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由来,可用因、缘、果加以阐述。身体是因,因坏可分体伤及热能不足 。缘如按推、温敷、药食、劳累、情绪、环境等。果指疾病之症状、仪器检测之结果、医学病名及病因。
故因要影响果,必须藉助体外的缘,同样缘要影响果,必须藉助因的运作才行,单一的因或单一的缘都不会产生果。必须要因缘具足,果才会现前。
切莫将缘作因(把风寒或中暑当成症状的因)而使外缘及内因混淆不清,或倒果为因(把肿瘤当痛的因)而说果生果,或弃因谈缘(不谈身体运作却谈药食、按推有治病功效)而说缘治果。
至于处理方法,必从因着手,善用诸缘,以改善热能及体伤。因变果转,治病不难;舍因逐果,自招其祸,惟智者明断。
原始点是经临床实证的疾病起源处,位于身体一系列固定部位;避开患处在这些部位找到较痛的点,称为原始痛点,亦称他处体伤。
故原始痛点须经按推、确认、双方互动才能成立,而患者感觉疼痛的部位,或按推者觉得患者身体有异常,都是单方感觉,统属虚妄,皆非原始痛点所在。
身体随时都在变化,并无固定形态,任何形态都属正常,因此不能说何种形态是错的。
药食对健康的影响,在其寒热性,不在其成分,故只须辨别其寒热性即可。
热能不足者勿食甜、酸、酒、茶、冰品、生冷蔬果及海鲜等,日常饮食宜少水、少油、少盐、少加工品,宜多吃温热性药食,无须强调营养均衡,因为热能不足才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身体随时都在变化,而任何变化都会消耗热能,故体内的热能只会不足,不会过多,因此不存在中医所谓的热性体质,而虚(寒)火、上热下寒、表热里寒或寒热交杂等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寒热性相违,性相违不可能在一体内同时并存
保健之道,须注意身体的变化,随时补充外内热源,否则一旦热能严重不足,就会使体伤进一步恶化,造成患者感觉错乱,而出现假热之症,如怕热、灼热感、红肿热痛、发烧、潮热、口渴喜冷饮等。以上症状不但不可用寒药及冰敷,并且按推后仍须温敷及服温热性药食。
药食只能帮助身体的运作,而不具有任何治病的功效改善热能使病痊愈的是药性而非药的成分及功效。因此不能说药食或保健品具有任何治病的成分及功效。
就像生病后热能更加不足,服适量温热性药食或温敷,却感不适或症状仍在,皆属体伤所致而非药食或温敷有误,应先按推,再服或敷即可。
医疗须有立即性,且要从因下手,才可根治疾病。若从果下手,就像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一样,只能暂时改变症状,却无法断除病根。按推、温敷、运动或药食等只是一种缘,都必须透过因,也就是身体热能及组织的运作,才能产生作用,否则就不具有任何治病(果)的功效。
手术、西药或寒凉药食透过因的运作就算可改变症状,却使热能更加不足而致身体运作功能变差,陷入因坏果就坏的恶性循环,埋下更大隐患。要根治疾病而不留后遗症,就必须改善热能不足而使身体运作功能恢复正常。
不谈身体热能及组织的运作,而宣称按推、温敷或药食可以驱风湿、以毒攻毒、清热、利水、安神、开窍、止血都属妄念,或治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忧郁、失眠、细菌、病毒亦属戏论。
疾病之症状、仪器检测之结果、医学病名及病因,皆属果、影子。以上统统不可在患处处理,但可温敷。
身体感受或出现的症状:疼痛、酸、麻、痒、胀、闷、剌、晕、抽筋、口干、口破、口苦、口臭、发烧、潮热、灼热、肿、烦躁、谵语、目赤、出血、红肿热痛、多汗、盗汗、红斑、疹、流鼻涕、耳流脓、咳、喘、腹泻、便秘、小便困难、呕吐、白带、肌肉跳动、下坠感以上症状皆因体伤及热能不足所致。
故一种体伤(因)可出现多种症状(果)。而西医是对一种症状(果),会给出多种可能的因使人更加困惑不安,不知健康要靠自己(可参考保健之缘),反而相信检测的结果,总以为只要仪器能找出病因,好像病就可根治一样,殊不知检测出来的全属果,根本与因无关,更别说根治疾病了。
如检测出高血压、糖尿病,即使吃一辈子的药也不会好,何况西药全属寒凉,对身体有害。既然如此,为何患者还吃呢?因为害怕高血压会脑中风,糖尿病会眼瞎了,可是这些病彼此都是果,根本互不相干,吃那些西药反而是发病的助缘。
