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弯腰或久坐后腰部僵硬、疼痛要引起注意,绝不可大意。因为此症状是“湿气闭阻”引起的( 活动活动过一会湿气散去症状就会减轻或消除 ),也是腰肌劳损的早期表现特征。一般这种症状多是受风寒湿邪侵袭腰椎筋脉,致使寒湿气淤滞在腰椎内形成病灶而引起的。而治疗腰椎疼痛、腰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最理想的方法从目前来看,应该当属中医外敷药,穴位贴覆。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可直达病灶,用于祛寒除湿、温经通络。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来促进血液循环,对局部发生的病变及时的进行修复,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康复的目的。这种方式既方便、快捷,又安全且无副作用,缓解或康复后也不易复发。 我患有腰椎病,腰部酸胀、疼痛,非常痛苦,在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也没见什么效果。就在五一前,经好友介绍用了一个药名叫‘力夫液 ’的新产品(用谷歌搜搜应该能找到),产自加拿大,纯植物提炼。没想到治疗效果会这么好,用了也就四、五次症状就基本没有了。 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是止疼痛、祛寒除湿、温经通络的效果——真棒!!!因为是个外敷喷剂,所以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将药物直接喷敷在病患处,病痛能得到迅速缓解。 说实话,治疗效果这么好的药实在是难得也绝对值得一试。相信用药后您的病症会大大好转,并能尽早康复。 (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腰椎的保暖,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这个部位非常怕着凉,而腰椎病的发病因素多数是由腰椎受寒湿气而引起的。以上我的介绍供您参考吧,但愿能给您带来一点的帮助。) 补充: 更正:产品‘力夫液’应该是皮肤的‘肤’、叶子的‘叶’ 追问: 额还有,我是有些 驼背 的
症状体征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相差悬殊。因此,对本病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必须全面了解,并从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断。现就本病常见的症状阐述如下。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①机制: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主为神经根及窦-椎神经)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或是由于髓核内糖蛋白、β-蛋白溢出和组胺(H物质)释放而使相邻近的脊神经根或窦-椎神经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学性和(或)机械性神经根炎之故。
②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①机制:与前者同一机制,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刺激之故。此外,通过患节的窦椎神经亦可出现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称之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②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
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5)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
(9)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是由于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骶1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热感。
(10)其他: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
(1)一般体征:主要指腰部与脊柱体征,属本病共性表现,包括:
①步态:在急性期或神经根受压明显时,患者可出现跛行、一手扶腰或患足怕负重及呈跳跃式步态等。而轻型者可与常人无异。
②腰椎曲度改变:一般病例均显示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平腰或前凸减小。少数病例甚至出现后凸畸形(多系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
③脊柱侧凸:一般均有此征。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图1)。实际上,此仅为一般规律,尚有许多因素,包括脊神经的长度、椎管内创伤性炎性反应程度、突出物距脊神经根的距离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均可改变脊柱侧凸的方向。
④压痛及叩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节相一致,约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相当于骶棘肌处。部分病例伴有下肢放射痛,主要是由于脊神经根的背侧支受刺激之故。此外,叩击双侧足跟亦可引起传导性疼痛。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时,棘间隙部亦可有明显压痛。
