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骨穴的位置

绝骨穴的位置,第1张

绝骨穴在小腿外侧,具体位置在外踝尖上3寸处,腓骨前缘。绝骨穴也叫悬钟,胆经穴,髓会,足少阳胆经,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注意,不是后缘),取穴时要按骨度分寸,即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据此再取外踝尖上3寸的绝骨穴。

根据文选记载,该穴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痔疾等症。也可治疗落枕、腰扭伤、肩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疗效比较显著。

扩展资料:

绝骨,别名悬钟。主治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等。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的分支。如穿透小腿骨间膜可刺中腓动、静脉。

绝骨穴的功效作用有很多的,在中医按摩里,最常用到的就是这个穴位,它不仅单独使用起来,能够治疗很多种疾病,和其他穴位配合起来治疗的疾病更是多种多样。

虽然说穴位按摩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效果,但是在生活当中也要注意穴位按摩的方法,穴位按摩的时候手法不要太重,轻轻按摩就可以了,是穴位,那个地方有酥麻感,稍微的胀痛感就可以了,如果按摩得过重的话,对于我们的身体反而不好。

绝骨穴和合谷穴这个穴位配合的话,能治疗男性早泄的症状,对于阳痿早泄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绝骨穴和曲池穴,足三里穴配合能够治疗半身不遂。绝骨穴和足三里穴,配合和涌泉穴配合,能够有效的补肾壮阳,绝骨穴和,三阴交配合,能够有效的治疗顽固性脚气。

参考资料::绝骨穴

人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枕头可说是相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一个伙伴了。这个伙伴选对了,不仅能够保障我们高质量的睡眠,而且决定着其余2/3时间工作生活的质量。

如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脖子动弹不了,而且腰酸背痛,累得慌,那就有必要考虑是不是枕头在作怪。

选用符合人体力学设计的枕头,不仅对颈椎,而且对整个脊椎的生理弯曲及脊旁肌肉都有好处。万病之源起于脊椎,脊椎常保健,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枕头的作用就是在睡眠时,保证人体颈部的生理弧度不变形。

专家介绍,颈椎位于人体脊柱的最上端,包在脖子里面,由7块椎骨组成。

所谓的生理弧度是由这7块椎骨形成的一个圆滑的、朝向前方的弧,枕头的作用就是维持这个正常的生理曲线。如何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就要看看你在选择枕头的高低软硬大小上是不是真的清清楚楚。

枕头选择不当,直接影响人的睡眠。

那么什么样的枕头是合适的呢?古语里“高枕无忧”的说法,其实并不科学。枕头太高,无论以什么姿势睡觉,都不能保持颈椎正常的前凸弧度,会加重颈椎负担,可能导致落枕。若出现颈部酸痛、头痛、头晕、耳鸣及失眠等脑神经衰弱等情况,或是睡觉睡到一半感到手麻脚麻,那可能就是你的枕头太高了;枕头过低会使头部充血,容易造成眼睑和颜面浮肿,并且下颚会因此向上抬,容易张口呼吸,出现打鼾的情况。如果颈部与肩部在一觉醒来后出现酸痛的现象,那就是枕头太低、不用枕头或枕头太软造成的。

专家指出,最好选择无论仰睡、侧睡都能保持颈部正常生理弧度的枕头。成人以仰卧时枕高15~20厘米,侧睡时枕高约20~15厘米的高度为宜。

由于每个人的颈椎不同,因此量身订制不同的健康枕头,也许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要选择出自己适合的枕头,得花一些时间,有一个好枕头就增加了一个安枕无忧的条件。

颈椎病人选择何种睡姿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经过治疗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单凭治疗还是不够的。颈椎病人要做好自身的保养。伏案工作的人,头颈不要长时间地扭向一侧,要汁意休息,让颈背肌肉放松。许多人睡觉喜欢侧卧伏卧,整夜的头向一侧歪着,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它使颈背部肌肉,颈椎韧带处于扭曲状态。

