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腓总神经损伤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病因 10 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101 运动 102 感觉 103 营养 11 腓总神经损伤的并发症 12 检查 121 电生理检查 122 超声检查 13 诊断 14 诊断要点 15 腓总神经损伤的治疗 151 腓总神经的显露 152 胫后肌腱转移纠正足下垂畸形 153 针灸治疗 16 预后 17 腓总神经损伤的预防 1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穴位 1 拼音
féi zǒng shén jīng sǔn shāng
2 英文参考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腓总神经损伤为病症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1]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自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缘斜向外下,穿过腘窝外上方,到达股二头肌腱和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经腓骨长肌深面绕过腓骨颈,分为腓深神经及腓浅神经二终支。腓浅神经于腓骨长、短肌间下行,小腿下1/3穿出深筋膜至足背内侧和中间。腓深神经于趾长伸肌和胫前肌间,贴骨间膜下降,与胫前动、静脉伴行,于拇、趾长伸肌之见之足背。支配腓骨长短肌、胫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短伸肌、趾短伸肌及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
腓总神经易在蝈部及腓骨小头处损伤,导致小腿前外侧伸肌麻痹,出现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碍,呈内翻下垂畸形。以及伸拇、伸趾功能丧失,呈屈曲状态,和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感觉障碍。
4 疾病名称腓总神经损伤
5 英文名称injury of mon peroneal nerve
6 腓总神经损伤的别名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
7 分类骨科 > 四肢损伤 > 周围神经损伤 > 下肢神经损伤的处理
8 ICD号S841
9 病因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由于腓总神经在腓骨颈部,位置表浅,并在骨的表面,周围软组织少,移动性差,易在该处受损。如夹板、石膏压伤及手术误伤;膝关节韧带损伤合并腓总神经损伤亦非罕见;危重患者长期卧床,下肢在外旋位也可压伤。
10 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101 运动由于小腿伸肌群的胫前肌、长短伸肌、趾长短伸肌和腓骨长短肌瘫痪,出现患足下垂内翻。
102 感觉腓总神经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故该区感觉消失。
103 营养足背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影响功能。
11 腓总神经损伤的并发症腓总神经损伤可合并足下垂内翻。
12 检查 121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可见患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F波或H反射潜伏期延长;S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波间期延长;腓总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多为失神经电位,而健侧正常。
12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能确切显示外周神经特别是腓总神经,能为临床提供腓总神经病理状况的形态学资料,可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3 诊断腓总神经损伤主要根据外伤史和临床表现诊断。受伤史,由于小腿伸肌群及腓骨长短肌瘫痪,呈足下垂内翻,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丧失。肌电图检查能确定损伤及损伤程度。
14 诊断要点本病诊断要点:①有外伤或局部受压史。②足不能背屈,外翻,不能伸踇趾。呈垂足畸形。小腿外侧及足背大部感受障碍。⑨电 及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1]
15 腓总神经损伤的治疗注意预防,如上石膏或夹板前在腓骨头后加用衬垫保护,腘窝或腓骨头处手术时应防止腓总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应尽早治疗,多数可通过神经直接吻合进行修复,如果神经缺损过大,可考虑选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临床治疗表明,伤后3个月以内手术的效果最好。闭合性腓总神经伤尽管有自行恢复的可能,但也应尽早手术探查,行松解术、吻合术或神经移植术,如无恢复,可转移胫后肌或行三关节融合术,以改善功能。感觉障碍不在负重区,可不处理。
151 腓总神经的显露(1)腘窝部腓总神经的显露(图1):俯卧 ,患肢稍垫高。手术步骤如下:
①切口:自股后腓骨头上约8cm处,沿股二头肌内缘,由下外经腓骨头后方,转向腓骨颈前下,长约12cm。必要时可延长切口(图1A)。
②切开筋膜:在股二头肌内侧深部游离出腓总神经,用橡皮条轻轻牵引,继续向远侧游离,至腓骨头后外稍下。必要时在此处分离出腓总神经浅支与深支(图1B)。
(2)小腿部腓深神经的显露(图2): ,仰卧位。手术步骤如下:
①切口:沿胫骨前肌外缘切开,其部位及长度视需要而定(图2A)。
②沿切口线切开深筋膜,于胫骨前肌与长伸肌之间分离,显露胫前动脉,静脉紧贴于动脉旁,腓深神经位于动脉外侧(图2B)。
152 胫后肌腱转移纠正足下垂畸形转移胫后肌腱至足背以代替伸肌功能,有经胫腓骨骨间膜孔转移和经胫骨前内侧皮下转移两种方法。
仰卧 ,手术步骤如下:
(1)足背内侧缘舟骨结节处做一长2~3cm之纵行切口(图3A),显露及游离胫后肌腱,于紧靠其止点处连同骨膜一起切下。
(2)于小腿下1/3内侧、胫骨后缘后方做一长5~6cm之S形切口(图3A),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及游离胫后肌腱,将其远段由此切口抽出(图3B)。注意勿损伤该肌后面的胫后神经血管束。
(3)于足背正中相当于外侧楔状骨处做一长2~3cm之纵切口(图3A),显露楔状骨,剥离骨膜后用手鉆向足底方向鉆一骨洞。
(4)在足背切口与小腿内侧切口之间做一皮下隧道,将胫后肌腱经皮下隧道拉至足背切口。此时即可缝合足背内侧切口及小腿内侧切口(图3B)。
(5)使足背屈至80°位,用拉出钢丝法将胫后肌腱末端缝合固定于外侧楔状骨的骨洞内(图3C)。缝合固定时肌腱要保持适当张力。缝合足背正中切口。
(6)术后用短腿石膏固定于上述位置,6周后去除石膏及拔除固定钢丝,开始功能训练。
15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取用患肢委中、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太溪、商丘等穴。刺委中要求有触电样感觉向足底或足背外侧放散,足三里、阳陵泉、太溪行提插捻转补法,解溪、太冲、商丘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另外,可配合梅花针、电针、穴位注射等法。[1]
16 预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不满意,但胫后肌肌腱转移术,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17 腓总神经损伤的预防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及穴位定位如下:
一:手太阴肺经
1循行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定位
· 中府: 在胸部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 云门: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 天府: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 腋前纹头下3寸处。
· 侠白: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 ,或肘横纹上5寸处。
·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
2定位
· 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二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 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 偏历: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 温溜: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
·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 巨骨: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 天鼎: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直下1寸。
· 扶突:在结喉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 口禾髎: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水沟穴旁05寸。
·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三:足阳明胃经
1循行原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足阳明胃经
2定位
· 承泣: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 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 地仓:在面部,口角旁约04寸,上直瞳孔。
· 大迎: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闭口鼓气时,下颌角前下方出现一沟形的凹陷中取穴。
· 骨头之间。
