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敷:新冠通常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如果只是出现局部肌肉酸痛的现象,可以通过热敷酸痛的肌肉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2、泡澡:患者如果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可以通过泡热水澡,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也是可以帮助缓解肌肉酸痛的现象。
3、服用药物:患者出现发热时,尤其是高热的症状,患者可遵医嘱通过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小柴胡颗粒等药物治疗。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拼音 4 代号 5 出处 6 夹脊穴的别名 7 华佗夹脊穴的定位 8 华佗夹脊穴取穴方法 81 夹脊穴穴位解剖 82 层次解剖 9 华佗夹脊穴的功效与作用 10 华佗夹脊穴主治病证 11 华佗夹脊穴的配伍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文献摘要 14 华佗夹脊穴研究进展 141 调节植物神经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142 夹脊的镇痛作用 143 对反流性胃炎的影响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华佗夹脊 1 拼音
huá tuó jiá jǐ
2 概述华佗夹脊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夹脊穴[1]。见《中国针灸学》。
夹脊(jiájǐ EXB2)为经外奇穴名[2][3]。亦称华佗穴、华佗夹脊、佗脊、脊旁等[4]。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夹脊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二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5]。
3 拼音jiájǐ
4 代号EXB2
5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夹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6 夹脊穴的别名华佗夹脊(《中国针灸学》)
华佗穴(《针灸学简编》)
佗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脊旁(《针灸学简编》(第二版))
7 华佗夹脊穴的定位夹脊穴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5]。
夹脊穴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3]。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痛也。”《华佗别传》:“又有人病脚躄不能行,……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匀调如引绳也。”即指脊椎旁05寸处为穴位[4]。近代诸书多同此说[4]。即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共34穴[4]。亦有以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1寸为穴者,计48穴(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4]。
经外奇穴——夹脊的位置
夹脊穴的位置
8 华佗夹脊穴取穴方法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俯卧位,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相应腧穴[6]。
81 夹脊穴穴位解剖夹脊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82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肌浅层(斜方肌、菱形肌、胸腰筋膜、后锯肌)→背肌深层(竖脊肌)[5]。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分布[5]。
9 华佗夹脊穴的功效与作用夹脊穴有调节脏腹机能的作用。
夹脊穴位于脊柱旁,取之可用于治疗全身疾病,尤以小儿捏脊疗法治疗儿科疾病效果为佳。
10 华佗夹脊穴主治病证夹脊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二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5]。
夹脊穴主治咳嗽、喘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志病及一切慢性疾患、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
夹脊穴主治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
胸1~4夹脊:治疗肺脏及上肢疾病[6]。
胸4~7夹脊:治疗心脏疾病[6]。
胸7~10夹脊:治疗肝胆疾病[6]。
胸10~12夹脊:治疗脾胃疾病[6]。
腰1~2夹脊:治疗肾脏疾病[6]。
腰3~5夹脊:治疗腰,骶,膀胱,大、小肠,子宫及下肢疾病[6]。
11 华佗夹脊穴的配伍选穴和配穴可根据经脉的分布、神经根和节段的分布、腧穴的压痛、反应点等,每次宜选择其中2~4个腧穴[6]。