长期如此,会造成年轻人经常落枕,但较易恢复;而这些人到了中年,就会发生颈椎病。所以,睡觉时要注意枕头柔、轻,以平卧为主,侧卧要注意翻身,绝对不允许歪着头伏卧。

颈椎病更好地使用执头

有了符合颈椎生理要求的枕头以后,如何很好地使用它呢这对颈椎病患者,显得更为重要。

常人所选择的卧位一般是仰卧或侧卧,但也有人采用俯卧位。俯卧位时,出于身体趴着,为了不至于太影响呼吸,头部往往偏向一侧,这显然不利于保持颈部的平衡状态。仰卧位—般将头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后正中处,这样,枕头的支点与颈背部弧度相适应,才能衬托颈曲,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状态。侧卧位时,仍应将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整个枕头的高度,以肩部、颈侧部和头部都有舒适感为位。

这里仅仅介绍了枕头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些知识。其实,枕头对人类健康起很大作用,例如:利用磁疗枕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腰背部垫枕可以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中、老年人腘窝部边枕,可使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以消除疲劳、放松肌肉。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视枕头的作用。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过去是会计、教师的职业病,现在则是办公室里的多发病。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颈部疼痛板滞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颈椎病还会产生头痛、头晕、耳鸣、眼睛发胀、胸闷气急、四肢无力等症状。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针灸、牵引、理疗、局封、药物等,还有手术,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不注意自我保养和功能锻炼,就会拖延病情,并容易复发。

一.保养

1用枕适当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5厘米左右(受压以后的高度);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其实,枕头的真正名字应该叫“枕颈”。枕头不合适,常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要及时诊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编为佳,竹席一则太凉,二则太硬,最好不用。

2颈部保暖 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3姿势正确 颈椎病的主要诱因是工作学习的姿势不正确,良好的姿势能减少劳累,避免损伤。低头时间过长,使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

4避免损伤 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本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体育比赛时更要避免颈椎损伤;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

二.锻炼

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目的的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我们推荐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

1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

2头中立位,双手十指相叉抱在颈后,头做缓慢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

颈椎病的预防

颈椎病的预防,应从病因及发病诱因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复发。颈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从脊柱的整体加以预防。

预防是防止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认为脊柱的椎间盘在发育至成人之后,即开始退行性变。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各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差异甚大。从年龄方面观察,魏征等对无症状的100例颈椎X线照片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20岁以下组,2/20人;20~29岁组,2/20人;30~39岁组,4/20人;40~49岁组,50岁以上组,16/20人。潘之清研究认为,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脊柱外伤机遇最多,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加强体质锻炼,促使椎周软组织强状有力,有助于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更注意防止外伤和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颈椎病的诱发因素除外伤外,常见的还有落枕、受凉、过度疲劳、强迫体位工作、姿势不良及其他病症等。颈椎病的致病因素是复杂的,但总的可分为内因(体内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伤),二者可以互为因果。内因是致病的基础。我们这里讲的是外因方面的预防。

(一)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查和彻底治疗。有些外伤是不是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例如坐车打瞌睡,遇到急刹车,头部突然后仰,可造成颈椎挥鞭性损伤;有人生气时随意拧孩子耳朵,孩子为了防御而急性扭颈,或用巴掌打击孩子后头部等,均可引起颈肌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婴幼儿颈部肌肉尚不发达,颈软,如过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势不合适,甚易造成过伸性颈椎损伤;有些青少年体育运动不得要领或不重视运动前的预备活动,如顶牛、头顶立、前滚翻及骑颈娱乐等,均可造成运动损伤。防止外伤是预防脊柱退行性变的有力措施。一旦发生外伤,除治疗软组织损伤外,还要及时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以防止发展成为颈椎病。

(二)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对预防颈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有人喜欢俯卧,为了呼吸、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这样会发生1~4颈椎扭伤。颈轴侧弯,达到失代偿时,就会出现头昏、头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状。由于损害颈椎的正常力学失衡,会加速各颈椎的椎间盘退变;有人平时姿势尚好,但当看小说、看电视时,习惯把头靠在床栏杆上或沙发扶手上,造成屈颈屈背扭腰等,这样会因脊柱椎间韧带损伤而致该段脊柱失稳;妇女带孩子睡觉,常面向孩子侧卧,如果枕头不合身材高度,将置颈胸椎于强迫体位,形成侧弯,可导致脊柱病。