· 缺盆: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 气户: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 库房: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屋翳: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膺窗: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乳中: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 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不容: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承满: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梁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关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太乙: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滑肉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 外陵: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大巨: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水道: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 髀关: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 伏兔: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 阴市: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 梁丘: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 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 足三里: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 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 陷谷: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内庭: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四:足太阴脾经
1循行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
足太阴脾经
2定位
· 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 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 太白: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 商丘: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 府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 腹结: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 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 腹哀: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 食窦: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 天溪:在胸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胸乡:在胸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周荣:在胸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大包: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五:手少阴心经
1循行原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少阴心经
2定位
· 极泉: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 青灵: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 少海: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循行原文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节,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手太阳小肠经
2定位
· 少泽: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 后溪: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 腕骨: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 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 养老: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 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 小海: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 臑俞: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 天宗:在肩胛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 秉风: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 曲垣: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 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
· 颧髎: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凹陷处。
· 听宫: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七:足太阳膀胱经
1循行原文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
2定位
· 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 眉冲: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 曲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
· 五处: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 承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 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 络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 玉枕: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 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骨会。
·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 厥阴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 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 督俞: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
·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的背俞穴。
· 胆俞: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的背俞穴。
·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的背俞穴。
·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 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气海俞: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关元俞: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小肠俞: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1骶后孔。
· 膀胱俞: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 中膂俞: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3骶后孔。
· 白环俞:第4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4骶后孔。
· 上髎:第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 次髎: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 中髎:第3骶后孔中,次髂穴下内方,约当中膂俞与后正中线之间。
· 下髎:第4骶后孔中,中髂穴下内方,约当白环俞与后正中线之间。
· 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 承扶: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 殷门: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 浮郗: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穴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 委阳:在腘横纹外侧端,在股二头肌键内侧。
