作用力就停下来。有时候速度过快,一次做功停不下来,就需要好几步,几次做功。

人类能直立行走,是一百多万年不断进化的结果,生理上需要精细的神经调节,肌肉关节效应器配合,这里篇幅有限,另外由于本人的电脑水平有限,不能给你一些或是视频,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没有。再另外这是自己原创的,我是个医生,不是科普学家。

腓肠肌、跖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胫骨前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趾长伸肌,趾长屈肌,腘肌

腓肠肌

起点:内侧头:股骨内上髁;外侧头:股骨外上髁

止点:跟骨结节

作用:屈膝关节、足跖屈(胫神经L4-S3)

跖肌

起点: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囊

止点  :跟骨结节

作用:足跖屈(胫神经L4-S3)

比目鱼肌

起点——腓骨上部后面、胫骨比目鱼肌线

止点:以跟腱止于根骨结节

作用:跖屈踝关节

胫骨后肌

起点——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止点:足舟骨粗隆、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

作用:足内翻、跖屈

胫骨前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内侧楔骨内面、第1跖骨底

作用:足背屈、内翻

拇长伸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拇指末节趾骨底

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

拇长屈肌

起点: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趾骨

作用:屈脚拇指、足跖屈(胫神经L4-S3)

趾长伸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第2-5趾趾骨背腱膜

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腓神经L4-S2)

趾长屈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第2-5趾趾背腱膜、止于第5跖骨底者为第3腓骨肌

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

腘肌

起点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上缘

止点 :胫骨比目鱼肌线上的骨面

作用:屈膝关节、内旋小腿(胫神经L4-S3)

总结:主要功能——跖屈踝关节、背屈、足内翻、伸趾、小腿内旋和外旋

当这些肌肉局部紧张或过度拉伸,将会

一、影响足踝关节的稳定性,向上继续衍生影响2膝关节——3髋关节——4腰椎脊柱!

二、体态:

1、典型的O或X型腿——进一步恶化影响全是体态

2、小腿肚粗大影响美观

三、生活影响:容易崴脚(绝大多数人崴脚为外侧受伤)

四、腰痛。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也是一样。足踝为人体站立的根基,这些小腿肌肉群的平衡发力对在足踝的平衡受力很重要,平时的功能性训练在强调核心的同时,这些肌肉都是不可忽略的。

引用3Dbody,文章为自我学习资料笔记整理,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速度训练的基本方法

王卫星、韩春远

     速度在不同的项目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说来速度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移动速度等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在运动实践中也存在着速度-协调、速度-能量、和速度-心理等速度的综合表现形式。在体能训练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特征和速度形式,而设计不同的速度训练方法和手段。

一、速度概念的释义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20],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竞技运动中,速度主要体现在快速完成动作、对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反应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王瑞元在《运动生理学》中指出,速度在竞技运动中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三种形式。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各种刺激反应的快慢;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中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见图1)。

图1  速度系统结构图(谢慧松,2003)

 速度的基本表现形式为简单或复杂动作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及移动速度等(见表1)。但是在竞技表现中,速度通常并不是以一种标准化、单一的形式出现的,往往是综合表现型的。因此,速度除具有基本的表现形式外,还具有“速度—协调”、“速度—能量”和“速度-心理”等综合表现的形式(具体请参考王卫星主编《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2012)。

  

      二、速度的主要训练方法

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助力、阻力和加速能力训练等。

(一)助力速度训练

1 下坡跑助力速度训练

(1)训练场地要求

理想的下坡跑训练是首先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20米冲刺(加速获得接近最大的速度),接着进行15米倾斜角度在3~7度的下坡冲刺(产生比正常条件下更大的步长、步频和速度),最后再进行15米的平地冲刺(使运动员在没有助力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速度)。斜坡的角度不可过大,如果倾斜角度大于7度将产生负面影响,如落地的危险、步长过长、脚跟着地及与地面的接触点超过身体重心等,这些都会产生制动作用,但是当制动作用和技术的变形在倾斜角度低于3~4度时也应该充分注意。

    (2)训练的技术要求

    下坡训练强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以防止因下坡跑而造成技术动作的变形。

    (3)训练的负荷

在刚开始训练时,可以用较低速度进行适应,当适应后再进行全力冲跑。训练重复次数和跑动距离应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步加大(见表2)。