(三)合理用枕:枕头是颈柱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时,即每天有1/4~1~3的时间是在睡眠(枕头上)中度过的,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来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而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这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但应长期坚持应用。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对枕头的高度,国内外学者均十分重视,并提出多种数据。我们研究认为,枕头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低。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颌肩线(下颌角至肩峰的距离)或手掌横径,作为侧卧或仰卧的高度,此高度适合绝大多数人;少数人需适当高枕,如棘突发育畸形、吻棘,枕头过低则可使症状加重。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不要过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好,应用后可以形成马鞍形。

睡姿良好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体躯干部、双肩及骨盆部横径较大,侧卧时,脊柱因床垫的影响而弯曲,如果长期偏重于某一侧卧位,脊柱会逐渐侧弯,轻者醒后腰背僵硬不适,需要起床活动方可恢复正常,重者可发展成脊柱病。睡眠应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而睡,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以防落枕。脊柱病患者应以木板床为宜,弹簧床对脊柱生理平衡无益。

(四)预防慢性劳损: 由于工作需要,有些工种需要特殊姿势或在强迫体位中工作较长时间,如果不予重视,委容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发展成脊柱病。例如长期看显微镜的人员、坑道作业人员、会计师、缝纫刺绣、牙科医生、飞机的机械师、打字员、发报员等屈颈、斜颈、扭颈、耸肩工作者,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学习的人,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与自己的身材相适应,又不重视业余时间的平衡运动(与工作姿势相反的姿势锻炼,如伏案工作者作伸懒腰动作),时间长了将会发生肩颈部软组织负荷,不仅容易发生腰背软组织劳损,而且可进一步发展成为颈、胸、腰椎关节功能紊乱。预防慢性劳损,除工间或业余时间作平衡运动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条件,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

乘车中睡眠,急刹车时,极易造成颈椎损伤,故应尽量防止。游泳者在浅水处跳水,经常有造成颈椎严重撞伤者,故跳水应到深水处。

(五)老年人的预防: 50岁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变,因此更应重视预防脊柱病的发生。枕头必须选用合乎个人规格的(保健枕分为特大号、大号、中号、小号、特小号5个规格,男士按个人衬衣号用同号的枕头;女士按衬衣号用小一号的枕头),无论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视用枕;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颈腰部保暖,减少缩颈、耸肩、弯腰等不良姿势,冬季应注意防止颈肩受寒,尤其睡眠时颈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发生落枕,诱发颈椎病和肩周炎。与人谈话、看电视、看**或看书报,要尽可能正面注视,不要过度扭屈颈部。总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势不良而诱发颈椎病。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危及中老年生命的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及种慢性病与脊柱相关,故作为老年人预防脊柱病,亦能达到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等病的作用。对待疾病最积极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尤其在目前治疗药物日益增多的时代,注意 预防医学宣教尤为重要。

 你知道能补气的 穴位 是哪十个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补气穴位第一节: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 湿热 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膀胱经就像 汽车 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 感冒 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铁路线上的一个大枢纽,这个枢纽不通畅,整条铁路就会瘫痪,脾脏内的湿热之气运送不出去,时间一长,整个人都会出毛病。那么,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 按摩 、勤 拔罐 、勤 艾灸 。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的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按摩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晚上的8点左右,因为这个时候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弱了,此时将废气排除,补充新气,一则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则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利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秒钟,然后将手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注意:按摩时,手掌要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要过大。

 补气穴位第二节:足三里穴

  中医 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黄帝内经》中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 腹痛 。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在人体的360多个穴位中,具有 保健 养生 作用的首推足三里穴,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保健穴”和“长寿穴”。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的功效。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 消化 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民间一直流传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足三里对于强壮身体有多重要。 针灸 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 胃炎 、胃下垂等。它解除急性 胃痛 的效果尤其明显,并且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 便秘 、肝炎、 胆囊炎 、胆 结石 、肾结石绞痛以及 糖尿病 、高 血压 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我教大家几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防病 健身 ,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便是。