⑤腰部活动范围:根据是否为急性期、病程长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动范围的受限程度差别亦较大。轻者可近于正常人,急性发作期则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甚至拒绝测试腰部活动度。一般病例主要是腰椎前屈、旋转及侧向活动受限;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后伸亦受影响。
⑥下肢肌力及肌萎缩:视受损的神经根部位不同,其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弱及肌萎缩征。临床上对此组病例均应常规行大腿及小腿周径测量和各组肌肉肌力测试,并与健侧对比观察并记录之,再于治疗后再加以对比。
⑦感觉障碍:其机制与前者一致,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其中后型者达95%。早期多表现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感觉完全消失者并不多见,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
⑧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脊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腰5脊神经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第1骶神经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2)特殊体征:指通过各种特殊检查所获得的征象。临床上意义较大的主要有:
①屈颈试验(Lindner征):又名Lindner征。嘱患者站立、仰卧或端坐,检查者将手置于头顶,并使其前屈。如患侧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椎管型者阳性率高达95%以上。其机制主要是由于屈颈的同时,硬脊膜随之向上移位,以致使与突出物相接触的脊神经根遭受牵拉之故。本试验既简单、方便,又较为可靠,特别适用于门诊及急诊。
②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使患膝在伸直状态下被向上抬举,测量被动抬高的角度并与健侧对比,此称为直腿抬高试验。本试验自1881年Forst首次提出以来已为大家所公认。本试验对愈是下方的神经根作用愈大,阳性检出率也愈高(抬举角度也愈小)。此外,突出物愈大,根袖处水肿及粘连愈广泛,则抬举角度愈小。
在正常情况,下肢抬举可达90°以上,年龄大者,角度略下降。因此,抬举角度愈小其临床意义愈大,但必须与健侧对比;双侧者,一般以60°为正常和异常的分界线。
③健肢抬高试验(又称Fajcrsztajn征、Bechterew征、Radzikowski征):健侧肢体直腿抬高时,健侧的神经根袖可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位,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则受到限制,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检查时患者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为阳性(图2)。
④Laseque征:有人将此征与前者合为一类,也有人主张分述之。即将髋关节与膝关节均置于屈曲90°状态下,再将膝关节伸直到180°,在此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下肢后方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伸膝时使敏感的坐骨神经遭受刺激、牵拉之故。
⑤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Bragard征,即在操作直腿抬高试验达阳性角度时(以患者诉说肢体放射痛为准),再将患肢足部向背侧屈曲以加重对坐骨神经的牵拉。阳性者主诉坐骨神经放射痛加剧。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除外肌源性因素对直腿抬高试验的影响。
⑥仰卧挺腹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此时,如果主诉患肢坐骨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⑦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但近年来亦有人用于检测腰4~5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其阳性率可高达85%以上。
⑧其他试验:诸如腘神经或腓总神经压迫试验、下肢旋转(内旋或外旋)试验等,主要用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疾患。
现将常见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意义的症状与体征列于表1。表2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3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分型 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两大型。
(1)椎体型:即指变性的髓核穿过下方(多见)或上方(少见)纤维环,再穿过软骨板呈垂直状或斜向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的髓核突出。既往认为此型少见,实际上,如能对腰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此型患者不低于10%;尸体解剖材料表明此型所占比例可高达35%。此型又可分为:
