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斜肌起到协助转体,增加腹腔压力,保护内脏和肋骨的作用。
腹外斜肌(Musculus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腹外斜肌的损伤部位多在止点髂嵴前部,在人体屈曲并回旋脊柱时,由突然的回旋动作或过度的回旋动作损伤,在起点疼痛多诊断为肋痛,在止点损伤多笼统诊断为腰肌劳损。在临床上分为急、慢性损伤两种,小针刀治疗适宜于慢性损伤。
扩展资料:
腹肌是人体结缔组织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软弱无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并增加腰背痛的几率。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inguinalligament、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有一小束腱纤维向下后方返折至耻骨梳。
-腹肌
-腹外斜肌
1髂嵴上缘是背阔肌和三层腹肌的附着点。
位置:先摸到腰,顺着腰往下摸,再往腿的方向顶,就能顶到最上面,那就是髂嵴。3层腹肌在髂嵴上是依次由内向外附着的。髂嵴不仅仅只是一个结构,它也是腹壁非常重要的一个根基。
2颈痛,腰痛一定要注意腹壁肌肉。
3腹壁的根基就是髂嵴。
4当骨盆前倾时,整个腹肌尤其是腹外斜肌都会出现前面被过度牵拉,小腹突出。
解决办法:顺着肌纤维的方向慢慢往后推。
当骨盆后倾时,则向相反的方向推移。
5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两个肌纤维的走向是交叉的。往骨盆方向斜型走的肌肉叫腹外斜肌,往骨盆后面走的腰部肌肉叫腹内斜肌。
6塌腰时,下后方肋骨靠近髂嵴。
解决办法:帮助肋骨向前上方移动——伸展腹内斜肌。
下背部拱起时,下方肋骨向前下方靠近骨盆,这时就需要伸展腹外斜肌。
7当骨盆前倾时,腹部肌肉会被动拉长;当骨盆后倾时,腹壁的肌肉前面会被动缩短,后面会被拉长。
8在处理腰痛时,都是采取处理腹肌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9体侧线的几个交叉:
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是交叉的,
肋间肌是相互交叉的,
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也是相互交叉的。
10腹斜肌附着于下方的浮肋和腹壁肋骨。
第11肋和第12肋称为浮肋,腹壁的肋骨。
11腹肌称为扁肌,肋间肌称为短肌。
12在处理肋间肌的时候,重点要关注第1肋间隙到第4肋间隙,在很多呼吸时,这几个肋间隙是往往打开的不够。
13第4肋间的疼痛对于我们的肩膀的放松特别重要。
第4肋间是肩部疼痛的一个重要反射区。
14腹肌 出现疼痛时和内脏的疼痛表现是相互作用的。内脏的疾病可引发腹壁的疼痛,腹壁的疼痛也是完全可以引发内脏的问题的。
15支配内脏的神经称为内脏神经,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支配肌肉的神经称为脊神经,躯体神经。
16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完全可以引发胸部疼痛,引发腹部疼痛,这些疼痛完全可以向下延伸:引发心口窝的疼痛,引发腹股沟的疼痛,引发下背部的疼痛。
腹外斜肌有时会引发烧心的感觉。
股直肌引发的疼痛在上背部和下背部呈条状和圈状的。
腹斜肌的疼痛下背部会有,更多的会引发心口窝,腹股沟区域。
17下腹部肌肉的激痛点是引发慢性腹泻的可能原因之一。当下腹部出现了弥漫性的激痛点时,应考虑此原因。
出现了因为用力过度导致的腰酸背痛,考虑是肌肉拉伤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个需要进一步休息以及治疗。
仰卧起坐的过程中,练习者腰部和尾椎离开地面,使得尾椎骨受力摩擦。有的朋友做仰卧起坐尾骨处皮都会磨破。尾椎骨位于骶骨下方,即脊椎最尾端的部位,脊椎骨的最后一块,沿着脊柱一直摸下去,最后一块就是。简单一点就是在臀部上方为尾椎骨。
要求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下背和尾椎与地面相触。卷腹上半身不用抬起太高,一般与地面的角度不超过45度,否则就会用臀部、腿部等腹部以外的肌肉参与发力。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对於一位刚开始以仰卧起坐来训练腹部肌肉的参与者而言,每次仰卧起坐的次数以不超过10个反覆为原则 (先训练腹部肌肉的肌力) ,每完成一次的仰卧起坐后,应站起或躺下休息,让腹部肌肉能够放松10分钟以上。
