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制定一个魔鬼训练计划?急~~~

谁帮我制定一个魔鬼训练计划?急~~~,第1张

李小龙个人训练表

截拳道创立者李小龙功夫超群,他不仅仅是天赋很好,但也有他的刻苦训练。李小龙是怎么定制自己的训练计划的呢?其实,李小龙为自己制定的练功训练表很简单,仅如下表:

一、拳功  A、空拳 —— 每组50次,共做3组

      B、沙碟 —— 每组50次,共做3组

      C、吊包 —— 每组12次,共做3组

二、踢腿  A、压腿  正 —— 每组12次,共做3组;  侧 —— 每组12次,共做3组

      B、直撑 —— 每组12次,共做3组

      C、侧撑 —— 每组12次,共做3组

      D、腿术

三、木人桩  A、108桩手   B、单式练法   C、入桩法

四、拳术训练  小念头、手功、咏春拳

五、单式对练

六、黍手

七、无限制自由搏击

其他可行的技术训练

A: 1、指戳  2、诱击  3、PAK SAO和直击  4、内PAK SAO 及打击对手右侧  5、LOP SAO

B:1、PAK SAO  2、LOP SAO  3、反拳  4、直拳对反拳(左和右)  5、PAK SAO对反拳 6、双LOP SAO 7、低击对反拳 8、低击对反拳对踢击 9、攻击内门 10、直击内门11、反拳低击

古典技术:1、PAK SAO  2、LOP SAO  3、反拳  4、低击对反拳(左和右) 5、PAK SAO对反拳 6、双LOP SAO和反拳 7、低拳对反拳、LOP SAO对反拳 8、JUT SAO(破坏对手的防守而攻之) 9、低击对反拳对踢击  10、袭击内门  11、内门对低反拳  12、内踢对直击

木人技术:1、YUN JEONG(垂直掌击) 2、JIK CHUNG(垂直拳击:给木人的受击区加上海绵橡皮效果更好)3、BONG SAO(高肘拦阻) 4、TAWN SAO(掌心向上拦阻) 5、FOOK SAO(弯臂肘进拦阻)6、GONG SAO(低出腕拦阻)

组合技术:1、踢胫与PAK SAO和直拳相结合  2、指戳腹股沟下部对直拳 3、后腿踢和指戳结合  4、佯踢对指戳对直击

切记,训练目的不在训练次数的多少,而是从每个动作的练习中学到多少内容、取得多大进步。即使只是很努力地去做两件事,也远比对一百件事浅尝辄止好得多。为使你或更多的喜爱李小龙功夫的人更能明白这位截拳道创立者训练的真谛,我们又找来一份“解述”“我的训练表”,但此“解述”也仅为“进了一步”而已。至于如何灵活运用,决非“照搬”,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理解程度来安排“个人的训练计划”,才能使自己的功夫更上层楼。下表是“解述”李小龙的“训练表:

拳功 A、空拳 解述:咏春门叫扯空拳。所谓扯空拳,是指练习者预定一个与肩同高的目标,面对目标,两手从中线交替打出,以不角及目标为准,发拳时要放松全身,拳打尽时,手臂绝不可弯曲。

   B、沙碟 解述:咏春拳用以练拳的沙包是一种方形且略扁的器具,由于其貌似碟形故咏春拳门称为沙碟。

   C、吊包 解述:与其它吊沙包一样,是用来训练拳脚的。

木人桩解述:木人桩是咏春拳独有的训练拳脚、手法、身法的器械。木人桩的设置有吊桩和传统的种桩(支撑部分埋在地里)两种方式。桩身上部设有两条相距约19厘米的臂,中间一条臂,下有一条腿。所有臂、腿都是活动并可以取出的。

