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评级达几级

上肢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评级达几级,第1张

上肢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Brunnstrom评级为()A、1级B、2级C、3级D、4级答案:C、3级。

扩展资料:

运动功能评定的内容?(1)肌力评定:肌力或运动功能。(2)器械检查在肌力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作较细致的定量评定,需用专门器械作肌力测试。根据 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有不同的测试方式,包括等长肌力检查、等张肌力检査及等速肌力检 查。常用方法如下:1)等长肌力检查:在标准姿位下用测力器测定一个肌肉或肌群的等长收缩肌力。常用 检査项目如:握力:用大型握力计测定。测试时上肢在体测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 到适宜的宽仪式。测试2〜3次,取最大值。以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 重(kg)X100,正常应高于50。捏力: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可测得质量力,其 值约为握力的30%。背肌力即拉力,用拉力计测定。测时两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盖高度,然后用力 伸直躯干上拉把手。以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 X 100。正常值为: 男性150〜200,女性100〜150。此法易引起腰痛病人症状加重或复发,一般不用于腰痛患者而用府卧位手法检查代替。四肢各组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下通过钢丝绳及滑轮拉动固定的测力计,可对四肢 各组肌肉的等长肌力进行各别测定。这组设备可组合成一架综合测力器,以便使用。

  18项三体正常值是1/350,只要检查结果小于风险截断值就是在正常范围。

 18-三体综合征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仅次于先天愚型的第二种常见染色体异常。孕期可通过羊水穿刺筛查,一旦确诊医生会建议不保留胎儿。出生以后症状表现新生儿喂养困难,反应低下,骨骼、肌肉发育不良,早期表现肌张力低下,之后肌张力增高,智力明显落后,父母喂养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且效果不明显。

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区别的方法为看发力部位是近端肌肉还是远端肌肉。近端肌肉和远端肌肉是人体解剖学中的术语,用来描述肌肉的位置和功能。近端肌肉是指靠近躯干的肌肉,而远端肌肉则是指远离躯干的肌肉。近端肌肉通常是大肌群,如背部肌群、臀部肌群和大腿肌群等,它们负责支撑和稳定身体,为身体提供力量和耐力。远端肌肉通常是小肌群,如手腕部肌群、脚踝部肌群和手指部肌群等,它们负责细致的运动和灵活性,如抓握、伸展和弯曲等。近端肌肉的肌肉收缩力为近端肌力,而远端肌肉的肌肉收缩力为远端肌力。所以,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区别的方法为看发力部位是近端肌肉还是远端肌肉。

划船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背肌训练动作,无论是使用杠铃、哑铃、Cable或机械式器材都可以进行训练,同时,划船这个动作也是在肌力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项目。然而,也由于划船这个训练动作所训练到的肌群,基本上都是我们所看不到的部位,这也就是为何许多人都会狂练胸肌、腹肌与手臂,但却都忽略背肌与腿部肌群的训练,这样错误的训练观念也会导致整体肌肉力量与比例上的失衡,造成许多不可避免的运动伤害。

划船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背肌训练动作,但这几个训练的技巧与迷思你有注意到吗? 划船训练的肌群

一般人都认为划船就是训练到背部肌群而已,然而,在一个简单的划船动作除了可以训练到上背与下背肌群之外,可以训练腹部的核心肌群以及臀部、股二头肌和肱二头肌,这点也是与许多独力肌群训练不同的地方,另外,划船动作可以将重量拉置较高的位置,因此就可以让全身上下参与得肌群增加,同时,搭配上硬举也能让背部肌群更加的强壮并提升整体的力量。

划船可以让全身的肌群都获得参与,如果再搭配上硬举能让背部肌群更加的强壮。 上半身倾斜角度

进行划船训练时,上半身该倾斜多少角度才正确?这个问题一定是许多人的疑问!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都会将上般身前倾至几乎与地面平行(接近90度),但如果你想要能更有效率的征召斜方肌中段的肌群,则应该要选择上半身前倾145度就好,而不是常见的90度。关于这点,你可以徒手进行一个练习来体验这两个角度之间的差异,首先,将上半身前倾90度后,双手自然下垂并接近地面,接着试着收缩斜方肌中段,让两侧的肩胛骨尽量靠近;再来我们用上半身前倾145度角的方式进行相同的动作,这时后你应该会发现斜方肌中段的收缩变的较为简单。

当你在进行划船训练时,上半身该倾斜多少角度才正确?

