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简介

肌力训练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操作名称 5 肌力训练的适应证 6 肌力训练的禁忌证 7 准备 8 方法 81 1原则 82 2徒手抗阻训练 83 3器械抗阻训练 84 4肌肉耐力训练 9 注意事项 1 拼音

jī lì xùn liàn

2 英文参考

exercise for power

3 概述

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病损、以及周围神经病损常导致患者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等,影响肢体运动功能。肌力训练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肌力训练具有预防各种骨关节疾病及术后患者的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有作用。

4 操作名称

肌力训练

5 适应证

肌力训练适用于:

1失用性肌萎缩  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萎缩  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萎缩。

3神经源性肌萎缩  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无力  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

6 禁忌证

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较差、病情不稳定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

7 准备

肌力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徒手肌力训练时一般不需要仪器设备。

1器械训练物品准备  器械训练时,有哑铃、沙袋、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等长肌力训练装置;等速肌力训练装置等。

通常可根据患者不同肌肉功能障碍情况选用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仪器。

2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8 方法 81 1原则

根据患者原有肌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肌力训练方式。

(1)肌力为0级时,宜进行电 疗法、被动运动及传递冲动训练(即患者在思想上用力试图作肌肉收缩活动)。传递冲动训练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效果较好。

(2)肌力为1~2级时,宜进行电 疗法、或肌电生物反馈电 疗法。此时肌肉已有一定的肌电活动,肌电生物反馈电 疗法效果较佳,同时配合助力运动训练和其他免荷运动训练。

(3)肌力为3~4级时,宜进行徒手抗阻训练和各种器械的抗阻训练。

(4)耐力较差的肌肉群,宜进行肌肉耐力训练。

82 2徒手抗阻训练

(1)训练前首先评定患者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情况,明确功能受限程度,以确定适宜的抗阻运动形式和运动量。

(2)使患者处于适合训练的舒适 ,以被动运动形式向患者演示所需的运动,告诉患者尽最大努力但在无痛范围内完成训练,训练过程不要憋气;治疗师只起指导、监督作用。

(3)将阻力置于肢体的远端,确定阻力的方向,一般为所需运动的相反方向,避免替代运动。

(4)提供的阻力应适合患者现有的肌力水平,初始为次最大阻力,以后逐渐增大阻力;训练中动作宜平稳,患者的最佳反应为无痛范围的最大用力。

(5)患者如不能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或训练中有明显疼痛、收缩的肌肉发生震颤、发生替代运动时,应改变施阻的方向或降低阻力力量。

(6)训练中应适当提供语言指令,以增加训练效果。

(7)每一运动可重复8~10次,并有一定的休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83 3器械抗阻训练

主要由训练器械施加阻力,以增加患者的肌力和肌肉耐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上者。根据肌肉收缩不同方式,器械抗阻训练分为等长抗阻训练、等张抗阻训练和等速抗阻训练:

(1)等长肌力训练:利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肌肉等长抗阻收缩时,肌张力明显升高,肌力显著提高,但不产生明显的关节运动。等长抗阻训练主要适用于关节不能或不宜运动时(如关节石膏或夹板固定、关节创伤、炎症或关节肿胀等情况)的肌力训练,以延缓和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

程序:

①运动强度: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阻力大小,确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杠铃、沙袋、墙壁或力量训练器等。

③运动持续时间:训练时肌肉等长收缩时间10s,休息10s。

④重复次数:重复10次为1组训练,每天可做几组训练。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选择。

⑤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⑥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在整个关节运动幅度中每隔20°~30°作一组等长训练,以全面增强肌力。此法可在等速肌力训练器械上进行。

(2)等张肌力训练:利用肌肉等张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训练时作用于肌肉上的阻力负荷恒定,有明显关节运动。适用于发展动态肌力和肌肉耐力。

等张肌力训练包括向心性训练和离心性训练,肌肉主动缩短,使肌肉的两端相互靠近者为向心肌力训练;相反,由于阻力大于肌力,肌肉在收缩中被被动拉长,致使其两端相互分离者为离心肌力训练。

程序:

①运动强度选定: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阻力大小,确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沙袋、哑铃、墙壁拉力器、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或专用的肌力训练器等,也可利用自身体重。

