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学习系列:乳腺手术相关应用解剖

手术学习系列:乳腺手术相关应用解剖,第1张

前言: 乳房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管,这些结构与乳腺想毗邻的肌肉、筋膜、腋窝等关系密切,详细了解他们的解剖结构和关系,有利于乳房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副损伤。对乳腺手术相关应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对学习和理解乳房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规培生和低年资医生,以下做简要总结。

1 位置形态

胸大肌位于胸前外侧壁,呈扇型,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Fig1);

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其起自第3~5肋骨的前面及肋间肌表面的筋膜,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临床中偶尔会遇到胸小肌缺如的情况(Fig1);

胸大肌的深面,锁骨起点的下方有头静脉通过,乳腺癌根治手术中切断胸大肌时应距锁骨下1横指处开始,避免造成头静脉的损伤和误扎,导致术后同侧永久性上肢水肿(Fig2-A-B)。

2 血液供应

胸大肌、胸小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肋间动脉的分支及胸外侧动脉的胸肌支。

(1) 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在距胸骨外侧缘约1cm处穿出,有5~6支,向前分布胸大肌(Fig3、Fig4);

其中供应乳房内侧缘的2~4穿支较粗大,血管平均直径为07mm,在乳房单纯切除或根治术时应该扎牢该血管,而在隆乳术中应避免在该处锐性分离,一旦切断穿支,止血困难。

(2) 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

从腋动脉的第1或第2段发出后,穿过锁胸筋膜,发出分支走形于胸大肌、胸小肌之间,供应两肌,在切断胸小肌时,其内侧缘即可见该动脉,通常有数支分支,如仅有一支,行改良根治术时,不应切断此动脉(Fig5、Fig6-A-B)。

(3) 肋间动脉的分支

肋间动脉的前支供应胸大肌、胸小肌,行乳腺癌根治术时注意结扎该分支(Fig8-A-B)。

(4) 胸外侧动脉的胸肌支

胸外侧动脉约69%起自腋动脉第2段,少数起自第3段,有的与其他分支共干,该动脉在胸小肌后面下行,分支供应胸大肌、胸小肌(Fig8、Fig9)。

3 神经支配

随着各种改良根治术的开展和乳房重建术的发展,胸前神经的解剖越来越重视,如果术中切断了支配胸大肌、胸小肌的神经,则可导致两肌的萎缩 ,失去了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意义,因此需熟悉胸前神经的分布特点。

胸前神经起源于臂丛神经的内侧束和外侧束,分为胸外侧神经和胸内侧神经。

(1) 胸外侧神经

约83%起自臂丛的外侧束,长5~6cm,与胸肩峰动脉伴行,穿过锁胸筋膜、胸小肌至胸大肌深面,支配该肌。该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除胸肌间淋巴结是容易保护,但在清除尖群淋巴结时易从根部将其损伤。因胸外侧神经沿胸小肌内侧缘下行,在改良根治术切除胸小肌时很容易受损(Fig10-13)。

( 2) 胸内侧神经

约89%起自臂丛的内侧束,其余起自中干前股或后束,长8~9cm,该神经在腋动脉、静脉之间穿出,经胸小肌深面进入该肌,并有分支至胸大肌,支配胸大肌外侧,改良根治术应注意保护(Fig10-13)。

1 位置与形态

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Fig14)。该肌与乳房手术关系主要利用其肌皮瓣行乳房重建术或利用其肌皮瓣修补乳腺术后胸壁的缺损。

2 血液供应

背阔肌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胸背动脉 ,尚有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分支等。胸背动脉的直径较大,长约8cm,起自肩胛下动脉,与同名神经和静脉伴行,而肩胛下动脉起自腋动脉的第3或第2段,胸背动脉沿背阔肌深面进入此肌(Fig15-18)。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时,应仔细保护该动脉,否则会造成肌皮瓣的血运障碍。

3 神经支配

胸背神经 为背阔肌的主要支配神经,起自臂丛的背侧束,长约95cm,与胸背血管伴行,构成神经血管束,在背阔肌中上1/3交界处进入肌内,分成3~4支(Fig19-20)

