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怎么静脉输液

狗怎么静脉输液,第1张

1.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选择皮肤较薄、皮下组织疏松而血管较少的部位,如颈部或股内侧皮下为较佳的部位。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物以及菌苗、疫苗,都可皮下注射。注射时,助手将犬保定好,局部剪毛(对供玩赏用的长毛狮子狗等,为了避免因剪毛影响外观,可在注射局部用消毒棉球将被毛向四周分开),用70%酒精棉球消毒后,以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皮肤轻轻捏起,形成一个皱褶,右手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深约1.5~2厘米,药液注完后,用酒精棉球按住进针部皮肤,拔出针头,轻轻按压进针部皮肤即成。

2.肌肉注射法

一般刺激性较轻的药液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均可作肌肉注射,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化钙,高渗盐水等不能作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时,应选择肌肉丰满无大血管的部位,如臀部、背部肌肉。助手将犬保定好并消毒后,术者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注射部皮肤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60‘角迅速刺入,深约2—2.5厘米,回抽针管内芯,无血液回流,即可将药液推入肌肉内。注射完毕后,局部应再次消毒

静脉输液俗称“打吊瓶”或打“点滴”是救治患病犬只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治疗“犬瘟”,“犬细小”,“中毒”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学会给狗静脉输液也会节省不小的医疗费用。这里用形式教授大家如何给患病犬只静脉输液。

第一步,在狗狗前腿处扎上皮筋。

目的:结扎后血流回流不畅,静脉受压膨胀,便于找到血管扎针。

扎好皮筋后,静待一会,等待静脉膨胀。

第二步,托起狗狗前臂观察血管。

1、用手指轻按结扎处以下的皮肤,有明显隆起、弹性较好且可以滑动的部位,通常是受压膨胀的静脉所在位置。

2、在扎针时,尽量选择较粗且不容易滑动的静脉进行注射。

3、个人认为:第一关节向上约3公分处,稍微偏内侧的地方,为最佳静脉注射处。此处是前腿的大静脉。

4、若无法准确把握静脉位置,可将注射处狗毛剃掉。

第三步,扎针。

1、让狗狗趴卧或坐下,安抚狗狗使其消除紧张感。

2、左手执狗狗前腿,并用手指尽量固定静脉处皮肤,以免在刺入压力下静脉过分滑动。

3、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刺入静脉,后将针头平推进静脉。

(刺入后有回血现象,推入针头时注意不要刺穿静脉血管壁。无回血表示刺入处非静脉。)

4、刺入静脉前,务必检查注射器是否堵塞。

5、按住针头,将皮筋摘下,打开点滴,调整滴液速度至适当。当看到注射器有回血后,应及时摘下皮筋打开点滴使血液回流,时间过长将导致回血血凝,滴液不畅,此时必须更换注射器。

6、固定针头前,观察注射情况及狗狗状态,如:皮下是否有隆起、点滴速度是否正常、回血是否已回流、轻按针头狗狗是否低叫、狗狗是否躁动不安。

若有以上情况出现,则表明针头刺穿血管壁或刺入过深,导致皮下隆起和狗狗的不适,此时可将针头拉出一点,或者选择位置重新注射。若一只针头反复刺入多次,有可能会被皮下出血凝结针头,导致滴液不畅,此时应更换注射器。

7、以胶布固定针头。

宠物猫狗的注射一般都是皮下,脊柱两侧大概两三指宽之内都可以,但是要避开脊柱,脖子也可以,但是要避开肩胛骨和股骨,这两个地方皮下几乎没有肌肉,打针不好吸收,容易起包。

①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用量小,多为001ml,常用于各种过敏试验(包括破伤风类毒素、抗生素等药物、血清等的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如卡介苗等)以及局部麻醉,因真皮组织较密,神经末梢多,麻醉药吸收慢,故局麻起始的先作皮内注射局部呈现桔皮样血疹后,再皮下注射,以减少疼痛。一般皮内试验选择前臂掌侧,但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