①前缘型:指髓核穿入椎体边缘(以下一椎体的前上缘为多见),使该边缘出现一个三角形骨块样外观(故临床上误诊为椎体边缘骨折者时有发生)。本型临床上较多见,曲绵域(1982)在102位体操运动员中发现有32例,占313%,较一般3%~9%的发生率为高,可能与此组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及活动量等有关。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腰背部后伸,椎间隙内压力增高,髓核向前移位并突入椎体(图3A)。
视脱出后的病程不同而呈现不同形态,后期可构成椎体边缘骨赘的一部分。
②正中型:指髓核垂直或近垂直状向上或向下穿过软骨板进入椎体中,并形成Schmorl结节样改变(图3B)。因临床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因此不易诊断,尸检发现者约在15%~38%之间。
突出物可大可小,大者易被X线或CT、磁共振检查所发现,小者则常被遗漏。在正常情况下,变性的髓核不易穿过软骨板上的小渗透孔,但如遇后天损害、软骨板变薄或恰巧穿至血管通道遗迹处,则可引起此型。
(2)椎管型:或称后型,指髓核穿过纤维环向椎管方向突出者。脱出的髓核停于后纵韧带前方者,称为“椎间盘突出”;穿过后纵韧带抵达椎管内者,则称“椎间盘脱出”。
根据突(脱)出物所处解剖位置不同而又可分为以下5型(图4)。
①中央型:指突(脱)出物位于椎管前方正中央处者,主要引起对马尾神经的刺激或压迫。个别病例髓核可穿过硬膜囊壁进入蛛网膜下隙。本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及膀胱、直肠症状。其发生率约为2%~4%。
②中央旁型:指突(脱)出物位于中央,但略偏向一侧者。临床上以马尾神经症状为主,同时可伴有根性刺激症状。其发生率略高于前者。
③侧型:指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前方中部者,可略有偏移。主要引起根性刺激或压迫症状;为临床上最为多见者,约占80%左右。故提及本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等时,大多按此型进行阐述。
④外侧型: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的外侧,多以“脱出”形式出现,因此不仅有可能压迫同节(内下方)脊神经根,髓核亦有机会沿椎管前壁上移而压迫上节脊神经根。因此,如行手术探查,应注意检查。临床上较少见,约占2%~5%左右。
⑤最外侧型:即脱出的髓核移行至椎管前侧方,甚至进入根管或椎管侧壁。一旦形成粘连,甚易漏诊,甚至于术中检查时仍有可能被忽略,因此临床上需注意,所幸其发生率仅为1%左右。
怎样开背按摩手法
怎样开背按摩手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他人做背部按摩之前一般都需要先开背,开背的按摩手法需要我们去学习。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了解怎样开背按摩手法的相关内容。
怎样开背按摩手法11、开背的按摩手法
11、扑油;
12、双手指尖相对顺大椎向外打圈(5个)至尾骨,沿腰两侧上提至肩(包肩推至指尖排出);
13、拿捏天脊穴至风池(来回揉捏);
14、肩、在肩甲骨分三部分下推,先左后右;
15、双手拇指打月芽或推脊椎至长强两侧,滑到腰上包肩,推至指尖排出;
16、双手掌从大椎穴推至长强推出;
17、肋骨下引流(从肩推至腰)先左后右;
18、肋上引流(从腰推至肩)先左后右;
19、双手掌从大椎穴推到长强推出;
110、双手指尖相对顺大椎向外打圈(5个)至尾骨,沿腰两侧上提至肩(包肩推至指尖排出);
111、双手在背部做捧水动作;
112、双手直立从腰向两侧滑至肚脐,两侧向上提拉弹起;
113、暖腰;
114、安抚动作结束;
2、开背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21、持久:保持动作和力量连贯性;
22、有力:操作时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指手法直接作用与体表的力,指维持手法所需要之力;23、均匀:操作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都必须保持相对一致;24、柔和:操作时动作稳柔灵活;
3、开背有哪些好处
31、肌肉紧张和疼痛常互为因果关系,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32、开背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3、开背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开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首先是温度方面,精油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油性液体,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室温的稳定。如果温度过高,顾客毛孔内很容易出汗,这样精油就无法很好的被吸收,其功效也无法释放出来了;如果温度过低,精油的活性无法被激发,而顾客的毛孔也会慢慢闭合,毒素无法及时排除体外,这样也是起不到效果的。所以在做精油开背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在温度不高不低的环境下进行。
2、其次,精油开背会舒张顾客背部的毛孔,所以做完这个项目以后,美容师一定要提醒顾客,一天之内最好都不要洗澡,否则很容易让寒气入体,引发感冒。
3、女士在怀孕期间及生理期必须严格杜绝精油开背项目。
开背多长时间做一次,频繁开背有坏处吗
1、精油开背不适宜过于频繁使用,但是也不能间隔太长时间,否则其效果也是不明显的。另外如果是对于失眠、压力大等情况较为严重的话,可以在前期适当增加精油开背的次数,但是一周也不能超过2次。
2、精油开背一次做完的时间比较久,一般需要1~15个小时,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精油更好地渗透进入体内,另外也有足够的时间将原本紧张的肌肉得到有效的放松,精油开背结束之后,整个人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3、精油开背的过程中,对肌肤的按摩过程中,毛孔会打开,肌肤会受到摩擦刺激,过于频繁使用精油开背进行按摩皮肤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容易损伤肌肤;
