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1)正中神经支配手外在肌共9块:即掌长肌、桡侧腕屈肌、拇长屈肌、食中指指深屈肌和4块指浅屈肌;支配的内在肌共有45块:分别是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浅头(为半块)和第一、二蚓状肌。(2)尺神经支配外在肌共3块:即尺侧屈腕肌、环小指指深屈肌;内在肌共145块:即骨间肌7块、第3、4蚓状肌2块、小鱼际肌群4块、大鱼际肌群中的拇收肌及拇短屈肌深头15块。(3)桡神经支配手部腕背侧的全部肌群12块:即伸腕肌3块、拇长、短伸肌及拇长展肌3块、指总伸肌4块、食小指固有伸肌2块。
尺神经为臂丛内侧束的终支,主要为颈7~胸1的纤维,也可能为颈6~胸1、颈6~胸1或颈7~胸2的纤维,常接收外侧束的分支。尺神经主要支配前臂尺侧屈肌、小鱼际肌、骨间肌及第3、4蚓状肌,其皮支支配手的尺侧1个半指或2个半指皮肤。腕部尺神经损伤时,小指所有动作几乎全部消失,各指不能内收、外展,拇指不能内收,不能屈掌指关节及伸指间关节,骨间肌及蚓状肌均受影响,以第4、5指明显,指总伸肌虽能伸指,但只在掌指关节起作用,结果掌指关节伸直及指间关节屈曲,呈爪形手。
我大约说一下吧,
手上有三条神经分布:1正中神经支配手掌侧桡侧3个半手指区域的感觉,支配大鱼际肌(除了拇收肌)1,2蚓状肌
2桡神经支配手背桡侧2个半手指区域的感觉他在手部是纯感觉支
3尺神经是手部最重要的神经支配除上述神经感觉之外区域支配拇收肌还有骨间肌和3,4蚓状肌
爪形趾畸形为跖趾关节过伸,而远侧及近侧趾间关节处于屈曲状态1。
爪形趾被认为是由于足内在肌无力或功能缺失造成的内源性畸形。
偶尔在双侧发病的患者中,爪形趾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并伴发高弓足)或炎性关节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CMT。
在步态站立相,外侧足趾增加了前足的负重面积。内在肌和外在肌恰当的平衡加上韧带或关节囊的被动性限制,可在蹬地时给予生理性推进,并保证休息位时足趾处于相对于跖骨20°背伸的位置。
外侧足趾生理性的平衡和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被动和主动稳定结构。主要的跖趾关节被动性稳定结构包括跖腱膜、跖板和侧副韧带。跖腱膜增强了跖板的稳定效果,此两种结构在防止跖趾关节背侧脱位中起到30%的作用。尽管较大的跖板张力有助于稳定关节,但是在行走时不利于关节行有效的背伸。侧副韧带是更有力的维持跖趾关节稳定的静态结构,提供了50%防止背侧脱位的作用和主要的内外侧稳定性。其余的稳定性来源于动态稳定结构。
外侧足趾的伸肌和屈肌解剖比较复杂。趾长伸肌腱在近节趾骨处分为三束。中央束止于中节趾骨基底部的背侧,两个侧束汇聚于远侧,并止于远节趾骨基底部的背侧。虽然趾长伸肌腱和近节趾骨没有直接联系,但通过 腱索 形成间接联系。三个趾长伸肌腱束和腱索构成了 伸肌腱帽 。跖趾关节位于跖屈或中立位时,趾长伸肌腱背伸足趾最有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锤状趾畸形中趾长伸肌功能可以被近节趾骨的背伸相抵消。趾短伸肌腱止于第2、3、4近节趾骨 伸肌腱帽 的外侧部分,可增强足趾的背伸功能。
屈肌群包括趾长屈肌、趾短屈肌和足内在肌。趾长屈肌止于远节趾肌基底部,可屈曲远趾间关节。趾短屈肌的两束止于中节趾骨的基底部,屈曲近趾间关节。足内在肌包含7个骨间肌和4个蚓状肌。骨间肌起于跖骨,经足底至跖骨头轴线,止于近节趾骨的基底部和跖板。蚓状肌起于趾长屈肌腱,行向跖侧至跖骨间横韧带,止于近节趾骨的内侧和伸肌腱帽。由于足趾外侧无蚓状肌,蚓状肌的这一解剖特点可加重外侧副韧带的力量薄弱。然而在生理情况下,骨间肌参与平衡的动态跖屈和提供跖趾关节的横向稳定力。蚓状肌除了跖屈跖趾关节外还背伸趾间关节。
创伤、先天性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和炎性关节病均可导致外侧足趾畸形,但获得性外侧足趾畸形最常见的原因仍是穿鞋不合适。长期穿束紧脚趾的瘦鞋对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造成外部压力,一定时间后打乱了维持足趾解剖排列的精细的动静态平衡。从最开始的滑膜炎发展到韧带(静态限制结构)破坏,并最终形成来自动态稳定结构(足内在肌和外在肌)的偏心力量。此外,不合适的鞋子会加快拇外翻的发展,导致第2足趾的撞击和进一步引起第2足趾应力的不平衡。
足内在肌与外在肌之间力量不平衡会导致内在肌肉肌腱单位的短缩,这种不平衡既可以来自神经肌肉疾病(如CMT、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来自外部的压力(过紧的鞋子)。失去内在肌的生理性稳定作用后,跖趾关节固定于背伸姿态而趾间关节处于屈曲姿态。这种不平衡最终导致锤状趾、爪形趾或跖趾关节不稳定的发生。
累积创伤或重复的应力,以及炎症性关节病均会引发跖趾关节滑膜炎,后者导致静态稳定结构(跖趾关节囊、侧副韧带及跖板)的削弱。最终,可发生跖趾关节的半脱位或脱位。在第2趾,相对较长的第2跖骨或合并拇外翻会加重畸形的发展。此外,侧副韧带力量减弱以及没有对抗的蚓状肌的内侧牵拉会进一步破坏平衡。随着横向和纵向限制性力的丧失,不稳定可引发骑跨于拇趾的爪形趾畸形。
11 前足跖底痛(滑膜炎、跖趾关节功能减弱)
鉴别:
①神经性疾病:腰椎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Morton神经瘤,如果在非负重和休息时症状仍持续,疼痛可能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
②外周血管性疾病:抬高患肢后症状仍存在甚至加重
③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疾病
④脂肪垫萎缩:穿鞋时疼痛减轻,但赤足行走则不适
12 趾尖或近趾间关节背侧疼痛
明确诊断的相关查体
21 负重和非负重状态下观察足趾畸形外观
22 柔软性还是僵硬性:畸形是否能被动纠正
23 跖趾关节是否稳定:Lachman试验可用来发现在跖板和侧副韧带的功能不足
23 侧副韧带功能减弱:足趾偏斜
进行鉴别诊断的相关查体
24 是否合并有其他畸形:如拇外翻、马蹄畸形、高弓
25 是否存在神经性疾病:直腿抬高试验(神经根性疾病)、胫神经Tinel征(胫神经踝管处压迫)、皮肤感觉
26 是否有外周血管性疾病:动脉搏动
