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绒液的功效与作用,艾绒液在中医理论学一直都是很受欢迎的,而且在我国历史上其实很早就将艾草应用于中医用服药了,它对人体疾病的治疗有很大作用,下面是艾绒液的功效与作用。
艾绒液的功效与作用1第一、改善疼痛
艾灸液本身有活血化瘀的效果,所以,可以改善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的身体疼痛问题,比方说颈椎病引发的疼痛、关节炎症、膝关节异常所引发的疼痛问题等等,都可以使用艾灸液来帮助自己达到改善疼痛问题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正确使用艾灸液来帮助自己,从而让自己存在的疼痛问题得到改善。
除此以外,艾灸液里面的有效成分也可以帮助达到缓解痛经问题的效果,因为它里面的成分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的效果,也有帮助改善宫寒的效果,使用的时候要在月经前一周左右来早中晚分别涂抹一次。
第二、改善风寒感冒
如果有风寒感冒情况存在,也可以把艾灸液擦在自己的背部,每天使用两次到三次,在擦了以后要注意多喝白开水,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帮助很痛排毒效果,但是,使用艾灸液来改善风寒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严格按要求使用。
第三、改善手脚冰凉
如果本身有手脚冰凉的情况出现,可以把艾灸液涂抹在较低、背部以及膝关节等等部位,将其涂抹在皮肤上以后,它会有发热的情况出现,这样一来也就能够让人的血气因此变得更为顺畅,在去除湿气和舒筋活络方面都有很不错的效果。
上面就是艾灸液的作用和功效的简单说明,它本身的效果值得肯定,正确使用可以帮助使用者改善很多问题,但是,在使用艾灸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想要更好的吸收里面的有效成分,就必须要根据情况进行按摩,这样才能够让有效成分不流失。
艾绒液的功效作用
艾绒液的功效和作用是强力排风寒、湿等毒邪,温煦生阳、舒筋活血、活血化淤、舒筋活络、软坚化节、袪风祛寒、快速消肿、调整免疫力、活化细胞、去湿气排寒、美容养颜。
传统式艾炙具备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和用户评价,具备经脉调整、免疫调节、行气活血、理气通脉、扶阳固脱、生阳举陷、拔毒泄热、预防疾病健康保健、益寿延年、减肥瘦身、美容美体的作用。艾绒液应当一样具备温和补阳、预防疾病健康保健的功效。
艾绒液能够调整人身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提高人的免疫能力,降低病症的侵蚀,让我的身体更为健康和强壮。在病理学的状态下,这类调节作用更为显著。另外艾绒液也有预防传染病和健康保健的功效。
艾绒液另外也有养颜美容的实际效果,女士擦抹护肤品的外在美无法比得过从里到外的美,艾绒液能够驱走疲惫,恢复体力,填补身体素质,均衡阳阴,滋润面部和人体。另外可以消除表皮的色素,清除浮肿,祛眼袋,黑眼圈眼袋等,能够合理的改善肤质情况,使皮肤红润,有延展性,无斑无皱。因此众多女性能够开展艾灸治疗,那样不但能够养颜美容,可以调养身子。
艾绒液可以调整血气,疏通经络,散寒气,调整阳阴,艾绒液依靠其温热皮肤的功效,温暖皮肤动脉,活血化瘀通脉,达到调理寒凝血滞,经脉淤阻的各种各样病症,调整阳阴,使人体恢复平衡。
艾绒液可以治疗月经不调,另外还可以调理各种各样病症,因为艾绒液的作用和功效有许多,艾炙如今早已普遍的应用于医药学的各种各样行业,如消化内科,普外,小儿科等,特别是在对哺乳期乳腺炎,前列腺炎症,慢性盆腔炎,脊椎病,尿毒症等病症非常的有帮助。艾炙能够不夸张的说是能药到病除的调理方式了。
艾绒液的功效与作用2艾绒液的使用方法:打开瓶盖,揭开小垫,针扎几个小孔,然后将第二层盖上拧紧,然后直接涂抹在不舒服或者疼痛的位置即可。
艾绒液的作用和功效:强力排风寒、湿等毒邪,温煦升阳、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舒筋活血、软坚化节、祛风散寒、消肿止痛、调节免疫、活化细胞、祛湿排寒、排毒养颜,而且具有经络调节、免疫调节、温经散寒、行气通络、防病保健、延年益寿、减肥、美容的功效,艾绒液具有温和补阳、防病保健的作用。
艾绒液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糖、醇类以及微量元素,能有效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补充营养物质,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作用。对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可以平喘止咳、抗过敏、止血、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可以用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崩漏、先兆流产等。
艾绒液并非传统中医使用药物,很少用来治病,有一定的调理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艾草干叶经过反复杵捣压榨出艾叶纤维,艾绒液就是将艾叶纤维经过精炼提取得到的艾叶精油,可用于艾灸按摩时涂抹,帮助艾灸渗透,并促进人体加速新陈代谢、驱寒、理气血、舒经脉,并起到一定的止痛祛寒湿的效果。艾绒液只是辅助效果,可以作为类似精油的产品使用,很少作为药物治病。
按照我国的规定,能治病的产品在包装会有相应的批文,一般是药品或医疗器械,如果没有批文的产品宣称能够治病,就有可能涉及虚假宣传,应该慎重选择,理性购买。
艾绒液的功效与作用31、患有头痛失眠症状:将艾灸液涂抹于头部;比如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还有大椎穴等穴位以及头部周边处。
2、患有颈椎病的比如肩周炎、上肢麻等症状,可将艾灸液涂抹于颈部以及两肩部位即可,它有助于舒筋活血、软坚化节、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
3、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可将艾灸液涂抹后腰部及大腿外侧等部位,每日涂抹两次至三次即可。