③运动强度:以渐进抗阻训练法为例,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称为10RM值。用10RM的1/2运动强度运动,重复10次,间歇30s;再以10RM的2/3运动强度重复训练10次,间歇30s,再进行10RM运动强度重复尽可能多次,2~3周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10RM的量。

④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3)等速肌力训练:在专门的等速训练器上进行训练。训练前设定运动速度、间歇时间、训练组数和关节活动范围等。训练中运动速度不变,但遇到的阻力则随用力的程度而变化,以使运动肢体肌肉的肌张力保持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好训练效果。

程序:

①训练仪器:Biodex、Cybex、KinCom、Lido等。

②训练前准备:开机,根据训练要求,安装相应的训练器械。

③ :摆放患者 ,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④关节活动角度设定:通常可设定全关节活动角度,对于肌肉、肌腱、韧带愈合早期、关节术后或关节病变时则宜选择限定关节活动范围。

⑤训练方式:分为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训练。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训练。

⑥运动速度: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时,常选用逐渐递增后再逐渐递减的运动速度谱形式,如:60°/s、90°/s、120°/s、150°/s、180°/s、180°/s、150°/s、120°/s、90°/s及60°/s。

⑦训练次数:每种运动速度收缩10次,每一运动速度谱共收缩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肌肉功能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

⑧间歇时间:可在训练前预先设置每种运动速度之间和每个训练单位之间的休息时间。每种运动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5s,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每个训练单位之间的休息时时间需要间歇3~5min以上。

⑨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根据患者情况,持续数周。

84 4肌肉耐力训练

肌力训练的同时已有肌肉耐力训练,但两者在训练方法上有所不同。为了迅速发展肌力,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抗较重负荷,重复次数较少;而发展肌肉耐力则需在较轻负荷下,在较长时间内多次重复收缩。临床上常将肌力训练与耐力训练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使肌肉训练更为合理。常用的增加肌肉耐力的方法有:

(1)等张训练法: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即为10RM值。用10RM的80%量作为训练强度,每组练习1020次,重复3组,每组间隔1min。亦可采用5cm宽、1m长的弹力带进行重复牵拉练习。弹力带的一头固定于床架或其他固定物上,根据需要进行某一肌群的耐力练习,尽量反复牵拉弹力带直至肌肉疲劳,1次/d,每周练习3~5d。

(2)等长训练法:取20%~30%的最大等长收缩阻力,作逐渐延长时间的等长收缩练习,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d,每周练习3~5d。

(3)等速训练法:在等速训练仪上选择快速运动速度,然后作快速重复运动,对增强肌耐力较明显。每次重复运动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肌肉功能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每组间休息3~5min,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d,每周练习3~5d。

9 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每次肌肉训练应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同时应有一定休息,根据患者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

2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肌痉挛同时伴有肌力下降,此时主要解决的是肌痉挛问题,不应强调单个肌肉的肌力训练,以免加重肌痉挛;在疾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则需同时重视肌力的训练,以多肌肉运动或闭链运动方式为主。

3应在无痛和轻度疼痛范围内进行训练:如果最初训练引起肌肉的轻微酸痛,则属正常反应,一般次日即可自行恢复。如肌力训练引起患者训练肌肉的明显疼痛,则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疼痛不仅增加患者不适,而且也难达到预期训练效果。待查明原因后,进行临床治疗后再进行训练。

4各种训练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不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以提高训练效果。

5抗阻训练时,阻力应从小到大,在活动范围的起始和终末施加最小的阻力,中间最大;要有足够的阻力,但不要大到阻止患者完成活动。

6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因为肌力训练的效果与患者的主观努力程度关系密切。训练前应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训练中经常给予语言鼓励并显示训练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在医学上,根据肌肉的不同状态,可将肌力可划分为五级。锻炼肌力的方法有很多,重点就在于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肌力分类

0级肌力属于最差的肌肉状态。这种情况下,肌肉基本没有收缩,可以断定为是完全瘫痪状态。1级肌力说明肌肉有轻度的肌肉收缩,但不能够产生关节运动。而2级肌力又能分为三种,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抗引力,以及在抗引力状况下能否完全运动。3级肌力同样分为3种,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抗引力并在抗引力时是否能够有完全运动幅度。到了4级肌力,说明我们的肌肉在中度抗阻时能有完全运动幅度,到了5级肌力时,说明我们在抗最大阻力时能够有完全的运动幅度。