 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首先,按住几秒后迅速松开;然后再按住缓缓加力,再迅速松开,松开时,手指不离皮肤,依次操作5分钟。注意,每次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揉两侧足三里穴。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注意揉动不能太快,保持 呼吸 均匀和缓,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肤。

 熨足三里:将两手掌心搓热,并迅速分别贴在两侧的足三里穴上。停留5~6秒,两手沿上下方向擦动,操作5分钟左右,这时小腿应感觉热乎乎的,如果觉得热感不够,可以加长操作时间。用此方法锻炼2~3周胃肠功能就会增强,不但可以改善睡眠状况,还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很多慢 性病 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对于体形较胖,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合适的 办法 是用艾灸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一天1~2次即可,如果采取隔姜灸更好,不易 烫伤 。一般捏取5~7个艾柱就可以了。

 我的太太也是北京一家大医院的 内科 主任医师,退休以前工作特别忙。有一天,她刚刚风尘仆仆地出差回来,就遇到了重病号,她急着去做会诊,抓起桌子上的矿泉水就喝了几口。这下好了,三五分钟之后肚子就开始痛起来,坚持到会诊完,把任务交付给当班医生,才回家。回到家里以后,我就看她脸色发白,腰有点弯着,一问是肚子疼,就叫她赶紧坐下来,帮她把裤脚卷起来,按摩足三里,先按左边,再按右边。用力按穴位,她会觉得特别疼,而且酸胀,其实对一般人来说,按准穴位的那种痛感是难以忍受的,不过一旦你有这种比 瘙痒 和疼痛都难受的感觉,那说明穴位是找对了。就这样按摩了15分钟,她的肚子有很轻的水动的声音,类似于饥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的声音。这时,她的表情已明显放松下来,肚子也不怎么痛了

 补气穴位第三节: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天半夜,我们家楼下邻居老张的气喘病犯了,他的儿子跑来找我去给看看,我到他家时,他因为剧烈而连续性的 咳嗽 而呼吸急促,脸色煞白。如果再不赶紧采取点 措施 ,人就有危险了,于是,我赶快在他的胸前找准膻中穴,有节奏地点按了几十次,再配合按摩肺腧穴、内关穴等几个穴位。几分钟后,他的气喘终于平息下来,人也慢慢缓过气来了。其实,老张患的是慢性支 气管炎 ,再加上他的烟瘾特别大,所以经常会犯病。而点按膻中穴,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气喘,宽胸顺气,改善不适症状。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膻中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效呢膻中穴应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它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 自然 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按摩膻中穴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为了增强效果起见,按摩切忌用蛮力。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生 产后 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补气穴位第四节: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个,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发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因此,涌泉穴具有益精 补肾 、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涌泉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 神经 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 妇科 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 鼻炎 、更年期障碍、畏冷等 疾病 ,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自我 养生保健 按摩疗法——“搓脚心”,实际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称。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进行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有句俗话说得好:“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经常按摩涌泉穴对于老年人是特别有好处的,不仅可以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以防治老年性的 哮喘 、腰腿酸软、失眠多梦、 神经衰弱 、 头晕 、头痛、高血压、耳聋、 耳鸣 、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我每天都坚持按摩涌泉穴,身体一直很 健康 ,很少求医问药。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有很多,我现在教大家最简单有效的几种方法。

 1摩擦涌泉穴。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2浸泡涌泉穴。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

 3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通过这几种方法刺激涌泉穴,可以促进人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而且还能刺激 大脑 皮质神经,使人感到轻松舒适,有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补气穴位第五节:关元穴

 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并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将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间一道横纹为准,四指总共的宽度即为“三寸”。关元穴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处,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之阳穴。它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点按此穴可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它也是历代医家公认的强壮要穴,可以保健和延缓衰老。