胸1~4夹脊配大椎、肺俞、天宗,治肩背部疼痛[6]。
胸4~7夹脊配心俞、内关,治心痛彻背[6]。
胸8~腰2夹脊配胆俞、肾俞、三阳络、阳陵泉,治胸胁痛[6]。
腰3~5夹脊配关元、膀胱俞、环跳、足三里,治下肢麻痹[6]。
12 刺灸法 121 刺法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5]。
一般斜刺05~10寸[3]。
向内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胸腹部放散[6]。
注意:因本穴深部有脊髓和胸腹腔脏器,故针刺时应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且出现麻胀感应立即停止进针。
122 灸法可灸[5][6]。
13 文献摘要《后汉书》:华佗别传曰,有人病脚蹙不能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分),从邪不相当。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行也。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匀如引绳。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主治神经衰弱、肺结核、支气管炎、虚弱羸瘦。
《针灸经外奇 谱》:主治风湿性脊柱炎、腰背酸痛。
14 华佗夹脊穴研究进展 141 调节植物神经作用、改善血液循环据报道,从古代文献中已证实夹脊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病变。现代研究论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故采用该穴治疗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病:①治疗血管性头痛;②肢端感觉异常症;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其机理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作用,调节了血管功能,改善了血液循环。
针刺夹脊等能调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IgA、IgG、C反应蛋白,以及微血管形态、流态和总积分值,提示本疗法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142 夹脊的镇痛作用电针腰3~5夹脊能提高脊髓中5HT、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降低脊髓中NA、DA的含量,起到镇痛作用[6]。
143 对反流性胃炎的影响1 腰部疾病有哪些 (一)腰部软组织劳损
腰部软组织劳损属中医学“腰痛”、“腰脊痛”范畴。常见原因是:
①长期弯腰工作或工作姿势不良。腰肌长时间处于牵伸状态,形成了积累性的劳损变性。
②急性腰肌损伤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损伤组织未得到充分修复而遗留慢性腰痛。
③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腰部外伤、腰肌过度疲劳或下肢畸形等也易发生腰肌劳损。
在诸原因作用下,首先引起创伤性软组织炎性反应,到后期则因创伤性炎性反应程度不同而导致软组织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其结果可以刺激或压迫感觉神经及营养血管而导致腰痛及放射痛。临床上腰部软组织劳损实际上包括腰肌、筋膜、韧带、髋关节等多种复合组织的损伤。
(二)腰部肌筋膜炎肌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为身体富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腱、腱鞘、肌膜、韧带、骨膜和皮下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多因风、寒、湿所引起,亦可因损伤、感染、风湿热或寄生虫感染而发生,前者称原发性,后者称为继发性。腰背部、骶髂部为好发部位。
(三)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棘 上、棘间和黄韧带都是由密集的胶原结缔组织构成,是纤维关节的重要结构。它们将相邻的骨体连接在一起。它带有柔性、屈折性,以便于关节活动。另一方面,它 有足够的强力和牢靠性。可以耐受强大的拉力但不能伸长。因此,在急性扭伤时,韧带易被断裂;在持续或间断牵拉时韧带将松弛。一旦韧带失去弹性就不易恢复原 有的力量。
(1)棘上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损伤是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多发病。损伤后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常导致慢性韧带 劳损而不能胜任繁重劳动。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顶上的索状纤维组织。据统计,73%止于第4腰椎,22%止于第3腰椎,仅5%止于第5腰椎。由于该解 剖特点使下腰较弱,又是最活动区。据报道中年人可有75%的人有棘间韧带变性,加之局部外伤,故韧带极易在该处撕裂。在正常情况下。这些韧带皆受骶棘肌保 护而免受损伤。当人体充分弯腰搬移重物时,骶棘肌处于松弛状态,臀部肌肉和大腿后部肌肉收缩。以腰椎为杠杆将重物提起。支点常位于腰骶部,此时因无骶棘肌 保护,所以重力全落在韧带上。当脊柱突然屈伸时,极易造成棘上韧带从个别棘突上撕脱。尤以下腰部和腰骶部多见。
棘上和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虽然范围很小,却会造成严重的腰痛或伴有腿痛。
(2)棘间韧带损伤:
棘 间韧带既有助于脊椎之间的活动,但也给予其一定的限制。它处于相邻的棘突之间,呈长方形,其腹侧与黄韧带相连,其背侧与背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 这3条韧带构成一个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背部的屈、伸动作经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相互摩擦。从而造成棘间韧带牵伸和挤紧。日常机械性摩擦会引起变性。
棘间韧带只能在变性的基础上外力作用下而发生不同类型的破裂和松弛。韧带内含有神经纤维,对痛觉最为敏感,故韧带破裂或松弛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 1、2腰椎后部厚度大于前面;第4、5腰椎与之相反,而第3腰椎的椎体前后厚度相等。第3腰椎的横突比另外4个腰椎横突长,因此背部肌肉的牵拉杠杆力最 强,尤其是横突左右不对称或横突向后偏斜时。当腰椎左右侧弯及扭曲活动时牵拉更甚。附着在横突上的有腰背筋膜的深层及腰方肌。当这些肌肉单侧收缩时,可使 腰部向同侧前方弯曲,使横突与肌肉筋膜附着处受伤从而造成多个小肌疝。同时也可因肌肉收缩牵拉而使腰神经感觉支受牵拉而产生疼痛。此病尤以青壮年多见,大 多数患者都有损伤史,这与腰部活动范围广、负重多有关。特别是经常弯腰或突然扭转、动作不协调时则更易发生。
2 脊柱周围的肌肉分布
脊柱周围的肌肉从位置上看分别位于脊柱的背侧和前外侧。它们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柱。
(一)背侧组主要包括颈、背部的浅层、深层肌及作用于骨盆的臀肌和股后肌。
1、浅层:均起自棘突,止于肱骨上端及肋骨,以运动上肢及肋骨。在项部及背上部有斜方肌、背下部有背阔肌。其前方有肩胛提肌、菱形肌和上后锯肌。在腰部有下后锯肌。
2、 深层:深层肌主要维持脊柱的挺伸,分为长肌和短肌。长肌有夹肌和骶棘肌(夹肌包括颈夹肌等),前者自项韧带和上位胸椎棘突向外下斜行。止于枕骨及颈椎横 突。可使颈后伸、侧屈及向对侧转头;骶棘肌亦称竖脊肌,起自骶骨和髂嵴,向上分为多肌齿,可止于椎骨、肋骨,最长者可达枕骨。全肌可分为外侧的髂肋肌、中 间的最长肌及内侧的棘肌。一侧骶棘肌收缩,使脊柱侧屈;双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仰头。短肌有横突棘肌,位于骶棘肌深层,起自横突,向内上止于棘突。自 浅入深有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及横突肌、棘间肌等。它们可使脊柱挺伸、侧旋、侧屈。在枕部深层有枕下肌,包括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及头后小直 肌。它们可使头回旋和后仰。
3、臀部和股后部肌:如臀大、中、小肌及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等。可维持骨盆后仰。
(二)前外侧组1、 颈部:浅层的胸锁乳突肌可间接作用于脊柱。进行仰头、屈项及向对侧转头等运动。深层则位于脊柱的前方和两外侧。前者有头长肌和颈长肌,参与头的前俯和颈前 屈。后者包括前、中、后3对斜角肌。它们起自颈椎横突止于第1和第2肋。前斜角肌可起于第3-6颈椎前结节或后结节。故而第3-6颈神经根一穿过前斜角肌 起点外行。当该肌紧张时可牵拉相应的脊神经根。反之,脊神经根处病变时亦可引起前斜角肌紧张甚至痉挛。
2、腹部:腹前外侧群肌如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除容纳保护脏器、增加腹压外,还能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腹后壁的腰方肌亦可侧屈脊柱。
3、起自腰椎体、横突等的髂腰肌向外下走行,止于股骨小转子,能使脊柱和骨盆前屈。
新冠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患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但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不同其出现的症状也不同。
肌肉酸痛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肌肉酸痛、流涕、浑身乏力等,每位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都不一样,因为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部分身体免疫力高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是无症状感染者。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这时患者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按摩的方式缓解肌肉酸痛的症状。
患者出现肌肉酸痛也无需焦虑,放平心态,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及时就医即可。
肌肉萎缩是指我们人体的营养不足,导致我们肌肉体积不断的缩小的一种疾病。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肌肉萎缩,也不知道肌肉萎缩的早期症状有哪一些,当肌肉萎缩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又不能及时的发现,现在就告诉大家一下肌肉萎缩的早期症状,哪几点特别非常明显
一、身体出现肌无力:肌肉萎缩早期的一个很明显症状就是肌无力,肌无力就会导致我们拿很多东西都拿不稳,而且我们拿东西的时候总是会不断的抖,这是肌肉萎缩的一个很明显的一个早期症状,很多很都以为自己只是短暂性的肌无力,不把这个症状放在心上,因此要提供注意。
