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美容美体的八大特效穴位,时常按一按,轻松美容又美体。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美容美体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美容美体穴位
大迎穴:为面部美容要穴
大迎穴又叫髓孔穴,位于胃经上,负责将胃经中的精微血气传送到头部,具有过滤浊气的功用。大迎穴主治牙痛、面颊肿痛、口角歪斜等多种口部及面部疾病,其下布有丰富的面部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此,又是面部美容的要穴。它在人体头部,位于侧面的下颌骨前方,下巴骨的凹陷处。
按揉大迎消除浮肿,做小脸美人
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水汽过多地堆积在面部便会造成面部浮肿。利用穴道按摩法,打通面部经络,加快血液循环,排出多余水汽,便可快速消除浮肿。具体方法:取大迎、颊车、听会3穴,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将指腹置于左右两侧鼻翼,然后从此处开始点按,逐渐经过面颊、耳际,便可消除水肿,长期坚持,还可消除面部赘肉。平时在涂抹护肤品时,加上经大迎穴向耳际提拉的动作,亦有瘦脸的作用。
水分穴:消除腰腹水肿第一要穴
水分穴又叫“分水穴”“中守穴”,是任脉的要穴之一。水分穴在人体腹部,位于腹部中线上,于脐上1寸处取穴,向下纵深剖析,为小肠。此穴具有分流水湿、通调水道、理气止痛的功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腹胀、腹痛、泄泻、反胃、胃炎、肠炎、肠粘连、肠鸣、肾炎、腰背强直、小儿陷囟等症。
按摩水分,重现迷人腰线
女人坐着时最怕什么最怕腰线上那一层又一层的“游泳圈”。女人的形体美,来自于窈窕的曲线,腰线臃肿的人,自然少了一分女人味。这时,就该找找任脉上的水分穴了。任脉,具有消除胃部、腹部胀气的作用,刺激任脉上的水分穴,可向胃、腹部输送更多的阳气,排出腹部多余水分,消除水肿;此外,该穴深处又是小肠 所在。因此,刺激该穴还可加速胃肠蠕动,加快新陈代谢,消除腹部多余脂肪,让突出的小腹平下去。具体手法:单手置于穴位上,以水分穴为中心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按摩,直到表皮有热感为止;或采用养护脾、胃、肾的按摩法亦可。
盲俞穴:消脂散热第一穴
盲俞穴,又叫“子户”,属冲脉,为足少阴会穴,位于人体腹部,在肚脐中点左右旁开05寸处。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经由此穴,散热冷凝输散于腹部各部。因此,本穴有消脂散热的功用。现在常用于治疗腹泻、绕脐痛、痢疾、疝气、腰背痛、月经不调、呕吐等症。
指压盲俞,消除腰、腹赘肉
腰腹赘肉,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新陈代谢缓慢造成脂肪堆积于腰腹而形成的。采用指压盲俞等腹部穴位,可加快胃肠蠕动,帮助排气、散热、排便,加速新陈代谢,以消脂;而运动可紧实腰腹线条,达到平腹及美化腰腹线条的目的。具体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按盲俞穴约1分钟,直到感觉酸胀为止,左右手交替进行。
四白穴:美白特效穴位
四白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的功用,直视向前时,它位于瞳孔正下方眼眶之下的凹陷处。此穴对治疗眼部疾病、养护眼睛及眼部肌肤、面部美白有特效,临床上还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症。
点压、按揉,美白效果明显
按揉四白穴,可加速血液循环,保证面部气血充盈,面部皮肤自然就显得光彩照人有弹性,皱纹之类的皮肤衰老问题也就解决了。此外,四白穴还是人体面部美白的特效穴位,俗称为“美白穴”,长期坚持点压、按揉可改善面部毛孔粗大及色斑等问题。具体手法:先以双手食指稍微用力地点压在四白穴上,再减轻力道轻揉几分钟,坚持一段时间便会收到美白效果。
睛明穴:为眼睛输送气血的第一要穴
睛明穴又叫“泪空”“泪孔”,在足太阳膀胱经上,为人体腧穴,有“降温除浊”的功用。它位于双目内眦外上方的凹陷处,膀胱经的经血借由此处交于眼睛,可改善眼睛疲劳症状,使视力保持清晰,因此得名“睛明”。睛明穴主治眼睛视力不清、眼睛红肿、近视、风流眼、色盲、夜盲、内眦痒痛等眼部疾患。此外,还可对风寒头痛有用。此穴不宜灸。
点按睛明,缓解眼睛干涩、疲劳
