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和拔罐有什么好处,每个人都适应吗?

刮痧和拔罐有什么好处,每个人都适应吗?,第1张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是紧张或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循行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有各自的分布区域,因为经脉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为十二,手足六经相合则称为六经皮部。

  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皮部又可说是络脉的分区,故《素问·皮部论》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 ”指出病邪由外入内,经皮呻络呻经呻腑挛的肌肉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明、清时代,我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的,曾写过《痧胀玉衡》,就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拔罐作为一种健康的、绿色的理疗方法,在很多疾病上,它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1) 呼吸系统: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2) 消化系统: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急性及慢性肠炎。

  (3) 循环系统: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供血不足。

  (4) 运动系统: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背痛、腰椎痛、髋椎痛,髋痛;膝痛、踝部痛、足跟痛。

  (5) 神经系统: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颈肌痉挛、腓肠肌痉挛、面神经痉挛、膈肌痉挛。

  (6) 妇科方面:痛经、闭经、月经过多、白带、盆腔炎。

  (7) 外科疮疡方面:疖肿、多发性毛囊炎、下肢溃疡、急性乳腺炎。

  (8) 保健方面:中医学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培本固元。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肾俞、关元、关元俞、太溪。通过拔罐对皮 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 机体的阴阳平衡,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刮痧后24小时之内不能洗澡,如果要洗,选择洗热水澡。不要过度饮酒 ,不能吃辣的

刮痧,通过对体表的良性刺激,能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驱风散寒、排毒、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刮痧,是不错的养生方法。

  刮手脚——行气通络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10次,能行气通络。再用同样的方法刮拭双脚。

  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

  建议: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现象,应由下向上刮拭。

  刮眼周——能明目

  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

  建议: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在鼻梁两侧,距内眼角约半分的地方),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这样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

  刮颈部——舒筋活血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舒筋活血,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状态。

  建议:选择三条路线,即从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以及从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具有疏风散邪的效果。

刮痧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民间常用治病方法。它适用于中暑、感冒头痛,关节酸痛、消化不良或寒气腹痛等病人。

刮痧的操作比较简易,用镍币、铜钱蘸烧酒,油或水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轻刮即可,民间常用中指、食指夹捏或扯提病人的皮肤,故又称为扯痧、提痧、捏痧或扭痧。

刮痧所取的部位,通常是眉间(眉心),太阳穴、鼻梁,颈后陷窝处,、喉头两侧、背部胸椎两侧、前胸、臂弯或腿弯等处,刮时一般由上而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条状红斑即可。

刮痧时,应注意观察病人表情,捏扯不宜用力过重,以免损伤皮肤;如发现病人有不良反应,宜即停止刮痧,并适当处理。

拔火罐也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治病方法。它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腹痛、风寒感冒、跌仆伤筋、血瘀气滞等病人,但对消瘦、抽搐的病人,或患有皮肤病、血管浅表,毛发从生之处,和孕妇的腹、胸、乳部,以及病人心前区,肿瘤及淋巴结核等部位均不宜使用。

拔火罐的操作,通常是用镊子夹住烧着的酒精棉球在罐内很快地烧一下,即取出。此时罐内气体已稀薄,可立即将罐罩在应拔的部位。因罐内压力已减小,受外界大气压的作用,火罐常紧紧地吸附在皮肤上。此法虽较安全,但要注息下面一些事项。

第一,选择火罐时,一般对体质强壮的青壮年或体质尚好的新得病者可选用大火罐;对体质不良的老弱妇幼或久病患者,宜用小火罐。肌肉丰满处用大罐,肌肉浅薄处用小火罐。

第二,拔罐的部位,应选择在病痛处。

第三,治疗中,病入最好取卧位,以防晕倒。

第四,治疗持续时间,一殷以10~15分钟为宜,但必须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才拔罐。

第五,拔罐时,不要强行用力,以免损伤皮肤,而须先按压一下罐口边缘的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后,火罐即自行松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00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