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夹肌的由来

华佗夹肌的由来,第1张

华佗夹脊穴由来夹脊穴的使用最早见于《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素问·缪刺论》亦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太素·缪刺论》杨注:“脊有廿一椎,以两手挟脊当椎,按痛处即是足太阳之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最早明确提出位置的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二》曰:“华佗治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瘥者,捧病人腹卧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背脊大骨穴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毕而起坐,佗以此术传子孙,代代皆秘之。”

李鼎先生以为这是华佗对脏腑背俞的特殊定位,是华佗从理论中对《明堂经》背俞定位的合理改动。首先提出“华佗夹脊穴“的称号,并未定义位置和数目,且将其归入经外奇穴之列;近代承淡安先生所着《中国针灸学》,认为夹脊穴为自第一椎至第十七椎,每椎下从脊中旁开05寸,凡34穴;尔后王乐亭先生将夹脊穴定位于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旁开3分;而上海西医学院编写的《针灸学》中,夹脊穴定位是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每椎下正中旁开05~1寸等等,普通教科书或有关腧穴着作多源于承淡安先生之说。

无论是在美容院还是按摩店,背部刮痧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了,然而对很多人来说,背部刮痧还是一件比较新奇的项目,自己没有尝试过,也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如果你对背部刮痧有兴趣,但又想先对刮痧有一些了解,那不妨听听小编怎么说哦。

背部刮痧通常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方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6、化痧斑:用艾灸棒艾灸背部痧斑,目的是活血化淤、代谢体毒。

背部刮痧跟背部按摩相似,但是刮痧更加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适当刮痧对身体排毒、改善皮肤状况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如果有腰颈椎病问题的朋友,建议尝试一下背部刮痧。但是如果有腰伤或者什么腰部疾病朋友,就尽量不要去尝试了,等到腰部恢复好了,再去尝试为宜。

中医学上说人体一共有720个穴位。其中有108个要害穴有36个穴是死穴,72个一般穴。一般小孩子都很喜欢玩点穴游戏,但是这种游戏是不安全的。背部刮痧手法实质上是背部刺穴手法,在背部刮拭已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表,健脾和胃的效果。那么,背部刮痧要怎么刮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背部刮痧手法。

背部刮痧通常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方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具体方法如下: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每条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张开为宜。在背部的刮痧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区,所以在刮痧过的局部会出现痧斑黑紫的现象,这可能就是对应的脏腑功能、经络出现了问题。

在实行背部刮痧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背部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背部同一个地方只能刮一次,刮痧完之后要喝一杯热水。背部刮痧是中医学上的一种手法,中医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医继承和发扬光大。

1 刮痧可以把背刮薄吗

并不能。

刮痧使用特定材质的刮痧板,在身体的特定穴位,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有活血透痧、驱邪排毒的功效。而背部想要变薄,需要矫正形体姿势和减轻自身体重,这都是刮痧无法达到的。

2 背部僵硬能刮痧吗

这样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背部僵硬了。

1如果是颈椎病、骨骼病变等原因导致的背部僵硬,那么是不建议刮痧的,因为刮痧需要用力摩擦背部肌肉,如果存在器质性病变,外行人刮痧是很容易加重伤情的。

2但是如果是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伏案工作或者淋雨受凉等原因导致的背部僵硬,那么是可以进行刮痧的,能够活血透痧、排毒化瘀、祛寒,缓解背部僵硬的情况。

3 女人背部刮痧的好处 1、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防病保健

背部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

3、舒筋通络

背部刮痧,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4、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5、扶正祛邪

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4 后背刮痧要怎么刮 1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般而言,凡是边缘钝而圆滑者均可,梳子、瓷汤匙、刮痧板(材质也须讲究)。但要注意厚薄与大小,太厚刮不出痧,太薄容易伤及皮肤;其大小一般以小于成人手掌,容易抓握、使力为原则。除了刮痧板之外,还要有药水或润滑油,才不会伤到肌肤;润滑物可选专用药水,或绿油精、万金油、婴儿油,或含红花、川芎、当归等配方的刮痧膏,或直接用红花油、麻油,甚至水也可以。

2刮痧部位与顺序

刮痧手法及操作顺序各家不同,通常只刮觉得不适的对应部位,譬如中暑或胃肠、腹部不舒服,就刮其相对应的部位,但大多数都刮背部和四肢,尤其女士很少刮前胸;其他如头颈部、腹腰部等也可以刮。通常刮痧方向都是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单向顺刮,不可来回重复刮。通常刮背部夹脊穴(或称「督脉」,或中枢神经)时,宜由后脑勺最突出的枕骨、大椎穴一直往下。主风寒的胆经、膀胱经,则由双耳背面的高骨刮到肩膀。而刮腰部经络主肾,刮上背部主心肺功能,下背部则主肝胆脾胃。

3刮痧角度

用手握着刮痧板,厚边贴紧掌心、薄边与皮肤成四十五度,单向轻刮,不可成推、削之势;若要刺激深部,可与皮肤成九十度角垂直下压,但时间不宜过长。

4刮痧力道

刮痧的力度犹如中药处方中的剂量,太轻或太重都不好;太轻没有效果,太重易使肌肉组织受伤。一般以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以能耐受的程度为限,一次的距离约刮五至十公分即可,刮到颜色不再变,就可停止。

注意,刮痧的力道不适愈重愈好,也不是愈痛愈有效。力道大小还有补泻作用:一般而言,力量小、速度慢为「补」,力量大、速度快为「泻」;力量适中、速度适中或力量小、速度快,或力量大、速度慢为「平补平泻」。

5刮痧频率

刮痧频率依需要及患者体质而有所不同,每次以刮二十至三十分钟为宜。初次刮痧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过重,第二次刮痧应间隔一至二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1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