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肌肉锻炼计划已经有了正握引体向上,坐姿下拉,T杠划船和哑铃耸肩,想再加一个,坐姿划船和直立下拉

背部肌肉锻炼计划已经有了正握引体向上,坐姿下拉,T杠划船和哑铃耸肩,想再加一个,坐姿划船和直立下拉,第1张

坐姿划船目标锻炼部位:背阔肌、 斜方肌、下菱形肌、背阔肌、三角肌后方、肱桡肌。 直臂下拉主要锻炼背阔肌的下部。两个动作锻炼部位和效果不同,如果想再加一个,建议加坐姿划船。因为你在做引体向上和坐姿下拉的时候已经很好的刺激到了背阔肌,而坐姿划船可以帮你增加背阔肌的围度,也就是厚度。只要动作标准,是不会对腰椎造成损害的。

坐姿划船常见的错误:

  负荷过大,主动肌失去对重量的控制,上体过于前倾和后摆,背部肌群得不到更好的锻炼,且容易造成腰部损伤或腰肌劳损。重量适中,动作标准。

坐姿划船动作要领:

动作开始时能感到背阔肌充分伸展,后拉时背部得到彻底收缩。拉引重量时挺胸,尽量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体重直地面,不要后仰,更不能含胸,肘关节不宜向外张开。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风门 41 风门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风门穴的定位 47 风门穴的取法 48 风门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风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风门穴主治病症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风门穴的配伍 413 特效 414 文献摘要 415 风门穴研究进展 4151 对肺功能的影响 4152 治疗鼻炎 4153 治疗咳嗽 4154 治疗支气管哮喘 5 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风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风门 1 拼音

fēng mén

2 英文参考

Fēngmén BL12 [中国针灸学词典]

fēngmé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风门:1经穴名;2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

4 经穴名·风门

穴位 风门 汉语拼音 Fengmen 罗马拼音 Fengmen 美国英译名 Windy Door 各

号 中国 BL12 日本 12 法

国 莫兰特氏 V12 富耶氏 V12 德国 B12 英国 B12 美国 BI12

风门为经穴名(Fēngmén BL12)[1]。出《针灸甲乙经》。亦称风门热府,别名热府[2]。属足太阳膀胱经[1]。风门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1]。风即风邪,门即门户,此穴居风邪易侵之处,且善治风邪为病,故名风门[1]。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项强,胸背痛,鼻塞多涕,发热,头痛,咳嗽,哮喘,胸背彻痛,痈疽发背,伤风感冒,颈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气喘,胸背疼痛,呕吐,黄疸,水肿,角弓反张,发背,痈疽,现代又多用风门穴治疗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胸膜炎,荨麻疹,项背软组织劳损,破伤风,背部痈疽,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风门穴常用灸法可预防一切外感病证[3]。

41 风门穴的别名

风门热府、热府(《针灸甲乙经》),左为风门、右为热府(《循经考穴编》)。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43 穴名解

风即风邪,门即门户,此穴居风邪易侵之处,且善治风邪为病,故名风门[1]。

风,为六*之一;门,人所出入处为门。穴属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是足太阳经、督脉之会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医经理解·穴名解》谓:“凡胸中之风热,皆于此泻之。”《广雅·释言》:“风,气也。”故风并不单指风之邪气而言。穴在肺俞之上方,为肺气出入之所必由。用治风邪外感、上气咳逆诸病,有双重意义。风门穴有疏散风寒、清热调肺之功,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头痛,鼻流清涕,因名风门。[4]

44 特异性

风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之交会穴。

45 所属部位

背部[5]

46 风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6][2]。

风门穴位于脊柱区,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俯伏或俯卧取穴[1]。

风门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的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的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风门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47 风门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风门穴位于脊柱区,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快速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风门穴[7]。

48 风门穴穴位解剖

风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小菱形肌、上后同锯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斜方肌由副神经支配;菱形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该神经由臂丛发出,由肩胛提肌前缘,经该肌和菱形肌的深面,沿肩胛骨的内侧缘下降,几达该骨下角,分支支配大、小菱形肌和肩胛提肌。针经上述结构后,可深至第二肋间结构,其胸腔相参应器官是胸膜腔及肺,所以要掌握针刺的深度。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颈夹肌→竖脊肌[1]。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2、第3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第2和第3胸神经后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通过[2]。

49 风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风门穴具有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功效。