②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为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由于皮下组织疏松、神经、血管、淋巴液丰富,药物易吸收,但注射时有疼痛感。故常用于疫苗和菌苗预防接种、局部麻醉以及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通常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肩胛下缘或腹部(狂犬病疫苗)、大腿外侧等。一般针头刺入15~2cm,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推入。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去甲肾肾腺素等,不宜皮下注射。对少数心功能不全或重度脱水的病人,也可采用皮下输液,以长针头刺入大腿内侧皮下,连接输液器将液体缓缓滴入,吸收也比较满意。

③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又称肌内注射。使用十分广泛,可用以推入各种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维生素、酶制剂、生物碱制剂、血液、破伤风抗毒素等)。肌肉血管尤其丰富,药物注入可迅速吸收,一般用量5~10ml。注射部位多用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一般进针25~3cm 。臀大肌使用最多,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象限避开内角处为注射部位。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若肌肉放松,进针、拔针迅速,推药缓慢,则一般药物肌肉注射均无痛苦。若注射部位远离神经、血管,推药前回抽无回血,则肌肉注射比较安全。或静脉点滴时,不能进行皮下时,偶可采用肌内点滴,但肌肉组织紧密,药液不能快速注入且肌肉血管多,不安全。

④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为用注射器将药液于20~30分钟内缓慢注入静脉。常用于急重病人,以求迅速发挥疗效。一般剂量超过10ml,有刺激性,要求迅速起作用的药物,动物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可作静脉注射,注射部位多为正中静脉(肘部),大隐静脉(大腿内侧),颈静脉及头皮静脉(多用于儿童)等(图 2)。宜选用较直较粗、不滑动、易固定的静脉,需长期静脉注射者应选用小血管(手背、足背、浅静脉)。又可往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如泛影葡胺、优维显等以进行胆囊造影、肾盂造影、脊髓静脉造影,脑数字成影等。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可通过静脉注入声学造影剂(如过氧化氢-碳酸氢钠-醋酸混合液),使血内含微小气泡,以产生对比效果。静脉注射对无菌技术要求较严格。注射用的溶液必须为透明的水溶液,不会致热原,渗透后不能低于血液。静脉注射常见的意外有针头刺入角度太直、或用力过猛而将血管刺穿;或针尖刺入血管部分过少,止血带松开时,针尖脱出,药液注入皮下;则局部疼痛膨起。

⑤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是将大量液体直接滴入静脉。即穿刺静脉后,药液从吊瓶通过墨菲氏滴瓶及橡皮管连续滴入静脉。可用以输入药物(如抗生素、磺胺、抗癌药)、营养液、血液及其制剂,补充血容量、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供给营养和药物,稀释毒素、降低颅压等。一般每天点滴12~16小时后应将针头拔出,次日再输,长时间输液可导致浅静脉栓塞。若需长时期输液则应有计划地先采用肢体远端静脉,然后往近端选择静脉使用,为避免浅静脉堵塞,可以切开或穿刺深静脉后进行静脉点滴。常用的方法有切开大隐静脉或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然后置入软导管,这样输液可持续较长时间,避免每天穿刺。但导管头长期刺激局部血管,也可导致血管炎症和闭塞,故每5~7天应将导管拉出2~3MM。静脉输血操作与输液相似但所用针头较粗。

⑥动脉注射

动脉注射将某种较浓厚的药液和血液快速注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和抗肿瘤的目的。通常穿刺肢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等。置入导管如通过股动脉,将导管引入髂动脉,用人工加压或用泵加压作动脉灌注。可注入抗肿瘤药,使药物迅速完全到达肿瘤。可注入透析液、吸附剂以治疗肾功能衰竭、肝昏迷、高血脂症。也常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动脉做脑血管造影、脊髓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左心或冠状动脉造影。其优点是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迅速到达病变部位,又避开门脉系统,药物不受肝脏破坏。但动脉注射和动脉注入造影剂,需要一定技术和设备条件。

⑦心内注射

心内注射。向心室腔内注入使心搏恢复的药物。常与心脏按摩同时应用。有胸外和胸内(开胸后应用)两种注入法。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⑧体腔内注射

体腔内注射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各体腔进行治疗。常用的有脑室内注射,鞘内注射,胸膜腔内注射,人工气胸、气腹治疗肺结核、腹腔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147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