4、患有关节疼痛的症状:可将艾灸液涂抹于关节处,涂抹的面积要大些,它有助于活血化瘀、祛湿排寒的作用,每日涂抹两次至三次即可。
5、有膝关节积液的症状:可将艾灸液涂抹于、膝关节、三阴穴、足三里、内膝眼、腰部等部位,有助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等作用,每日可抹两次至三次即可。
6、如有手脚冰凉之人:可将艾灸液涂抹于脚心、漆关节、背部、等部位,将艾灸液涂抹到皮肤后,它会自行自动发热,将药性由表及里循经络遍布全身,会使人气血运行通畅,祛湿排寒、舒筋活血有耳功效。每日可涂抹两次至三次。
7、如有风寒感冒症状:将艾灸液涂抹于整个背部,每日两次至三次,注意期间要大量喝白开水,有利于体内排毒。
8、患有痛经症状:需在经期前一周早晚涂抹,涂抹于腹部和脚地板,如经期痛可用于腹部、臀部、还有腰部,它有助于痛经调节、温经散寒、驱除子宫寒冷、气血遇寒凝结,等一些症状。
以上就是有关于艾灸液的疗效,它很方便于携带,效果是很明显的,其对女性来说,艾灸液有更好的预防妇科疾病,如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有很好的辅助效果的,当然在使用前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用量,同时艾灸液还可以起到全方位的保养、排毒养颜等作用。
艾灸是我国中医最传统是针灸疗法之一,是以燃烧艾草条或者艾草柱以熏蒸穴位的一种疗法。艾灸有怎样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点击下方阅览艾灸更多精彩内容✎﹏﹏艾灸的功效 和作用
✎﹏﹏艾灸的五大 原则
✎﹏﹏艾灸的正确 方法
✎﹏﹏艾灸肚脐眼的功效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则,避免伤害身体。
艾灸的五大原则1、艾绒质量
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
2、环境通风
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
4、避免烫伤
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
5、注意次数
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一定要注意上述五大原则,避免伤害身体。 <<<
艾灸的正确方法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坚持艾灸,会发现身体有惊喜变化。
艾灸其实并不是医家一时推崇的火热,而是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在中医疗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医学入门》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以其独特的功效,历来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与养生保健。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将其点燃后放置于腧穴或是病变的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烫,通过温热刺激以及药物作用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治疗的症状也比较多,像寒热虚实皆可用之,有灸治百病之说。
一、艾灸的6大作用
1、温经散寒
专门解决“冷痛”的问题,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气行血则行,血行得温,所以寒则气收,热则气疾。艾条或艾绒以其热力通透,温通经络,透达脏腑,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更能以热引热,引出体内真阳。
2、通经络
身体有痛,痛的原因中医总结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有非常好的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调经、治痛经、治腹部冷痛
艾能温经脉止痛,尤善调经,中药学上认为艾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与香附、当归、白芍等合用,为古方“艾附暖宫丸”。
4、治疗虚寒性出血
治疗虚寒性出血症最好,尤其是妇科崩漏下血,也可以治疗血热妄行出血症。
5、扶阳、升阳
艾为纯阳之物,在督脉上作督灸,是最好的扶阳方法,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6、调节阴阳平衡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古人认为阴平阳秘,不生疾患。
二、艾灸的适用人群:
(1)脾胃虚弱人群: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面色偏黄、消瘦等。
(2)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如白领人群、企业高层领导、科研人员、经常熬夜、肌肉酸痛、全身乏力,体能偏低人群。
(3)各种疼痛人群:如顽固性头痛,背部发凉、发紧,周身疼痛等人群。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经常感冒,体质虚弱等人群。
(5)失眠人群:如长期失眠、脾气暴躁,精神不集中,健忘,耳鸣,记忆力下降等人群。
(6)更年期人群:如女性经期紊乱、更年期伴有头晕、耳鸣、失眠、潮热,五心烦热、心悸、倦怠、乏力,情绪不稳,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
(7)颈肩腰腿痛人群:如颈肩腰背不适,酸痛,活动受限,手指发麻、屈伸不利等。
(8)宫寒人群:如痛经、胃寒、月经不调、怕冷等。
(9)月经不调人群:经前下腹疼痛,经量少色紫,经行不畅人群。
(10)产后人群:女性流产或分娩后体质虚寒、睡眠障碍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艾灸一定要坚持,另外针对不同的问题要辨证论治,多加学习,如果每个家庭都有一位懂艾灸的伙伴,健康生活也能常伴左右。
艾灸的作用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
