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的疼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较多,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坐骨神经痛发病多为单侧。先常有腰部僵硬不适感,在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可出现短暂疼痛,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夜问更甚。部分病人在体位改变或坐骨神经受到牵拉时常可诱发疼痛或使之加剧。 坐骨神经痛的刮痧疗法 (一)症状本病多为一侧腰腿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主要症状是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放射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减弱。 (二)治法 (1)选穴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髂、秩边、环跳、阿是穴。(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气海俞: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次髂: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秩边: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腰部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髎,再刮臀部的秩边、环跳、阿是穴。(4)刮拭方法:泻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肾俞至气海俞,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然后刮拭背部腰3-5夹脊和次髎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最后刮臀部的秩边、环跳、阿是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重刮,出痧为度。
1 刮痧对月经有影响吗
刮痧一般来说对月经是没有影响。
刮痧养生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刮痧相关部位穴位,疏通经络,以达到行气活血,防病治病的功效。刮痧只要不是在经期进行,对于一些常见的经期证候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2 月经提前刮痧方法
月经提前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1行者,导致本病之因,有气虚与血热,其中血热可分为实热与虚热,气虚则不能统血,血热则扰动冲任,血海不宁,导致月经提前而致。
常见证型:
气虚型:月经周期提前,月经量增,色淡质稀, 神疲肢倦,纳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热扰型:经来先期,量多色质红绸,实热者,伴随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闷胁胀,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虚热者,伴随手足心热,咽干,舌红太少,脉细数。
刮痧部位:腹部刮气海至关元区域,足部刮三阴交穴,气海至关元为任脉所在,刮之可通调任脉,理气喝血;脾胃为气血之本,脾气旺则血有所统,故配三阴交穴;若属气虚所致者,加刮足三里穴;实热者,加刮太冲穴;虚热者,加刮太溪穴。
刮痧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刮痧者在刮痧部位涂以刮痧介质,以中等力度刮腹部,刮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痧痕,继以中等力度刮足部,刮至潮红即可,隔日刮治1次。15次为1疗程。
3 月经延迟刮痧方法
月经延迟是治月经周期咽喉7日以上,甚至50日1至者,若仅延后3-5日,又无其他不适者,不应作本病论治。如偶遇一次,之后正常来潮者,一般不属病态。本病可因营血亏虚,血海不足,阳气虚衰,血行乏力;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寒邪侵袭,寒凝血滞,以致冲任不畅,经期延后。
主要证候:
经期延后,量少,血寒者,月经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苔白,脉沉紧,阳虚者,月经色淡质稀,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脉沉迟,血虚者,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无华,舌淡红,脉细弱,气滞者,胸胁乳房胀痛,情志抑郁,脉弦。
刮痧部位:腹部刮痧包含气海,关元,归来穴;腰背部刮痧部位包含肝俞,脾俞,肾俞穴;足部刮血海,足三里;以上区域合用可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健脾益肾,通调冲任。血虚者加刮三阴交;阳虚者,加刮命门;气滞者,加刮期门穴。
刮痧方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刮痧者以中等力度刮腹部及足部,刮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痧痕,然后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轻重力度刮腰部,以出现痧痕为好,每3日左右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可用行气活血药液作为刮痧介质。
4 月经先后无定期刮痧方法
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日以上,并连续3个月周期以上者。本病发病之因,多为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其中以肝气郁滞为主,以致气血失于调节,血海蓄溢失常,发为本病。
常见证型:
肝郁型: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块,胸胁胀闷,乳房胀满,喜叹息,脉弦。
肾虚型:月经周期不定,量少质稀,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沉细弱。
刮痧部位:腹部刮气海,关元,归来区域,背腰部刮肝俞至气海俞区域,足部刮足三里穴;以上区域合用,意在调理冲任气血,肝郁者,加刮期门穴,肾虚者,加刮太溪。
刮痧方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刮痧者以中等或较重力度刮腹部与足部,刮至局部潮红;继则患者转俯卧位,以较重力度刮腰背部,刮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痧痕为好,每3-5日刮1次,10次为1疗程,可选用水或油作为刮痧介质。
人体背部穴位主治:
1、络却穴、玉枕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
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4、大杼穴、风门穴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
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
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
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
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穴、股门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穴、昆仑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扩展资料:
人体背部有各脏器的背腧[shù]穴,这些穴位在功能上与各脏器相对应,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感冒等病变。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将特定中药(如甘遂、细辛等)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达到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的目的。
伏日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疗哮喘往往选取肺俞、定喘、风门等,以宣通肺气,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③心脏疾患尤其是心痛时本穴如有反应,在巨阙穴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
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
③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参考资料:
在公园散步的时候,听到好几个打太极拳的老爷爷老奶奶在讨论膀胱经的相关事项,说膀胱经如果不通会怎么样,那具体膀胱经不通都能表现出哪些身体症状呢?
膀胱经不通的症状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通过剌激膀胱经,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废物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不通,那么依据《黄帝内经》上的说法是,如果膀胱经有问题的人会发冷,穿厚衣服也觉得寒冷,而且流鼻涕,头痛,项背疼痛僵硬;眼珠疼痛得好像要掉出来,颈项好像被人拉拔一样难受,腰疼痛得好像要折断一样,膝弯部位好像结扎一样不能弯曲,小腿肚也疼得像撕裂一样,股关节屈伸不灵活;癫痫、狂证、痔疮都发作了;而膀胱经所经过的部位都会疼痛。
膀胱经在哪里膀胱经在人体身上一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其具体穴位如下: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自己怎么打通膀胱经打通膀胱经的方法有: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打法、 、针灸、艾灸、拉伸等方法,但一般若是自己疏通的话,以下两种方法比较实用:
1、敲打法
可用手握成空心拳状,轻轻敲打在上肢、臀部以及下肢的膀胱经穴位位置,类似于敲肝经、胆经的方法,力度不宜过大,时间在5分钟为宜,以免伤及身体。
2、拉伸法拉伸身体的某些部位,不仅可以运动后的缓解酸痛,还能 到膀胱经,如:
(1)先以坐姿,伸直双腿,吸气双手高举头顶,呼气,双手臂带动上半身向前向下,手可以碰触到脚趾,保持5个呼吸,然后吸气双手带动上半身向上还原,可重复做。
(2)摇篮式,先身体平躺,弯曲双腿,双手抱住小腿,前后摇摆。
还有许多瑜伽上的动作,只要能 腰椎以及大腿后侧的膀胱经的拉伸动作几乎都有一定的作用。
3、双掌擦颈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后颈部,以双手掌根提捏或摩擦颈肌至发热为度,颈部是膀胱经的上部枢纽,通畅这里不仅可以疏通气血,清除头部和面部的毒素,防治头痛、颈椎病、头昏眼花、视力下降等问题,还能增强记忆力,使人头脑变轻松。
膀胱经什么时候打通最好15—17点。
根据中医二十小时经络运行当令时间来看,膀胱经在下午3—5点的时候当令,此时 或拔罐等方法 膀胱经,可更好的疏通经络,排出毒素,气血通畅。注意 膀胱经后要多喝水,加速尿的排泄,避免空腹或过饱的状态下 膀胱经,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