试想,以上这样徒手的练习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差异性,那如果在有负重的情况之下这两个角度的差异性是否就会变的更大!另外,身体微向前倾的角度越小对于我们的脊椎的压力相对来说也会变小。

该如何抓握?

有许多的人在进行划船动作时,都会采用正手抓握(掌心朝下)的姿势,但这样的姿势会产生以下这三个问题:

1手臂会处于无力的位置

当我们手臂弯曲将重量往身体拉的时后,反手握的姿势会比正手握要来的有力,然而,由于划船动作越到最高点会越发困难,因此,建议最好采用反手握划船能提升肌力表现。

2不利于肩胛骨挤压

当我们采用正手握的时后,肩膀的轴向将会不利于肩胛骨向中间靠近,而手握的时后反而让肩胛骨的挤压变的更佳容易许多。

3沿大腿上拉难度提升

当我们使用杠铃或哑铃的时后,正手握的动作会让上拉的动作便的更加困难,而反手握时会因为身 置较高,让控制杠铃或哑铃沿着股四头肌上拉的轨道变的更佳容易,这样平稳的动作路线将有助于专注斜方肌的训练上。

如果,你是采用低位滑轮机、T杆或是哑铃,都可以采用对握的方式(掌心相对)来进行训练,另外,哑铃的大小会限制握在手中的位置,因此,我们可以将姆指的方向微微向外或向内做一些调整,低位滑轮这个动作的握法有正握、反握、对握甚至是正握旋转(手臂伸直时)至反握旋转(手臂收缩时)都可以,其中又以旋转握法最为理想。

除了正反握法之外,采用低位滑轮机、T杆或是哑铃也可以采用对握的方式(掌心相对)来进行训练。 反手握的迷思

反手握时我们的肱二头肌最为有力,因此,就会有许多的人坚持反握进行的背机训练是错误的动作,这样的想法是忽略了背肌的训练动作是整个手臂所做出的贡献,并非只有肱二头肌在出力。而整体手臂肌肉在对握时的力量最大,反而在正握时最无力,并且在反握时会提供中等肌力的表现,所以,在任何一个背肌训练动作时,每个人都应该要找出一个最适合自己肌肉感知的握法,而不是基于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正握才正确,另外,也可以转变握法来改变动作起时的角度。

反手握的风险

当然,反手握并不是没有任何的缺点,因为,当我们手臂伸直且位于旋后姿势时,肱二头肌的受伤风险就会增加,因此,当你要采用反手抓握时千万不要把杠铃放于地上做为开始,否则这将会相当于以旋后姿势做硬举,可能会导致肱二头肌产生撕裂伤。

患有背肌劳损的人们背部会非常不舒服甚至有疼痛等症状,患病人群主要有长期加班工作的上班族、重体力劳动者和专业运动员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身体有很大的危害,那背肌劳损有什么症状呢?

1、症状分析

(1)疼痛是背肌劳损后出现的较为明显的症状,多为背部弥漫性的疼痛。患者在早上起床的时候,疼痛感较为剧烈,在稍事活动后,能够逐渐缓解。但是在劳累、背部受力、受凉、久坐等时,疼痛感还会加剧。在对患者背部进行按压的时候,能够发现明确的压痛点,在压痛位置及附近还常能发现结节一样的硬块。

(2)背部肌肉紧张也是在背肌劳损后的常见症状,患者能够自觉即使在休息后,背部肌肉也不能完全得到放松。因为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患者还会继而出现背部僵硬,感觉伸展不开,还有活动受限等背肌劳损症状,不能如正常人一样自由地活动背部,比如背部扭转的程度会减小。

2、治疗原则

(1)限制或停止致伤动作,使局部得到休息。

(2)局部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或其同类药物,可促使炎症消退。

(3)止痛。用理疗、止痛药等。

(4)手术治疗。仅适用某些特定的劳损,如狭窄性腱鞘炎。

(5)合理的肌肉功能锻炼。

3、治疗方法

(1)消除病因除了在劳动中注意腰背部体位、避免使腰背肌处于高张力状态的前屈位外,尚应注意劳动的节奏性。对非此体位无法操作的工作,应选择较为符合腰部生物力学的坐姿,并经常更换,不宜在一种坐姿下持续过久。每间隔1~2h,做一次工间操或类似课间休息的腰背部活动,对本病的防治十分有效。此外,对气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亦应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