肌力锻炼方法

增加肌力的核心在于提高肌肉的力量与耐力,其方法也有很多种。只要我们加强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我们肌肉的体积自然就会增大,对于正常人而言有助于我们美化自身形体,强健自身体魄,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还能有利于我们减肥和保持肌肤的弹性程度。在锻炼肌肉力量与耐力时,我们必须做到逐渐增加阻力,既不能猛地增加阻力,也不能再过于轻的状态下锻炼,从而达不到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当我们采用一定的重量和频率锻炼了一定时间以后,就要进行必要的调整,逐渐的增加负荷,这样有利于力量增强,如果我们的耐久力欠佳,就需要减少运动的频率,待到耐久力提升以后,再逐渐的增加我们的训练次数。其次,对于各个身体部位的肌肉又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果我们想要加强肱二头肌力量,就需要两臂弯举只来经常练习,比如抬杠铃、引体向上等等。如果想要增强腿部肌肉,可以选择腿部的弹力绳拉伸以及跑步等等。针对性的训练,有利于每一块肌肉的单独开发,效果凸显得也更快。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锻炼肌肉需要我们经常保持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我们才能不断地增强肌肉的力量与耐力。但是要切记不能够进行超负荷训练,导致我们的肌肉纤维流失。

新手练胸,老手练背。可见背部肌肉的力量训练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只练胸不练背,迟早含胸又驼背。

背部的肌肉无法直接从镜子中看见。背部肌肉一般在强化胸部、肩部和手臂的训练时可能被忽略,千万不要犯这种错误。背部肌肉借助拉与推的动作训练而强壮,其对脊椎起着支撑与保护作用。

同时也协助控制着肩胛骨。强化背部肌肉更有助于健美身姿的维持,可以防止不均衡运动造成的伤害。防止含胸,圆肩,驼背。正确的进行背部肌肉的力量训练,是你能够拥有宽厚的背部关键。

1-背阔肌高位下拉

背阔肌高位下拉是强化肌力的非常理想的训练方法,训练的目标肌肉为背部肌群与手臂肌群,特别是阔背肌和肱二头肌。当手臂收缩时腹肌必须将身体固定在椅子上,其余背部肌肉也必须做肩胛控制与缩回的拮抗。拉丁拉握动作对肌肉训练的强化可能有用,背阔肌高位下拉训练的运动动作有抓、握与拉。这也是背部力量训练基础训练动作。

动作要领:

将两手握在拉把上,掌心向外,正坐于椅子上,双脚平稳的踩在地面上,将拉把下拉至下颌处,双肩挤向肩胛处,缓慢将重量落回到原来位置,直到双臂完全伸直为止。如果你感觉拉把太远无法掌控时,可以双手靠简近握把,掌心向内将拉把向下拉到下颌处,双肩挤向肩胛处,逐渐控制着平顺地将重量落回到原来位置,直到双臂完全伸直为止。将原来的握把改成绳索,如此一来,动作需要大量的背部肌力来发力,可以让你更好的找到背阔肌的发力点。

特别提醒:

在动作训练全程中必须保持抬头挺胸的姿势,避免身体向后倾倒。将拉把拉向头部后方,将会造成肩关节囊与颈部受力太大而受伤。

2-引体向上

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需要众多背部骨骼肌和上肢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做功,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是较好的锻炼上肢背部力量的方法。引体向上肌力运动对许多人而言难度很高,在做运动训练时必须完全将自己提高使下颌触及单杠,动作主要训练了背部肌肉、肩关节和手臂肌肉,尤其是背阔肌和肱二头肌,手指和前臂也因抓握提升了肌力。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腹肌则是维持身体稳定的核心肌。

动作要领:

掌心向内,双手握单杠与肩同宽。在吊挂时微屈膝,目视正前上方。平顺的将身体往上拉提直到颌下与杠同高为止,然后将身体缓缓降至原来位置,在手臂伸直时完成整个动作。初学者如果觉得难度太高,无法做出正确的动作,可请人在旁保护和协助训练。在开始动作时,初学者可屈膝,让保护者握住踝关节往上推,或者利用木箱之类作为踩蹬,使身体靠向单杠以为辅助。可尝试着掌心向外的引体向上训练,作用目标为背部内侧肌肉,这个动作与掌心向内引体向上完全相同,仅握杠的手是掌心向外。身体上拉时吸气,下垂时呼气,不可长时间憋气。