“睛明”顾名思义,就是使眼睛保持明亮的重要穴位。睛明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的上行气血借由本穴提供给眼睛,而眼睛在此穴中受膀胱经的温湿之气而变得水润晶莹。眼睛疲劳使眼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眼睛得不到滋养,所以易出现干涩之感。点按睛明穴可疏通膀胱经,保证其气血源源不断地流向眼睛,使眼睛恢复湿润。具体手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指尖在鼻翼两侧取穴,一边点揉2~3秒,一边吸气;点揉放手再呼气,如此重复36次即可。
大巨穴:美胸特效穴位
大巨穴具有传输胃经经水的功用,位于人体下腹部,取穴时需仰卧,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四等分,从肚脐往下3/4点的左右三指宽处即是该穴。此穴具有调肠胃、固肾气的作用,临床上,大巨穴主要被应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腰痛、泄泻、痛经、便秘、阑尾炎、肠炎、肠梗阻、腹痛、尿潴留、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遗精、阳痿、疝气、失眠等症,又因其可刺激荷尔蒙分泌,对丰胸也有奇效。
按压大巨穴可丰胸美胸
大巨穴离人体胞宫非常近,胞宫是人体储藏生命遗传物质的藏所,蕴涵人体精华。刺激大巨穴,可间接起到刺激胞宫的作用,对女性而言,这就有利于加速女性荷尔蒙的分泌,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对乳腺又将产生刺激作用,促进乳房的再发育,让女性拥有坚挺的乳房和傲人的胸部曲线,增强女性魅力。具体手法:先将单手大拇指置于大巨穴上,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吐出,在吐气的过程中,用拇指压下穴位并保持6秒钟,吸气时再松开。如此再做5次即可。
期门穴:排毒要穴
期门穴是肝的募穴,且阴维、足厥阴、足太阴三脉交会于此。因此,它是肝经上的要穴,对因肝脏产生的问题有显著的防治作用。此穴在人体腹部第6肋骨的间隙上,取穴时,可从腹部中线上左右旁开4寸处。临床上,期门穴主要用于治疗腹胀、胸胀、打嗝、呕吐等肝部和胃部不适引起的病症。此外,它对肝脏排毒等问题引 起的皮肤粗糙、肤色蜡黄等皮肤问题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打圈按摩,排毒养颜
众所周知,人体的肝脏从晚上11点便开始排毒,一直要持续到凌晨1点。习惯晚睡的现代人,往往错过这个最佳的肝脏排毒期,长此以往,便造成脸色粗糙、蜡黄,和肝火过旺引起的小痘痘。对付这些问题,除了在肝脏排毒期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外,还应该辅以穴道指压法对肝脏进行调理,促进排毒期的睡眠质量。具体手法:找准腹部中线旁的双侧期门穴,将双手大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每天打圈儿按摩60下左右。
印堂穴:最好找易用的美容穴位
印堂穴是人体面部的重要穴位,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上,就是人们常说的“眉心”。取穴时,最好仰面或仰卧。本穴具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的功用。临床上多被用于治疗头痛、眼睛红肿、高血压、失眠、鼻炎等疾病,同时也是美容的常用穴。
每天推揉2穴位,消斑很简单
面部保养的穴位按摩法很多,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最简单最好记的方法,只要记住2个穴位,即可做好日常面部保养,尤其适合那些经常面对电脑长有色斑的白领。这2个穴位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四白穴和这里讲到的印堂穴,将这2个穴位结合按揉,每天坚持,不仅可消除眼睛酸胀等眼部不适和由此引起的眼部肌肤问题,还可消除脸部色斑。先用食指点压四白穴,再轻揉,如此重复3~5次,感到表皮有微热感即可;然后再点压印堂穴3~5次即可。
承浆穴
承浆穴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具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用,主治口歪,唇紧,齿痛,流涎,口舌生疮;暴喑,面肿,齿 ,癫痫,面瘫。赤神经痛,癔病性失语,糖尿病
