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练什么部位最难?

健身练什么部位最难?,第1张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难练的第一是三角肌后束。

第二难练是背阔肌。

对于精通训练的人来说 , 最难练的是腿。

为什么?

因为普通人有个毛病 , 肩胛稳定性差。

三角肌后束基本上所有的训练动作,都是 大臂在肩关节处后伸加旋外 。 直观的看就是胳膊向后拉的动作 。 但是三角肌后束的位置,是 从肩胛到胳膊上 。 如果动作中肩胛不稳定 , 那么后拉胳膊就是肩胛拉着胳膊动 , 肩胛和胳膊之间缺乏活动 。 所以肩胛和胳膊之间的三角肌后束难以得到训练。

然后第二是背阔肌 , 原因和上一条一样 ,肩胛稳定差 , 练背的动作不是向下拉就是向后拉 。然而你要是拉得动作中肩胛沉不住 , 它就会往上跑,就是耸肩 。 往上跑了你下拉后拉动作就变成了 “肩胛骨带着胳膊绕弧线”了 。拉的动作少了很多 ,背阔肌训练不充分 ,但至少能练到一点 。所以排第二。

那为什么精通训练的人最难的是腿 ? 这其实也很简单 。腿部肌肉大 ,力气大 ,需求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都大 。 但是你要练充分又不能让自己训练过度 ,这个度不好把握 。

编辑于 2019-09-18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671

评论

更多回答

张狗子

公众号:张狗子VC江湖万千纷扰,有个地方写点思考,挺好

根据我撸铁多年的切身感受,这个问题是分阶段的:

刚开始练手臂和胸很容易出点效果,结果就觉得背和腿好难练

然后开始猛干背和腿!!!

练了一段时间,背和腿稍微出了点效果,发现手臂立体感不行,胸肌上胸or下胸总有不饱满的地方

然后还开始注意到肩,注意到还有肱肌这么个玩意儿,知道了三头二头抗阻效果更好,练的时候上下胸也开始有意针对训练!!!

又练了一段时间,发现手臂和胸有点起色了,tm发现背的厚度和宽度都不行,腿也没什么轮廓

然后开始着重雕琢背和腿的薄弱肌群!!!

又练了一段时间,发现力量上不去了,纬度也有瓶颈了

然后知道力量和肌肥大的训练方式还是有区别的,知道了3331可以突破力量,知道了8-12rm肌肥大效果确实好!!!

又练了一段时间,发现肉量是上去了,但是又没有分离度,没有什么美感

然后开始做有氧,注意饮食,知道了怎么估算热量;针对性训练更明显,三角前束 中束 后束,三头二头的内外长头,上腹下腹侧腹,感受度单元能多细就有多细!!!

这么2-3年练下来,你会发现:

tm没一个部位练起来容易!

然后就沉下心来,不断枯燥的重复增肌和减脂过程!

慢慢的,你会发现作为一个上班狗,自己的天花板就在那,体脂减不下去,想控制饮食但是发现精神压力又好大,这时候真的就深刻感受到:

tm真的没一个部位练起来容易!!!

ps:补充说明两点

1专业人士不在这个描述范围内,毕竟备赛的时候能一天两练,正常人不可能受得了

2一头肌不在讨论范围内,这个谁有好的锻炼方法也请大方分享一下

编辑于 2020-05-2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赞同 842

评论

李艾蓝

爱健身的一百八十线演员,专业逗逼猫科动物

肩三角肌应该次级别难练,因为三角肌的形态是最看你天赋的,你想要肩膀练出来是一个心型,并且有外翻的效果,如果你没有一个平直宽阔的肩,足够长的锁骨,那大概率这辈子没机会练出来一对符合健美标准的三角肌了,像我这种天生溜肩的,只能把肩膀体积练大,侧面看会很宽阔,正面外翻的效果基本没戏,除非我变成科技战士。

那么终极难练的地方是小臂和小腿,基本上你天生啥样,后天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善空间了。

其他部位只要方法正确,变大变好都是时间问题。

  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内侧有一肌间隙,临床称听诊三角,又称肩胛旁三角。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范围会扩大。在肩胛骨下角附近肌肉组织中有一小的三角形缝隙。在背阔肌的上水平缘,肩胛骨的内侧缘和斜方肌的下外侧缘之间形成听诊三角(表62E)。在厚的背部肌肉组织中的此三角形缝隙是用听诊器检查肺后部节段的较好部位。当双臂于胸前交叉时,肩胛骨被拉向前且躯干前屈时,听诊三角扩大且第6和第7肋的部分及第6肋间隙位于皮下。

牛肉:性平,味甘。

营养成分: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钙,磷,铁,牛磺酸!

功效: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促生长发育,术后,病后补充失血。修复组织!

适宜人群:老年,儿童及身体虚弱者。

不宜人群:皮肤病,肝病,肾病患者,湿疹,内热者少食!

相宜:土豆:保护胃粘膜。枸杞:养血补气。白萝卜:补五脏,益气血。芹菜:降血压!

相克:生姜白酒,导致体内生热,上火。红糖:腹胀。板栗:降低营养价值!

食用方法:可炖,可炒,可煎,做汤,做馅!

烹饪提示:炖时放一些干山楂,橘皮,肉质更鲜嫩!

