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跟古代的医疗条件差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没有抗生素的时代,背上生疮而感染导致恶化最后死亡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在一个就是跟卫生护理有关,年轻人的抵抗力好一些,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年长者抵抗力本就低下,加上后天的护理如果不得当,那就必死无疑了。
疮在古代叫疽或者痈,如果是无名小疮,那性命也就无忧,但是如果是恶疮,譬如说搭背疮和砍头疮,那就基本靠近死亡边缘了,这种恶疮好发于背部,中医上也叫背疽,初发时犹如粟米大小,逐渐肿胀起来,而且此症多侵犯脏腑,如果不及时救治,最终脏器会受到严重损伤,古代认为背疽是外科病中的顽症之一。
历史上打破吴兰,败退张飞,打败吕范的曹休,如此厉害的人,最后就难敌疮痈之毒。刘备,努尔哈赤也是死于背疮。朱元璋手下的开国功臣徐达背上出疮,朱元璋出于关心,命人给徐达送去一只蒸鹅,但是古人认为吃蒸鹅会加重疮的发作,可是皇帝的好心臣子也不能随意辜负,徐达只好含泪吃了蒸鹅,随后便恶疮发作而死。这是出自野史的一段记载,真假无从考究,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古代在对于疮疾治疗上的落后和无知。
除了因疮而亡的名人,古代对付疮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用嘴吸掉疮毒。当年吴起的士兵得了疮,吴起就为他们吸出疮毒而士兵获救的记载,既然靠嘴吸就能治好疮,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人先后死亡呢?后来经过判断,吴起士兵的疮大概也就是普通的小疮而已,而且生长的部位也不在背上,所以才会被治愈吧。
明清时期,背疽再治疗方面的经验才算成熟,但是依然属于绝症,能活下来的人几乎九死一生。
其实在古代一般因为背上长疮丢掉生命的人,很多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体力旺盛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因为长疮而丢掉生命的概率非常罕见,至于为什么老年人会因为背上长疮丢掉生命,而年轻人不会,说到这里,我们得解释一下古代背上的疮到底是什么。
古代背上长的疮在现代被我们称为背痈,背痈一般在免疫力低下的老人身上非常常见,很多老人因为身上糖尿病的原因会导致身体的系统失去平衡,也因此被身体外的细菌找到有乘之机入侵身体,在细菌的感染下,人后背的皮肤就会隆起,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背痈了。
这个背痈的面积覆盖非常大,有时小半个背都会被一个痈爬满,背痈的感觉是比较硬的,皮肤因为长久的隆起会出现一点的角质化,坚硬是在所难免的。
人长了痈之后背后会出现很多脓水,平时生活作息非常不方便,躺下来的时候会疼痛万分,除了背后的疼痛之外,背痈是影响到整个身体的。
老人背后长痈之后会受到很多影响,比如会经常的头晕、口渴、恶心、怕冷怕热、还有吃东西会经常不受控制的呕吐,严重的还会导致人神志不清、咳嗽不止。在古代冰块是个很稀缺的东西,如果在夏天患上了背痈,虽然热水也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大家想想在那个大热的三伏天里,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还要时不时的端着一盘热水敷在背上,这种炎热是很多老人忍受不了的,所以古代老人患上背痈的死亡率之高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背上发疽”在古代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历史上有不少名人都是因为背上发疽而死。比如楚汉时期的范增,三国时期的曹休、刘表等人,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名人死于此疾。在这些死于“背上发疽”的古代名人中,大诗人孟浩然和明朝开国名将徐达最令人感到可惜。他们原本都是可以避免这种死法的,结果还是没能逃开命运的安排。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大部分都是五言短篇,内容也主要是描述山水田园景色和旅行生活。虽然历史上许多人评价孟浩然的诗作不如王维境界广阔,但是在唐朝这样一个盛产诗人的朝代,孟浩然仍旧可以占据一席之地。他的诗歌给人一种恬淡、清新的感觉,令人读后仿佛置身于江南山水之间。