特别提醒:

保持核心肌群用力,在紧缩的状态下,下颌碰杠时避免身体摇动。上拉时意念集中在背阔肌,把身体尽可能的拉高,下垂时脚不能触及地面。可在腰上钩挂杠铃片来加重。

3-杠铃划船

杠铃划船是发达背肌的主要练习方法之一,目标为上背部的肌肉,当腰背部运动时,腿部的肌肉提供了支撑。尤其当竖直肌与腿后肌强力收缩提起上半躯体时,背阔肌、中间三角肌、冈下肌与肱二头肌都是运动的训练目标。

动作要领:

掌心向内握住杠铃,宽度应稍大于肩宽,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微屈膝,开始动作时屈臂弓身向前,杠铃位置在膝关节下方,后背伸直。在上拉杠铃时肘关节应靠近在身体两侧,利用股二头肌的肌力将杠铃平稳放回原来位置。掌心向内握杠铃,这个改变使握持更容易,膝关节也不需要维持屈曲角度。将杠铃提拉到肋骨处,肘关节靠向身体两侧,放回开始位置时须缓慢平稳。掌心向外,双手与肩同宽握持杆铃,当杠铃离地面时,主作用肌为背阔肌,此时肱二头肌的受力更大。将杠铃拉向肋骨时,肘关节必须紧靠在身体两侧,在放回开始位置时必须确保双臂完全伸直。

特别提醒:

在动作训练全程中腰部必须向前挺直,不可驼背。

4-坐姿划船

坐姿划船对背阔肌、中间三角肌、肱二头肌的训练极为显著,对推拉与稳定身体坐姿的腿肌、臀肌和腰背部肌肉的锻炼也极为有效。使用滑动坐板在运动中可以保持姿势平衡,因为在前划与后推的动作中肩胛必须回缩与下压,而在一般运动与动作中肩胛却较少使用而显得软弱。本项运动需要适当的划船器械或钢索机。

动作要领:

大部分划船器械的手把都很相近,双手掌心向内握把。将脚定位在踏脚板上,屈膝成30度。在开始动作训练时手臂伸直,然后肩关节收缩将手把拉到肋骨位置,肘关节靠近身体两侧。让重量慢慢返回到原来位置。使用有靠背的椅子,这种器械在做动作时提供了背部支撑,腿部作用肌会减轻压力。总之,在运动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适度渐进的改变运动形态。使用较长的手把,双掌心、向下与肩同宽,这个改变将减少背阔肌的作用力,而使用中间三角肌与菱形肌。

特别提醒:

在做动作过程中,身体向前划后推时不要刻意增加腰背部的压力。

5-哑铃单臂俯身划船

哑铃单臂俯身划船是增加背阔肌厚度的最佳方法,主要锻炼的是中部背阔肌。几种俯身划船中,单臂哑铃划船能将两侧背阔肌独立分开来。本动作由于必须维持身体稳定,对背部的运动量非常大。背阔肌、中间三角肌与肱二头肌是本动作的主要训练目标。当你握持哑铃训练时,手臂与肩胛周边的肌肉也得到了强化。定位在单手划动哑铃时,可以强化腰背部的肌肉。

动作要领:

将支持手与膝关节放置在长平椅上,使身体躯干成水平状态;将另一脚踏在地面上,将身体重心推向另一侧,拇指向前握住哑铃,将哑铃拉向躯干与之平行,肘关节抬高到体侧,再将哑铃缓慢放下,直到手臂完全身直为止。如果你感觉跪膝姿势不舒服,可以平卧在平长椅上,在动作训练时确保背不是弓起的。额外挑战,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膝关节微屈,难使用钢索拉伸,而另一只手不提供任何支撑。

特别提醒:

在上提重量时躯干保持稳定,在提重过程中背部必须保持挺直,目视地面前方12米处。

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有(A,B,C,D,E)。

A  MMT

B  拉力器

C  等速肌力测试仪

D  握力计

E  捏力计

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

1、0级是正常肌张力; 