腋窝是颈、躯干至上肢主要血管、神经及淋巴结等集中之处,特别是晚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时往往融合成团,与血管神经关系密切,给各类乳腺癌根治术清除腋窝淋巴结带困难,在改良根治术或行乳房重建术时,更需要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

1 腋窝的构成

腋窝位于上臂的近端和胸上部外侧壁之间,呈尖向上的锥形的软组织间隙,由一顶、一底和四壁构成,腋窝仅有前壁为肌性,其余三壁均为骨和肌肉覆盖(Fig21-24)。

(1) 顶:由锁骨中1/3部、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是腋窝的上口,与颈根部相交通。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时,应注意彻底清除顶部臂丛前方及锁骨后方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2) 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浅筋膜内有数个腋浅淋巴结,收纳上肢、胸壁及乳腺的淋巴结回流。

(3)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4) 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

(5)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4个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6) 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2 臂丛神经

臂丛分5根、3干、6股、3束和5大支。根、干、股位于锁骨上部,至腋窝后形成3个束围绕着腋动脉,分别称为臂丛的内、外后束(Fig25-27)。

(1) 胸长神经: 起自臂丛锁骨上部,与胸外侧动脉伴行,前群淋巴结位于其周围,清除淋巴结时应注意保护(Fig28-29)。

(2) 胸背神经: 起自臂丛后束,随肩胛下血管和胸背血管下行至背阔肌前面,支配该肌。在清扫腋淋巴结后群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损伤(Fig30,详见前述、Fig19-20)。

(3) 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 起自臂丛内、外侧束,有2~3分支,支配胸大肌、胸小肌,损伤后导致胸大肌、胸小肌萎缩(详见前述,Fig10-13)。

(4) 尺、正中、桡神 经等臂丛总要分支与上肢功能有关,行乳腺癌淋巴结清除术时,应仔细辨认,注意保护(Fig31-32)。

3 腋动脉

腋动脉来自于锁骨下动脉,按其与胸小肌的局部关系分为三段(Fig33)。

(1) 第一段: 位于锁骨胸肌三角内,位置较深,显露困难,前有锁胸筋膜和胸大肌锁骨部,后有胸长神经和臂丛内侧束,外侧有臂丛外侧束和后束,内侧有腋静脉。主要分支是胸上动脉;

(2) 第二段: 位于胸小肌深面,被臂丛内、外和后三束包绕。主要分支是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

(3) 第三段: 位于胸肌下三角,该段位置最表浅,易于显露,主要分支为肩胛下动脉,绕过腋静脉后方,分为旋肩胛动脉及胸背动脉,胸背动脉与胸背神经伴行,分布前锯肌和背阔肌。腋窝外侧群淋巴结位于肩胛下血管以外,沿腋静脉排列,在不切除肩胛下血管及胸背神经时,清除外侧淋巴结较为困难。

4 腋静脉

腋静脉与腋动脉在腋窝内相邻很近,是易发生动静脉瘘的部位。由于腋静脉与腋淋巴结关系密切,在乳腺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时,可以结扎切断腋静脉属支,但要保护腋静脉。由于腋静脉管壁薄,在锁骨胸肌三角与胸锁筋膜相融合,因而管径保持开放状态,一旦不慎损伤后,可发生空气栓塞(Fig34)。

5 腋窝淋巴结

腋窝内淋巴结约有8~45个,沿血管神经排列,分别为(Fig35):

(1) 外侧群:沿腋静脉排列

(2) 后群:沿肩胛下血管排列

(3) 中央群:多在腋动脉、腋静脉后方

(4) 前群:沿胸外侧血管排列

(5) 胸肌间淋巴群:沿胸肩峰血管的胸小肌支排列

(6) 尖群:位于腋窝尖的腋静脉的近端

乳腺位于皮肤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之间,浅筋膜浅层组织位于皮下脂肪组织中,锁骨下区的浅筋膜极薄,与胸大肌筋膜紧密相连,向下、向外分别延续为腹壁及胸壁皮下脂肪结缔组织,向内与对侧浅筋膜浅层向延续(Fig36)。

