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需要针灸吗?

面瘫需要针灸吗?,第1张

面瘫需要针灸,但是必须找专业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治疗可以起到舒经活络、疏散风寒的作用,从而调节和改善面部的气血经脉,促进血液轮回,使局部经脉充和条达,促进面瘫康复,有的患者还需要配合中药辨证综合调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面瘫康复过程期间要让患者避免风吹受寒,必要时戴上口罩。平时多做做脸部肌肉运动与按摩,可以帮助改善。

关于面瘫后遗症是否可以针灸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这是针灸的介入时机问题,中西医各有各的看法,却又不尽相同。西医目前虽然也很肯定针灸在治疗面瘫的疗效,但是往往反对针灸过早开始,其认为面瘫急性期要以药物和理疗治疗为主,认为针灸过早介入会导致面神经水肿、炎症加重,导致病情加重。其认为针灸的介入应该是在发病1周或者10天以后再开始,但是中医却不这样认为。

中医认为针灸应该早期介入,这样治疗面瘫的效果才更好,治疗疗程也会相应缩短、疗效也会提高。如果在面瘫急性期,没有及时进行针灸治疗,往往会错失治疗最佳时间,导致患者病程过长、治疗不好,往往会出现面肌痉挛、流泪等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建议患者在面瘫急性期,及时尽早去正规医院进行针灸治疗。但是一定要注意面瘫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时,面部的取穴要少、针刺手法宜轻,刺激量也不宜过大。

一般资料

女4名,年龄分别为31、56、60、73岁。男2名,年龄分别为34、61岁。有2名女性为右面瘫,其他病例均为左面瘫。

主要症状:

口歪斜,鼻唇沟变浅,眼睑不能下合,不能皱额、鼓腮、蹙眉,噘嘴,露齿时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细。

治疗方法: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

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疗效:6例都在一个疗程(10次)达到临床治愈。

鉴别诊断:

根据起病形式和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困难。本病应与中枢性面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后颅窝炎症、肿瘤所致的面神经麻痹等相鉴别。

体会:

本病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足阳明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炎症所致,如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腮腺炎等。本病发病初期(1周内),炎症尚处于发展阶段,针灸治疗时,宜取穴少,轻 ,或等待1周后才开始治疗。本病若病延日久,治疗失当,病情由实转虚,气血不能上灌于阳明,致使面部肌肉失于气血濡养而枯槁萎缩,面部麻木,甚则面肌抽搐,或至口眼歪斜难以恢复。针灸治疗本病是可行有效之法,可广加推行,以造福病患者。

提醒您:针灸治疗面瘫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早在秦汉时期,《灵枢·经脉》所载足阳明之脉所生病和足阳明之筋主治病症中,已有“口㖞”“口僻”之证。古代文献还有㖞斜、眼㖞、唇㖞、口眼㖞斜、㖞戾不端、㖞僻、口目为僻、口眼歪等的描述。本篇从面瘫的病因病机认识、针灸方案、针灸选穴、刺激补泻等进行总结。

临床诊疗中注意区分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

NO1 病因病机认识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提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人之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

《诸病源候论》指出“偏风口㖞,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这既论述了外邪(风邪)侵袭的病因,又论述了本虚标实的病机,还表明了受邪病位在阳明、少阳,在经脉、经筋。

NO2 针灸方案

在治疗方面,运用针灸等外治法治疗本证时,多采用膏熨、敷涂、灸法(化脓灸,温和灸,苇筒灸,麦粒灸)、针泻、缪刺等。

由此可见古代文献涉及的治疗方法内容十分丰富。

NO3 针灸选穴

在针灸治疗本病的腧穴的选择方面,亦有详实的文献记载:

据研究发现: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核心穴位多以水沟、地仓、颊车、合谷、风池、足三里、内庭、听会、承浆、上关为主。

总的来说,穴位选取以头面部、阳明经腧穴为主,应是阳明经(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在面颊部穴位多,而且与面神经关系密切,如地仓在面神经颊支附近,颊车在面神经主干附近,故多取之。(后续会总结面瘫选穴与面神经刺激点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NO4 刺激补泻

在针灸刺激补泻方面,治疗本病多采取艾灸热熨温通之法,此类方法属于温热刺激,可以加快经络之气的运行;从西医学的角度来讲,艾灸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水肿的吸收,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另外,在《肘后备急方》就已经指出“勿尽艾,尽艾则太过”,这说明古人已经在治疗过程中讲究刺激大小,可见,治疗本病刺激量不宜过大。

针刺另外还涉及到透刺法,如《针灸逢源》记载:“颊车针向地仓,地仓针向颊车”。

针灸可治疗面瘫,面瘫主要治疗方法是针灸治疗,然而在面瘫急性期不建议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因为这个时期神经刺激会导致面瘫症状加重。度过急性期后再针对面瘫局部进行针刺调节则治疗效果明显,因此急性期之后尽早治疗是面瘫的治疗原则,也是针灸治疗的主要原则。

治疗过程中主要以面部神经走向或对面部具体部位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为主要方式,比如口角歪斜患者可以在口角旁进行针刺;若眉毛上抬出现问题,在鱼腰、攒竹等穴位进行针刺;若闭眼出现问题,可以在太阳穴、四白穴进行针刺,以上都是局部针灸改善方法。也可取广为熟知的合谷穴,中医讲头面合谷收,针对头面部各种症状都可应用合谷穴进行调节。总之,面瘫急性期过后针灸是较为适用的治疗方法。

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是患者因外感寒气,如吹风、吹空调,在身体比较虚弱时诱发面部神经症状,以嘴角歪斜、眼角下垂、皱眉不能、鼓腮漏气为主要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39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