· 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 附分: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魄户: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膏肓: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神堂: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譩譆: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膈关: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魂门: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阳纲: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意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胃仓: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肓门: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下,旁开3寸。
· 志室: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
· 胞肓: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 秩边: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 合阳: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 承筋: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三角形凹陷处。
· 飞扬: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
· 跗阳: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仆参: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 金门: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股骨外侧凹陷中。
· 京骨:在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
· 束骨: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
· 足通谷: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
· 至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
八:足少阴肾经
1循行原文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足少阴肾经
2定位
·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 然谷:在足内侧缘,足舟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大钟: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中。
· 水泉: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 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 复溜: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 交信: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 筑宾: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 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腊肌肌腱之间。
· 横骨: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大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气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四满: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中注: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肓俞: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 商曲: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石关: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阴都: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腹通谷: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幽门:上腹部脐上六寸(巨阙)旁开五分处。
· 步廊: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神封: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灵墟: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神藏: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彧中:位于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 俞府: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九:手厥阴心包经
1循行原文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厥阴心包经
2定位
· 天池: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 天泉: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 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
· 郄门: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 间使: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 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十:手少阳三焦经
1循行原文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拙。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手少阳三焦经
2定位
· 关冲: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中渚: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 阳池: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会宗: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 三阳络: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天牖: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 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 瘈脉: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 颅息:在头部,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 角孙: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 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 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 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十一:足少阳胆经
1循行原文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拙,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足少阳胆经
2定位
·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 听会:在面部,当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 上关: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 颔厌: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二交点处。
· 悬颅: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 悬厘: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 曲鬓: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 率谷: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 天冲: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