你好: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1、承山穴,小腿外侧的一个穴位,把脚尖勾起,会摸到小腿肚上有一个窝,阳气最盛处,按压它能通过刺激膀胱经的阳气来排除人体湿气。
2、丝竹空穴,去鱼尾纹,这个穴位位于我们眉梢的凹陷处,每次按100~200次,每天可以重复按多次。
3、涌泉穴,脚底窝窝处,水升火降,气血通畅,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
4、大迎穴,下颌角前下方2指宽处,齿痛、面肿、双下巴多按
5、听宫穴,前耳处,耳聪目明
6、曲垣穴,富贵包两侧,稳定情绪
7、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指宽处,万能穴
8、头临泣,前额处,安神定制,降浊升清
9、人迎穴,颈部喉结旁,脸部紧肤,血液循环
10、膀胱俞穴,骶正中嵴旁2指宽,腰痛,便秘
11、太溪穴,内踝后方,失眠
12、交信穴,内踝直上三指宽,便秘
13、腹结穴,肚脐下2指宽,腹痛,便秘
14、天突穴,颈部前正中线上,咳嗽气喘
15、犊鼻穴,外膝眼,脚气类风湿
16、太冲穴,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处,头痛眩晕,月经不调
17、胆俞穴,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指宽处,苦口,胆经疾病
18、神门穴,手腕部,便秘,失眠,焦躁
19、申脉穴,外裸直下方凹陷中,失眠
20、行间穴,大脚趾与食趾中间,安神
21、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便利
如果实在找不着穴位,从头到脚,分头、面部、胸、腹、肩颈、背、臀、大腿、小腿、脚,每个部位按摩3到4分钟,不一定空闲时才按,看书时可以,看电视时可以,干坐时可以,工作累时可以,时间是自己争取的,每天按按,效果应该不错,奇迹是慢慢的不经意间创造的。
三采文化编辑部、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 消肿止痛的穴道 承浆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承浆有消肿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改善脸部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口腔溃烂,也可治疗中风昏迷、休克,也有消除颜面浮肿,美化曲线的功效。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唾液。 古籍中「承浆,颏之上陷处称为『承浆』,穴当其处,故名;穴当饮食入口之下,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义。」表示承浆因为位在嘴唇下方的凹窝处,宛如承接口中的唾液,故以此命名。 穴位找法 位在嘴唇与下巴中间的凹陷。寻找此穴位时可以将头部稍微往后仰,嘴巴微张,可使下唇与下颚间的凹陷更为明显。 扶突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扶突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头痛、颈部疼痛、气喘、神经性疼痛。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扶」指用手支撑著的意思,又两个人搀行也称为扶,「突」有高起突出的意思。 在《汇解》中「铺四指曰扶,即今之曰横指,曰当同身寸三寸,穴在结喉突起旁三寸(一扶),故扶。」表示扶突位在前颈部侧面甲状软骨突出处,即喉结旁约三寸的地方。 穴位找法 扶突位于喉结的高度,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与锁骨之间,也就是从喉结正中央,再往两侧约三寸(四指横宽)的地方, 左右各一。三采文化编辑部、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 消肿止痛的穴道 承浆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承浆有消肿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改善脸部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口腔溃烂,也可治疗中风昏迷、休克,也有消除颜面浮肿,美化曲线的功效。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唾液。 