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前群肌:前群肌为足的伸肌,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三肌起于胫骨前外侧面、腓骨前面及其间的骨间膜,向下肌腹渐细,移行为肌腱,通过伸肌支持带深面到足部
分别的止点:
(一)胫骨前肌:止于第一楔骨及第一趾骨底,作用为使足背屈并内翻。
(二)拇长伸肌:止于拇趾远侧趾骨底,作用为伸拇趾及使足背屈并内翻。
(三)趾长伸肌:肌腱分为4束,分别以趾背腱膜止于第2-5趾的中间和远侧节,作用为伸2-5趾,并助足背屈。
(四)第三腓骨肌:趾长伸肌在踝部有时分出一个肌腱止于第五趾骨底,叫做第三腓骨肌。其作用是使足背屈及外翻。
功能
一 胫骨前肌
近端固定:钩脚背,足内翻
远端固定:拉着小腿向前(屈膝),维持足弓
补充:小腿胫骨向前推,脚趾扒地,启动胫骨前肌可以防止膝关节超伸。
胫骨前肌的功能不好,小腿抬脚背的功能就不好,小腿容易做外旋。
二 拇长伸肌 大脚趾屈伸都是独立的一条肌肉,可以独立活动,其他四个脚趾都是一条。
近端固定:使足背屈并内翻
三 趾长伸肌 主要功能和胫骨前肌差不多
近端固定:足背屈(钩脚背),伸脚趾。 第三腓骨肌维持外侧足弓(支撑弓)。足外翻
补充:胫骨前肌和第三腓骨肌正好一个维持内侧一个维持外侧,如果力量不够容易导致足弓塌陷。
远端固定:屈膝,维持足弓。
伸腕肌和腕背伸肌不完全一样。它们都是腕部重要的肌肉,但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伸腕肌位于前臂后面的皮下,为长梭形肌,属于臂部肌肉。它的起点是肱骨外上髁总肌腱和尺骨上端侧面,止点是第5掌骨基底部侧面。伸腕肌的支配神经是桡神经。它的功能是伸腕,当桡神经损伤时,可导致伸腕功能丧失。
而腕背伸肌也是位于前臂后面的长梭形肌肉,它起于肱骨外上髁总肌腱和尺骨上端,止于第5掌骨基底部。它的功能是伸腕和向桡侧偏斜腕关节。
总的来说,伸腕肌和腕背伸肌在位置、起点、止点、功能和神经支配上有细微差别。
您想问的是支配趾长伸肌的神经是哪条神经吗?L5神经。趾长伸肌为羽状肌,起于胫骨外侧踝,腓骨近侧端3/4内侧面,及邻近的骨间膜前面,小腿深筋膜深面,小腿前肌间隔,及其与胫骨前肌之间的肌间隔,这些点形成了一个骨腱膜管的壁。
每天下班的时候,几乎都会听到有同事嚷嚷着说腰酸背痛,甚至有的人说腿抽筋,其实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久了腰酸背痛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每天坐在电脑前面七八个小时的上班族白领,这种情况尤其频繁,那么总是腰酸背痛会不会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风湿骨病
得了像颈肩腰腿痛之类的风湿骨病的老年人,是会经常出现要腰酸背痛的现象。因为这是风寒所导致的,所以要及时注意保暖。
2、坐骨的神经痛
坐骨的神经痛的病人一般都会有腰背痛,并伸延至小腿或脚趾上,亦可能出现下肢麻_和乏力,严重更会导致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失禁等。
3、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可对坐骨神经造成压迫,引起急性的腰背酸痛,甚至可延伸到腿部。
4、脏腑器官疾病
很多脏腑器官疾病也可以引起腰背酸痛,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等可以引起腰骶部酸痛,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疾病等。
5、慢性劳损
劳累时腰部酸痛或胀痛:腰部酸痛或胀痛是由腰肌劳损疾病引起的,在劳累时酸痛或胀痛会加重。是腰肌劳损的一种临床表现。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6、肌肉拉伤
因为施力不当所造成的腰背局部肌肉、韧带拉伤,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而慢慢演变成慢性肌肉拉伤,此时就会出现相应的腰酸背痛等症状。
7、怀孕
妇女怀孕后,由于胎儿发育,子宫逐月增大,妊娠激素的作用与影响,母体关节韧带松弛,妊娠中、晚期腹部逐渐向前突出,身体的重心随之前移,致使背伸肌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此外孕期内分泌的变化所引起的脊柱及骨盆各关节、韧带松弛,失去正常的稳定性等,均是造成腰背疼痛的原因。
8、缓解措施
(1)倒走锻炼(退步走)对腰酸背痛有良好的作用。可以试试倒走,倒走时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运动量以腰部不感觉到累为宜,可以少量多次进行锻炼,过多的运动量会加重腰痛的,可以随着疼痛次数的减少,疼痛感的减轻逐渐加大运动量,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
(2)不管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还是疾病所导致的,都希望人们可以好好地处理,防止酸疼现象更加严重。此外,需要用到药物的时候,务必以医嘱为准,不要随意使用,以免威胁身体健康。
(3)物理疗法是应用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防治疾病的方法,简称为理疗。它包括使用天然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素,人工的包括电、磁、光、声、热、冷等,天然的包括使用日光、空气、泥土、矿泉水、气候等。应用物理因素来治疗疾病,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实践证明,许多疾病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或是亚急性期,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和具体的情况采用物理治疗。它不仅广泛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作为医院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且其中有很多还是我们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的辅助疗法,所以物理治疗对腰背部疾患具有双重效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可以起到治疗保健的效果。
一堂以身心平衡为主题瑜伽的课程,该怎么编排呢?