      A、108桩手解述:咏春拳木人桩手有108式。木人桩是假想临敌搏击的精妙手法,空手不对桩练为桩手。

      B、单式练法解述:当咏春拳手熟习整套桩手后,必须要将它里面的招式随便拆开来进行单式练习,变有招为无招,变有式为无式,随机应变。

      C、入桩法解述:是运用108咏春桩手结合到木人桩上的练习,咏春门称之为“入”木人桩法。

拳术训练  A、小念头解述:小念头是咏春拳的第一套基本拳术,它不但可以练气,日后的变手也出自小念头,它是咏春拳极重视的基本套子。

      B、手功解述:训练手的功力。

      C、咏春拳 解述:咏春包括基本套子“小念头”、中级套子“寻桥”、高级套子“标指”、上乘功夫“黍手”、独有精妙的“木人桩法”。器械则有“六点半棍”和“八斩刀”。

单式对练解述:咏春师兄弟间习惯将招式随意拆开或组合进行单式对练,如偏身捶、伏手冲捶等。

黍手解述:黍手是咏春拳最上乘的功夫。黍手可以训练拳手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它可以训练出“听劲”来,闭上双眼也知对方的虚实变化。李小龙“勾漏手”就源自咏春黍手中的“封手攻击法”(这里顺便纠正一下,国内中文译本《李小龙技击法》中的“黍手”误译为“极手”,叶问则误译为伊曼)。

无限制自由搏击解述:黍手本身是没有固定招式,经过黍手之后,咏春弟子即可进行自由搏击。这时的搏击是无招无式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依靠“听劲”及高度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去随机应变的。咏春搏击讲求速战速决。也就是说,只要对手和咏春拳手一发生接触,也就意味着搏斗结束。

其它可行的技术训练:

1、指戳解述:指戳是一种极为迅速的攻击,有时也可用来防守反击,是以攻为守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在防守的同时就攻击到对手。指戳练习时,手臂要放松,从中线击出。

2、诱击(略)。

3、PAK SAO和直击解述:“PAK SAO”是咏春拳“拍手”的广东话英译。在咏春拳里,拍手是用一只手拍开对方来臂的同时,另一只手已攻击到对方。这里,李小龙是指“指手”和直拳的配合练习。

4、内PAK SAO及打击对手右侧解述:咏春拳有内、外拍手手法,同时配合各种安全快捷的攻击。内拍手是用一手拍向对手同一侧手臂,运用拍击的手及臂来达到“一伏二”的目的,瞬间封死对方的双手,同时用自己的自由手随意攻击对方。这里,李小龙是指用左手拍向对手的左臂并下带,用左手及左前臂封死对手的双手,用右拳攻击对手的右侧。

5、LOP SAO 解述:“LOP SAO”是咏春“碌手”的广东话英译。碌手是咏春黍手的入门基础,是运用“摊、膀、伏”进行的滚动练习。

6、双LOP SAO 解述:咏春“碌手”有单、双之分。双手互搭桥的“碌手”叫双碌手。

7、攻击内门 解述:咏春的攻击讲求追形和抢攻中线,有里帘(内门)必争之说。

8、JUT SAO 解述:咏春“采手”广东话英译。“采手”是咏春拳的防守手法之一。

木人技术

1、YUN JEONG 解述:咏春“印掌”的广东话英译。印掌是咏春拳攻击掌法之一,此掌是手指向上的垂直掌,是用寸劲印落的一种打法,可震伤内脏。

2、JIK CHUNG 解述:咏春“日字直拳”的广东话英译,即垂直拳击。给木人的受击区加上海绵橡皮效果更好。

3、BONG SAO 解述:是咏春拳“膀手”的英译。膀手是肘向上、臂向下、掌心向外的一种防守手法。膀手在咏春中可以卸力。

4、TAWN SAO 解述:咏春“摊手”的英译,是掌心向上、沉肘归中的一种防守手法。

5、FOOK SAO 解述:咏春“伏手”的英译。伏手在咏春拳搏击中常被运用。伏手时要手肘归中,用掌轻伏压对手手臂。

6、GONG SAO 解述:咏春“耕手”的英译。耕手被

咏春拳之练习要决分享:

一、整体:

任何拳术都有其富有个性的肢体表现形式,但任何拳术的终极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求得整体,整体的力量和整体的协调及整体的移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所有功法和招势,都是渡河之舟,是在达到整体后必需要舍弃的东西。说到这里,须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你很容易的理解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但是你却不能因此就不重视形式,以为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来直达内容,从而省却形式的练习阶段,并自诩为捷径。其实不然,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形式上的正确往往比内容更重要,所谓先求形似再求神似也。因为神似也就是内容往往蕴含着很多初学者无法理解的东西,或者是理解了也无法做到的东西。因此初学者必需通过形式来取得将来达到神似的能力。