· 头窍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 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 头临泣: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 目窗: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 正营: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 承灵: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0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 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 渊腋: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 辄筋: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 维道: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 居髎: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七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 中渎: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在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 膝阳关: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 阳交: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 外丘: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 光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 阳辅: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 丘墟: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 足临泣: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地五会: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指伸肌腱的内侧缘。
· 侠溪: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足窍阴: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十二:足厥阴肝经
1循行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慷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厥阴肝经
2定位
· 大敦: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 中封: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 蠡沟: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 中都: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 膝关: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 曲泉: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 阴包: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 足五里: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 阴廉: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 急脉: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 章门: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附:
切记:仅供医学科普参考,非专业人士不要进行针刺!!!
我说的“一寸”,是现在临床上普遍适用的腧穴定位法所表示的“寸”。
腧穴定位法,又称取穴法,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
确定腧穴的位置,要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在距离标志较远的位置,则于两标志之间折合一定的比例寸,称“骨度分寸”,用此“寸”表示上下左右的距离;
取穴时,用手指比量这种距离,则有手指“同身寸”的应用。
故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而指长,人肥而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
以上可以参考十四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
复溜穴在人体的脚踝部,位于太溪穴的上方,复溜穴也可以认为是在足踝内侧中央上两横指。
复溜穴
复溜穴,经穴名,人体下肢穴位之一。出自《灵枢·本输》,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经(金)穴。
复溜的“复”是反复的意思;“溜”是盛放的意思。也就是作为坏的气息在此持续堆积的穴位。按摩复溜穴对女性下焦冷、痛经、手脚浮肿有效。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
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知识拓展:
穴位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隐神经是股神经中最长的一支。该神经自股三角内下降,经其尖进入股管。在该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共同穿股收肌腱板,离开该管。
继在膝内侧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表脉下降至小腿内侧,至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沿胫骨内侧缘下降至内踝;另一支经内踝的前面,下降至足的内侧缘。
隐神经可与腓浅神经的足背内皮神经结合。上述的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等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伏白:伏,隐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气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热溜散的水气隐伏着肺金之气的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本穴吸热后温度上升而变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故名伏白。
昌阳:昌,昌盛繁荣也。阳,阳气也。昌阳名意指肾经阳气至本穴后才变为昌盛繁荣之状。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本穴吸热后变为了天部的阳气,肾经阳气在此变得繁荣昌盛,故名昌阳。
GB1 Tóng zǐ liáo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解剖]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额颞支。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配伍]配合谷、临泣、睛明治目生内障;配少泽治妇人乳肿;配养老、肝俞、光明、太冲、治疗视物昏花。
[刺灸法]向后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听会
GB2 Tīng huì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
[配伍]配颊车、地仓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治耳聋气痞;配耳门、听宫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上关
GB3 Shàng guān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配伍]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颔厌
GB4 Hàn yàn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配伍]配悬颅治偏头痛;透悬颅、悬厘,配外关、风池治眩晕。
[刺灸法]直刺03-04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悬颅
GB5 Xuán lu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配伍]配颔厌、治偏头痛;配曲池、合谷治热病头痛。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GB6 Xuán lí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配伍]配鸠尾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治癫痫。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曲鬓
GB7 Qū bìn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配伍]配风池、太冲治目赤肿痛;配下关、合谷、太冲治疗头痛、口噤不开。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率谷
GB8 Shuài g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配伍]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天冲
GB9 Tiān chōng
[定位]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支。
[主治]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
[配伍]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浮白
GB10 Fú bái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配伍]配风池、行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中渚治耳鸣、耳聋;配肾俞、太溪、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GB11 Tóu qiào yīn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配伍]配强间治头痛;配只支沟、太冲、风池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完骨