 按摩关元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中老年人如果想强身 健体 、延年益寿,应该常灸关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离皮肤约2~3厘米,感觉皮肤温热但并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补气穴位第六节:气海穴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

 气海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我们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到邪,我们先来说湿邪,它常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内有了湿邪,就会阻滞气机,病症就会因此产生。而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 月经不调 、 痛经 、经闭、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 儿童 发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补气穴位第七节: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个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 肾虚 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 脱发 、牙齿松动、哮喘、 性功能 减退、习惯性流产等,刺激该穴均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去医院 体检 ,90 %的人都患有慢性 咽炎 ,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两年前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遗尿症。她最苦恼的是憋不住尿,只要活动幅度稍大,就会尿失禁,她甚至都不敢大声咳嗽,更不敢大声笑。诊断之后,我发现她是肾气虚弱导致无法固涩缩尿。我没给她开药,只是在她后背的肾腧穴上,左右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各10分钟,我让她回家后按此方法自己进行治疗,告诉她,只要坚持二十来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果,一个星期左右,她的肾腧穴就拔出了大水泡,而且太溪穴也被揉得肿痛。事实上,拔出的水泡,还有穴位的肿痛,都是疾病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它说明身体的确有问题,但通过拔罐和按揉穴位,达到了一定的疗效。二十天后,她的遗尿症彻底好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

 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觉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补气穴位第八节: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 痔疮 、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就算是身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 记忆力 。对于很多受低血压困扰的患者,我常常劝说他们回家时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

 补气穴位第九节:肺腧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一身之气,腧,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调补肺气,补虚 清热 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

 经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3次即可。

 每位女性都希望拥有白皙美丽的肌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女性的脸上就常常出现一些 雀斑 、荞麦皮,为了去掉这些斑点,有些女性朋友用尽了各种方法,进 美容 院、进行激光 祛斑 、用高档 化妆 品,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应该怎么防治脸上的斑点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学会在肺腧穴上指压就行,简单、有效,而且绝对是免费的。 因为,中医有“肺主皮毛”一说,肺气得到调补以后,皮肤就会变得滋润,毛发也会变得有光泽。时间长了以后,的确有美容祛斑的作用。

 方法如下:一面吐气一面用指头强压6秒钟,穴位在背部,如果不方便的话,可请他人协助。记住,每20次算一疗程,每日应做5疗程。

 补气穴位第十节:悬钟穴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悬钟又叫髓会和绝骨。顾名思义,它和骨、髓都关系密切,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另外,它是会穴,会穴的特点就是一穴连着数条经络,地位至关重要。

 老年人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会落枕,好几天脖子都恢复不过来,脖子只能保持一个姿势,疼得寝食难安。因为老年人体弱,气血虚弱,一旦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 血液 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一说到补气,很多人自然就会想到人参。不错,人参的确堪称补气之王。中医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独参汤。此方只有一味药——人参30克,辅料为30克红糖。记得很久以前,我还没进中南海的时候,某天,邻 居家 的老太太神色慌张地跑来叫我:“胡大夫,麻烦你去看看吧!”我问:“出什么事儿了”老太太语无伦次地说:“儿媳妇晕过去了。”我到她家一看,儿媳妇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人已经晕厥了。一家人哭作一团,束手无策。原来这家的儿媳妇产后失血过多,元气大伤。我叫老太太赶紧去我家拿人参,又找来红糖,熬了一碗独参汤。一碗参汤下去后,她慢慢苏醒过来,全家人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人参大补元气,回阳固脱,是药之极品。但人参并不是人人都适用。其实,我们身边许多物美价廉的食物都具有补气的功效。如何选择补气的食物呢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就是生长于水中的食物以及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的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中医看待食物的方式与西医不一样,西医只会分析食物的成分,中医会去观察食物的性能。中医能根据食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时间和形状来判定其功能。比如,蚯蚓生活在泥土中,它能在泥土中自由穿行,于是,中医便将蚯蚓做成了一味药,叫地龙。中医的思路是,既然蚯蚓在泥土中能自由穿行,那么,它在人体内就一定会有通络化淤的作用。果不其然,地龙确实具有通络化淤的功效。一些体内有血淤的病人喝了地龙水之后,淤血慢慢就散了。再比如穿山甲,大家一听名字就明白了一大半,它具有很强的在地底下穿行的能力,制成 中药 后,其主要功效就是攻坚散淤、治痹通络。