(2)腰肌锻炼对慢性劳损者,增强以骶棘肌为主的腰背肌锻炼,不仅可通过增加肌力来代偿病变组织的功能,且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腰背肌锻炼的方式较多,以飞燕点水(或称蜻蜓点水)式为佳,3次/d,每次50下(开始时可较少)。

(3)封闭疗法封闭疗法如前所述,除注射普鲁卡因外,每次可加入氢化可的松O5ml;4次为1疗程,每次间隔5~7天为宜。大多有效,约50%~70%的患者为显效,甚至完全痊愈。

(4)其他包括理疗、对症用药、中草药外敷、矿泉浴等均有一定疗效。对个别病程较长、久治无效者,亦可采用石膏腰围或胸背支架制动及固定8~l0周,同时加强腰背肌锻炼,多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4、运动方法

(1)转胯运腰:两腿分开,稍宽于肩,直立全身放松,双手叉腰,调匀呼吸。胯先向左、再向前、向右、向后,围绕腰的中轴,做水平转圈动作。转胯1圈为1次,可酌情做15~30次,再反方向做同样动作。其转圈的幅度,可逐渐加大。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胯的旋转而动,身体不能过分的前仰后合。

(2)转腰捶背: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直立,全身放松,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手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借摆动之力,双手一前一后,交替叩击腰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左右转腰为1次,可根据病情及自身情况,连做30~50次。

(3)保持正确姿势:长期坐着办公和学习的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椅子高度要合适,调至双腿屈膝90度时,大腿与地面平行即可。腰部不必挺得太直,适当后倾为宜,与大腿平面保持100度~110度。最好使用一个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提供支撑,缓解压力。没靠垫时,臀部要把椅面坐满,让腰椎有依靠,千万不要悬空。

检查时令患者作肢体伸缩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 肌力正常。

扩展资料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横截面积

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离体肌肉研究时将每一根垂直横切的肌纤维切线长度相加的总和乘以肌肉的平均厚度即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

肌肉的横截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肌纤维的粗细,因而可反映肌肉的发达程度。

单位生理横截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为绝对肌力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太,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也越大。一般认为绝对肌力值在各种族人群中相对一致。

2、运动单位募集及其释放速率

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每一运动单位所含的肌纤维均属于同一类型(即或全部为I型纤维,或全部为Ⅱ型纤维)。

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肌肉开始负荷时,即需要募集一定量的运动单位;随着负荷的增加,则需要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当负荷仍然增大时,运动单位释放速率则较释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更为重要,此时,释放速率是形成肌力更为重要的机制。

3、收缩速度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大。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4、肌肉的初长度

肌力的产生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若具有适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5、肌腱和结缔组织的完整性

肌腱和结缔组织可帮助肌肉将张力转变为外力,这些组织和结构的损害也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肌力的缺失。

6、肌肉收缩的类型

肌肉生理收缩包括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两大形式。不同收缩形式最大肌力有所不同。

7、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调节

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型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因此,肌力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

-肌力

背部是组成整个形体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是它帮我们撑起了脊梁。是它让我们站的笔直,背部肌肉在身体的稳固性上起着关键作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动作都需要他的支持。

而当人到中年,若缺乏活动,容易令脊背肌肉僵硬,造成肩膀、腰部不适。而锻炼背肌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适。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扩展资料:

锻练背肌的方法:

一、飞燕式

患者俯卧在硬床上,然后双臂靠在身体的两侧并且伸直,头部和肩部和双臂向后上方抬起,与此同时,双腿伸直向上抬高,使整个身体像一只飞翔的燕子,抬起后再放松落下,一次锻炼反复做 10 次。特别注意,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的人不能进行这个锻炼。

二、拱桥式

仰卧硬板床上,双侧同时屈肘屈髋屈膝,再以头、双足双肘五点作支撑,双掌托起腰用力把腰拱起,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后,腰部肌力较前提向时,可将双上肢屈曲放于胸前,以头及双足三点作支撑进行拱腰锻炼。逐渐改用双掌双足四点支撑,进行拱桥状锻炼。一次锻炼反复做 10 次,可以很好舒缓腰部疲劳酸痛症状。