有不少人喜欢用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来形容自已的东西是多么的珍贵。其实大不列颠全书以及四库全书从来就没有人说他们是假传。而如果哪位师傅拿出一张纸,给你写上一句话,你就能得道成仙吗所以说,真传还是假传并不在于说话的多少,他要根据接受对象来谈。他不理解,你当然要多角度,多反复的为他讲,他一听就懂了,你又何必费话李小龙一生的感悟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有限为无限。这不正是教导人们,形式是通往内容的必经之路,你必需大步向前,而不要梦想一跃而至,但是你更不能总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却失去了你的方向。咏春拳练习时多为上肢的运动,特别是在练习小念头的过程中,马步基本不动,但练习者切不可忽略了下肢,丢掉了整体。使拳术在上下分离的状态中进行,那样是练不好咏春的。

二、风格

咏春拳是一门男女适合、老少咸宜、攻防俱备、功效显著的拳术。咏春拳术注重防卫,稳重灵巧。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移动迅速,攻守兼备,体力肖耗小。咏春拳的防护方法是短桥相接,连消带打,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多以小臂接触对方,化解对方的力量,而进攻时则义无所顾,讲究寸劲。学习咏春拳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即先求动作工整准确,放松慢练,不要一上手就求打出寸劲的力道而肌肉僵硬,马步虚漂。待动作熟练后,有所体认,再加入念力(即意念,内力)练法,以求提高。并最终形成自身的风格。

三、求实

要点在于入门拳套小念头,此套路短小精悍,易学易练。但所担忧者,初学者切不可因其简短易学就轻视之,比葫芦画瓢,不求甚解,闭目自欺。相反,正因为其短小易练,更适合初学者练习,且不会耗时太多,方便你逐渐加码,提高运动量。小念头的每一招式均有其实用方法,学者更要认真体悟,每一动作都不可马虎,要精益求精。为将来练习更高深的咏春拳术打好坚实基础。

四、坚持

这一条看似简单,但阿龙却将它放在最后来讲,是因为这一条对于自学功夫的朋友来讲,却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坚持就没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没有最终的收获。恒心,练武必备的品质,如果你做不到,什么真传,名师,对你来讲都是一场空。

体能

肌肉锻炼是一切运动能力的根本。根据目的不同,负责联系可以分为基础力量、爆发力、核心力量、肌肉耐力等几种。从保镖职业来看,需要一定的肌肉围度,并且要具有爆发力,考虑到体能的发挥,核心力量和肌肉柔韧性应该是重点之一,当然,还需要一定的肌肉耐力。

基础力量

可参考健美联系的套路,多做多关节的复合动作,不必太细化至某块肌肉的某一部分。因此,保镖的肌肉训练,不必像健美运动员那样5分化甚至6分化。

爆发力

高翻、高拉、抓举和挺举等几种动作是发展爆发力的最佳手段。练习强度中上为宜,每组2-5次。一周应该有一次爆发力的训练,安排在训练课开始阶段比较好。一些负重的跳跃练习要慎用,因为起跳后的落地会给膝关节过大的压力。

核心力量

是指脊柱周围,包括腰腹部多层肌肉的综合力量,这对格斗技能和控制对方是十分关键的。可以说,宁肯不要硕大的胸肌背肌,也要强韧的蕴涵强大爆发力的核心肌肉群。核心部位的肌肉在身体不稳定的状况下会加倍工作,所以各种健身球=平衡板上进行的力量练习都很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健身球哑铃仰卧推举不能代替杠铃平板卧推,因为它对胸部肌肉的刺激不够,其他动作亦然。

力量耐力

可参考摔跤、拳击运动员的训练手段,以轻重量做多次重复为主。这些内容可以放在一个部位练习的最后来做,也可以专门用一次训练课来练习。

  一、功力训练:分外力训练和内力训练。

  1、外力训练:可采用杠铃、哑铃、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练力及俯卧撑、深蹲跳等徒手练力,在这里

我仅介绍几种既简单又实用的哑铃练力,其它一些练力方法,可参考别的教材或书刊。

  (1)扩胸运动:双脚分开同肩宽而立,双手握哑铃于胸前直臂做扩胸运动,扩胸时(手分开)鼻吸气,

还原时鼻呼气,2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展胸大肌力量,同时对发展三角肌、背阔肌有作

用。

  (2)曲小臂运动:端坐于凳子上,一手握哑铃,肘部放置于膝上,另一手按置肘窝贴紧膝部,而后做

手握哑铃上下曲伸练习,曲肘时吸气、伸肘时呼气,3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展小臂肌力,

同时对指抓力、大臂力亦有效果。

  (3)俯身侧平举运动:上身向前俯约90°左右,双手握哑铃同肩侧平举成一线,而后还原成双手握哑

铃朝地面方向,平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2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展背肌等。

