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就能做!简单瑜伽操,正骨盆、缓经痛

躺着就能做!简单瑜伽操,正骨盆、缓经痛,第1张

陈家恩编译身为女性无法避免生理期的不便,伴随而来的生理痛,对某些女性来说也是一大梦魇。若列举常见的生理痛原因,则有骨盆不正、体质虚寒、自律神经失调。骨盆一歪斜,便会造成周边肌肉疼痛,影响肠胃、内脏作用,导致体质虚冷。因此若要改善生理痛,可先从矫正骨盆开始。日本瑜伽专家柳泽友子,介绍了一套躺在床上便可做的简易瑜伽操,每晚睡前跟着做,减缓每月生理疼痛。不过,若是借由饮食或运动都无法改善的生理痛,可能是因为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而造成子宫出口狭窄,经血无法顺畅排出所致的生理痛,可以的话最好尽快洽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STEP1骨盆矫正操改正骨盆位置,舒缓经痛。 1右手向前伸直,左手抓住左脚踝。 POINT:行有余力的话,脚板部分可以打平,若不行的话,只要确实抓住脚踝即可。 2吸气左脚膝盖尽量向后延伸,同时抬起上半身。双眼注视眉间,右手向前伸直。保持同一姿势,进行五个深呼吸后,吸气回到姿势1,换边再做一次。3左右两边都完毕后,审视哪一个方向比较吃力,就吃力的方向再来一次,确实改正骨盆歪斜。4结束后,身体面向天花板,双手抱膝进行放松。矫正了骨盆之后,柳泽友子表示可以继续进行下一套「强化背肌操」,借由强化背肌的姿势,改善驼背前倾的习惯,打造不易感到疲乏的体质。 1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小腿抬起,双手抓住两脚脚踝。行有余力的人,脚踝可以尽量朝向天花板。2吸气双脚向后拉,双手抓住双脚朝向天花板拉高,若不造成腰部疼痛,保持同一姿势,进行五个深呼吸。充分运用背肌、大臀肌,下巴抬高,双眼注视眉间。3吸气回到姿势1,按照自己的步调,重复3次运动。4结束后,身体面向天花板,双手抱膝进行放松。

肚子痛是有很多种的。

“肚子痛”就是医生说的“腹痛”意思。“腹痛”所包括范围很广,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只包括胃、肠、肝、胆、胰,还包括腹腔里的所有器官、组织以及腹壁的肌肉出了问题都会引起肚子痛。

对号入座疼痛的性质

胀痛:常与气相伴,胃或肠里有很多空气感觉很胀,多为机能性肠胃障碍。

绞痛:多是痉挛在捣乱,好像在把东西绞转的痛,多为结石、肠堵塞、急性肠炎。

刺痛:好像用针刺般地疼痛,多为消化性溃疡。

烧灼痛:往往是胃酸多,像胃里有团火在燃烧。多为消化性溃疡或其前兆。

隐隐作痛:可以忍住,轻微的痛感。

闷痛:像有重物压着,或肚子里有东西而不舒服。

咬痛: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啃咬的痛。

感觉疼得厉害不厉害

剧痛:是指痛到令人受不了的程度,不排除:胃或十二指肠穿孔、胆囊(道)结石、阑尾炎及肠梗阻、输尿管结石、嵌顿疝等,女性有下腹部疼痛时,应特别注意子宫外孕或妇科其他急症。

轻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如何看病挂号

根据腹痛轻重缓急,可按以下顺序就诊:

1、普通外科

发生在右上腹和右下腹的急性腹痛,一般首次就诊应挂普通外科。腹部胀痛、伴呕吐、不排气、不排便的病人,应除外肠梗阻,均应去普通外科就诊。

2、消化内科 发生在中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急性腹痛,或者慢性上腹痛伴反酸或呕吐、腹泻的病人,应去消化内科就诊。

3、泌尿外科 急慢性左、右腰腹痛,伴血尿的,应确诊有无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造成的尿潴留等。