唐朝时期的那些著名诗人,有许多都是至交好友,互相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比如李白和杜甫,他们两人之间的私交就很好,还曾一起结伴寻仙问道。同样的,孟浩然也有一位诗人朋友,就是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径襄阳,特意前去拜访孟浩然,两人之间相谈甚欢。好友之间相见,除了谈诗论道之外,肯定还要美酒美食大快朵颐。当时孟浩然正巧背上生疽,按照大夫的嘱咐,是不可以暴饮暴食的,尤其不可吃海鲜螃蟹之类的发性食物。可是两人相聚正欢,孟浩然也无暇顾及许多,最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可以说是死得比较冤,根据《孟浩然诗集》中的记载,孟浩然背上的疽是两年前的夏天生的,为了治疗此疾一直在襄阳卧床休养,此时已经处于快要痊愈的状态了。也许是因为一个人卧床太久,所以王昌龄来看望他的时候,他在兴高采烈之下就忘记了大夫的嘱咐,最终背疽发作而死。
按照古人的观点,背上生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是要忌口的,不能吃发性食物,也就是平常人们口中所说的“发物”。背上生疽在古代本就难以治愈,如果再管不住嘴那就更加无药可医了。孟浩然是因为见到王昌龄太高兴了,所以误食海鲜导致背疽发作。而明朝的开国名将徐达就更悲催了,他是在被逼迫的状态下才破了口忌。
在正史中,徐达确实是因为背疽发作而死,至于为什么背疽发作,史书中并没有提及。不过,在许多民间传说中都认为,徐达是因为吃了朱元璋御赐的烧鹅才导致背疽发作。
据说朱元璋因为忌惮徐达功高,生怕徐达日后谋反,所以一心想要除掉徐达。可是徐达一直以来对他忠心耿耿,朱元璋想要除掉徐达却苦于找不到借口。后来朱元璋听说徐达背上生疽忌讳吃鹅,于是就特意御赐了一座全鹅宴给徐达。
皇帝赐宴不可不吃,而且还一定要吃完,才能表示出对皇帝的尊敬。徐达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意,于是含泪吃完了这座全鹅宴,最终背疽发作而亡。
民间传说大多都比较荒诞,朱元璋赐鹅一事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可能是因为朱元璋诛杀功臣做得太过分了,后人才会将徐达的死归咎在朱元璋身上。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哪怕以徐达在明朝的身份地位来说,得了背疽依然是难逃一死。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古代有很多在史书中被著书立传的名人,得了背疽同样也是难逃一死。
那么,古书中所记载的“背上发疽”到底是什么?为何古人患上后,就无药可救?从史书中可以看到,古代因背疽而死的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为何最后仍旧无药可救呢?这主要和古代的医疗水平有关系。
背疽是蜂窝疽,有别于临床上的蜂窝织炎。其特点是起病的初期,皮肤会出现疮样的疹子,如粟,呈弥散性分布,高出皮肤,颜色骚红,疼痛比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疹子上会有脓点,形状如蜂窝样,所以称之为蜂窝疽。疹子上的浓点比较粘稠,不容易破溃,按压可以渗血。发病十天后,会自行破溃,溃口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扩展资料:
背疽诊治饮食注意事项:
1、忌不洁饮食: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夏季,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要吃变质食品。因为被污染变质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细菌毒素,对胃黏膜有直接破坏作用。放在冰箱内的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如发现变质,要坚决扔掉,禁止食用。
2、忌饮食无规律: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但并非清淡饮食就能缓解病人的症状。应以饮食规律,勿过饥过饱,少食多餐为原则。尤其是年老体弱,胃肠功能减退者,每日以4~5餐为佳,每次以六七成饱为好。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注意维生素等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含量。
3、忌过冷,热,硬食物:过凉的食物和饮料,食人后可以导致胃痉挛,胃内黏膜血管收缩,不利于炎症消退,过热的食品和饮料,食入后会直接烫伤或刺激胃内黏膜。胃炎病人的食物应软硬适度,过于坚硬粗糙的食品,粗纤维的蔬菜,用油煎炸或烧烤的食品,食用后可加重胃的机械消化负担。
-背疽
朱元璋对曾经协助自己建立明朝江山的功臣们,很多都下了狠手,杀贪官还能理解,但是杀功臣的时候,朱元璋也是毫不客气的。比如徐达,相传徐达当时已经生了背疽,眼看着就已经没几天能活了,大半个身子都入土了,但是朱元璋还是赐给他一直烧鹅,吃了烧鹅之后的徐达就一命呜呼了,可以说是朱元璋赐死了徐达。朱元璋明知徐达活不了多久了,为什么还要赐死他呢?