  (4)负铃仰卧起坐:双手握哑铃于脑后,身体仰卧于板凳上,做仰卧起坐动作,起时呼气动作快,卧

时吸气动作慢,3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腹肌力及腰力。

  (5)负铃深蹲:双手握哑铃至肩部,做上下起蹲动作,蹲时吸气将哑铃回收肩部,起时呼气,同时将

哑铃直臂举起,30次/组,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展全身各部位功力。

  (6)握铃快速冲拳:双手握哑铃于胸前,快速向前做冲拳动作,出拳时喷气,力竭而止,30次/组做3

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增强出拳的爆发力。 做完上述动作后应深呼吸,拍打按摩全身进行放松。 注

意事项: ①呼吸:用力时吸气,放松时呼(喷)气,切记这很重要。 ②放松:不管是训练时还是训练后,

均要放松肌肉。绝对闭免练僵肌肉,尤其是练完力量后要迅速放松,方法有“拍打、按摩、热水浴、意念放

松(可参照大成拳桩功意念放松)。 ③要量力而行,有条件平时多加强营养。

  2、内力训练 所谓内力就是通过呼吸意念加特定的姿势所培养出来的武术内劲,作用是培训充实流动的

内在能量,形成“意、气、力”合一的强大内劲,至于内力理论方面本人在此就不多说,朋友们可参考其它

教材,本人在此只想说一些实际的东西,以便让学者迅速的、简单地登堂入室,笔者根据经验介绍二种方法。

(1)站桩: 习者双脚分开一肩半宽而立,双脚趾似抓非抓大地、足心含空、膝曲(不超过脚尖),臂部

似后坐一高凳、重心稳固上身正直、涵胸拔背收腹,头正目直,头顶似被小线上掉,而后抬起双臂曲肘环抱

于胸前、手心向内、十指相对、做到沉肩坠肘、十指间距为一拳,手心距胸约一尺远,十指自然分开似曲似

直,做上述姿势要求全身放松,而后意想双手环抱一大树,双臂内侧、胸腹、两腿内侧皆与树似触非触。

要求:姿势保持稳固,心平气和,呼吸自然,平心静气,全身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目视前方,排除杂

念。

  (2)俯卧桩:站桩完毕后既可进行俯卧桩练习,姿势同俯卧撑式要求双脚跟并拢,脚尖触地,双拳撑

地开立与肩同宽,从后脑到脚跟成一线,全身挺身,动作:身体慢慢下俯至胸几乎贴地,全身仍然保持一

线,下俯同时吸气入丹田,而后身体慢慢撑起,同时呼气,意想丹田气经双肩至双肘至拳面,在身体上撑

双肘近乎伸直时,突然加速伸直双肘,同时喷气并意想气达拳面,同时意想双拳下各垫一砖块气到时砖块

即被我内气击碎,如此反复练20次/组,力竭而止。 内力练习注意事项:

  ①无论是站桩或俯卧桩均保持全身放松,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但在

俯卧桩力达拳面时,要求有意握紧拳头,并有拳往下钻的感觉(紧后既松)。

  ②内力练习每天最少保持练习两次以上,先站桩后俯卧桩。

  ③饭前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练功,练功前解除身上一切紧身物及排除大小便。

  ④站桩后可拍打全身,深呼吸放松,俯卧桩后可快速冲拳放松。

  ⑤练习时保持循序渐进,不硬撑,慢慢延长练功时间,保持呼吸自然,不故意造作憋气,保持精神集中,

如杂念太多无法克制,不要强求,可眼微闭想一些愉快的事,练习要持之以恒,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登堂入室,

一般在1—3个月即感效果明显。

  二、发力(技术)训练 一听发力,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将拳力打出去,但怎样发力,怎样正确的发力,

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明白,武术追求的效果是爆发穿透力,但怎样练出或者说发出爆发力呢?很多书刊教材上

对发力的描述只局限在“脚蹬地、拧腰、送髋、顺肩”等,试想这样的描述对有一定武术基础者是一听就明

白,但对那些武术初学者或一些悟性较差者来说,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为此在介绍寸拳发力技术之前,我先

介绍一下“现有之力爆发训练”。

  1、现有之力爆发:什么叫现有之力爆发呢?就是在自身没有练习武术功力之前将自身原来所具备的功力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功力)发出去,体会、学习发力技术,为以后学习寸拳发力,更高层次的发力技术