三、深蹲式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下蹲的时候脚跟不要离地,臂部靠近小腿。背部靠墙,挺直腰背,同时双手握拳前伸,开始动作要慢,站起来时伸腰收回双拳,动作由慢到快,5-10个一组,每次做1-2组。

另外,对于老年人,腿脚活动不灵活,有些动作做不起来时,可以尝试反复搓腰。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由上向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搓10-15次,直到双侧腰部发热为止。

人民网—为什么脂肪“青睐”腰腹部 三个动作轻松练腰背肌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操作名称 5 肌力训练的适应证 6 肌力训练的禁忌证 7 准备 8 方法 81 1原则 82 2徒手抗阻训练 83 3器械抗阻训练 84 4肌肉耐力训练 9 注意事项 1 拼音

jī lì xùn liàn

2 英文参考

exercise for power

3 概述

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病损、以及周围神经病损常导致患者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等,影响肢体运动功能。肌力训练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肌力训练具有预防各种骨关节疾病及术后患者的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有作用。

4 操作名称

肌力训练

5 适应证

肌力训练适用于:

1失用性肌萎缩  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萎缩  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萎缩。

3神经源性肌萎缩  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无力  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

6 禁忌证

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较差、病情不稳定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

7 准备

肌力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徒手肌力训练时一般不需要仪器设备。

1器械训练物品准备  器械训练时,有哑铃、沙袋、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等长肌力训练装置;等速肌力训练装置等。

通常可根据患者不同肌肉功能障碍情况选用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仪器。

2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8 方法 81 1原则

根据患者原有肌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肌力训练方式。

(1)肌力为0级时,宜进行电 疗法、被动运动及传递冲动训练(即患者在思想上用力试图作肌肉收缩活动)。传递冲动训练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效果较好。

(2)肌力为1~2级时,宜进行电 疗法、或肌电生物反馈电 疗法。此时肌肉已有一定的肌电活动,肌电生物反馈电 疗法效果较佳,同时配合助力运动训练和其他免荷运动训练。

(3)肌力为3~4级时,宜进行徒手抗阻训练和各种器械的抗阻训练。

(4)耐力较差的肌肉群,宜进行肌肉耐力训练。

82 2徒手抗阻训练

(1)训练前首先评定患者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情况,明确功能受限程度,以确定适宜的抗阻运动形式和运动量。

(2)使患者处于适合训练的舒适 ,以被动运动形式向患者演示所需的运动,告诉患者尽最大努力但在无痛范围内完成训练,训练过程不要憋气;治疗师只起指导、监督作用。

(3)将阻力置于肢体的远端,确定阻力的方向,一般为所需运动的相反方向,避免替代运动。

(4)提供的阻力应适合患者现有的肌力水平,初始为次最大阻力,以后逐渐增大阻力;训练中动作宜平稳,患者的最佳反应为无痛范围的最大用力。

(5)患者如不能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或训练中有明显疼痛、收缩的肌肉发生震颤、发生替代运动时,应改变施阻的方向或降低阻力力量。

(6)训练中应适当提供语言指令,以增加训练效果。

(7)每一运动可重复8~10次,并有一定的休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83 3器械抗阻训练

主要由训练器械施加阻力,以增加患者的肌力和肌肉耐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上者。根据肌肉收缩不同方式,器械抗阻训练分为等长抗阻训练、等张抗阻训练和等速抗阻训练:

(1)等长肌力训练:利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肌肉等长抗阻收缩时,肌张力明显升高,肌力显著提高,但不产生明显的关节运动。等长抗阻训练主要适用于关节不能或不宜运动时(如关节石膏或夹板固定、关节创伤、炎症或关节肿胀等情况)的肌力训练,以延缓和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

程序:

①运动强度: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阻力大小,确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杠铃、沙袋、墙壁或力量训练器等。

③运动持续时间:训练时肌肉等长收缩时间10s,休息10s。

④重复次数:重复10次为1组训练,每天可做几组训练。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选择。

⑤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⑥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在整个关节运动幅度中每隔20°~30°作一组等长训练,以全面增强肌力。此法可在等速肌力训练器械上进行。