4、妇科 女性病人,在行经期、月经中期或者有停经史的,突发急性腹痛,应去妇科就诊。确诊是痛经还是宫外孕等疾病。

5、儿科 14岁以下的儿童,应该去看儿科。普外科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

胃痛发生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病因病理)

1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头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气郁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阴亏耗,则病程每多缠绵;如久痛入络,络脉损伤,则见吐血,便血等症。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伤,食滞中焦,气机不利而产生胃脘疼痛。或因寒凉伤中,胃阳被遏,正邪交争,而胃痛乃作。

3脾胃虚弱

病后脾胃受损或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胃阴素虚或病久阴伤,胃失濡养,胃气不和亦能发生疼痛。

上述病因,既可单独致病,又往往相互影响,而出现寒热互见、虚实错杂、阴阳并损之证候,临证时必须灵活掌握。

(辩证论治)治疗胃痛,首应辨其疼痛的虚、实、寒、热性质及病在气在血,然后审证求因,给于恰当的治疗。大抵新病暴痛,痛势急迫而痛处拒按者多属实证;久病痛缓,病势绵绵而痛处喜按者,多属虚证;寒证疼痛,喜温熨热饮,遇寒则疼增;热症疼痛,喜凉熨冷饮,遇热则痛剧;以胀痛为主,或痛引胸胁,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此多为气滞;痛处固定不移,多为刺痛者,常属久病血瘀;若烦热似饥,舌红无苔或少津者,多属胃阴不足之证。

胃痛的治法,古虽有“通则不痛”的原则,但决不限于“通”之一法,临证之时,应运用四诊八纲,详加审察,根据病者的不同情况,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

1肝气犯胃本证按其不同情况,可分为气滞、火郁、血瘀三种类型。

(1)气滞

主证 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分析

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

治则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中脘、粱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

治则 疏肝、泄热和胃。

选穴

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提拿捏背助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揉压阳阴清热法,加用推揉胸胁疏肝法(见发热)。

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别捏拿两侧血海、粱丘、如痛已缓和,肝脾未调,可用双手拇指对揉、对压两侧三焦俞,单拇指按揉中脘,以调理三焦。

(3)血瘀

主证 痛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食后更甚,或见吐血便黑,甚则舌紫,脉涩。

分析 久痛入络,络脉损伤,故吐血便黑;瘀血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痛剧;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故舌紫、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粱丘、内庭。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粱丘、内庭)。

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术手法。

2病邪阻滞

(1)饮食阻滞

主证 胃脘胀痛,嗳腐,厌食或呕吐,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

分析

食停胃中,传化失常,故胃脘痛胀;饮食停滞,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嗳腐或呕吐;吐后积滞去而痛减;食浊熏蒸故苔厚腻;胃气与宿食相搏,故脉滑实有力。

治则 消食导滞。

选穴 脾俞、三焦俞、粱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拿揉抖颤导滞法,配用按压背腰镇痛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胀痛甚者,可双拇指同按双侧天枢,以行气导滞;食滞化热,可晃拨两侧大肠俞。

(2)寒伤胃阳

主证 因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

分析 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

治则 温胃散寒止痛。

选穴 胃俞、脾俞、中脘、粱丘、内庭。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捏拿背肌利气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揉腹部和中法。配用提拿捏背健运法与擦摩上腹三寒法。

3脾胃虚弱(1)脾胃虚寒主证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

分析 脾胃虚弱,寒气凝滞,故胃痛隐隐;中阳不运,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珐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阳虚故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无力。

治则 温脾健胃。

选穴 肝俞、脾俞、三焦俞、粱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揉抖颤导滞法和揉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痛发之时,可拿搓胃俞,双拇指同按粱门,以温中止痛,痛止后,可按基本手法施术。如脾胃虚寒,而肝有郁热,除胃痛外,尚见泛铉呕吐,时觉饥嘈,食则不舒,四肢欠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者,可用双拇指同取双章门、立拳滚上腹部寒热并投,肝胃同治。

(2)胃阴不足主证 胃痛隐隐,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苔少或剥脱,舌光红少津,脉细微数。