大面积分离皮肤是乳腺癌手术的基本功之一,要求分离层次正确、厚薄均匀,理论上讲分离面应该在真皮内小血管网的深面与浅筋膜下较大血管、淋巴管的前面,皮瓣不带任何脂肪组织,但临床实践证明这种不带一点脂肪的厚皮瓣术后表皮血运欠佳,影响伤口愈合。因此,皮瓣分离时推荐真皮层深面带点状脂肪结缔组织或皮瓣上仅附一层薄脂肪组织。这样术中出血少,癌细胞扩散的机会也减少到最低限度,术后切口愈合也较好。

乳腺的后面是浅筋膜的深层与胸大肌筋膜,其之间与疏松的组织间隙,称乳房后间隙,这也是乳房在胸壁上具有一定活动度的解剖原因,但有时会有乳腺组织穿过浅筋膜深层和胸大肌筋膜而深入胸大肌中,因此,要完整切除乳腺时,需连同胸大肌筋膜一并切除,最好将胸大肌也切除一薄层(Fig37)。

腋窝部的腋筋膜其实是胸固有筋膜浅层(胸大肌筋膜)向后越过腋窝底部,在背阔肌下缘处移行而成。腋筋膜中央部分较薄,周围部分较厚,中央部有许多重要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穿过,因此腋筋膜又叫筛状筋膜。实际上腋筋膜为充满于腋腔的脂肪结缔组织,包含腋窝多群淋巴结及各级淋巴管,而脂肪与淋巴结较紧密的黏着在一起,因此做乳腺癌手术时应彻底切除腋淋巴结及其所有脂肪结缔组织(Fig38)。

胸固有筋膜的深层较发达,位于胸大肌深面,向上包绕锁骨下肌形成鞘,向下包绕胸小肌形成鞘,胸小肌外缘的筋膜增厚致密,在喙突下沿腋血管平行切开才能充分暴露腋窝的腋动脉、腋静脉和神经(Fig39)。

锁胸筋膜指的是胸小肌以上的胸固有筋膜深层,在胸小肌内侧缘有一个圆形腔隙,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和胸前神经由此穿出至胸大肌,头静脉和淋巴管也由此进入腋静脉。此筋膜内侧缘显微增厚,自锁骨跨过第一肋分布到第二肋的筋膜,要充分显露腋窝顶部,必须将筋膜的起点切断,然后才能充分显露腋筋膜及与之伴性的淋巴干(Fig40)。

1 动脉血运

乳房的血供丰富,来自 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皮肤真皮下血管网、腺体前面血管网和腺体后面血管网三部分,因此术中只有保留任何一个方向的血管蒂,蒂剩余腺体血管既有保障;腺体前存在血管网,因此在皮下脂肪与腺体包膜之间进行剥离即安全又出血少(Fig40)。

(1) 皮肤真皮下血管网:对乳房的皮肤提供广泛的血供,且超越中线,同时又与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相吻合。

(2) 腺体前面血管网:乳房外侧动脉+乳房内侧动脉;乳房外侧动脉即胸外侧动脉,又名外入乳动脉、胸侧壁动脉、胸长动脉;乳房内侧动脉及胸廓内动脉,在肋间胸骨旁发出分支穿过胸大肌,分布乳房内侧,负责其血供,主要分支位于1~4肋间,其中1~2肋间支粗大,手术时应结扎止血,不易电灼止血,以免血管回缩后出血。

(3) 腺体后面血管网:来自4个方向,外侧的胸外侧动脉分支,内侧的胸廓内动脉分支,上方和中央的胸肩峰动脉胸肌支,下方的肋间动脉分支。

2 静脉回流

乳房的静脉与淋巴管伴行,分为浅、深两层,癌细胞常通过乳房的静脉转移到区域淋巴结,也可直接通过静脉发生远处转移(Fig40)。

浅静脉位于浅筋膜浅层深面,在皮下形成浅静脉网,乳晕部围绕乳头形成乳晕环(Haller环)。

乳房深静脉有3条途径:

胸廓内静脉穿支:是乳房最大的静脉,汇入通常无名静脉,通过右心直接进入肺毛细血管网,这是乳腺癌肺转移的主要途径;

腋静脉属支:引流乳房深部组织、胸肌和胸壁血液,汇入锁骨下静脉和无名静脉,也是乳腺癌肺转移的重要途径。

肋间静脉:引流的静脉与脊椎静脉相通,可出现脊椎转移,然后注入奇静脉,再经上腔静脉入肺,这是乳腺癌肺转移的第三条路径。

另外椎静脉系统上与硬脑膜窦相通,下与盆地静脉丛广泛相通,因此,当腹压略有变化时,癌瘤可通过椎、腔筋静脉之间交通来回流动的血液发生转移,亦可直接发生在骨盆、股骨上段、颅骨、肩胛骨及脑的转移,所以椎静脉系统是乳腺癌发生早期远处转移,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乳房有第2~6肋间神经皮肤侧支及颈丛3~4支分布支配。

在解剖腋窝时,常在腋静脉的下缘遇到 臂内侧皮神经 ,切断腋静脉的各级分支时若损伤了臂内侧皮神经,会导致上臂术后内侧部位及肘关节麻木感。根治术分离胸小肌时,应将该神经确认并分离,避免一起与血管结扎,否则术后常引起患侧上臂疼痛(Fig41)。

乳房有丰富的淋巴管网,并吻合成丛,并同整个胸部、颈部、腋下、腹部脊椎等处的淋巴网相通,且左右两侧乳房的淋巴管易相通,甚至跨越中线,注入对侧腋下淋巴结群。

乳房淋巴系统由乳腺内淋巴管、向外引流的淋巴管及区域淋巴结组成。乳房淋巴结的主要引流途径详见Fig42。

其实乳腺各部淋巴引流方向并无恒定的界限,乳腺任何部位的淋巴结均可引流到腋窝淋巴结,亦可回流到胸骨旁淋巴结。

1 Frank H Netter(王怀经译) 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Anne MRAgur,Arthur FDalley Gtant's Atlas of Anatomy 14th Edition Wolters Kluwer

3 Putz,RPabst,R(董大翠  宋本才 译) Sobotta人体解剖学图谱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Keith LMoore, Anne MRAgur,Arthur FDalleyEssential Clinical Anatomy Fifth Int Edition Wolters Kluwer

5 刘树伟,李瑞锡主编 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6 纪荣明主编 应用解剖学实物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7 党瑞山,张传森主编 人体局部解剖学实物图谱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8 董守义,耿翠芝 主编乳腺疾病诊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

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屈曲,内收,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

背阔肌,位于腰背部皮下。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后伸,内收,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屈曲。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浅层。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屈肘,远固定时,使肘关节屈。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功能,近固定时,伸膝,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曲。远固定时,伸膝。

背阔肌大给人感觉很伟岸 看上去很壮 特别是脱衣服 不过背阔肌如果没有胸肌和腹肌的支撑 到也看不出来好看 而且背阔肌太大穿衣服会给人一种是胖子的错觉 而胸大肌 也要配合腹肌才能好看 但是如果说人体最漂亮的肌肉是腹肌那么第二漂亮的就是胸肌了 无论是脱衣服和穿衣服都一样很好看 不过穿衣服感觉很挺 所以很好看 另外其实只有胸肌没有背肌也很难看 其实我就是这样 胸肌有点但是不是太大 背肌几乎没有 看上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所以还是要注意均衡的肌肉发展 只有一个肌肉突出是很难看的 我之前就犯了这个错误 我练了有半年了 认为自己不需要背肌 结果练得很少 其他地方虽说不大但是很结实 背阔肌软塌塌的看上去没有感觉