4、另外精油开背配合使用的精油,如果是过于频繁使用的话,可能会因为过多使用精油而引起身体不适,具体的与选择的精油有关。
怎样开背按摩手法2开背能让背变薄吗
不能。开背只能缓解后背的肌肉痉挛,消除浅表的无菌性炎症,能够让错位的小关节复位。但开背并不包括对后背的矫正,更没有让后背变薄的功效。
后背厚多半是因为后背肌肉丰厚,皮下脂肪比较厚或者是脊柱的相关畸形造成的。只是后背厚,可以试试推拿,要是是严重的畸形了,那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手术矫正了。
按摩可以瘦背吗
按摩最大的作用是让肌肉放松,要让背变薄,还是需要和锻炼结合起来。
可以试着做一个改良的俯卧撑,方法为:手、膝着地,手掌和肩膀在同一条直线上,从头到膝盖呈一条直线,坚持10秒钟,呼吸要平衡。重复3到5次,慢慢的,达到每次坚持30秒。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多伸展,可以选择跪坐,挺直腰背,双手在背后十指交叉伸直。吸气,向上抬起头部和双手。随时给肩膀和锁骨进行按摩,这样可以排毒。
瘦背的运动有哪些
1、招财猫式
后背挺直,站直或者坐直身体,收紧腹部和臀部,调整呼吸。双臂向身体两侧伸展,大臂与地面平行,小臂弯曲,与大臂呈垂直状态。后背伸展并且略有酸痛感。随着深呼吸,双手小臂上下摇动,每天循环摇动3到5分钟。
这个运动是可以伸展整个后背的肌肉群,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背部脂肪然后。这个运动还可以防止驼背产生,能改正身体的姿态。
2、旋转小臂
这个运动是可以加快背部脂肪的燃烧,还能拉伸腹部的肌肉群,瘦背的同时还能给腹部塑形。这个运动还可以提高肩胛部位的褐色脂肪细胞的活力。
3、里外拉伸小臂
后背挺直,站直或者坐直身体,收紧腹部和臀部,调整呼吸。保持后背挺直的姿势,双手在脑后握拳,随着深呼吸,拳头向头部外侧伸展,然后将拳头拉近头部附近,每次循环运动3到5分钟。这个运动不仅是可以减掉背部的脂肪,还能减掉腋窝下的赘肉,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有型。
推背能让背变薄吗
推背是不能让被变薄的。推背的主要作用是让身体的经络畅通,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背部,只要力度是适中的,就会让人的身体感觉到轻松舒畅。经常推背也会让背部的肌肉经常得到运动,久而久之背部肌肉就会变得紧实,背部会比以前更加的好看,推背会让背变薄,这是一种一种错过的认识,倒是可以让背部肌肉更加的紧实。
怎样开背按摩手法3什么是精油开背
精油开背是一种按摩方法,以优质的精油为基础,在背部经络上进行按摩,现在的人整天处于繁忙的工作中,缺乏运动,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中,精油开背使用含有杜松子、薄荷、鼠尾草、甜没药、尤加利、玫瑰、紫荆等成分的活络精油,配合独特开背手法,进行松筋开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紧实肌肤,改善睡眠、调理内脏及减肥等功效。通过精油开背能深层渗透皮肤,疏通精络,减压,放松,更能起到理疗作用,正所谓“痛都不通,通都不痛”,脊椎更是人体的反射区,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能反映在上面的特点:精油开背使用中医传统推拿手法疗法,来加强体内毒素排除并使养分正常输送使人体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而直接加强五脏六腑的背部,腰臀部反射点,并配合了芳香自然疗法来帮助改善身体的各种病症,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免疫力。它能马上消除疲劳,改善亚健康状态。
哪些人适合精油开背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精油开背,应该要了解清楚,一般精油开背的人群还是比较广泛的,对于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以及经常坐在办公室里面的人群来做还是比较适合的,平时需要做体力活也适合精油开背,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会对精油过敏,需要注意一下。适合精油开背的人群还有腰酸背痛以及肩颈僵硬的人群,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面,肠胃消化功能不好,肝肾方面有问题以及精神焦虑,脸色差便秘的人群也是非常适合做精油开背的。每一次在做完精油开背以后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穿好衣物,不要让皮肤吹风,也不要立刻洗澡或者吃冷饮,这样才能避免毛孔里面进入寒气,容易出现着凉情况,也有可能会让身体里面的寒气变得更加严重。精油开背之前最好能够洗澡,这样才能把皮肤里面的油脂以及污垢有效的去除,避免毛孔堵塞出现,能够让精油更好的渗透进去,让毒素有效的排出,所以精油开背之前就可以用温水来冲澡。
精油开背有什么好处
精油开背是一种按摩方法,使用含有杜松子、薄荷、鼠尾草、甜没药、尤加利、玫瑰、紫荆等成分的活络精油,配合独特开背手法,进行松筋开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紧实肌肤,改善睡眠等功效。背部是集五脏六腑有相对应的反射区域,通过按摩可刺激穴位和疏通经络,再配合针对性的精油可解决背部的不适。
1、改善睡眠,头晕头痛,面部肤色暗黄无光泽。
2、改善肩周炎,肩颈疼痛,易落枕,记忆力减退。
3、改善脑部循环差,供血不足,供氧不足。
4、预防颈部淋巴结肿大,长痘。
5、预防形成黑色素,沉淀长斑。
6、预防老年痴呆,心脑疾病。
7、改善咽喉肿痛。
精油开背多久一次
精油开背最好是每月4~6次。精油开背不适宜过于频繁使用,但是也不能间隔太长时间,否则其效果也是不明显的。另外如果是对于失眠、压力大等情况较为严重的话,可以在前期适当增加精油开背的次数,但是一周也不能超过2次,每次需要1~15个小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