分析 胃阴不足,胃络失养故胃痛隐隐;阴虚生内热,故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微数皆为胃阴不足之征象。

治法 养阴益胃。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复施术十次。

食欲不振者,重用开三门、运三脘、大便隐血,腹部手法慎用。

胃痛一证,除用按摩等法治疗外,注意饮食调节,心情舒畅,亦属必要。

(基本手法)

1按揉背腰镇痛法 在单掌推背部膀胱经路线的基础上,叠掌揉,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至三焦俞一段膀胱经内侧线,注意局部重点取穴。

2��

�晃拨俞穴行气法 单掌根着力,依靠脘关节作手掌晃动动作,带动掌根晃拨,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穴,手下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

3提拿捏脊健运法 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穴至命门穴一段),施术捏脊法自下而上10次。

4捏拿背腰肌理气法 在肩胛内移的基础上,拇、食指捏拿骶棘肌上段(肩胛间区段,轻拿轻放),亦可加用中指作捻转动作。

5搓擦胃俞温中法 单掌根或小鱼际肌快搓两侧胃俞穴,搓后缓缓揉动,使热感渗透。

6推揉腹部和中法

两拇指开三门、运三脘,单掌或双掌于左胁肋部快速推抚,称之推胃法;掌推腹部任脉路线;掌根轮状顺时针推脘腹;叠掌揉上腹部,以左上腹为主。

7擦摩上腹散寒法 用单掌反复擦上腹部,频率要快以温热为度;改用掌摩以上部位。

8按揉腹部消积法 双拇指交替按压腹部任脉及两侧胃经路线,双掌重叠自上而下揉以上部位;双掌扣脐轮状揉腹部。

9拿揉抖颤导滞法 在两掌波形揉脘腹的基础上,多指捏拿腹肌作抖颤动作。

10按揉阳明清热法 用拇指或小鱼际肌分别揉手足阳明经前臂及小腿段,以按揉手、足三里穴为主

肚子痛是有很多种的。

“肚子痛”就是医生说的“腹痛”意思。“腹痛”所包括范围很广,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只包括胃、肠、肝、胆、胰,还包括腹腔里的所有器官、组织以及腹壁的肌肉出了问题都会引起肚子痛。

对号入座疼痛的性质

胀痛:常与气相伴,胃或肠里有很多空气感觉很胀,多为机能性肠胃障碍。

绞痛:多是痉挛在捣乱,好像在把东西绞转的痛,多为结石、肠堵塞、急性肠炎。

刺痛:好像用针刺般地疼痛,多为消化性溃疡。

烧灼痛:往往是胃酸多,像胃里有团火在燃烧。多为消化性溃疡或其前兆。

隐隐作痛:可以忍住,轻微的痛感。

闷痛:像有重物压着,或肚子里有东西而不舒服。

咬痛: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啃咬的痛。

感觉疼得厉害不厉害

剧痛:是指痛到令人受不了的程度,不排除:胃或十二指肠穿孔、胆囊(道)结石、阑尾炎及肠梗阻、输尿管结石、嵌顿疝等,女性有下腹部疼痛时,应特别注意子宫外孕或妇科其他急症。

轻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如何看病挂号

根据腹痛轻重缓急,可按以下顺序就诊:

1、普通外科 发生在右上腹和右下腹的急性腹痛,一般首次就诊应挂普通外科。腹部胀痛、伴呕吐、不排气、不排便的病人,应除外肠梗阻,均应去普通外科就诊。

2、消化内科 发生在中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急性腹痛,或者慢性上腹痛伴反酸或呕吐、腹泻的病人,应去消化内科就诊。

3、泌尿外科 急慢性左、右腰腹痛,伴血尿的,应确诊有无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造成的尿潴留等。

4、妇科 女性病人,在行经期、月经中期或者有停经史的,突发急性腹痛,应去妇科就诊。确诊是痛经还是宫外孕等疾病。

5、儿科 14岁以下的儿童,应该去看儿科。普外科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

胃痛发生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病因病理)