《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
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参考资料: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最适合女性养生,是因为在中医 文化 里,男性属阳,女性属阴,女性多有寒证,以及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等症状,如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这些都是由于寒凉引起的亚健康问题。而艾草是纯阳植物,点燃艾草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施以灸治,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 方法 。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推荐阅读:中医艾灸的作用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4、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5、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6、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二、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推荐阅读:中医养生 中医艾灸有哪些好处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艾灸对女性较合适,艾绒或艾条点燃施灸的方法,对女性有温经散寒作用,对较多妇科病有较好治疗作用。像常见的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病人表现腰腹或后背部,尤其下腰部疼痛不适,以月经期为主要发病时间或与月经周期有关,此类疾病较适合艾灸治疗。
2、还有一些原发性痛经,病人以疼痛为主,疼痛较剧烈时会影响工作和生活,此时可用艾灸,具有温经散寒作用,可缓解症状。另外,崩漏及更年期症状,常用艾灸对妇科疾病治疗。女性较易阳虚,或平时四末不温、容易怕冷,此是女性常见症状,此症状能通过艾灸方法,起温肾壮阳作用,提高体质,有防病保健作用。
艾灸是一种常用中医养生保健的方式,而且艾灸还能够治疗疾病,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进行艾灸,那么艾灸的疗效如何呢本文是艾灸有什么用,艾灸的疗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的副作用1、艾灸的副作用
11、事实上,艾灸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因为艾灸的原材料本身就是绿色、安全、无污染的,只要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一般人在艾灸后都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12、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13、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皮肤潮红、灸泡、灸疮、口渴、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2、艾灸的好处
21、调理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可以依靠艾灸疗法的补阴阳的作用,达到调和身体内的阴阳分布。
2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2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24、补虚益气,补中理表。
25、调阴逆阳。
2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3、哪些人不适宜艾灸
31、过度劳累、饥饿或精神紧张患者不宜艾灸治疗。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32、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
33、孕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艾灸。
34、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正确艾灸的原则1、艾绒质量
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
2、环境通风
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
4、避免烫伤
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
5、注意次数
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
艾灸的注意事项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3、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5、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6、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1艾灸的六大功效和作用
2艾灸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3艾灸的用法、作用和副作用
4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和作用
5艾灸命门的功效和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