27 创伤:跖骨背侧压痛(跖骨应力性骨折)
28 肿瘤:跖间神经瘤(跖骨间压痛,前足挤压痛),可通过诊断性封闭治疗来区分跖趾关节疾病和跖间神经瘤
31 站立位足部X线片(正位、侧位、斜位)
32 注意第1跖列畸形:拇外翻、拇僵硬、第1跖骨短缩
33 X片:应力性骨折、关节炎改变、Freibery病(斜位片)
1David B Thordarson 著 张建中 主译《足踝外科学精要》(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曼氏足踝外科学》(第9卷)
正中神经支配: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第1、2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浅头,第1、2蚓状肌
尺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第3、4指深屈肌,掌短肌,小指展肌,小指对掌肌,小指屈肌,第3、4蚓状肌,骨间肌,拇收肌,拇短屈肌深侧头
桡神经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
扩展资料:
正中神经是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行走,后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长短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到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较多见。少数病例与尺神经同时受伤。
正中神经在臂部损伤时的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无力,拇、食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手掌称为“猿手”。感觉障碍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末节为明显。亦可见明显的血管收缩和营养障碍。
发于臂丛内侧束,初与肱动脉伴行,离开肱动脉向后下方,至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可在体表触摸到,穿经尺侧腕屈肌到前臂内侧,沿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下行,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分为较粗的掌支和较细手背支。
尺神经在前臂上部发出肌支至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在中部发出细的皮支,向下穿过深筋膜,分布于小鱼际的皮肤。
桡神经发自臂丛后束,初在肱动脉背侧下行,后伴肱深动脉入桡神经沟,沿沟绕肱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方,于肱骨外上髁上方,肱骨中、下1/3交界处穿经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和肱肌之间,在此处分为浅、深二终支。
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出现抬起前臂时呈“垂腕”的姿态。其感觉障碍是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的皮肤最为明显。
参考资料: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1、识别抗原不同
骨间肌膜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
而蚓状肌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2、运输能力不同
骨间肌能激活补体;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如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而蚓状肌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
3、作用稳定性不同
骨间肌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球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而蚓状肌能保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组织液间的交流;
-骨间肌
-蚓状肌
手肌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手指活动有很多肌参与,除有从前臂来的长肌腱外,还有很多短小的手肌,这些肌都在手掌面,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1、外侧群。在拇指侧构成一隆起,称为鱼际,有4块肌,这些肌使拇指作屈、收、展和对掌等动作。
2、内侧群。在小指侧,构成小鱼际,主要有3块肌,使小指做屈、外展和对掌等动作。
3、中间群。包括4块蚓状肌和7块骨间肌。蚓状肌的作用为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骨间肌可分为骨间掌侧肌3块,收缩时可使2、4、5指向中指靠拢(内收)。骨间背侧肌4块,它们是以中指的中线为中心,能外展第2、3、4指。
手指的形成:
手指是在怀孕期最后3个月内成形的,这个时段也正好是婴儿大脑、性器官、心脏的形成时期。我们的手指长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但“手指比率”却永远跟我们出生时保持一致。
手指长度与荷尔蒙之间的关系来源于子宫,即怀孕期的最后3个月内,雌激素和睾丸激素的分泌数量大大多于怀孕的其他时段,这时期母体荷尔蒙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孩子将来的身体状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