1.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头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气郁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阴亏耗,则病程每多缠绵;如久痛入络,络脉损伤,则见吐血,便血等症。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伤,食滞中焦,气机不利而产生胃脘疼痛。或因寒凉伤中,胃阳被遏,正邪交争,而胃痛乃作。

3.脾胃虚弱 病后脾胃受损或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胃阴素虚或病久阴伤,胃失濡养,胃气不和亦能发生疼痛。

上述病因,既可单独致病,又往往相互影响,而出现寒热互见、虚实错杂、阴阳并损之证候,临证时必须灵活掌握。

(辩证论治)治疗胃痛,首应辨其疼痛的虚、实、寒、热性质及病在气在血,然后审证求因,给于恰当的治疗。大抵新病暴痛,痛势急迫而痛处拒按者多属实证;久病痛缓,病势绵绵而痛处喜按者,多属虚证;寒证疼痛,喜温熨热饮,遇寒则疼增;热症疼痛,喜凉熨冷饮,遇热则痛剧;以胀痛为主,或痛引胸胁,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此多为气滞;痛处固定不移,多为刺痛者,常属久病血瘀;若烦热似饥,舌红无苔或少津者,多属胃阴不足之证。

胃痛的治法,古虽有“通则不痛”的原则,但决不限于“通”之一法,临证之时,应运用四诊八纲,详加审察,根据病者的不同情况,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

1.肝气犯胃

本证按其不同情况,可分为气滞、火郁、血瘀三种类型。

(1)气滞

主证 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分析 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

治则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中脘、粱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

治则 疏肝、泄热和胃。

选穴 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提拿捏背助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揉压阳阴清热法,加用推揉胸胁疏肝法(见发热)。

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别捏拿两侧血海、粱丘、如痛已缓和,肝脾未调,可用双手拇指对揉、对压两侧三焦俞,单拇指按揉中脘,以调理三焦。

(3)血瘀

主证 痛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食后更甚,或见吐血便黑,甚则舌紫,脉涩。

分析 久痛入络,络脉损伤,故吐血便黑;瘀血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痛剧;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故舌紫、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粱丘、内庭。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粱丘、内庭)。

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术手法。

2.病邪阻滞

(1)饮食阻滞

主证 胃脘胀痛,嗳腐,厌食或呕吐,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

分析 食停胃中,传化失常,故胃脘痛胀;饮食停滞,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嗳腐或呕吐;吐后积滞去而痛减;食浊熏蒸故苔厚腻;胃气与宿食相搏,故脉滑实有力。

治则 消食导滞。

选穴 脾俞、三焦俞、粱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拿揉抖颤导滞法,配用按压背腰镇痛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胀痛甚者,可双拇指同按双侧天枢,以行气导滞;食滞化热,可晃拨两侧大肠俞。

(2)寒伤胃阳

主证 因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

分析 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

治则 温胃散寒止痛。

选穴 胃俞、脾俞、中脘、粱丘、内庭。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捏拿背肌利气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揉腹部和中法。配用提拿捏背健运法与擦摩上腹三寒法。

3.脾胃虚弱

(1)脾胃虚寒

主证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

分析 脾胃虚弱,寒气凝滞,故胃痛隐隐;中阳不运,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珐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阳虚故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无力。

治则 温脾健胃。

选穴 肝俞、脾俞、三焦俞、粱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揉抖颤导滞法和揉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痛发之时,可拿搓胃俞,双拇指同按粱门,以温中止痛,痛止后,可按基本手法施术。如脾胃虚寒,而肝有郁热,除胃痛外,尚见泛铉呕吐,时觉饥嘈,食则不舒,四肢欠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者,可用双拇指同取双章门、立拳滚上腹部寒热并投,肝胃同治。

(2)胃阴不足

主证 胃痛隐隐,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苔少或剥脱,舌光红少津,脉细微数。

分析 胃阴不足,胃络失养故胃痛隐隐;阴虚生内热,故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微数皆为胃阴不足之征象。