古籍中「承浆,颏之上陷处称为『承浆』,穴当其处,故名;穴当饮食入口之下,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义。」表示承浆因为位在嘴唇下方的凹窝处,宛如承接口中的唾液,故以此命名。 穴位找法 位在嘴唇与下巴中间的凹陷。寻找此穴位时可以将头部稍微往后仰,嘴巴微张,可使下唇与下颚间的凹陷更为明显。 扶突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扶突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头痛、颈部疼痛、气喘、神经性疼痛。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扶」指用手支撑著的意思,又两个人搀行也称为扶,「突」有高起突出的意思。 在《汇解》中「铺四指曰扶,即今之曰横指,曰当同身寸三寸,穴在结喉突起旁三寸(一扶),故扶。」表示扶突位在前颈部侧面甲状软骨突出处,即喉结旁约三寸的地方。 穴位找法 扶突位于喉结的高度,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与锁骨之间,也就是从喉结正中央,再往两侧约三寸(四指横宽)的地方, 左右各一。 外关 治疗效果 消炎止痛 外关主治重听、偏头痛、眼睛肿痛、耳鸣、牙痛、落枕、高血压、上肢关节痛、脑中风、手脚麻痹、风湿疼痛等疾病,都可以借由 外关穴得到改善。 方法 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按压时应两手同时进行并左右交替,每次约5秒钟,反复进行约10次。按压前可以先用毛巾热敷,提高治疗效果。 名称由来 「外」是外部,意指体表。关是关联、联络。「外关」是与外部体表有关联的穴位。 中医认为,本穴位属于手少阳经,与阳维(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脉气相通,为阳经、阳脉通达于外的关节,故名「外关」。 穴位找法 将手背朝上,从腕关节中央往手肘处约二寸(三指横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二间 治疗效果 舒缓疼痛 主治牙齿疼痛、喉咙痛、头晕、口干舌燥、消化不良、流鼻血、便秘等症。 方法 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压。 名称由来 「间」指间隙的意思。由于此穴的位置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的凹陷处,也是手阳明经脉经过的第二个穴位,所以称为二间。 在《会元针灸学》中「二间者,二者穴之次部,相交食指本节之节前,有间隙,故名二间。」表示二间是位在第二掌指关节前,靠近赤白肉的凹窝处。 穴位找法 寻找此穴位时将手背向上握拳,在食指内侧掌指关节的前方(指尖方向)凹陷中,左右各一。 地机 地机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痛、腹胀、腹泻、小便困难、遗精、白带、月经失调、膝关节炎、下肢肿胀、下肢麻痹,也可以用于肠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胃酸过多、腰痛等症状的治疗。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地」是土地,意指「下肢」。「机」是机要、重要。「地机」是人体下肢重要部位的穴位。 《会元针灸学》记载:「一身分上中下三部,自足至脐为下部,属于地部。地机穴居地中部,运膝之机关。」中医认为,本穴位位于人体「地部」的中部,也就是膝部,是主管膝部运动的机要枢纽。同时本穴位属于足太阴脾经,脾经主管「土」,「土」为人体「地部」,而本穴位又是脾经气血深聚的机要穴位,故名「地机」。 穴位找法 阴陵泉下三寸(四指横宽),在胫骨后方的凹陷中,左右各一。也可以从膝盖后方的横纹,往下约四寸(六指横宽)的地方。 本文摘自《穴位 图典热销16年精装典藏版》/三采文化编辑部著、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三采
导读:当清晨、午后出现面部浮肿的时候,试试 下面10个穴位,为你的面部排毒,紧致肌肤,提升面部轮廓。坚持一周就会有神奇变化哦!
面部 手法:
用手指在眼睛周围打圈,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
沿着脸颊轮廓从下往上推,让松弛的肌肤得到提升。
沿脖颈往下颌部位推,双手交叉进行,赶走堆积的双下巴。
找准10个穴位排毒瘦脸、紧致肌肤:
对于面部浮肿、松垮的饼脸妹来说,收紧线条最重要,可又不愿意挨刀子挨针扎肿么办?找准以下10个穴位持之以恒的按按按!不仅效果胜过保养品,你下次再拍照时真的不用费劲利器去修脸哦!