GB12 Wán g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小神经本干。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配伍]配风池、大杼治疟疾;配风池治癫疾僵仆;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本神
GB13 Běn shé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配伍]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配水沟、太阳、合谷、大椎、天柱、百会治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阳白
GB14 Yáng bái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配伍]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头临泣
GB15 Tóu lín qì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配伍]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GB 16 Mù chuā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
[配伍]配关冲、风池治头疼;配陷谷治面目浮肿。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正营
GB17 Zhèng yí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的会合支。
[主治]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配伍]配阳白、太冲、风池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承灵
GB18 Chéng lí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头晕,眩晕,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
[配伍]配风池、风门、后溪治鼻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脑空
GB19 Nǎo kōng
[定位]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
GB20 Fēng chí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GB21 Jiān jǐng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渊腋
GB22 Yuān yè
[定位]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解剖]有前锯肌和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之支。
[主治]胸满,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配伍]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配条口透承山、天宗、臑俞治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
辄筋
GB23 Zhé jīn
[定位]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解剖]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配伍]配肺俞、定喘治胸闷喘息不得卧;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日月
GB24 Rì yuè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配伍]配胆俞治胆虚;配内关、中脘治呕吐、纳呆;配期门、阳陵泉治胆石症;配支沟、丘墟治胁胀痛;配胆俞、腕骨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GB25 Jīng mén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配伍]配行间治腰痛不可久立仰俯;配身柱、筋缩、命门治脊强脊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募穴。
带脉
GB26 Dài mài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配伍]配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治赤白带下;配关元、足三里、肾俞、京门、次髎治肾气虚带下;配中极、次髎、行间、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带下。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五枢
GB27 Wǔ shū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配伍]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对子宫全切术针麻。
[刺灸法]直刺08-1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维道
GB28 Wéi dào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解剖]在髂前上棘前内方,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
[配伍]配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治气虚下陷之阴挺或带下症;配五枢、带脉、中极、太冲、三阴交治卵巢囊肿、闭经;配横骨、冲门、气冲、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向前下方斜刺08-1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之会。 GB29 Jū liáo
[定位]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动、静脉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臀上神经。
[主治]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配伍]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配腰夹脊穴L 1-2 、L 3-5 、环跳、跳跃、风市、阳陵泉、条口、悬钟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15-2寸;可灸。
[附注]阳跷、足少阳之会。
环跳
GB30 Huán tiào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配伍]配风市治风痹;配太白、足三里、阳陵泉、丰隆、飞扬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膝阳关、阳陵泉、丘墟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风市、中渎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风市
GB31 Fēng shì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配伍]配风池、大杼、大椎、命门、关元、腰阳关、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中渎
GB32 Zhōng dú
[定位]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配伍]配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膝阳关
GB33 Xī yáng guān
[定位]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解剖]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配伍]配环跳、承筋治胫痹不仁;配血海、膝关、犊鼻、丰隆、曲池、合谷治膝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
阳陵泉
GB34 Yáng líng quán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配伍]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GB35 Yáng jiāo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解剖]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支沟、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绝骨、行间、昆仑、丘墟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秩边、风市、伏兔、昆仑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阳维脉郄穴。
外丘
GB36 Wài qiū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解剖]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
[配伍]配腰奇、间使、丰隆、百会治癫痫;配环跳、伏兔、阳陵泉、阳交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条口、阳陵泉治腓总神经麻痹。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郄穴。
光明
GB37 Guāng míng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配伍]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络穴。
阳辅
GB38 Yáng fǔ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
[配伍]配陵后、飞扬、金门治下肢痿痹瘫之足内翻畸型。
[刺灸法]直刺05-08寸。
[附注]胆经经穴。
悬钟