治法 养阴益胃。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复施术十次。

食欲不振者,重用开三门、运三脘、大便隐血,腹部手法慎用。

胃痛一证,除用按摩等法治疗外,注意饮食调节,心情舒畅,亦属必要。

(基本手法)

1.按揉背腰镇痛法 在单掌推背部膀胱经路线的基础上,叠掌揉,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至三焦俞一段膀胱经内侧线,注意局部重点取穴。

2.晃拨俞穴行气法 单掌根着力,依靠脘关节作手掌晃动动作,带动掌根晃拨,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穴,手下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

3.提拿捏脊健运法 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穴至命门穴一段),施术捏脊法自下而上10次。

4.捏拿背腰肌理气法 在肩胛内移的基础上,拇、食指捏拿骶棘肌上段(肩胛间区段,轻拿轻放),亦可加用中指作捻转动作。

5.搓擦胃俞温中法 单掌根或小鱼际肌快搓两侧胃俞穴,搓后缓缓揉动,使热感渗透。

6.推揉腹部和中法 两拇指开三门、运三脘,单掌或双掌于左胁肋部快速推抚,称之推胃法;掌推腹部任脉路线;掌根轮状顺时针推脘腹;叠掌揉上腹部,以左上腹为主。

7.擦摩上腹散寒法 用单掌反复擦上腹部,频率要快以温热为度;改用掌摩以上部位。

8.按揉腹部消积法 双拇指交替按压腹部任脉及两侧胃经路线,双掌重叠自上而下揉以上部位;双掌扣脐轮状揉腹部。

9.拿揉抖颤导滞法 在两掌波形揉脘腹的基础上,多指捏拿腹肌作抖颤动作。

10.按揉阳明清热法 用拇指或小鱼际肌分别揉手足阳明经前臂及小腿段,以按揉手、足三里穴为主。

回答者:MOTO威廉二世 - 高级经理 六级 12-11 15:21

其他回答共 1 条

www120800com

如果你想把肠胃调理好的话最好的还是用食疗的方法!这样可以持之以恒!

]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药点�药饭

名词解释: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橘红糕: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6克,撒入适量的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3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鸡内金10克。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500克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适量,将砂仁、三七研为细末,拌匀即成。适用于胃胀痛、呕吐纳呆。

●方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名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方8、姜糖山芋:山芋500克,生姜2片,蜂蜜适量同煮。适用于肠燥便秘。

药茶

名词解释:药茶是指应用某些重要或具有药性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或汤、饮、乳、露、汁、浆等饮料,用于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

●方1、酸梅汤:乌梅20克,陈皮5克,煎煮后加糖适量饮用。

适用于伤食腹胀,胃纳减少。>>酸梅当零食可抗衰老

●方2、山楂露:新鲜山楂200克或山楂干20克,用水煎煮后去渣,加糖适量饮用,适用于进食油腻过多,食欲不振。

●方3、大麦茶:焦大麦50克,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适用于食欲不振,夏季暑热,口渴等。

●方4、葱椒饮:葱10克,生姜3片,胡椒粉少许,用开水泡后趁热饮服,适用于腔腹胀冷痛、恶心呕吐。

●方5、姜韭牛乳饮:鲜韭菜200克,生姜10克,鲜牛奶250克,先将韭菜、生姜榨汁加入牛奶内。隔水炖热后服用,适用于胃寒疼痛,噎嗝反胃,恶心呕吐。

●方6、番泻叶茶:番泻叶5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适用于实热证的便秘。

●方7、蜂蜜决明子饮:决明子15克,用开水冲泡去渣,加入适量的蜂蜜后代茶饮用,适用于内热便秘,目赤肿痛。

●方8、首乌玉竹饮:生首乌30克,玉竹15克。煎煮后代茶饮用。适用于老年体弱者的便秘。

药菜

名词解释:药菜是指应用具有药性的食物及药物,经过烹调成菜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豆蔻猪肚:豆蔻仁5克,猪肚一只(去杂洗净),将豆蔻放入猪肚内,用文火炖煨,待熟后调味食用,适宜于胃寒冷痛。