从功能解剖层面来说,人体在运动面分为: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那这堂课主要从这三个面来安排体式!
1、矢状面:前屈跟后仰
前屈类体式,主要功能是伸展身体后侧肌群,如:站立体前屈,单腿背部加强伸展式,下犬式,坐立背部伸展式,双角式,手抓大脚趾,站立劈叉,束角式,战式三,鹤婵式,船式,上升腿式等
后仰类体式,主要是打开胸腔,强化脊柱背伸肌群,加强双腿力量,加强核心力量:如站式一,新月式,鸽子式,上犬式,骆驼式,轮式,狂野式等
2、冠状面:侧屈类体式
侧屈类体式的主要功能是拉伸身体侧面肌群,如:侧角式,三角式,战士二,半月式,门闩式等
3、水平面:扭转
扭转类体式的主要功能是打开胸腔,按摩腹部器官,灵活脊柱,如:侧角扭转,三角扭转,圣哲马里奇1、3,仰卧脊柱扭转等
一堂身心平衡的课程至少要包含这3个运动面的体式,在选择体式的时候,还要考虑体式串联的流畅性。
在这三个面里选择合适的体式还要同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练习,比如:加上腹部力量的体式,加上背部力量的体式,加强臀腿力量的体式,在练习力量以后,还要加入伸展拉伸这些部位的体式,这样才会让一堂课练习下来是一种相对的平衡。
最后,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体式:倒置体式,针对一般的练习者,可以安排一些相对简单的倒置体式,也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完全体式。
前面所有这些都只是针对体式的选择跟编排来讨论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两个点,呼吸和冥想。再把这两个因素加入进来,我相信这堂课一定会让练习者收获很大。
爪形趾畸形为跖趾关节过伸,而远侧及近侧趾间关节处于屈曲状态1。
爪形趾被认为是由于足内在肌无力或功能缺失造成的内源性畸形。
偶尔在双侧发病的患者中,爪形趾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并伴发高弓足)或炎性关节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CMT。
在步态站立相,外侧足趾增加了前足的负重面积。内在肌和外在肌恰当的平衡加上韧带或关节囊的被动性限制,可在蹬地时给予生理性推进,并保证休息位时足趾处于相对于跖骨20°背伸的位置。
外侧足趾生理性的平衡和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被动和主动稳定结构。主要的跖趾关节被动性稳定结构包括跖腱膜、跖板和侧副韧带。跖腱膜增强了跖板的稳定效果,此两种结构在防止跖趾关节背侧脱位中起到30%的作用。尽管较大的跖板张力有助于稳定关节,但是在行走时不利于关节行有效的背伸。侧副韧带是更有力的维持跖趾关节稳定的静态结构,提供了50%防止背侧脱位的作用和主要的内外侧稳定性。其余的稳定性来源于动态稳定结构。
外侧足趾的伸肌和屈肌解剖比较复杂。趾长伸肌腱在近节趾骨处分为三束。中央束止于中节趾骨基底部的背侧,两个侧束汇聚于远侧,并止于远节趾骨基底部的背侧。虽然趾长伸肌腱和近节趾骨没有直接联系,但通过 腱索 形成间接联系。三个趾长伸肌腱束和腱索构成了 伸肌腱帽 。跖趾关节位于跖屈或中立位时,趾长伸肌腱背伸足趾最有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锤状趾畸形中趾长伸肌功能可以被近节趾骨的背伸相抵消。趾短伸肌腱止于第2、3、4近节趾骨 伸肌腱帽 的外侧部分,可增强足趾的背伸功能。
