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后背是阳气之海!3味药,补阳气,缓解后背发凉、腰酸背痛

中医:后背是阳气之海!3味药,补阳气,缓解后背发凉、腰酸背痛,第1张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的后背,是一片海”,而这个海在中医上指的就是阳气之海,所以要想知道我们体内阳气足不足,是不是亏空了,就可以去看看后背。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身体后背属阳,行于背部的督脉能总督于一身之阳经,而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所以督脉可以调节阳经气血,因此,它也被称为“阳脉之海”,支撑于一身的阳气。

若我们身体后背的经脉,督脉和膀胱经,这两条经脉所经之处,阳气出现异常的话,那么这片阳气之海,就会有干涸的危险,当体内阳气不足,自然这身体也就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走循的部位,会时常感觉后背发凉,腰酸背痛,同时还伴有四肢不温,浑身乏力,胸闷,畏寒怕冷的现象。

从舌象就可以看出它其实是因为阳气亏虚了。阳气不足,则舌体失养,自然也就胖大,另外阳气亏虚,温煦失职,因此这个患者就感觉四肢不温,畏寒怕冷。那为什么这个患者,后背发凉这么明显?这就是因为我们背后这两条经脉,督脉和膀胱经,当阳气有余,就汇聚在我们的督脉,若阳气亏虚了,没有多余的阳气汇聚于督脉了,也就感觉后背发凉,畏寒。

那应该怎么办?当然是缺啥补啥,阳气不足就补阳气,随后开出方子,细辛、炙麻黄和制附片这几味药。患者用了一段时间,复诊时反馈,后背没有以前那样发凉冷痛,畏寒怕冷的情况也缓和了不少。

而这几味药,熟悉药理的朋友,应该发现这其实出自《伤寒论》中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组成。

方中麻黄是用来解表散寒,它可以把自然界侵袭人体的寒邪给散去;

制附子则是用来温阳补阳的,

而细辛自然就是配角,它不仅可以辅佐麻黄解表散寒,还能辅佐附子来补阳气。如此一来,阳气充足通达,体内阴寒得以宣散,自然上述的症状也就消失不见了。

大家要知道,后背是阳气之海。若后背经常感觉发凉,往往是阳气不足的表现,所以如果你有这种情况,那就要重视起来,另外提醒大家有问题要去找中医辨证,不可盲目自己尝试。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

 作者:张仲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 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肢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 黄芩一两(苦寒) 芍药二两(酸平) 鸡子黄二枚(甘温) 阿胶三两(甘温)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 甘草二两(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微寒)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 桂枝(去皮,辛热) 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自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 干姜一两(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咸寒) 猪胆汁一合(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 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 柴胡(苦寒) 芍药(酸微寒)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译文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想吐而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迷糊欲睡,到了五六天,出现腹泻而口渴的,是病在少阴,由于少阴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津液,所以口渴。如果小便清亮的,那么少阴病症就确定无疑。这是因为小便清亮,是下焦虚寒、不能化气行水的确证。283、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紧脉主寒,病人本应当无汗,却反而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证,应当见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症。

 少阴病,症见咳嗽、腹泻,如果出现谵语的,这是用火治法强迫发汗所导致的变证,病人小便一定难以解出。

 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少阴病,脉象微,为阳气虚弱,所以不能发汗。如果阳气已虚,又见尺脉弱涩的,是阴血亦亏,不仅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

 腕骨:本穴即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用。

 少阴病,脉象紧,到了七八天,出现腹泻,脉象忽然由紧转微弱,手足反而变温暖的,这是阳复阴去、疾病将要解除的征象。此时虽然出现心烦、腹泻,势必会自行恢复。288、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自行停止,手足转温暖的,虽见畏寒蜷曲而卧,也属于可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而蜷卧,时而自觉心胸烦热,想减去衣被的,这是阳气来复之兆,其病可治。

 少阴感受风邪,寸部脉微尺部脉浮的,是风邪已去、阳气回复之象,疾病将要痊愈。

 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3时至5时之间。

 少阴病,呕吐,腹泻,本应畏寒、手足冷,现手足不冷,反而发热的,示阳气尚在,不属死候。如果脉搏一时不至的,可以急灸少阴经穴七个艾柱以通阳复脉。

 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这就叫做下厥上竭,是难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身体蜷卧,腹泻,手足冰冷的,是不治之证。