1、 承泣穴——对抗眼袋松弛
位于眼球的正下方,常按这里能提高胃部机能,防止眼袋松弛。
2、 攒竹穴——缓解眼疲劳和浮肿
位于眉毛下方凹陷处,当眼疲劳或头痛时都会引起眼部四周浮肿,常按这个穴位能帮你缓解不适。
3、 太阳穴——提神醒脑
位于眼睛与眉毛之间的侧面,向后约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线的位置,多按可以提神醒脑,促进新陈代谢。
4、 颊车穴——清除脸颊浮肿
沿着脸部下颚轮廓往上滑,你会发现一个凹陷处,就是颊车穴。常按这里可以消除摄取过多的糖分造成的胖脸。
5、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
位于眼球正下方,鼻翼旁边,常按这里能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6、 承浆穴消除胸颈浮肿
位于下唇与下颚正中间的凹陷处,它能控制荷尔蒙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防止脸部松弛。
7、 地仓穴——抑制食欲防止发胖
位于嘴角旁约05cm,常按这里能降低胃温,抑制食欲。
8、 球 ——提高小肠机能
位于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常按能调节小肠机能,促进吸收。
9、 百会穴——预防饮食过量,便秘
位于左右两耳洞向上,在头部联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常按可以起到安神、预防饮食过量的作用。
10、 天突穴——促进水分的排除
位于喉下方肌肉内侧,它能 甲状腺,促进新城代谢,去除面部多余水分。
3分钟学会猫咪穴位按摩
1、头百会
位置:两耳之间凹陷处。
作用:舒缓情绪,安定镇静。
手法:从眉心开始,拇指向后推至头百会。
2、风池穴
位置:颈部与头部之间。
作用:放松猫咪的精神和颈部肌肉。
手法:轻柔的花圈,反复20次左右,且用另一手托住下巴。
3、晴明穴
位置:两眼之间。
作用:减少眼部分泌物。
手法:食指和拇指反复柔按20次,注意主人指甲不可太长。
4、迎香穴
位置:鼻子两旁。
作用:缓解鼻塞,畅通呼吸。
手法:拇指转圈按摩30秒左右。
5、廉泉穴
位置:猫咪下巴凹陷处。
作用:增强抵抗力,避免猫咪感冒和呼吸道的症状。
手法:用棉花棒等物品温柔地按压。一次6秒钟,总共按压6—10次。
6、拿肚
位置:肚脐附近。
作用:畅通肠道、缓解便秘。
手法: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划圈按摩,1分钟左右即可。
7、膀胱经
位置:脊椎两旁3cm左右。
作用:为内脏补充气血。
手法:拇指和食指分别夹着脊椎,由上至下按摩。
8、足三里
位置:后肢外侧。
作用:促进肠道消化。
手法:拇指和食指夹着后肢揉按30秒左右。
9、三阴交
位置:后肢内侧,脚踝上方2/5处。
作用:改善泌尿问题。
手法:拇指打圈轻按1分钟左右。
10、尾尖
位置:尾巴尖尖处。
作用:刺激胃肠蠕动,减少慢性腹泻的作用。
手法:用一手按住尾巴根部,另一手以拉扯似的动作揉捏尾巴尖端,总共约10次。
11、劳宫穴
位置:前脚掌最大肉球中间。
作用:帮助毛孩子舒缓心情、消除紧张害怕或疲劳。
12、神门穴
位置:前脚掌最下方的小肉球。
作用:舒缓烦躁不安,还有助眠功效。
14、涌泉穴
位置:后脚掌最大肉球下方。
作用:泌尿道问题、肾脏方面的疾病。助于舒缓或保健。
手法:用大拇指轻轻画圆的方式轻压肉掌5—10次,之后再用手指轻轻捏住肉球微微向外拉,每次1秒,一样捏5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