父母给的身体是因,之后由身体生出来的是果,而仪器检测出异常的,皆非身体本有,故属果。且因(他处体伤)是仪器检测不出来的,故除本处急性外伤,凡被仪器检测出来的统属果。就算大如肿瘤、肝硬化、骨刺、结石、椎间盘突出或小如细菌、病毒甚至各项指数等,都是一种从生到老,随着热能不足及体伤变化而产生的果。
果不生果,就如同发白不会生出头痛、头晕,面皱不会生出肤痒、溃烂,肝硬化不会生出腹痛、腹水,肺纤维化不会生出咳嗽、气喘,高血压不会生出脑中风,糖尿病不会生出眼睛瞎,肿瘤不会生出倦怠、暴瘦、疼痛。总之所有果就如同发白面皱一样,是不会生出各种不同症状来令身体难受,因此果是不该被处理的。
他处体伤、本处体伤及热能不足三者最简单的区别方法就是找到原始痛点按推后
保健之缘:正确观念、按推原始点、外内热源、运动、稳定情绪、规律作息、适当休息以上保健之缘可补充热能,加速体伤的修复,使疾病消失于无形。遇有疾病,因保健得宜,必会快速恢复。
受伤后的保健观念:手避免握拳、持重。脚避免坐久、站久。腰背避免弯腰、持重。关节如腕、肩、颈避免转向痛侧。
不论任何急、慢性疼痛,皆由体伤引起,只是慢性劳损与急性脱臼的处理方法不同,不能把他处体伤当成本处体伤处理。
脏腑受损的组织本身就是果,果不会产生痛。亦非痛的因。
细菌病毒不是生病的因,它只是其中的一种果、症状而已。
西方医学认为是病毒引起,又说病毒无药可治,故疫苗可防治过去及未来的病毒,根本就是背离事实、一派胡言。
生命能否延续,与癌肿瘤的有无、大小、多寡无关,而是跟体力有关。
所有疾病皆因热能不足、体伤所致,故不管任何原因(缘)造成,也不管分属内科或伤科,或任何医学病名、病因(果),其处理方法都是一样的:只要找出原始点按推,再加内外热源处理即可。
如果只知病名如高山症、糖尿病、高血压、不孕、血癌而不知如何下手,则可从症状部位找出相关之原始痛点处理;若无明显症状,则可从一条脊椎(颈部、上背部、下背部、荐椎部)加上七处(头部、肩部、臀部、踝部、足背部、肘部、手背部)原始痛点处理,并用内外热源温之。
症状每天反覆或持续发作近乎或者是24小时称为重症。重症患者不但体伤严重,而且热能严重不足,但体伤如果不先处理,有时热源难以吸收,反而出现各种假热症状。
对虚弱者手法须精准、灵巧,力道以患者能承受为宜。外内热源使用均以患者感觉温暖舒服为宜。对虚弱者上述按推及热源使用,若无身(运动)、心(情绪、观念)配合,终将失败。
古代中医的"一针二灸三用药",从原始点医学的立场看,第一用针,即是先处理体伤以解决症状;其后温灸与用药,即是用内外热源来改善体寒,以补针之不足,助体伤之修复。故其思路,也是从因下手,标本并治。
身体随时都在变化,而在变化过程中会消耗热能,故体内热能只会不足,不会过多,因此只有寒性体质,没有热性体质,尤其生病时须动用更多热能来维持身体的运作,以进行体伤的修复,此时体质必然变得更寒。
药只能改善热能不足,而无归经及任何功用,故药只要区分出热、温、平、凉、寒之性即可。药性可用药味来辨认,如酸、甜属寒,甘、咸属凉,辛属温,辣属热,唯苦不定。
故改善体寒使病痊愈的是药性,而药性绝对不可跟成分及功效混为一谈。以此类推,所谓药有补气、补血、补阳、补阴之说,也是不能成立的。
没有因,单一的缘不会产生症状。患处不能碰的是一个真理,你绝对不能碰,谁犯了谁倒霉,就是会让患者加重。努力还是可以让患者延长寿命。
如果没有经过自己亲人或是自己经历过一场生死,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医者,他绝对不会感同身受病人有多苦,以病人为第一位。他不会考虑说怎么样来帮他们节省经济的负担,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绝对不会考虑到那么多的,然后也愿意无私地付出
(出处: 原始点志愿者公益论坛)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d2f11657337
来源:
如图按推手背部原始痛点,注意不要按到肿的部位
按完后注意记得热敷。
按完后也可以再按肘部原始点
一样记得热敷,热能很重要
白内障、耳鸣、乳房痛
一开始学习原始点,唯用「神奇」二字来形容。看着身上有毛病的学员,一个个上台,张医师一位位处理,没几分钟,症状马上减轻,甚至消除,让人觉得就像变魔术一样,要不是现场亲自聆听,还真是不敢相信。