2 牵引跑助力速度训练

助力牵引训练时把弹力带的一端系到运动员的腰部,另一端可系到同伴身上或固定物上。运动员后退将弹力带拉长,产生弹力,在熟练调整和能够掌握平衡后再进行高速练习。当产生适应后,就必须全力完成牵引跑练习,并逐步增加牵引距离和重复次数(见表3)。

(二)阻力速度训练

1 上坡跑训练

 上坡跑阻力训练一般在3~70坡度上进行,训练强度较高,跑动时应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技术动作;跑动距离一般为10~50米;练习速度不低于最大跑速的90%。

    2 拖重物跑训练

拖雪橇、轮胎、降落伞或其它重物进行快速跑是发展速度的常用方法,其训练原理是增加了跑动动作的阻力。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加大肌肉收缩力量,特别是髋、膝、踝三个关节的伸肌群。

 3 沙滩跑和水中跑速度训练   

运动员在沙滩和水中跑动受到的阻力是理想的,但在加大步长(伸髋肌的利用)方面的训练作用有限。在这两种环境中跑时受到的阻力会使屈髋肌而不是伸髋肌负担加大。

在进行水中跑速度训练时,水不宜太深,一般不高于运动员的腰部,屈髋时水的阻力加大屈髋肌群的力量。水中跑耐力训练一般水比较深,与陆上跑相比肌肉运动方式及运动范围相似,只是下肢伸肌动员较少,上肢肌肉动员较多,有助于保持最大摄氧量水平。

沙滩跑是一种注重全身动作的练习方法,在沙滩上运动员利用下肢伸展力量的能力下降,必须通过缩短步长和加快屈髋速度来使步频加快,从而提高跑速。另外,下肢、脚及髋关节的肌肉和关节都要求在不平稳的沙地上调整适应,这种适应提高和加强了身体稳定性对意想不到变化的控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速度训练计划中,不要安排过多的沙滩跑练习。   

    4 负重背心跑速度训练

负重背心跑是让运动员穿上一定重量的背心,通过重量的增加提高腿部伸肌力量。穿重背心训练增加了的体重使脚每次着地时产生的垂直力加大,并增加肌肉完成超等长运动时承受的负荷强度,从而提高脚着地时肌肉的紧张度。这种训练将增进肌肉承受更大离心负荷的能力,在肌肉内储存更多的弹性能量,加大肌肉收缩产生的爆发力,促使步长的增加。

负重背心一般有三种:基础力量背心重量范围是05~10kg,主要是发展运动员力量耐力;速度耐力背心重量范围是05~8kg,主要是发展速度耐力;速度背心重量范围是05~4kg,发展灵敏、速度和爆发力。

     5 子弹腰带速度训练

子弹腰带速度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发展快速变速能力,提高加速过程中的步频。具体方法是:由同伴协助,用子弹腰带阻止练习者前进,练习者开始加速,直到前进的力量达到可以崩开子弹腰带上的维可牢尼龙扣,然后前进;练习中可以通过撕裂,拉断等方式解除束缚,加速前进。

(三)加速能力训练

在大部分的运动项目中,加速度(速度的增加速率)是最需要提升的部分。加速度好的运动员能快速从一种状态或相近状态提升至其最大速度。

爆发性起跑训练时要求通过臀部、膝盖和脚踝共同作用产生力量,因为快速的起跑技术要求臀部和膝盖组织有很大的弹性力量。良好的臀部力量有助于运动员在膝盖抬高时分开双腿,与地面接触时,弹性力量降低了膝盖和臀部的力量分散,同时减少与地面接触的时间。

起动能力训练能帮助运动员提供最大的加速能力。起动训练包括各种姿势下的起跑练习、负重短距离加速练习和短跑辅助技术练习。

王卫星教授 ,广东体能协会(GSCA)理事长,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GSCA体能教练培训和认证专家;《实用体能训练指南》主编。 

韩春远博士 ,师从王卫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广东体能协会(GSCA)秘书长,澳门体能协会主要负责人(澳门),中国体能协会副主席(香港);GSCA体能培训讲师和认证专家;《实用体能训练指南》主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01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