服务。

  (1)体会脚蹬力与腰力:面前准备一沙袋或让同伴持脚靶站立面前,动作要领:取截拳道警戒式站立

(左手左脚在前列),右肘(后肘)抬平,肘尖朝外,前臂回收靠近大臂、左手扶右手拳面,随后,以前脚

为轴,后脚掌猛蹬地面,同时后脚掌后转,上体左转,髋左拧,肩内转,同时右肘以小臂为力点,随同全身

转动,由右侧向左正前方(鼻子正前方)横击沙袋,喷气发力。

  注意:①击打目标时,双眼始终盯着要打的位置,击中目标(沙袋)后,立即回复原来位置。

  ②重点体会:“脚蹬地与拧腰力”,切记!

  ③你在练习前可先按自己想象中的方法用肘击沙袋,再按此方法击沙袋试比威力如何,体会什么叫发力。

  (2)体会现有爆发拳力:仍然面对沙袋,取截拳道警戒桩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仍然以前脚为轴,

后脚掌猛蹬地,同时后脚掌内转上体左转,髋左拧,肩内转,肩催动大臂,大臂催动小臂,小臂催动拳头,

同时喷气发力击中目标,目视沙袋,如此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注意:①拳击中目标一定是在鼻子正前方的位置。

  ②拳击中目标前全身均放松,只是在拳头击中目标的一刹那有意握紧拳头,而后迅速放松恢复至警戒桩

式,再做下一次练习。

  ③必须严格按照要领练习,练习时一下一下的来,不要用连续,等熟练后,体会到正确爆发出拳后再连

续出拳。 现有之力爆发两个步骤只是由简单的肘击过

  渡到拳击,你就学会了爆发出拳,也就是学会了发力(重点:脚蹬地力与腰拧力),在学习“现有之力

爆发”前,你可先按原来的方法击沙袋,再严格按照此方法击沙袋,比一比便知武术中的爆发力跟平时死力

气是不能相比的。 学习“现有之力爆发”后,你再学习其它拳法就轻而易举了,像“直、摆、勾、弹、鞭、

栽”等,再学寸拳发力技术就更容易了,如果等练习了寸拳功力后,你再按此方法将“现有之力”爆发后,

你的攻击威力将会更加无比强劲。

  2、寸拳发力要领: 你练习了内外合一的寸拳功力,又学会了现有之力爆发,再根据本方法练习寸拳,

你就可以毫不犹豫的试验寸拳威力了,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展示“绝技”了。 动作要领:习者仍然持截拳道警

戒式站立(注意:将有力的拳脚置于前方,下面以右手右脚在前为例)。首先度量距离,伸直前手臂,指尖触

目标,为合适站位,然后前手轻握拳,拳眼向上,拳面向目标,回收身前离目标13CM处,松握拳并塌腕,肘贴

肋部,正对目标,后手拳置下颏处,同时将身体重心后移,前脚掌轻着地,重心大部分在后脚,做好上述动作

后,目视目标,做几次深呼吸,以放松身心,然后深吸一口气入丹田,而后后脚猛蹬地面(并微向外转动),

同时向外(右)拧腰,转髋、展胸、顺(转)肩,以肩催动大臂,大臂催动小臂,小臂催动拳头,并将原来塌

腕之拳猛上翘击中目标,同时重心前移将原来之高虚步变成前弓后箭之弓箭步,在拳击中目标的一刹那,拳头

猛握紧,内部呼吸猛下沉,短促的爆喝一声(声音:“哈”、“嘿”、“哼”等),压缩横隔膜,使腹腔突然

膨涨,同时意想丹田之能量通过前臂达拳面喷射而出,其劲力洞穿目标。

  注意事项:

  (1)动作前应全身放松,集中精神,凝神定意,注视目标;

  (2)拳击向目标时应像离弦之箭飞速射穿目标;

  (3)击中目标的劲力是由全身肌肉力量,自身体重、内力和寸拳特定的技术动作发出的瞬间爆发穿透力

(切记脚蹬地之力用上);

  (4)拳击中目标后应迅速放松还原成警戒式,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5)习者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弄懂动作要领。 此即为“神秘”的寸拳技术,勤加练习即可掌握,练习时可

让同伴持双层脚靶(单层容易受伤)于胸前,试验寸拳威力。

  三、训练方法: 你阅读了寸拳技术一文后,即可进行练习,在此我为习者列以学习方案,仅供参考:

  1、如果你自身具备了一定内外合一的功力和一定的武术基础,可直接按寸拳要领练习即可,不几日你就能

全面地掌握寸拳绝技。

  2、如果你是一个武术初学者,就得一步一个脚印的练习了。首先,每天早晚进行功力训练,可同时辅以“

现有之力爆发”和“寸拳要领”体会,给自己订立一个训练计划表,持之以恒的练习,60天左右,您就能基本

发出寸拳威力了。外力训练部分应隔天训练(或者今天用器具(哑铃)训练,明天徒手训练,不用隔天),内

力训练部分应每天坚持练习,练力时应以满负荷为佳,不要做太大的超负荷运动。60天后,你可让一同伴(壮

实一点的)手持双层脚靶放置胸前试验寸拳威力,可一拳将他击倒)。

  3、在练习寸拳时可同时兼练截拳道其它技术,特别是当你掌握了“现有之力爆发”后,即可根据发力要领

轻而易举的掌握其它拳法发力。

  寸劲(短距)爆发60天训练

  寸劲是越来越吃香了,什么打前放后,放人于丈外,简直让武迷们做梦都想学到手练到家。那么,寸劲到

底难不难练?我认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中等素质的朋友经过2个月左右的练习,人人都可以达到一定或

相当的寸劲水平。

  寸劲的训练可份为二大类:一类是实力训练,一类是技术训练,技术训练又分为协调训练,发劲训练和发

劲的深化训练等(操械发劲)。下面简要介绍如下:

  实力训练可参照平易功和简易功中的俯卧桩,俯卧屈伸,俯卧摇身,揉球及拧抓功等等。每天可满负荷练

习至力劲为止,也可俯卧桩,俯卧摇身,屈伸与揉球及拧抓功每天交替练习。

  技术练习以前发力(虎扑双撞掌)为例做一介绍:

  一,协调练习

  (1)手法的前立云。

  (2)身法的前立摇。

  (3)手法的前立云与身法的前立摇复合练习。

  二,发劲练习

  左实战式,右脚蹬地,左脚前刺,身法前摇,同时带动双掌向前猛力抛射,一发即发,循圆向下轻松弹回,

反复练习。

  三,发劲的深发练习

  (1)抖杆练习,左实战式,双手握杆(双手心向下,对握都行)平置与胸前,右脚蹬地,左脚前刺,身法

前摇,同时,双手握杆向前方猛力抛抖,顺抛弹回还原,反复练习。

  二,壮板练习

  左实战式立于壮板前,右脚蹬地,左脚前刺,同时以身法带动双掌向壮板猛力抛抖,反复练习。

  四,寸劲练习

  寸劲练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把发劲练习与发劲深化练习的运动轨迹缩短(距离)就是寸劲(或称短距

爆发)。比如你在练习双撞掌时的手法轨迹是30厘米,那么30厘米的发力过关之后你再逐渐进行20厘米,10厘米

练习,直至达到微动发力。怎么样?就这么简单,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吧?明白了吗?

朋友们,还需要我详细地细述吗?

  五,寸劲的独特训练方法之一------塌掌训练

  有人讲,既然我双掌贴身已经可以放人,那么,如果以手尖接触身体后,猛力一塌掌可产生透力伤人,,这

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通过实践证明:我认为掌握了技术并不等于精熟了功夫,不信,你现在按这种方法试

一试,你同样伤不了人,为什么呢?专项功夫,必须专项训练嘛!这正如有的人可以一击把对方打倒,打飞,打

的吐血,但有的人尽管你知道怎么打,但如果没有专项苦练的话,打在对方身体上,对手同样会若无其事,所以

说:懂了并不是拥有了,想缩短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两个字:实践。

  方法如下:

  (1)左实战式:左手掌指尖轻触壮板,右脚蹬地,身法前摇,同时带动手掌,向前抖臂(坐腕发力)以掌跟

猛击壮板,反复练习。

  (2)徒手单操

  以上述模式抖臂坐腕发力练习,反复进行,力尽为止。

  60日寸劲训练安排如下:

  1---3天手法练习

  4---8天身法练习

  9---10天手法与身法的反复练习

  10---20天发劲练习

  20---30天发劲深化练习

  30---60天强化练习所有内容。

  注:(1)实力必须每天练习。

  (2)所学过的技术(内容)每天功前复习100次。

  (3)每天早晚各练习(全力)1小时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486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