GB39 Xuán zhōng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配伍]配内庭治心腹胀满;配昆仑、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风、半身不遂;配后溪、列缺治项强、落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会穴--髓会。
丘墟
GB40 Qiū xū
[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配伍]配昆仑、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治胁痛;配大敦、阴市、照海治卒疝;配日月、期门、肝俞、胆俞、阳陵泉、腕骨治黄疸、胆道疾患。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原穴。 GB41 Zú lín qì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配伍]配三阴交治痹证;配三阴交、中极治月事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地五会
GB42 Dì wǔ huì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跖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跗肿。
[配伍]配耳门、足三里治耳鸣、腰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侠溪
GB43 Xiá xī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之趾背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疟疾。
[配伍]配太阳、太冲、阳白、风池、头临泣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胆经荥穴。
足窍阴
GB44 Zú qiào yīn
[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和趾跖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背侧神经。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配伍]配太冲、太溪、内关、太阳、风池、百会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等;配阳陵泉、期门、支沟、太冲治胆道疾患;配水沟、太冲、中冲、百会、风池急救中风昏迷。
[刺灸法]直刺01-02寸;可灸。
[附注]胆经井穴。
28岁的麦先生,4年前打篮球扭伤后就出现右足趾疼痛,现按压时右第四跖趾关节处痹痛感,牵扯至第四趾骨处,在其他地方做过手法、针灸、理疗、药膏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经过仔细的评估和检查,被诊断为右跖趾关节软组织损伤,接受3次治疗后症状就改善了7成啦! 右跖趾关节软组织损伤应该与什么进行鉴别诊断?处理它要注意什么?患者平时又该注意什么?
1、主诉:
右足趾疼痛4年余
2、既往史:
4年前打篮球扭伤右踝关节
3、现病史:
4年前打篮球扭伤后出现长期右足趾疼痛,现按压时右第四跖趾关节处痹痛感,久行久站出现不适感,牵扯至第四跖趾骨关节处,未系统治疗
1、体格检查
右足第四跖趾关节掌面及背面压痛,右足趾长伸肌紧张,右足内翻,胫骨后肌紧张。
右跖趾关节软组织损伤
1、与痛风性关节炎痛的鉴别诊断:
痛风在无症状期仅表现为 高尿酸血症(无关节疼痛) ,急性期以 急性关节炎 为主要表现,且多为单个关节发作,发作在大足趾的跖趾关节者占60%,其次为足背、足踝及膝关节,手部关节,身体任一关节均有波及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往往夜间突然发作而痛醒。
而患者麦先生长期第四足趾单关节疼痛,久行久站及按压才出现疼痛症状,且疼痛 无 伴随红、肿、热等症状,故可以排除痛风性关节炎。
2、与趾间神经的神经瘤或者神经痛鉴别诊断:
趾间神经瘤是在足趾之间 神经的瘤样病变 ,它不是真的肿瘤,而是足趾之间的神经受到长期、慢性的机械刺激后,组织增生变大,呈现出瘤样改变。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一般都是单侧发病,较少两只脚都得,第3和第4足趾间最多见。最常表现为足趾疼痛,又以 第4 脚趾最多 ,疼痛呈烧灼样,行走、穿尖头鞋或高跟鞋可加重症状,休息可缓解症状,部分病人可感知有肿物或足趾麻木。
而患者麦先生日常行走及活动 无不适 ,久行久站时才逐渐出现疼痛,休息可缓解,在作关节触诊并使关节活动时,其关节背侧面和足底面均可出现压痛,而神经瘤神经痛的症状则 往往限于 足底面压痛,故简单触诊排除趾间神经的神经瘤或者神经痛。 想进一步排查确诊也可做MRI检查。
1、考虑外伤史:
4年前打篮球扭伤右踝关节,平时也有轻微扭伤(足内翻,俗称崴脚),因此考虑踝关节力线异常、失稳。
2、触诊及活动度检查:
①第四跖趾关节掌面及背面都有压痛,首先考虑趾长伸肌、趾长屈肌(远端肌腱和肌腹均有压痛点)、趾伸屈无力,趾长伸肌张力明显过高,外侧按压腓骨长短肌压痛;
②小腿三头肌张力高内侧腓肠肌压痛,足背屈(勾脚尖)小于10°(正常大约30°)胫骨后肌紧张;
③距上关节按压痛,考虑有距骨倾斜错位,一般伴随跟骨内翻。
3、静态、动态观察:
站立位及步态下观察到跟骨内翻足背屈外翻无力 前掌足旋前掌外侧着力。
1、手法处理
①处理趾长伸肌、趾长屈肌肌腹及肌腱上的痛点;
②解除后侧小腿三头肌以及胫骨后肌张力;
③处理胫骨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肉(激活);
④踝关节复位调整(距骨倾斜调整)。
2、加强锻炼
①加强脚趾抓地能力
②勾脚尖锻炼,加强足背屈及外翻外展能力
③定时踩斜板拉伸,自我拉伸小腿后侧肌肉
3、足部底力线调整
配置矫形鞋垫,控制跟骨过度内翻并减少足底压力,为重新分配与缓解对足部关节和踝关节的压力
4、日常穿鞋
①平时要穿鞋尖 较深及较宽 的鞋子,减少前足纵向及横向压力;
②鞋垫也要偏厚偏软,缓冲减压;
③平时多泡脚,促进远端足踝回流循环以及放松肌肉。
慢性损伤的患者开始时主诉小腿外侧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随后渐出现小腿酸胀无力、易疲劳,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或消失,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以及腓骨长、短肌不同程度的麻痹,可引起足下垂并且轻度内翻。急性卡压的患者多在一次局部压迫后出现小腿侧及足背感觉障碍、足下垂。
腓总神经完全性损伤的患者足下垂行走时呈跨越步,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伸拇、伸趾、足背伸、足内外翻障碍,小腿前外侧肌群萎缩。腓骨颈部叩击时有放射痛,即Tinel征阳性。
1、干部的体
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肢部的体
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踝、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
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髌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体表的肌性标志
一、头颈部
咬肌 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坚硬的条状隆起。
嗫肌 当牙咬紧时,在聂窝,于颧弓上方可摸到坚硬的隆起。
胸锁乳突肌 当面部转向外侧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二、躯干部
斜方肌 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背阔肌 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廓,它的外下缘参与形成腋后壁。
竖脊肌 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胸大肌 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前锯肌 在胸部外侧壁,发达者可见其肌齿。
腹直肌 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条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三、上肢
三角肌 在肩部形成园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肱二头肌 当屈肘握拳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头肌 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肢三头肌长头。
肱桡肌 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到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掌长肌 当手握拳、屈腕并使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桡侧腕屈肌 同上述掌长肌的动作,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尺侧腕屈肌 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横纹上方的尺侧,豌豆骨的上方,可见此肌的肌腱。
鼻烟窝 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在后二肌腹之间有深的凹隆,称鼻烟窝。
指伸肌腱 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股四头肌 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臀大肌 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股二头肌 在国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半腱肌、半膜肌 在国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其中半腱肌腱较窄,位置浅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圆钝,它位于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内。
拇长伸肌 当用力伸姆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胫骨前肌 在踝关节的前方,姆伸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长伸肌 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索状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