很多人都希望身高更高一些,身高和遗传因素有关,还和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相关,想要长高需要注意补充营养,其实通过按摩也是可以有助于增高的,按摩一些穴位帮助增高,那么如何按摩点穴增高?点穴增高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

1、点穴按摩增高的原理

1、青少年坚持习练自我点穴按摩增高术,可使其经络疏通,全身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对骨组织的血液及有关营养供应充分,从而使骨质生长加速。

2、经常自我点穴按摩,还可调整内脏机能和脑神经系统,使与人体身高关系密切的生长素分泌增多,并促使其他内分泌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通过体内物质代谢,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而增高。

3、经常自我点穴按摩,会感到浑身轻松,精神很好,并且食欲增强,睡眠质量提高,体质也会明显增强。这些有利因素都对增高有促进作用。

2、可以增高的穴位有

这套自我点穴按摩增高术共有23个按摩动作,点按18个穴位。

1、头颈部增高穴位

头颈部共6个增高穴位,它们是:印堂、上星、百会、率谷、风池、大椎。

2、胸腹部增高穴位

胸腹部共3个增高穴位,它们是:膻中、中脘、气海。

3、腿部增高穴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增高主要是使腿骨增长。所以,腿部增高穴位最多,达9个,它们是:风市、血海、膝眼、足三里、委中、承山、悬钟、解溪、侠溪。

3、怎样取增高穴

取穴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增高效果,因此,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参照穴位图以及穴位具体位置的文字说明,在自己身上反复查找穴位,不断探索,找好感觉,以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并使用正确的点穴按摩手法。

一般穴位,用手指点准了,都有一种特有的酸、麻、胀、痛等感觉。

另外,穴位具体位置文字说明中所讲的“寸”,不是指人们日常量衣服的尺寸,而是“同身寸”。所谓“同身寸”就是指自我按摩者本人的中指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折为一寸,或拇指指关节横度折为l寸。

4、自我点穴按摩增高术

1准备工作

(1)摘掉眼镜、手表、手镯、戒指之类的东西,松开腰带。

(2)坐在床上,全身放松。

2自我点穴按摩

(1)点按印堂穴

位置:两眉毛连线中点。

右手拇指按在印堂穴上,其余4指放在前发际处做支撑。右手拇指用力按压约9秒,也可以心里默数9下。然后不松劲,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揉9次,逆时针方向揉9次,再按顺时针方向揉9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揉9次,共36次。以下所有穴位,除率谷、风池、膝眼外,都用此方法。

(2)点按上星穴

位置:头正中线,前发际往后1寸处。

右手拇指按在上星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3)点按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

右手拇指或中指按在百会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4)点按率谷穴

位置: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

两手拇指按在两率谷穴上,同时用力按压约9秒,或心里默数9下。然后不松劲,接着两拇指同时向前揉9次,向后揉9次,再向前揉9次,再向后揉9次,共36次。

(5)点按风池穴

位置:颈后,枕骨粗隆直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两手拇指按在风池穴上,其余4指放在后头部。两拇指同时用力按压约9秒,也可以心里默数9下。然后不松劲,接着两拇指同时向外揉9次,向里揉9次,再向外揉9次,再向里揉9次,共36。

(6)点按大椎穴

位置:低头时,用右手摸到脖子后方最突出的一块骨头,就是第7颈椎,该处下方的空隙处就是大椎穴。

右手中指按在大椎穴上,左手按在右手中指上,同时用力,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7)点按膻中穴