而我学习之后,在现实中感受,也对张医师演讲的理论有更深刻的了解。
昨天,有人介绍,说有四位长辈,因为听人介绍原始点,感觉很好奇,也很想学。所以就想请我去教教他们手法,因为我学过原始点的手法。
四位长辈的年龄平均大概在五、六十岁,我就帮他们按按看。其中一位女士,她有白内障。我按她头部原始点,她非常痛。按完两遍,她起来后说,原来看东西好像隔了一层,有点朦胧,但是按完后,视力感觉就比较清晰了。还真的当下就缓解了症状。
另外一位男先生,是耳朵出问题,一边耳朵听不到,另一边耳朵有「哄、哄」的声音。我也帮他揉了头部原始点,他也是疼得不得了。但揉完后起来,这位先生竟然说,「哄、哄」的声音没有了。
不过,最近一直下雨,天气凉,这位先生身体又寒,所以不多久,他又开始有「哄、哄」的声音了。我想又是筋绷紧吧,因为我本身身体寒,以前有人帮我揉过后,当下就缓解,但是不多久,又回去了,所以寒性体质需要温敷,平常也需要内外热源调整。因此,我就请他温敷,但受条件限制,没有办法温敷,也就只好作罢了。
我就帮她揉上背部,还有岗下肌和肩胛骨那边的原始点。找一找,她的痛点正好是前面对应过来的两个点,真的非常明显。其它地方按就不痛,但那两点一按就疼得不行。我就帮她揉一会儿。后来,她起来以后,说好很多了,身体轻松不少。到晚上去吃饭,她也敢说话了,旁边的人也说她好了很多了。
但让我奇怪的是,她所说的痛,在乳房下侧,可是那儿明明没有伤,而她的膝盖却瘀青了,也有些瘀血,可是她竟然说膝盖不痛,还会用手拍打膝盖,看样子是真的不痛,但明明瘀青了一大片,我就奇怪了。
后来,我突然想到,张医师曾经在课上有讲,出血并不会痛,像胃出血,也不会痛。会痛,其实是筋伤。看到这个,真的很有说服力啊,真是这样。
像这位女士,痛在乳房下侧,我揉她原始点,她的痛就减轻了,的确是筋伤所致啊。
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原始点,都特别开心,也一起分享彼此在学习中的体会,真是很喜悦。我就建议他们看张医师的讲座,因为张医师一再强调,理论很重要。而手法在光碟上也有教,教得也特别详细,所以也请他们自己回去看手法教学。
这套看似简单,越学却越觉得它有内涵,有趣味,在学的过程中,也开始理解张医师讲课中,我原本听得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这套不用打针吃药,方便快速又有效,帮人解决眼前疼痛立竿见影,真是稀有难逢啊!
1、背部、胸部、胁肋部 背痛、胸椎痛即后背的脊椎痛、膏肓痛。
治疗:推拿胸椎两侧之痛点。
2、腋下痛及侧胸痛。
治疗:可推拿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即棘下肌)。
3、肩部(可略分前、后、上、下部位)、肩膀及上臂部肩酸痛(五十肩、冰冻肩)肩前面痛、肩胛骨上方酸痛、腋下及侧胸部痛。
治疗:可推拿肩胛骨之中间及外侧缘,少部份患者须推拿颈椎及胸椎(T1-T4)之两侧。
一般注意事项
1.按摩者的双手应保持清洁、温暖、指甲应修剪,指上不戴任何装饰品,以免损伤被按摩者的皮肤。
2.为了按摩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按摩者的体位应便于操作,被按摩者的肌肉应充分放松。
3.全身按摩时应注意操作方向,要顺着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方向。
4.按摩时,要注意顺序,用力要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
原点疼痛疗法
生命有四大征象,即是“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四者如果正常,就代表生命是健康的,但严格来说,应该要加上是否会“病痛”一项,五者合称为“生命五大征象”,因为,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没有“病痛”应该是很重要的健康指标。