公元1384年,留守北平的徐达背部生疽,眼见活不成了,对于这位老兄弟,朱元璋很是关心,先是派他的长子徐辉祖带着自己亲笔信前去慰问,不久,又将徐达从北平接到应天府,1385年,徐达病逝应天府,享年53岁。
对于徐达的死,正史的说法是病死,自然死亡,而野史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朱元璋毒死,另一种则是徐达背部生疽,不能吃烧鹅,朱元璋却赐给他烧鹅,含泪吃完之后,全身溃烂而死。
正史记载,未必可信,野史记载,也未必没有道理,为何徐达背部生疽,眼见活不成,为何朱元璋还要赐死他?原因有三,最后一点很现实。
原因一:徐达地位太高
1363年,番阳湖之战,徐达大败陈友谅,1365年,徐达攻克平江,灭掉张士诚,1368年,徐达攻入元大都,1369年,围攻兰州,1370年,将元军赶至漠北
徐达开国功臣这一名号,朱元璋都认可,在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碑文中,便这样说。
但这第一功臣,也是第一威胁,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杀了很大一批功臣,蓝玉、胡惟庸案,牵连一大批人,这些开国功臣一死,更显得徐达树大招风,出众的军功,便成了徐达的催命符。
只要徐达活着一天,朱元璋便一天不能安枕入眠,虽然是生死兄弟,但除掉徐达,势在必行。
原因二:徐达是朱棣老丈人
太子朱标,是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但朱标的太子之位,并非没有竞争者,燕王朱棣,便是最有利的竞争者之一,很不幸,徐达便是燕王朱棣的老丈人。
只要徐达活着,这杆旗往那儿一立,人才便会源源不断涌向朱棣,这样一来,太子之位便会受到威胁,将来极有可能出现停尸不顾,束甲相攻的局面,这是朱元璋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杀儿子朱棣,朱元璋下不去手,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赐死徐达。
原因三:徐达比朱元璋小4岁
徐达比朱元璋足足小了4岁,别看仅仅4岁,这对古人来说,却是很大的差距。
是,徐达背部生疽,奄奄一息,但谁敢保证他不会挺过来?要是徐达真活过来了,将来自己死了,朱标继位,那还不是霍光第二?
老朱家的江山,如何能让别人染指,即便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也不行,杀徐达,势在必行,与其将来再找机会,不如趁这个机会,除掉这根心头刺。
徐达是跟随朱重八一同打天下的开国元勋,最后的死因却众说纷纭,很多人都猜测徐达是被朱元璋送去的烧鹅毒死的。
徐达和朱重八一样,同为草根,务农为生,但是却勇猛刚毅,处处敢于争先,不落人后。
当年也是应朱重八的邀约入伍,追随郭子兴,其后更在滁州一役当中崭露头角。因为滁州粮草供给不足,所以二人转而攻打和州,不料朱重八却被孙德崖抓走。为了救回朱重八,徐达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至此两人便结下了救命之恩。
至正十九年,徐达智取池州,并且缴获甚多辎重,被朱元璋封为上将军,此时的徐达刚刚二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随后,徐达又受朱元璋之命,四处征讨,平定天下。
多年的征战损耗了这位大将军的身体,至晚年已经疾病缠身,不似当年的威武霸气。很多人猜测朱元璋赐死徐达,主要是出在御赐的烧鹅上,那么这个烧鹅有什么问题呢?
其实这个烧鹅本身并没有做过手脚,只是徐达年老,患了背疽,所以不能食发物。那么徐达是因为吃了烧鹅这种发物而死的吗?首先来说一下烧鹅能不能吃死人。背疽是一种背部的皮肤呈现化脓性感染的一种疾病。听起来很复杂啊,其实也是挺折磨人的,尤其是在消炎药匮乏的古代。
烧鹅确实是发物,但是却不能致人于死地。朱元璋赐烧鹅给徐达,让他心里发觉自己被皇帝猜忌,所以才自尽身亡。毕竟胡案在前,诛杀功臣磊磊,徐达和朱元璋自小一起长大,也是心知肚明,自尽或许是自己最体面的死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