●方2、丁香鸭:丁香5克,肉桂10克,白鸭1只(去毛杂、洗净),将丁香、肉桂放入鸭腹内后加酒、盐、姜、葱,用文火煨煮至酥即可。适宜于胃寒疼痛,腹胀痛。

●方3、陈皮鸡:陈皮25克,母鸡1只(去毛杂、洗净),将陈皮纳入母鸡腹内,再加姜、盐、酒等调料后,用文火煨煮即成。适宜于胃胀痛、食欲不振。

●方4、糖醋萝卜:小萝卜250克,将萝卜洗净,切片压碎,用适量的糖、醋、盐、麻油等浸渍即成。适用于脘腹作胀,食欲不振。>>教你几招 养生萝卜菜

●方5、萝卜豆腐汤:萝卜250克,豆腐300克,先将萝卜切丝,与豆腐同煮汤,再加入味精、盐等调料,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萝卜治病的小偏方

●方6、炒扁豆:扁豆500克,摘去筋洗净,再起油锅炒煸,并加酱油、糖等调料,适用于脾虚所致的腹胀、泄泻。

●方7、山药鱼汤:怀山药500克,河鱼一条(约250克,去杂洗净),加适量的盐、酒、姜、葱等调料一起煮汤。适用于脾虚所致的腹胀、泄泻。

●方8、芝麻菠菜:菠菜250克,捡洗干净,芝麻25克,先将菠菜在沸水中烫透后切碎,再撒上炒熟的芝麻、盐、味精、麻油等调料即成。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便秘。

●方9、木耳黄瓜:黄瓜250克(洗净、切片),水发木耳50克,先将切成的黄瓜切成条状,用盐腌一下,挤去水分,再将木耳及酱油、味精、麻油等一起挑勾,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便秘。

●方10、荠菜香菇:鲜荠菜300克(捡洗干净),水发香菇50克,起油锅煸炒,并加盐等调料即成,适用于便血。

药粥

名词解释:将中药和米同煮为粥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佛手粥:新鲜佛手1只,切片或以中药佛手柑15克煎汤去渣,再入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同熬为粥。适用于恶心呕吐、腹胀、纳呆。

●方2、生姜粥:鲜生姜10克,切成薄片,粳米100克,葱5克,同熬为粥,适用于呕吐、感冒。

●方3、砂仁粥:粳米100克熬粥,粥成后加入砂仁细末3克,再煮1-2沸即可。适用于胃痛、嗳气、腹胀等。

●方4、山药粥:新鲜山药100克(或干山药片50克),洗净切片,同粳米150克煮粥,适用于慢性泄泻。

●方5、白扁豆粥:白扁豆60克或鲜白扁豆120克(粳米100克,同熬为粥,适用于脾虚腹胀,泄泻)

●方6、荠菜粥:新鲜荠菜250克,洗净切碎,同粳米150克熬粥。适用于老年体弱的便血。

腰椎间盘突出的恢复个人推荐倒走和负跟鞋,倒走的很有名的,挺多医生就让腰突病人倒走,是因为有倒走看不着路摔着的,现在才少了,再有就是正之本三项发明专利的负跟鞋,穿这个和倒走意义一样,都是为了让重心后移矫正腰椎姿势的,人的脊柱在背,重心在背,姿势才能正确,有试验为证,赤足前脚掌踩上两厘米的书,脚跟踩地,重心后移腰就会直起来,至于增加肌肉力量,短期肯定不能做那些,你得确认自己腰椎问题没事了再做,个人推荐到三甲医院确认下身体恢复的怎么样,大夫告诉你没事了,你再锻炼身体,锻炼身体骑行方法很减肥减小腹,而且锻炼腿部肌肉,引体向上是锻炼背阔肌和上肢力量和腹肌的,俯卧撑练腹肌和身体多处肌肉,都是很好的方法,但这些都必须等到你身体没事之后才能开始!不然强行锻炼就跟你当初搬重物一样,会给造成损伤,总之不能着急,慢慢来的吧,祝你早日恢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14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