屈肌群包括趾长屈肌、趾短屈肌和足内在肌。趾长屈肌止于远节趾肌基底部,可屈曲远趾间关节。趾短屈肌的两束止于中节趾骨的基底部,屈曲近趾间关节。足内在肌包含7个骨间肌和4个蚓状肌。骨间肌起于跖骨,经足底至跖骨头轴线,止于近节趾骨的基底部和跖板。蚓状肌起于趾长屈肌腱,行向跖侧至跖骨间横韧带,止于近节趾骨的内侧和伸肌腱帽。由于足趾外侧无蚓状肌,蚓状肌的这一解剖特点可加重外侧副韧带的力量薄弱。然而在生理情况下,骨间肌参与平衡的动态跖屈和提供跖趾关节的横向稳定力。蚓状肌除了跖屈跖趾关节外还背伸趾间关节。
创伤、先天性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和炎性关节病均可导致外侧足趾畸形,但获得性外侧足趾畸形最常见的原因仍是穿鞋不合适。长期穿束紧脚趾的瘦鞋对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造成外部压力,一定时间后打乱了维持足趾解剖排列的精细的动静态平衡。从最开始的滑膜炎发展到韧带(静态限制结构)破坏,并最终形成来自动态稳定结构(足内在肌和外在肌)的偏心力量。此外,不合适的鞋子会加快拇外翻的发展,导致第2足趾的撞击和进一步引起第2足趾应力的不平衡。
足内在肌与外在肌之间力量不平衡会导致内在肌肉肌腱单位的短缩,这种不平衡既可以来自神经肌肉疾病(如CMT、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来自外部的压力(过紧的鞋子)。失去内在肌的生理性稳定作用后,跖趾关节固定于背伸姿态而趾间关节处于屈曲姿态。这种不平衡最终导致锤状趾、爪形趾或跖趾关节不稳定的发生。
累积创伤或重复的应力,以及炎症性关节病均会引发跖趾关节滑膜炎,后者导致静态稳定结构(跖趾关节囊、侧副韧带及跖板)的削弱。最终,可发生跖趾关节的半脱位或脱位。在第2趾,相对较长的第2跖骨或合并拇外翻会加重畸形的发展。此外,侧副韧带力量减弱以及没有对抗的蚓状肌的内侧牵拉会进一步破坏平衡。随着横向和纵向限制性力的丧失,不稳定可引发骑跨于拇趾的爪形趾畸形。
11 前足跖底痛(滑膜炎、跖趾关节功能减弱)
鉴别:
①神经性疾病:腰椎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Morton神经瘤,如果在非负重和休息时症状仍持续,疼痛可能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
②外周血管性疾病:抬高患肢后症状仍存在甚至加重
③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疾病
④脂肪垫萎缩:穿鞋时疼痛减轻,但赤足行走则不适
12 趾尖或近趾间关节背侧疼痛
明确诊断的相关查体
21 负重和非负重状态下观察足趾畸形外观
22 柔软性还是僵硬性:畸形是否能被动纠正
23 跖趾关节是否稳定:Lachman试验可用来发现在跖板和侧副韧带的功能不足
23 侧副韧带功能减弱:足趾偏斜
进行鉴别诊断的相关查体
24 是否合并有其他畸形:如拇外翻、马蹄畸形、高弓
25 是否存在神经性疾病:直腿抬高试验(神经根性疾病)、胫神经Tinel征(胫神经踝管处压迫)、皮肤感觉
26 是否有外周血管性疾病:动脉搏动
27 创伤:跖骨背侧压痛(跖骨应力性骨折)
28 肿瘤:跖间神经瘤(跖骨间压痛,前足挤压痛),可通过诊断性封闭治疗来区分跖趾关节疾病和跖间神经瘤
31 站立位足部X线片(正位、侧位、斜位)
32 注意第1跖列畸形:拇外翻、拇僵硬、第1跖骨短缩
33 X片:应力性骨折、关节炎改变、Freibery病(斜位片)
1David B Thordarson 著 张建中 主译《足踝外科学精要》(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曼氏足踝外科学》(第9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