位置:胸前正中线,两(禁止)连线的中点。

右手拇指按在膻中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8)点按风市穴

位置:大腿外侧中线,膝上7寸处。

右手拇指按在右腿风市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9)点按血海穴

位置:在髌骨内上缘向上2寸,股内侧肌上。

右手拇指按在右腿血海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10)点按膝眼穴

位置:髌骨下两侧凹陷处。

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右腿内外膝眼穴上,两拇指同时用力,方法同点按风池穴。

(11)点按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右手拇指按在右腿足三里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位置:_窝横纹中央。

右手拇指按在右腿委中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右手拇指按在右腿承山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14)点按悬钟穴

位置:外踝上3寸。

右手拇指按在右腿悬钟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15)点按解溪穴

位置: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之间。

右手拇指按在右腿解溪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位置:在第四、五趾缝间后05寸,趾跖关节前。

右手中指按在右脚侠溪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右手在右腿外面,左手在里面,两手同时用力将腿部肌肉拿起,再松开。以此方法,从大腿根部拿至脚为1遍,共拿9遍。

右手在右腿外面,左手在里面,两手五指并拢同时用力拍击,从大腿根部拍至脚为1遍,共拍9遍。

右手在右腿外面,左手在里面,两手同时用力,从大腿根部揉至脚为1遍,共揉9遍。

做完以上19个点按动作后,再从第8~19以相同动作点按左腿相应的穴位。

然后,仰卧在床上,做以下4个动作:

(20)点按中脘穴

位置: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中脘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21)点按气海穴

位置:前正中线,脐下15寸处。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气海穴上,方法同点按印堂穴。

(22)揉腹

方法:右手放腹部,手心紧贴气海穴处,左手放在右手背上,两手同时用力,按顺时针方向揉9圈,逆时针方向揉9圈,再按顺时针方向揉9圈,再逆时针方向揉9圈,共揉腹36圈。

(23)推腹

方法:做完揉腹动作后,将两手移至上腹部,仍保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同时用力从上腹部推至下腹部为1次,共推腹18次。

推腹做完推腹动作后,接着入睡,效果更好。如果还要做作业或干其他事情,最好不要马上起床。全身放松,静卧5~15分钟后,再起床为好。

如果青少年朋友有时间并且感兴趣,做完以上动作后,接着练本书中的“放松增高功”,效果更好。

5、按摩增高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把手洗干净,指甲要经常修剪,不要留得太长,以免点穴按摩时擦伤皮肤。

(2)刚吃完饭、喝酒后、过度饥饿时或暴怒后,均不要自我点穴按摩。

(3)患有恶性肿瘤,各种溃疡性皮肤病,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严重的心、肝、胃、肾等内脏器官疾病,以及骨折、骨裂未痊愈者等均不能自我点穴按摩增高。应先把病治好后,再做增高按摩。

(4)女性朋友在孕期不要自我点穴按摩。

(5)女性朋友在经期,不要做第20~23这4个动作,可以做第1~19个动作。

(6)自我点穴按摩最好直接在皮肤上进行,也可以隔衣按摩,但隔衣按摩不如直接在皮肤上按摩效果好。

(7)自我点穴按摩时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效果才好。不要边看电视或边和旁人说话聊天边按摩。

(8)如果读者有时间和条件,最好每天晚上认认真真做一遍。做完之后,如有兴趣可接着练习青少年增高功或者直接睡觉均可。如没有时间和条件,也可以隔一天做一次。

(9)除了坚持自我点穴按摩外,平时还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练习本书中的“增高健身操”,常吃有利于增高的食物,情绪要乐观,睡眠要充足,生活要有规律等。

6、有助于长高的食物

1、牛奶

牛奶中富含制造骨骼的营养物质——钙,而且容易被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吸收。虽然喝牛奶不能保证一定会长高,但是身体缺乏钙质肯定是长不高的。所以多喝牛奶是不会有坏处的。

每天喝3杯牛奶就可以满足成长期必需的钙质,有助于孩子成长发育。

2、鸡蛋

鸡蛋是最容易购买到的高蛋白食物,很多孩子都喜欢吃鸡蛋,特别是蛋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些妈妈担心蛋黄中含有的胆固醇对孩子不好,但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不用担心胆固醇值,每天吃1-2个鸡蛋是比较合适的。