有些人走路时挺胸直腰、步履轻健、精神饱满,给人以健与美的印象。现代男性都要求有一个强劲的背部,使躯干经常保持腰直背硬,显示出一个充满朝气、强健有力的身影。人体背部的肌肉群,主要是由面积最大、最有力量的背阔肌组成,其次还有斜方肌、菱形肌、骶林肌、大圆肌和小圆肌等。

男子背部肌群“划船”训练

“划船”训练有三种不同的握距。“窄握距”:两手间离开一掌宽度,主要是发达背阔肌上部,包括菱形肌、岗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等使背部宽厚;“中握距”:两手间距与肩同宽,主要是发达背阔肌中部位,它适宜于初学者锻炼,可使背部宽厚;“宽握距”:两手间距比肩宽一至两个掌宽距。主要是发达背阔肌的中下部,它能使背阔肌的下缘延伸到腰际。两脚开立肩稍宽,两手持铃下垂于体前,上体前屈至背部与地面平行。吸气,持铃稍向后拉引至腿前时,沿腿前提举至小腹前,稍停,呼气,慢慢放下。

“划船”有双手用杠铃和单手用哑铃练习的。单手哑铃划船,一般是两脚分开站立,一手扶在凳或膝盖上。也可以单腿跪膝在凳上,一手支撑在凳上使背部与地面平行,这种方法更有利于背阔肌的集中用力。吸气,以背阔肌用力收缩,使哑铃略向后拉提起,并沿腿侧提起至小腹外侧,稍停。提铃时上臂要贴近体侧。呼气,仍以背阔肌控制住,使哑铃慢慢沿腿侧放下还原。

男子背部肌群“划船”训练

男子背部肌群“并握划船”训练

这个动作锻炼部位与“窄握距”相同。把横杠的一端套上杠铃片,另一端不装铁片,支撑在墙角上不使其滑动。把横杠置两腿间,两腿自然伸直或略为弯屈,上体前屈与地面保持平行状。两手前后互握于杠铃片的内侧,两臂一下垂,挺胸背平稍抬头。随即吸气,以背阔肌力量收缩,使杠铃的一端提起至胸腰间,稍停。提铃时两臂要贴近体侧,上体要始终保持挺胸,这样就更有利于背阔肌的收缩。再呼气,持铃以背阔肌控制住慢慢放下还原。放下至两臂下垂时,两肩胛应放松,使背阔肌充分伸长,但杠铃片不使触地。

男子背部肌群“引体向上”训练

这个动作可在单杠上或悬空的横梁上来练。它有“胸前”和“颈后”两种练习方法。从效果上说,颈后比胸前的更好,握距宽的比握距窄的更有利于背阔肌的集中发力。宽距能使背阔肌获得全面发展,但更有利于延伸到下缘部位。初练者,一般应先练握距稍窄些(肩阔)的胸前引体向上。两手以“反握法”,即掌心向前握住单杠。如果用手背向前的“正握法”握杠来练引体向上,它的用力点转移到上臂的肱二头肌上去了。两臂悬垂在单杠上,两手紧握杠,使腰背部以下部位放松,背阔肌充分伸长,两小腿向后收缩。随即吸气,集中以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臂引体向上至胸前或颈后,接近或触及单杠稍停。再呼气,以背阔肌控制住,使身体慢慢下降还原。全身下垂时肩胛要放松,使背阔肌充分伸长。如果能徒手超过15次,可以在腰间用带子悬挂铃片或重物来练,以提高训练效果。

男子背部肌群“重锤拉力器”训练

这是国际较先进的训练方法。一般有特别的器械。它的一端系着可调节不同重量的重锤铁片,并用两根导杆使其上下滑动,另一端有一长绳束,通过滑轮使绳束上下或前后拖动。绳束的末端系在一拉杆的中间。根据这个原理也可自制。

(1)“坐重锤下拉”:这个动作有“胸前”和“颈后”两种方式。它的锻炼部位效果与“宽握距”相同。正坐在凳上,两手握住拉杠的两端,两手间距比肩阔二个掌宽的距离,高举在头顶上方。两腿应固定压住,不使其上抬。随即叹气。以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肘使拉杆垂直拉下至胸部上方或颈后肩上,稍停。再呼气,以背阔肌力量控制住,慢慢地伸直两臂还原。两臂伸直时两肩胛向上松弛,使背阔肌充分向上伸长。