要特别注意的是:您觉得“病痛的地方”不过像是人的“影子”而已(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任何一处病痛,都有一个固定的起源点,只要在起源原始点适当的处理,那么病痛就会立竿见影的消失,所以身体有病痛产生时,不能从病痛的地方去治疗,那么应该从何处去治疗呢?应从病痛的上方或别处去处理(病痛在下,从上方处理,病痛在前,从后背处理,病痛在旁侧,从中间处理)!张钊汉医师在“以人为本,以病为师”的原则下,研创出十项治疗原则,还有十三处人体部位的具体治疗方法,十项的治疗原则
1、大部份疼痛皆由筋伤所致,很少因骨头及关节移位所引起。
2、患者感觉的痛处,不要推拿。
3、关节及骨头,不要推拿。
4、疼痛的起源原始点,大多位在骨旁处。
5、感觉疼痛的起源原始点,一定要往上找,也就是推拿上面的起源原始点,才能解决下面感觉的疼痛,除头部及颈椎例外。
6、在上肢,我把它分成阴面及阳面,只有在阳面才可找到原始的痛点,阴面大多无需推拿。
7、在下肢,除股内外侧肌及阳陵泉外,包括大腿、膝盖及小腿,都是不需要推拿的。
8、原始的痛处,有时并非一点,不过范围绝不超过一根食指长。
9、关节受伤,如颈椎、手腕等,日常生活宜转向不痛侧。
10、因病情需要,推拿力道宜分轻重。
其它常见内科运用
心脏病:推拿背部与心脏相对等高的胸椎旁两侧之筋,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咳嗽、气喘、发烧:推拿背部与肺脏相对等高的胸椎旁两侧之筋,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胃脘痛胃胀气:推拿背部与胃相对等高的胸椎旁两侧之筋,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脐下小腹痛或左右少腹痛:推拿荐椎之两侧(即臀部之两侧),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痛经:推拿腰椎及臀部之两侧,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皮肤痒:前胸痒推背部胸椎或腰椎之两侧,手上臂痒推拿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手下臂痒推拿肘后肱骨旁之肱三头肌外侧肌头,足下肢痒则推拿两侧之臀部,将痛点揉开
睡眠障碍:由颈椎推拿到腰椎,所有痛点将之楺开,即有助于睡眠(寒证须加温灸)
6、臀部、下肢、下腹部
臀部定义:即髂骨上缘以下到臀横纹以上之部位,相当于上肢的肩胛部;
治疗原则:臀横纹以上痛推腰部,臀横纹以下痛推臀部。
臀部痛及上缘痛(即髂骨上缘、L4下面一点。约在肠荐关节)、坐骨结节痛、
髋关节痛(或叫环跳骨痛,大转子痛,)(均属臀部痛)
治疗:臀部痛(臀横纹以上),则推拿腰椎之两侧,
若腰部推完改善不大,才加推臀部。
坐骨神经痛(视其疼痛部位而定,有臀部、及下肢麻痛等)
治疗:若仅臀部麻痛(臀横纹以上),则推拿腰椎之两侧;
若仅下肢麻痛(臀横纹以下),则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
若臀部及下肢皆麻痛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腰)至下肢时,应优先推拿腰部再处理臀部。如腰部推完改善不大,才加推臀部。
下肢部(臀横纹以下)
大腿痛(包含大腿前侧痛、大腿后侧痛、大腿内侧痛、大腿外侧痛)、
膝盖痛(髌骨除外,包含膝盖前缘痛、膝盖后侧痛、膝盖内侧痛、膝盖外侧痛)、
小腿痛(小腿后侧除外,包含小腿前侧痛、小腿内侧痛、小腿外侧痛)、
足跟腱痛(阿基利斯肌腱痛)
足踝关节扭伤疼痛
治疗:可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可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推拿均可)。
小腹少腹部
鼠溪沟痛、耻骨或痛
治疗:可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可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推拿均可)。
下腹少腹部内科
治疗:(1)、推拿臀部与该脏器或疼痛部位相对等高的荐椎外两侧之筋,往上约一巴掌长的区域,将痛点揉开。
(2)、寒证须加温灸。