2、1级是肌张力略微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3、3、1+级是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4、2级是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5、3级是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6、4级是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被动活动的肌张力分级标准是按PROM(胎膜早破)不同时期肌肉处不同位置时出现阻力进行区分;而改良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是按关节活动范围不同时期呈现的阻力进行划分的。

扩展资料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可表现为多种形式,有静息状态下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肌张力异常可分为肌张力减低和肌张力增高两种情况。肌张力障碍是一种持续性或间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异常运动和(或)姿势的运动障碍,可被随意动作诱发或加重,异常运动主要表现为模式性、扭转性和颤抖性动作。制定这一定义是为了与假性肌张力障碍相鉴别。

随着原发性肌张力障碍遗传因素的深入研究,肌张力障碍分类的变化既体现出不同临床分类标准的特点,也反映出研究者们对肌张力障碍复杂表现和病因认识的逐步深入。任意一种单一临床分类方法均不能满足肌张力障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需要。因此目前根据临床特征和病因两个主体进行分类,指导诊断与治疗及开展后续研究。

1、定义

指在骨骼肌静止时不断地不随意地保持保持轻微紧张,这种肌肉组织在其静息状态下的一种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称为肌张力。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坐着 站着。

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的阻力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

2、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肢体置于某一位置时,可保持该姿势不变

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体位变化协调、迅速

6、被动活动时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这场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是如何产生的?是一种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快速牵拉骨骼肌肌肉保持伸展状态,肌梭在内部紧张,在外不做功。腱梭调节紧张度的作用。

肌力和肌张力如何调节的?

肌力如何产生的?r神经元和所支配的神经纤维发出冲度引起肌纤维收缩,产生肌力。

异常肌张力的分类:

一、痉挛又称肌张力增高状态:

是一种由牵张反射的高兴奋性所致的,常伴有腱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原因:锥体路损害 所致

特征:

腱反射亢进 如何查?

 阵挛 如何查?

 被动活动阻力增加,终末端突然阻力减少(折刀)

运动的协调性降低

常见:中风、脊髓损伤、脑外伤和脑瘫等

二、僵硬又称僵直:

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使得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铅管样僵硬和齿轮样僵硬。

三、肌张力低(弛缓)

当被动运动时的阻力消失、肢体处于松软的状态时,称为肌张力弛缓。

特征:肌肉松软滞空反应消失或减弱,关节范围扩大。

四、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技能亢进性障碍。

特征:肌肉收缩可快可慢,且表现为重复、模式化(扭曲);形式由低到高变动,可为持续扭曲畸形,可持续数分钟或更久。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不良的姿势和肢位

心理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异常  药物 环境温度:寒冷刺激肌肉肌张力增高,相反温热可缓解肌张力

肌张力评定的目的

提供治疗前的基础评定;提供制定治疗方案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评价各种治疗的疗效。

主要讲痉挛的评定方法。

痉挛的评定方法:

病史采集,病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痉挛对患者功能的影响,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痉挛发生的频度,受累的肌肉及数量引起痉挛的原因,日常生活动作对痉挛的影响。

视(观察):应特别注意患者肢体或躯体异常的姿态

触:触摸肌肉的硬度  硬:肌张力亢进

被动运动检查

被动检查是肌肉的活动时,通过检查者的手感觉肌肉的抵抗的 方法,是最普通的检查方法,能从一个方面反映肌张力的情况,体会其活动度和抗阻时的肌张力的变化。

Ashworth分级法

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  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  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出现哪个动作,就是相应支配这个动作的肌肉紧张。

肌肉的僵硬检查

在腕部有非常轻的痉挛时可通过此检查发现。

肢位:在桌子上放一茶杯,放在手能够到的位置,取立位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保持前臂,另一手握住腕部,让受检侧腕关节屈伸,一边观察一边告诉患者不要用对侧手够茶杯,当把茶杯放回原位时,可发现腕的活动是否变硬。

头的下落试验

肢位:患者取仰卧位,去掉针头,检查者手支撑头部,另一手放置在下方

检查方法:支撑头部的手突然拿走,头部落下

落下缓慢,手的冲击感减轻,中度僵硬时头不能落下。

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让患者变换各种姿势或体位,记录其抵抗状态

正常姿势张力,反应迅速,立即完成

痉挛或肌肉僵硬,过度抵抗,调整弛缓

躯干肌张力,看肚脐的位置。触摸背肌的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07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