切法:刀口

主要包括颈斜方肌,胸头肌,臀头肌,肩胛突肌等。含第1至第7颈椎的带骨肉,其一端与上脑相连在第七颈椎处切断,另一端在第一颈椎处切断,经剥离颈椎,抽出筋腱后剩余的部分。位于牛颈部,肥瘦兼有,肉质干实,肌肉纹理较乱,肉质较韧。最适宜制馅、炖制或煲汤。

牛上脑是牛后颈部位的肉,位于颈部上侧,脊骨两侧,肋条前。牛上脑肉肥瘦交错,而且比例比较均匀,其外层红白相间,韧性较强,里层色红如里脊,质地较嫩,适于熘、炒、氽等烹调手法。如清炖牛上脑、香煎牛上脑等都是用牛上脑肉制作的经典美味。

是牛的一块肌肉,其一端与上脑相连,另一端与外脊相连。眼肉外形酷似眼睛,脂肪交杂呈大理石花纹状。由于肋脊部的运动较少,眼肉肉质细嫩,脂肪含量较高,吃起来的口感比较香甜多汁,不干涩。适合烹调:涮、烤、煎。

又称西冷。位于牛的背部,因运动量较少,肉质较嫩。适宜煎制、涮制,是制作牛排和涮火锅的上等原料。

又称牛柳。位于腔体内,是肉质最细嫩的部位,纤维走向一致。适合煎制、是制作牛排的上等原料。

主要包括臀中肌,臀深肌,股阔肌膜张肌的一块净肉。位于牛的后腿部,其肌肉纤维较粗大。适宜炒制、适合垂直肉质纤维切丝或切片;也可制馅。

主要包括冈上肌。在前腿的肩胛岗上侧剥离下来的一块近似圆锥形的一块净肉,位于牛肩胛部,肉质细嫩有少量脂肪沉积,适合煎制、炒制、酱制。去膜后适于煎炒。带筋膜适宜酱制。

主要包含牛的前肩胛部,前腿的上部,由冈上、冈下肌、前臂筋膜张肌,臂三头肌外侧头肌构成,牛肩肉的间隙脂肪含量较多,肉质鲜嫩。位于牛前腿部,由于它是经常运动的部位,因此肌肉发达、肌间筋多、肉质较坚实。适合炖、烤、焖等。

主要包括背阔肌、腹外斜肌、肋间外肌等。胸腩腹肉上沿第1至第13肋骨头处切开,再将第13肋骨留痕切开后,含第1至第13肋骨留痕的一块净肉。位于牛腹部,肥瘦相间,肉丝纤维较粗,肉质稍韧。适宜炖制;去除表面肋条部分后适于溜炒,是清真特色菜扒肉条的最佳原料。

主要包括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胸腩腹肉从剑状软骨与胸骨柄连接处切至第6肋骨头处,再将第7至第13肋骨头 处切开,然后沿第13肋骨留痕切开后,含8-13肋软骨留痕部分的一切净肉。位于牛腹部,外表面分别覆盖筋膜,肥瘦相间,肉丝纤维较粗,肉质稍韧。适宜炖制。

主要包括半膜肌、内收肌、股薄肌等的一块净肉。位于牛的后腿部内侧,其肌肉纤维较粗大。适宜炒制、适合垂直肉质纤维切丝或切片;也可制馅。

又称和尚头或膝圆。位于牛的后腿部膝盖骨上方,表面有一薄层筋膜,其肉质细嫩。带筋适合溜炒,去除筋膜后适于做精肉牛排。 是制作清真特色菜‘烧子盖’的最佳原料。

主要是臀股二头肌。与小黄瓜条相连,形状近似四方形的一块净肉。位于牛的后腿部外侧,其肌肉纤维较粗大。适宜炒制、适合垂直肉质纤维切丝或切片;也可制馅。

主要是半腱肌。形状近似圆柱形的一块净肉。位于牛的后腿部外侧,其肌肉纤维较粗大。适宜煎制、炒制,适宜切片后煎烤牛排,也可切薄片炒制。

位于牛前胸部,纤维稍粗,表面纹理多,并有一定的脂肪覆盖,煮熟后食之脆而嫩,肥而不腻。适宜炖制或制汤。是清真特色菜溜胸口的最佳原料。切片后适宜涮制。

主要包括腕桡侧伸肌,指总伸肌,指内侧伸肌,腕外侧伸肌等。位于前腿部,从尺骨,桡骨上端,剥离尺骨,桡骨 后取下的部分。位于牛的前腿部,肉中筋质较多呈现云花状,肌肉较发达。适宜酱制,是制作酱牛肉的上等原料。

肥肉是肥肉,肌肉是肌肉,肥肉是不能变成肌肉的。

可以先把肥肉减掉,每天多做有氧运动,如长跑,燃烧掉脂肪。

背阔肌的话,可以做一些关于背阔肌的增肌运动,胸前下拉、引体向上等,如果是初学者可以先用健身房的器械做胸前下拉,把负重量控制在自己最大承受能力的50%~60%左右,每天3~4组,每组15~25个。练一段时间后再练引体向上,次数组数和前者一样。

总之减肥增肌是个很艰难的过程,必须要坚持,祝你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41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