二、身体变瘦:很多出现肌肉萎缩的人都会慢慢的出现身体消瘦的情况,体重会急剧的下降。这种症状也是很明显的,不管我们吃多少,还是会慢慢的消瘦,所以建议大家出现消瘦的时候就去医院检查一点,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出现肌肉萎缩了。
三、肌肉反应变慢:肌肉萎缩的早期症状其实不是特别的多,很少人会察觉。早期的肌肉萎缩其实还有一个症状就是肌肉反应迟钝,也就是说,我们的肌肉在做出一些反应的时候,它的反应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的快了,就是出现迟钝的情况,所以我们也需要特别的注意。
温馨提示:肌肉萎缩的早期症状有以上明显特征表现,这种肌肉萎缩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上的,所以当我们出现上面这些症状时,建议大家去医院检查身体,及早避免疾病危害。
任何年龄阶段都可出现临床症状,常在20~40岁,婴儿期患者是这类疾病中最严重的一型。该病进展缓慢,许多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保持相对稳定。面肌受累致闭目不合,撅嘴不能,蹙眉皱额困难,嘴唇增厚等。面肌主要累及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常为非对称性,患者出现奇怪的扭曲笑容,口角处出现凹陷,无法撅嘴,面部表情抑郁、平淡。当要求患者吹口哨时嘴唇常特征性地呈横向或水平位。患者不能完全闭紧眼睛,眼睑很容易睁开。
肩胛带肌群受累表现为上臂抬举困难,翼状肩胛明显。受累的肩胛带肌肉包括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静止时,患者表现为斜肩姿势、肩膀前转和肩胛骨上升,前臂上移或外展时肩胛骨常常向前外向转动。患者常常表现活动障碍,尤其是那些需应用肩胛肌肉的活动。约有1/3的患者无症状,仅能依据体格检查进行诊断。腹壁肌肉在疾病早期即可受累。典型的表现是腹壁下部肌肉严重受累,引起腹部突出。90%的患者可出现 Beevors征(患者在仰卧时屈曲颈部脐部可向上,偶尔也会向下移动)。
本病进展缓慢,可数年静止发展。大腿远端前群肌常常受累最早最严重。典型的主诉包括行走时足部拖地,或明显的足下垂导致频繁的摔倒或者步态不稳。少数情况下,患者可出现较严重的骨盆肢带肌无力,从而影响髋部屈肌和外展肌,造成早期相对较重的步态不稳。
背部肌肉发麻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你们在生活中存在颈椎病或者神经受压等症状造成的,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在生活中应该要适当的进行锻炼。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背部肌肉发麻是什么原因。
背部肌肉发麻是什么原因
对于背部肌肉发麻这种症状,我们在生活中还需要注意是否因为缺钙的原因造成了背部肌肉发麻的,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应该要对于背部肌肉发麻的原因加以注意。
可能是因为缺钙导致的,如果经常、持久、反复的地承受某种外力,将不可避免的逐渐增生、肥大;劳动时强迫 或姿势不正,又促使应力集中,则能将普通应力变成伤力。可以先到医院骨外科拍颈椎CT 检查下是否有增生的可能性,确定病因后是需要 或是拔罐,注意改变工作姿势,注意保健是很关键的。
可能是神经受压的表现,你在躺下的时候,就解除了受压,所以没有那种感觉,但你的身体处于一个特殊位置的时候,神经周围的肌肉,肌腱,或者骨骼就会压迫神经而出现疼痛麻木,你现在可以用一些消炎镇痛的药,减轻区域性的炎症水肿,这样会有一定的效果,其它的可以做理疗,针灸等治疗。
可能是颈椎有问题,压迫神经造成的但反映在后背、有的人是感觉手指发麻,但实际是颈椎出了问题。有可能是腰椎椎间盘突出或者是骨质增生。考虑是与长时间低头工作是有关系的,这样的情况是可以导致颈椎不适引起后背发麻或是疼痛的。
上面详细的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去预防背部肌肉发麻的原因,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背部肌肉发麻这种情况的发病原因引起重视,及时的治疗背部发麻,特别是对于神经受压或者颈椎病引起的症状,你们要加以调节。
背部肌肉要如何锻炼
1、单臂哑铃划船
左腿屈膝跪在平凳下方的边缘,身体前倾于地面平行,用左手支撑驱赶,头部自然下垂。右手握紧哑铃慢慢下落,保持躯干地面平行,再慢慢将哑铃向腹部提升,直到肘关节夹角90度左右,收紧背部肌肉,手臂尽量靠近躯干,停留片刻,随即慢慢还原到起始位置。
训练时腰背不够平直会损害脊椎,放在平凳上的手臂要保持肘关节微屈,放在地面上的腿保持膝关节微屈,动作太快会降低训练效果,幅度过大会增加身体扭动,增加受伤的可能性。
2、背部拉伸动作
双手固定在稳定性较强的物体上。手臂与躯干的夹角不要过大。感觉背部肌肉拉近时稍停10-15秒。背部拉伸动作可以缓解练习时的肌肉疲劳感,也可作为背部练习前的热身动作。
3、坐姿划船
正坐,两腿踩住前方的踏板,微屈膝,两手紧握三角形手柄,双臂前伸,腰腹固定,挺胸抬头。以背部肌群的收缩力将手柄拉至腹部,以背阔肌的力量控制还原,运动过程中注意控制拉伸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锻炼效果。练习时腰背不够平直会损害脊椎,动作不宜过快,拉伸幅度也不要过大,以免受伤。
4、颈前下拉
坐在拉背练习机的固定座位上,头部和背部保持平直,双手分别握住上方横杠两端的把柄,保持肘关节向下,不要向后。从头上方位置垂直下拉横杠至胸前,沿原路缓慢还原,双臂可伸直,但肘关节应微屈,下拉时呼气,回放时吸气。要注意练习时两臂均匀用力,防止猛拉或无控制还原。颈前下拉可使背部肌肉充分锻炼,又不会因角度错误而受伤。
5、坐姿挺身
端坐于挺身机上,腰部紧贴靠背的凸状物,调节运动轴至颈下30厘米左右。双手交叉放于胸前,以腰部为支点做往复运动。每次停顿,上身与大腿平面保持在30~95度为宜。每次3组,每组8~12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