 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腹泻停止而出现头昏目眩、时而昏晕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四肢冰冷,怕冷而身体蜷卧,脉搏不来,心中不烦,手足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病延六七天,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脉微细沉,精神萎靡不振,总欲睡眠,汗出,心中不烦,想呕吐,到了五六天,又出现腹泻,并且烦躁不能安卧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证,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既有发热等表证,又有少阴阳虚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二三天,尚无吐、利等里证,所以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七升,先加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用黄连阿胶汤主治。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蛋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为三条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尽,稍稍冷却,然后加入鸡蛋黄搅拌均匀即成。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患病二、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并用附子汤主治。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成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虚寒证,腹泻,解脓血粘液便的,用桃花汤主治。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取一半入煎,另一半筛末冲服干姜一两粳米一斤以上三味药,加水七升煎煮,至米熟汤成,去掉药渣,每次取七合,加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温服,一日服三次。

 少阴虚寒证,得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解脓血便,可用针刺法治疗。

 少阴虚寒证,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虚虚热上扰,用猪肤汤主治。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以上一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加入白蜂蜜一升,再将白米粉五合炒香,加入药汁中混匀即成,分六次温服。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如果服药后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以上一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发不出声音,不能讲话的,用苦酒汤主治。

 苦酒汤方

 半夏用水洗,破成枣核大小,十四枚鸡蛋一个,将鸡蛋头部开一小孔,去掉蛋黄,把米醋加入其中以上二味药,把半夏加入装有米醋及蛋清的鸡蛋壳中,混匀,把鸡蛋壳置于刀环中,再放在火上煮二三开,去掉药渣,每次取小量含咽。如果服药后不愈,可以再作三剂药服用。313、少阴病,咽喉中疼痛,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主治。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用水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三味药,各取等分,分别捣细筛末后,混合制成散剂,用白米汤冲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病人不能服散剂的,可以用水七升,煮七滚,加入上述散剂两方寸匕,再煮三滚,离火稍稍冷却,取少量药汁含咽。半夏有毒,不应该作散剂服。

 少阴虚寒证,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白通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如果服药后腹泻不停止,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表现,预后较好。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以上五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猪胆汁、人尿,混合即成,分两次温服。如果没有猪胆汁,也可使用。

 少阴病,二三天没有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病人还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如果出现咳嗽的,原方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如果小便通畅的,去茯苓;如果腹泻较甚的,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如果呕吐的,去附子,加生姜,补足上药量至半斤。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有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脉搏摸不到,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三两,强壮的人可用四两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药后病人脉搏马上出现的,可望痊愈。如果出现面部发红的,加葱白九根;腹中疼痛的,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吐的,加生姜二两;咽痛的,去芍药,加桔梗一两;腹泻过度而无物可泻、脉搏摸不到的,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症必须都与方相对应,才能服用。

 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腹泻、下痢兼后重的,是肝郁气滞所致,用四逆散主治。

 四逆散方

 甘草炙枳实破开,用水浸泡,炙干柴胡芍药以上四味药,各用十分,捣细筛末,用白米汤调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咳嗽的,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治腹泻;心悸的,加桂枝五分;小便不通畅的,加茯苓五分;腹中疼痛的,加附子一枚,炮至裂开;腹泻或下痢后重的,先用水五升,加入薤白三升,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再取四逆散三方寸匕加入药汁中,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的,是阴虚水热互结,用猪苓汤主治。

 少阴病,得了二三天,里实证具备而又见咽喉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经过六七天,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虚寒证,脉见沉的,应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

 少阴病,如果饮食进口就吐,心中蕴结不适,想呕吐却又吐不出,初得病时,即见四肢冷,脉象弦迟的,这是痰实阻塞胸中,不能攻下,应当用涌吐法治疗。如果是肾阳虚弱、不能气化,寒饮停聚膈上,而致干呕的,不能用涌吐法,应当用温法治疗,可用四逆汤。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而涩,呕吐,汗出,为阳虚气陷兼阴血不足,势必出现大便频数,解出量反而少,应当用温灸法治疗,可灸头顶百会穴,以升阳举陷。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都分为阴阳,天为阳,地为阴,人也分为阴阳,后背为阳,腹部为阴,后背凉说明阳气大虚,体寒很明显 千万不要刮痧,拔罐那都是泻火毒用的 越泄越虚