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1]。

风门穴有疏散风寒、清热调肺之功,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头痛,鼻流清涕,因名风门。本穴与督脉之陶道相近,陶道喻其旋转也。凡物体转动,则必生风。风生则大气清凉,正合本穴能治诸般热证之意。本穴内应肺体,为呼吸气息出纳之道路,如旧式风匣前后风门,养生家所称之“橐龠”也。[4]

410 风门穴主治病症

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项强,胸背痛,鼻塞多涕,发热,头痛,咳嗽,哮喘,胸背彻痛,痈疽发背,伤风感冒,颈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气喘,胸背疼痛,呕吐,黄疸,水肿,角弓反张,发背,痈疽,现代又多用风门穴治疗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胸膜炎,荨麻疹,项背软组织劳损,破伤风,背部痈疽,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

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项强、胸背痛、鼻塞多涕[8]。

风门穴主治  发热,头痛;咳嗽,哮喘;项强,胸背痛[3]。

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2]。

风门穴主治胸肺及项背部等疾患:如伤风感冒、头痛发热、颈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气喘、胸背疼痛、呕吐、黄疸、水肿、角弓反张、发背、痈疽等[1]。

现代又多用风门穴治疗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胸膜炎、荨麻疹、项背软组织劳损等[1]。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百日咳;

2 外科系统疾病:破伤风,背部痈疽,胸膜炎;

3 其它:感冒,荨麻疹,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斜刺03~05寸[2]。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5~08寸[8][3],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肋间放散[3]。

注意:本穴不能向前或向内直刺或深刺,以免刺伤肺脏,引起气胸[3]。

4112 灸法

可灸[1][8][3]。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2]。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风门穴常用灸法可预防一切外感病证[3]。

412 风门穴的配伍

风门配肩井、支沟,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

风门配合谷、外关,有解表清热的作用,主治发热、咳嗽。

风门配肺俞、大椎,治哮喘[3]。

风门配尺泽、合谷,治感冒[3]。

风门配丰隆、天突,治咳嗽、气喘[3]。

风门配曲池、血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荨麻疹。

风门配曲池、风池、外关、血海、足三里,治荨麻疹[3]。

413 特效

用中指指腹按压风门穴,每次左右各按揉1~3分钟,可有效治疗各种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7]。

4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发背痈疽,身热,上气喘气,咳逆胸背痛,风劳呕吐,多嚏,鼻鼽出清涕,伤寒头项痛,目瞑,胸中热,卧不安。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风门二穴,一名热府……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

《针灸聚英》:风劳呕吐,伤寒头项强,目瞑,胸中热。

《类经图翼》: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

《针灸大成》:主上气喘气。

415 风门穴研究进展 4151 对肺功能的影响

针刺风门可调整肺的通气量,但发生效应较迟,需连续针刺1周,如获得效应,即使停针,仍可持续一定的时间[3]。

4152 治疗鼻炎

针挑风门治疗慢性鼻炎46例。结果痊愈24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3]。

4153 治疗咳嗽

针刺风门加拔罐治疗顽固性咳嗽62例。取风门、肺俞、膈俞、天突、膻中,背部腧穴向脊柱方向进针12寸;天突、膻中常规操作,针后加拔火罐,留罐5~10 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58例,占935%;显效4例,占65%,全部有效[3]。

4154 治疗支气管哮喘

取风门、大杼,用化脓灸法治疗220例,有较好疗效。

5 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风门

这不是心绞痛,有可能是颈椎病或者其他问题所致的,除了做相关的检查,触诊很重要,心绞痛判定不难,去心内科做一下相关的检查,可以做好初步诊断,也不会影响到手臂抬不起来!

为什么谈颈椎病?

左后背肩胛缝应该是上图这个位置附近,疼痛很剧烈应该考虑除了菱形肌损伤,也要考虑的肩胛背神经卡压,这可以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丛神经卡压、臂丛神经卡压所致,神经刺激可以诱发上肢支配不灵活,出现抬不起来这表现!

判断方式

⒈颈椎间盘突出症

可以通过做颈椎核磁,做压头试验是否阳性,来判定背部会不会出现疼痛症状!

⒉颈丛、臂丛神经卡压

颈丛神经卡压要触诊颈部后侧肌肉,臂丛神经卡压主要触诊斜角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⒊菱形肌、肩胛提肌劳损

触诊背部菱形肌位置,如果是肩胛骨内侧缘上方疼痛,则要考虑肩胛提肌劳损,这都很普遍!