(3)、请参考其它常见内科应用。
重点整理:
臀部痛,推腰部;改善不大时加推臀部。
荐尾椎、下肢部或下腹少腹痛,推臀部;
7、膝盖
膝膑骨痛(例外)
治疗:在膝盖上缘股四头肌之内侧肌及外侧肌位置找出痛点。
膝腘痛、膝盖不能弯曲(即膝盖后侧痛)
治疗(1)推拿同侧之臀部
(2)若仍疼痛再推拿胸腰椎之两侧。
8、小腿部
小腿胫骨粗隆痛(例外)
治疗:可推拿小腿外侧约阳陵泉穴之位置。(在胫骨及腓骨间)
小腿肚痛及抽筋:(属于小腿后侧部,例外)
治疗:可推拿同侧之胸椎旁(约略在T4-T7之侧边)。
9、足部
足跟底痛(足底痛):
治疗:可推拿内踝骨旁之后缘及后缘之上部(约九成在内踝骨后缘,一成在外踝骨后缘)。
足扭伤、足底中段痛
治疗:不管是踝骨内侧或外侧,都在踝骨旁之前缘及下缘,找出痛点然后加以处理。(以双手虎口围绕踝骨一周之圆线,暂称为“踝骨圆线”,若痛点在踝骨圆线以上时应从臀部处理,痛点在踝骨圆线以下时从踝骨内前缘或外前缘处理)
足拇趾痛
治疗:推拿拇趾外侧骨旁之蚓状肌。
足趾痛、脚底前半侧痛、足趾发紫、足粘足湿足汗、足胀红、足皮肤龟裂
治疗:推拿脚趾骨间之蚓状肌。
10、肩部(可略分前、后、上、下部位)、肩膀及上臂部
肩酸痛(五十肩、冰冻肩)
肩前面痛、肩胛骨上方酸痛、腋下及侧胸部痛(侧胸定义:在胃经外侧旁,约略从腋窝前、下至乳下第五肋之间带状区域)
治疗:可推拿肩胛骨之中间及外侧缘,
少部份患者须推拿颈椎及胸椎(T1-T4)之两侧。
肩胛骨疼痛或膏肓痛(即肩后面痛)(膏肓痛应放在背部痛来讲)
治疗:推拿同侧背部上胸椎旁痛点(由上面T1侧边往下推拿到痛点的水平线),
若对侧有痛点,亦须将对侧之痛点揉开。
肩膀酸痛(肩井穴附近痛)(这个部位视为颈部)
治疗:可推拿颈椎之横突处,约略在胸锁乳突肌。
上臂痛(肩痛引上臂痛)
治疗:推拿肩胛骨之中间及外侧缘,但若无改善,则是属胸椎问题,须推拿水平位置之胸椎旁。
肩痛不能举或肩痛不能向后伸
治疗:活动时肩前面或肩胛上方尽端痛,则可推拿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
活动时肩后面痛,则推拿水平位置之胸椎(由上面T1侧边往下推拿到痛点的水平线),活动时肩膀痛,推拿颈椎,活动时肩膀上面及肩后面同时痛,则推拿颈椎到胸椎。
五十肩或冰冻肩(五十肩的痛很广,可以是前、后、上、下)
治疗:视其疼痛部位在前、后、上、下何处,再定治疗点
注意:患者如果肩胛骨上面或肩胛骨痛合并五十肩或肩臂痛,应优先推拿颈椎及上胸椎,其次再处理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
重点总结:
肩部前、上、下部位痛,都是推肩胛骨之中间及外侧缘;
肩部后面部位痛(即胛骨痛)是推背部上胸椎旁痛点。
肩膀定义为肩井穴附近,将这部位视为颈部的范围,所以若肩膀痛就推颈椎后之棘突两侧至横突后或再加胸椎1~4。
11、肘部、下肘臂部
手肘痛、肘臂痛、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手腕关节旋转痛
治疗:肱三头肌之外侧肌,即推拿肘后肱骨旁之肱三头肌外侧肌头(痛点愈往下臂移,则按点由肘往上延伸),痛点推开即愈。
12、、腕部
手腕痛、妈妈手、腕关节腱鞘囊肿、腕隧道症候群
治疗(1)推拿手背桡骨头及尺骨头中间肌腱之痛点。
(2)部分患者须推拿肌腱之两侧。
13、手指部
拇指痛
治疗:推拿第一掌骨及大多角骨间之骨旁,即拇短展肌,约鱼际处。
手指痛、手掌正面痛、手指发紫、手粘手湿手汗、手胀红、手皮肤龟裂
治疗:推拿掌骨间之蚓状肌
手指麻(手部过度使用导致局部肌肉紧绷造成之手指发麻,由矧状肌所引起的原因最多,偶而拇指麻须找肘部外侧肌推拿,整肢手麻要推肩外胛骨中间及外侧缘)
治疗(1)推拿掌骨间之蚓状肌
(2)若无效,则推拿肘后肱骨旁之肱三头肌外侧肌头
(3)整肢手麻,须推拿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
(4)可配合拉指。
(5)若为颈椎因素导致手麻:优先推拿颈椎,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其次再处理手肘与手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