(2)“对握重锤拉引”:这个动作的锻炼部位与“窄握距”相同。正坐在地上,两腿伸直,两脚掌抵在前方的固定板上,两手握住拉杆,间距比肩稍窄。两臂伸直在体前与肩齐高,两肩胛放松,上体略向前倾。随即吸气,以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屈肘使两上臂贴身向胸前拉引,至两手位于胸腹前,稍停。再呼气,以背阔肌控制住,慢慢地向前伸直使背阔肌充分伸长还原。

男子腰背肌群俯身弯起训练

这个动作有用“杠铃”和用“哑铃”来练习。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持铃置于颈后肩上,挺胸收腹紧腰,两手必须托牢杠铃,全身直立。随即呼气,上体向前慢慢弯下,至背部与地面平行为止,这时臀部应向后移,使身体重心处于脚跟后上方,稍停。再吸气,以腰背肌群的力量,挺身起立还原,还原后进行自然呼吸。在动作过程中,腰背部必须始终挺直,不准松腰含胸弓背。上体尽量慢些,切勿突然快速屈体,防止腰肌扭伤。

男子腰背肌群硬拉训练

它可以用杠铃或哑铃来练习。“直腿硬拉”:两脚并立同肩宽,两手一正一反握住横杠。直臂持铃下垂于腿前,挺胸收腹紧腰,全身直立。随即呼气,以腰背部肌群力量控制住,使上体慢慢向前弯曲,两腿保持伸直,直至和铃片稍离地面为止。再吸气,持铃挺身起立,全身直立时使两肩向后展开,胸腔尽量向前挺出。在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挺身直腰的姿势,不准松腰弓背,向前屈体尽量慢些。

男子腰背肌群俯卧挺身训练

以小腹和大腿部分俯卧在鞍马或凳上,把两脚跟倒钩在助木上,或另请人骑在大腿上。两手互抱于胸前或互托于颈后,上体下垂稍离地面。随即吸气,以腰背肌群的力量,使上体向上挺身弯起,全身成反弓形,抬头挺胸后仰,稍停。再呼气,腰背慢慢放松,使上体逐渐下降到头部稍离地面。接着再吸气挺身。如能超过20次,两手可托重物再练。

男子腰背部肌群训练

时间说明初练者到3个月,第一个月练“中握划船”和“俯身弯起”;第二个月练“窄握和并握划船”和“直腿硬拉”;第三个月练“宽握划船”和“俯卧挺身”。每个动作练2~3组,每组练8~12次。3个月到1年者,以“并握划船”和“宽握划船”为第一个组合。以“引体向上”和“窄握划船”或“哑铃划船”为第二组合。每一个月调换一个组合,每个动作2~4组,每组练8~10次。一年以后,可根据各人的肌肉发展特点合理安排,以不同的着重锻炼部位,作为1个组合。一般可安排2~3个动作为一个组合。综合组数为8~12组,每组练6~10次。

1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位于胸廓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背阔肌。起点:7-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 由胸背神经支配 作用:伸展、 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

2锻炼方法:

胸大肌:(功能:肩水平内收)

训练动作:

组合器械:

坐姿推胸

蝴蝶夹胸器

上斜板杠铃

哑铃板卧推

下斜板杠铃

哑铃卧推、

哑铃飞鸟(上、平、下斜板飞鸟)

钢线、弹力绳:

龙门架飞鸟

钢钢索十字夹胸

橡皮带

弹力绳飞鸟

(推举)俯卧撑

功能性训练:

健身球、(单、双)俯卧撑

蜘蛛人俯卧撑

背阔肌:(功能:肩内收、肩伸展)

组合器械:

坐姿划船、高拉力器、低拉力器(窄握)

自由重量:

引体向上

单臂哑铃划船

杠铃划船

钢线、弹力绳:

直臂下压

弹力绳划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673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