个人建议

如果我写的有点深,自己还是难以判断,最好还是去医院挂号看一下医生,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来分析, 健康 从来要认真对待,正好判定是什么问题之后,也方便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处理,避免诱发肩周炎等问题!

出现这种做后背的疼痛以后,首先要排除心脏疾病的原因。可以去医院做一个心电图,或者是做一个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如果没有问题,就排除了心脏疾患。还有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而颈肩部软组织损伤的疼痛是持续性的,酸胀感特别明显。

能够引起这种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首先要考虑斜角肌损伤。因为臂丛神经是从斜角肌穿过的,斜角肌损伤后会刺激卡压臂丛神经及肩胛上神经引起后背和胳膊的疼痛。

二,菱形肌损伤。菱形肌的疼痛有时和斜角肌有关,因为斜角肌卡压肩胛上神经,菱形肌是由肩胛上神经支配的。还有就是胸大肌胸小肌的长期紧张,用力牵拉肩胛骨使菱形肌负荷增大而损伤。菱形肌过于紧张会影响肩胛骨的上回旋不足,在我们上抬手臂时,肩胛骨不能上回旋,手臂就不能抬起来。

三,上后锯肌损伤后会引起肩胛骨缝里边的疼痛,在深呼吸时疼痛更加明显。

以上供你参考,出现这种症状后首先去医院排除一下心脏的问题。心脏问题排除后,再按上边所说的几个可能原因去排查。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心绞痛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心肌细胞急性的缺血缺氧而导致。

心绞痛发作可分为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和不典型性的心绞痛发作。

典型心绞痛 发作是劳累时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疼痛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范围有手掌大小;偶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重者还可出汗;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当前活动;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常在体力劳累、情绪激动、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亦可诱发。

不典型的心绞痛 ,疼痛可位于 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轻或仅有左前胸不适或发闷感。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可出现表情焦虑,皮肤苍白、冷汗。血压可略增高或降低,心率可正常、增快或减慢,以增快居多。

根据您的情况,考虑心绞痛发作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能除外一些特殊的不典型心绞痛发作。

要明确或排除是否心绞痛,您可以在 疼痛发作时 及时做一个 心电图 检查,或者背一个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4小时抓获心脏缺血的表现同时与缺血时疼痛症状相互分析,推测是否心绞痛发作。

也可以在疼痛发作时停止当前活动,同时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若含服硝酸甘油后 疼痛快速缓解 ,则需要考虑心绞痛可能,但是明确诊断还需要进一步做心脏双源CT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更多 健康 知识,请关注刘医生!

后背肩胛间区疼痛是有可能由心绞痛引起的。但是如果是特别痛,而且痛到手都抬不起来的话,那么心绞痛可能性不大,而有可能是颈椎病引起。那么我们需要对这两种病有一定的了解。

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而暂时性缺血引起的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常见表现。心绞痛可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其中,稳定型心绞痛属慢性劳累性心绞痛属于最常见的。

(1)疼痛的部位

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内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

(2)疼痛的性质

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

(3)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

胸痛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疼痛的特点来估计冠心病的可能性,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的无创检查及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评估。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常见的退行性疾病, 发病年龄逐渐趋向于年轻化, 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 健康 和生活质量。常见的发病原因有:

(1)慢性劳损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屈颈几率大为增加,在不良体位、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长时间保持屈颈姿势,可引起肌纤维损伤、肌力减弱。肩胛缝部位疼痛有可能是菱形肌或者肩胛提肌损伤引起。

(2)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及炎症反应可损害脊髓或者神经根,引起颈肩痛,项肌痉挛,活动不便,有僵硬感,手部麻木,活动不灵活,持物不牢等症状。

其他原因还有椎体后缘骨赘的形成、小关节的继发性改变、黄韧带退变、钩椎关节形成等。

不管是心绞痛也好,颈椎病也好,如果出现相应的症状,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等到手真的动不了,痛得起不了床了才想起去看医生,那时候已经晚了,我们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肩胛骨移位,粘连,肩甲与肋骨中间或肩甲周围,及上臂血管堵塞,都可出现这样的问题,部分人还会出现邓肯迈瘤。