(2)等张肌力训练:利用肌肉等张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训练时作用于肌肉上的阻力负荷恒定,有明显关节运动。适用于发展动态肌力和肌肉耐力。

等张肌力训练包括向心性训练和离心性训练,肌肉主动缩短,使肌肉的两端相互靠近者为向心肌力训练;相反,由于阻力大于肌力,肌肉在收缩中被被动拉长,致使其两端相互分离者为离心肌力训练。

程序:

①运动强度选定: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阻力大小,确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沙袋、哑铃、墙壁拉力器、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或专用的肌力训练器等,也可利用自身体重。

③运动强度:以渐进抗阻训练法为例,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称为10RM值。用10RM的1/2运动强度运动,重复10次,间歇30s;再以10RM的2/3运动强度重复训练10次,间歇30s,再进行10RM运动强度重复尽可能多次,2~3周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10RM的量。

④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3)等速肌力训练:在专门的等速训练器上进行训练。训练前设定运动速度、间歇时间、训练组数和关节活动范围等。训练中运动速度不变,但遇到的阻力则随用力的程度而变化,以使运动肢体肌肉的肌张力保持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好训练效果。

程序:

①训练仪器:Biodex、Cybex、KinCom、Lido等。

②训练前准备:开机,根据训练要求,安装相应的训练器械。

③ :摆放患者 ,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④关节活动角度设定:通常可设定全关节活动角度,对于肌肉、肌腱、韧带愈合早期、关节术后或关节病变时则宜选择限定关节活动范围。

⑤训练方式:分为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训练。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训练。

⑥运动速度: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时,常选用逐渐递增后再逐渐递减的运动速度谱形式,如:60°/s、90°/s、120°/s、150°/s、180°/s、180°/s、150°/s、120°/s、90°/s及60°/s。

⑦训练次数:每种运动速度收缩10次,每一运动速度谱共收缩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肌肉功能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

⑧间歇时间:可在训练前预先设置每种运动速度之间和每个训练单位之间的休息时间。每种运动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5s,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每个训练单位之间的休息时时间需要间歇3~5min以上。

⑨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根据患者情况,持续数周。

84 4肌肉耐力训练

肌力训练的同时已有肌肉耐力训练,但两者在训练方法上有所不同。为了迅速发展肌力,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抗较重负荷,重复次数较少;而发展肌肉耐力则需在较轻负荷下,在较长时间内多次重复收缩。临床上常将肌力训练与耐力训练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使肌肉训练更为合理。常用的增加肌肉耐力的方法有:

(1)等张训练法: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即为10RM值。用10RM的80%量作为训练强度,每组练习1020次,重复3组,每组间隔1min。亦可采用5cm宽、1m长的弹力带进行重复牵拉练习。弹力带的一头固定于床架或其他固定物上,根据需要进行某一肌群的耐力练习,尽量反复牵拉弹力带直至肌肉疲劳,1次/d,每周练习3~5d。

(2)等长训练法:取20%~30%的最大等长收缩阻力,作逐渐延长时间的等长收缩练习,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d,每周练习3~5d。

(3)等速训练法:在等速训练仪上选择快速运动速度,然后作快速重复运动,对增强肌耐力较明显。每次重复运动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肌肉功能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每组间休息3~5min,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d,每周练习3~5d。

9 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每次肌肉训练应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同时应有一定休息,根据患者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

2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肌痉挛同时伴有肌力下降,此时主要解决的是肌痉挛问题,不应强调单个肌肉的肌力训练,以免加重肌痉挛;在疾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则需同时重视肌力的训练,以多肌肉运动或闭链运动方式为主。

3应在无痛和轻度疼痛范围内进行训练:如果最初训练引起肌肉的轻微酸痛,则属正常反应,一般次日即可自行恢复。如肌力训练引起患者训练肌肉的明显疼痛,则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疼痛不仅增加患者不适,而且也难达到预期训练效果。待查明原因后,进行临床治疗后再进行训练。

4各种训练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不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以提高训练效果。

5抗阻训练时,阻力应从小到大,在活动范围的起始和终末施加最小的阻力,中间最大;要有足够的阻力,但不要大到阻止患者完成活动。

6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因为肌力训练的效果与患者的主观努力程度关系密切。训练前应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训练中经常给予语言鼓励并显示训练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496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