2、慢慢进行仰卧起坐:主要是以腹部肌肉的耐力为训练目标,因此,只有慢慢进行仰卧起坐的运动方式,比较能够确实训练腹肌的耐力。
3、仰卧起坐的动作:人体上腹部的肌肉,主要有腹直肌、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因此,如果仰卧起坐的动作,都是以上半身在矢状面 (双肩平行的起坐动作) 上的动作进行时,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的训练效果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只有增加身体纵轴 (右肩带向左腿与左肩带向右腿) 旋转的动作,才可以避免腹肌训练的不协调状态。
-仰卧起坐
-腰酸背痛
余波 康复师 全日制医科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的年轻人,肌筋膜链(理论)康复的实践者。
躯体协调全身肌群、筋膜及肌腱的张力(收缩与松弛)来维持骨骼和关节各种状态。康复术就是通过(物)理学检查来诊断(评估)各相应肌肉、筋膜及肌腱之间张力失衡或劳损情况,运用手法分步骤将有关浅、深肌肉、筋膜及肌腱松解后重建受损肌肉张力再平衡,来实现颈、肩、腰、膝、腿的慢性疼痛缓解,收到与封闭、循经针灸、推拿、贴膏药、牵引、正骨等以往保守疗法大相径庭的奇特效果。
当躯干部肌群之间出现(紧)张力失衡并且反复或长时间维持在如此的状态下,会使各相邻脊椎偏离原先的生理毗邻角度/位置,有的就造成了对髓核的向后方/侧后方挤压,当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就容易造成髓核膨出/突出,压迫周围神经造成腰背部痛;有的人身上肌群张力失衡还可以造成程度不一的脊柱小关节位置紊乱甚至滑脱而大面积腰背部不同程度疼痛,重者需要穿钢丝背心才能维持日常生活。
以往治疗都注重在疼痛的背部,中西医治疗几乎无一例外就是在那儿打封闭、循经针灸、推拿、贴膏药还有正骨、牵引等。
肌筋膜链理论认为腰背部疼痛的发生除了背部肌肉群外还有腹部的肌群参与。比如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甚至髂腰肌,等等。如果某些腹肌出现了粘连和挛缩(紧张缩短),为了维持躯体的平衡,身体就让背部的某些肌肉“被拉长”来代偿,肌肉间张力就“失去了”平衡,久之就出现慢性劳损,引起腰痛。故腰痛,根源很可能主要就在前面腹部肌肉群里面而不是大家以往认为的腰背部。因此筋膜疗法,是松解腹部肌肉、筋膜为主来达到重建受损肌肉张力再平衡,从而解除慢性腰背痛。
故腰痛,根源很可能主要就在前面腹部肌肉群里面而不是大家认为的腰背部。
按照肌筋膜链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康复实践,身上各种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可以与世界上现代运动康复医学介绍的比肩。(本工作室 用现代筋膜疗法重建受损肌肉张力再平衡来治疗腰腿痛 )
十月二十日
1、 颈椎问题 (包括偏头痛,左右偏头和转头时活动范围变小,后仰头时背部传导痛,左右偏头时两侧肩膀痛和背部肩胛骨内侧痛)
2、 肩周问题 (包括肩膀痛,肩袖损伤,抬肩困难,夜间疼痛,做动作引起的手麻手痛加重,抬手活动受限,背手疼痛、困难)
3、 肘关节疼痛 (包括网球肘 也叫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内侧疼痛,拇指腱鞘炎 疼痛)
4、 腰痛 (腰痛分为向前弯腰痛,往后仰腰痛,左右侧方向侧屈腰痛,左右旋转痛或者转不过去,站着痛、躺着不痛)
5、 膝盖痛 ,尤其是久治不愈的膝盖痛
6、 踝关节扭伤后遗症
7、 足底疼痛 (走路走久了或者站时间长了某个点出现疼痛,脚后跟疼痛)
8、 功能性驼背、高低肩
腹外斜肌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前下,近腹直肌的外侧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止于腹前壁正中的白线。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腹部的前外侧壁 肌肉 有三层 从浅到深 是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这三层肌肉 共同起保护 腹腔内脏器的作用 三块肌肉收缩 还可以增加腹内压力 协助深呼吸 排便 分娩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