多见于久躺不动使用手机者。

1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的身体坐姿。在缺水缺氧的环境中,维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尤其 是上半身前倾的“含胸”坐姿,这在伏案工作者中最为常见。含胸在医学上称为“上交叉 综合征”,实际上属于一种肌肉不平衡;胸大肌过紧及缩短,相对的肌肉———菱形肌和 斜方肌中下束则被拉长及软弱,直接影响脊椎正常生理弯曲,使胸椎向后弯曲更多,这样 很容易造成下背痛。严重的还会导致肌肉痉挛,也是菱形肌扭伤的表征,即一般人所经常 感到的背部肌肉痛。您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介于脊椎骨与肩胛骨之间的菱形肌是最容易扭 伤的肌肉,也是上半身易向前倾长期累积的结果,严重的不仅会导致椎间盘突出,背痛难 忍,甚至会压迫神经,连带影响到颈痛。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如敲鼠标、开车打方向盘 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 2个体生理机能退化也是引发腰酸背疼的一大“杀手”。随着年龄增加,肌肉韧带纤维化 、钙化引发了骨质增生,相伴而生的病兆还有退化性关节炎、僵直性关节炎、脊髓管道狭 窄、脊椎滑脱、脊柱侧弯等。这类情况多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 3空调也是隐形杀手之一。办公室、飞机、出租车都是长年使用空调、冷气的封闭空间, 极容易成为寒湿性弊病滋生的温床。 腰酸背疼三种表现: 1颈肩综合症。指颈肩部肌肉扭伤,痉挛。如在电脑前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感觉颈、肩部 酸痛,脖子忽然不能转动。 2腰背部劳损。指腰、背肌肉群的扭伤、痉挛、韧带扭伤,以及同时存在的关节问题和椎 间盘突出。 3腕部劳损。这是颈椎严重压迫神经的典型并发症。手指和手掌断断续续发麻、刺痛,手 掌、手腕或前臂不时的有胀痛的感觉,拇指伸展不自如,且有疼痛感,严重时感到手指和 手部都虚弱无力。 腰酸背疼三阶段: 第一阶段:姿势不良期。即颈背部的疼痛源于姿势不良,在这个阶段,组织结构仍完整正 常,但姿势却有了偏差,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拉长状态,终必导致疲乏,产生酸痛感。 第二阶段:功能失调期。这是因长期姿势不良、退化性关节炎,引发软组织受损,较多表 现为充血、水肿。此时,脊柱结构虽无大碍,但软组织已产生改变,必需花费较长时间矫 正,方可恢复。 第三阶段:结构失序期。第二阶段出现的红色警报如不及时处理,或反复发作,就会造成 局部纤维化,使病情不可逆,菱形肌钙化造成背筋膜炎,而骨性关节炎患者则会出现关节 软骨的破坏。这阶段脊椎骨的排列或椎间盘的位置已发生改变,肌体处于虚弱的状态,疼 痛加剧、抽筋、发麻、突发性疼痛频频造访。动作笨拙,无法承担如开瓶盖一类的日常生 活工作,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头晕的症状,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工作效率也随之降低。 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很少运动的上班族,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的出租车司机、鼠标手,经常 坐飞机的商务一族,是腰酸背疼的高发人群。 腰背酸疼八招自救 1 首先要改正错误的姿势,尤其是坐姿。保持背部挺直,伏案一两个小时就应站起来做一些 肌肉的伸展运动。 2 对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做针对性锻炼尤为重要。例如,以坐姿划船的姿势来进行。运动 时,保持背部挺直及收紧腹横肌,手臂微屈。首先肩胛内收,但手柄不向后拉,然后肩胛 外展(肩胛骨打开),但背不能弯曲。做1-2组,每组锻炼重量可逐渐增加。 3 平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在天热时过于贪凉,空调的凉风正是您健康的破坏者。 4 要想有效改善腰背肌肉,游泳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的运动方式对脊柱的健康大有裨益。 5 善用小技巧,改变自身的生理曲度。坐着时,不妨在腰和靠背椅之间塞上一个小软垫,协 助支撑腰部,减轻腰部的负担,从而改变腰椎的生理曲度,矫正已经变质的曲度。 6 要保护颈部,睡觉时枕头的高度也是有讲究的。最适合人体的枕头高度在6-10cm之间,高 于、低于或不用枕头都不利于颈部韧度的伸展。 7 要想治愈背痛后不复发,最重要的是不要长久维持单一姿势,应该时不时调整并保持良好 的坐姿。 8 医师提醒您,以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小细节,都只针对腰酸背疼的早发阶段。症状一 旦严重,建议您最好还是采用针灸、推拿等综合性物理疗法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17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