调理的方法就是补阳 注意事项平时尽量少吃生冷的东西 汗出莫当风而立

怎么补阳是个问题得用中药调理 所以 建议去正规医院找中医大夫调理

伤寒论第30条辨原文:“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病人的症状像桂枝汤症,按照桂枝汤症的治法进行治疗,结果反而病情加剧,出现四肢冰冷、咽喉干燥、两小腿肌肉拘急疼痛,甚至出现谵语等症,老师预测到了病人半夜手足应当温暖,两腿应当舒展,病情后来的发展果然如老师说的那样,这是怎么知道的呢?

病人寸口脉搏浮而大,浮是感受风邪,大是虚的表现,感受风邪就会产生轻微发热,正气虚弱就会出现两小腿肌肉拘挛疼痛。虽然症状很像桂枝汤症,其实不是桂枝汤症,而是太阳中风兼阴阳两虚症。

因此,在治疗上必须用桂枝汤加附子以温经发汗。但是医生却反而单用桂枝汤发汗,导致汗出亡阳,并兼阴液亏虚,从而有四肢冰冷、咽喉干燥、烦躁等症状出现。

治疗先给予甘草干姜汤,服药后阳气于半夜恢复,两腿就由厥冷转温暖,而两小腿肌肉拘挛疼痛尚未解除,于是再给予芍药甘草汤,服药后,阴液得复,两脚则可自由伸展了。

如果误用汗法伤阴,导致阳明燥屎内结,就会出现谵语、心中烦乱不安等症,应当用承气汤攻下里实,服药后大便微见溏泻的,为燥屎得去,谵语等症则会停止,疾病即可痊愈。

伤寒论第31条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不能自如俯仰,且无汗畏风的,用葛根汤主治。

太阳病,我们刚开始就学过了,分为三种,第一、太阳中风,第二、太阳伤寒,第三、太阳温病,第一个太阳中风我们已经讲过了,用桂枝汤,第二个太阳伤寒是麻黄汤,我们后面会讲。

这一节来讲太阳温病,关于太阳病的这三个证形,前面早就预告了,这个太阳温病是葛根汤,这个葛根汤的症状就项背很不舒服,俯仰的时候总是感觉不是很顺畅,没有汗,怕风吹,简单的讲就是发热、恶寒、恶风、无汗、项背拘急。

当中风的时候,恰逢汗流很多,津液都伤掉了,就变成葛根汤证了。所以葛根汤可以说是温病的方子,因为只有南方比较热,才会大量流汗,津液才会伤到,这时候感冒的话,项背强几几。

人背后是太阳经,几几像鸟羽毛竖起来,背后太阳经整个冰冷的,可以刮痧,或用葛根汤就可以了,葛根汤的症状就是无汗,恶风,因为是中风,所以风吹的很难过。或是用桂枝汤,桂枝汤加一些麻黄再加葛根,称之为葛根汤,这时候重用葛根。

在临床上常见的就是小孩,因为小孩喜欢动,如果小孩不想动了,安安静静的,可能就是小孩生病了。由于小孩子喜欢动,所以,常常会流很多汗,在流汗的时候得的感冒,也就是在流汗的时候,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被风邪或者是寒邪侵入得到的感冒,象这种基本上都是葛根汤证。

所谓的疫病,这个疫来自于劳役的役,在古时候,都是靠苦力劳动来生活,所以人们在冬天干苦力,出了很多汗,结果被寒邪所侵,冬伤于寒,在第二的夏至以前病邪就会发出来,这个就叫温病,葛根汤是治疗温病最好的一个处方。

我们人处在天地之间,受天地之气的影响,在节令正气得的病是不会传染的,冬行春令的时候就会有疫病出现,疫病是会传染的,例如像今年的新冠肺炎。不管疫病有多严重,夏至过后就不会再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070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