3、黑大豆

大豆是公认的高蛋白食物,其中黑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更高,是有利于成长的好食品。做米饭时加进去,或者磨成豆浆喝都可以。

4、沙丁鱼

沙丁鱼中富含蛋白质和钙。沙丁鱼中的钙比其他海藻类中含有的植物性钙更容易消化吸收,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此外凤尾鱼、银鱼、胡瓜鱼等连骨头带肉一起吃的海鲜类都是很好的食物。如果当菜吃银鱼感觉吃的量有限的话,可以磨成银鱼粉喝牛奶时一起喝。

5、菠菜

菠菜中富含铁和钙,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菠菜,所以不要做成凉拌菜,可以切成细丝炒饭,或者加在紫菜包饭里面。

6、橘子

橘子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钙的吸收。但是橘子是秋冬的应季水果,所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可以选择草莓、菠萝、葡萄、猕猴桃等其他应季水果。这样可以很好地摄取维生素。

7、胡萝卜

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能帮助蛋白质的合成。孩子一般不喜欢吃整块的胡萝卜,所以可以做成不同菜肴。比如榨汁喝,如果不喜欢胡萝卜汁,可以跟苹果一起榨汁中和胡萝卜的味道。此外做鸡肉、猪肉、牛肉时可以把胡萝卜切成细丝一起炒,这样不仅可以调味儿,营养也更丰富。

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落枕;二是背部肋间神经痛。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部分向下引起背部肌肉疼痛。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一般疗法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 落枕热敷局部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5)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背部肋间神经痛: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膈、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肋间神经由胸髓发出后经前根和后根联合而组成。共有12对,胸神经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前支位于肋间内、外侧肌之间叫做肋间神经,走行在肋间动脉的下面。肋间神经痛本病实际上仅仅是一症状的名称,是指一根或几根肋间神经支配区的经常性疼痛。此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的胸痛原因之一。 肋间神经痛的症状的产生,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上通常见到的是继发性肋间神经痛,而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较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是由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引起,如胸腔器官的病变(胸膜炎、慢性肺部炎症、主动脉瘤等),脊柱和肋骨的损伤,老年性脊椎骨性关节炎,胸椎段脊柱的畸形,胸椎段脊髓肿瘤,特别是髓外瘤,常压迫神经根而有肋间神经痛的症状。还有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肋间神经炎,也可出现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主要为一个或几个肋间的经常性疼痛,时有发作性加剧,有时被呼吸动作所激发,  肋间神经痛

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同侧的肩部或背部,有时呈带状分布。检查时可发现相应皮肤区的感觉过敏和相应肋骨边缘压痛,于肋间神经穿出椎间孔后在背部、胸侧壁、前胸穿出处尤为显著。有些病人可发现各种原发病变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另外,带状疱疹病毒性神经炎引起的肋间神经痛是指疱疹病毒侵犯皮肤及背根神经节,在其神经支配区的皮肤上产生成群的水疱和丘疹,而以水疱为多见,按肋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同时伴有一个或几个邻近肋间神经分布区的神经痛。发病时有低热、疲倦、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继而局部出现感觉过敏、烧灼感或程度不等的胸腹壁深部疼痛。

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它们既可以缓解奇经上的病,又可以缓解正经的病。还可以改善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的病症。

八会穴汇总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血会膈俞,

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

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八会穴”是首创于 <难经>的一组特定腧穴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这八个特定腧穴 ,除了能治疗所在经脉的病症之外 ,还具有其特殊的治疗效果 。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1 章门穴

脾经的募穴。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的下方处。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的功效。对于胃痛、胃下垂、消化不良、肝脏、脾脏疾病有改善作用。对于黄疸、呕吐、小便困难、背部僵硬、水肿等也有调理作用。

2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具有健脾和胃,补中安神的功效。用于缓解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可改善胃痛、胃酸过多、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部胀痛等症状。另外,对改善食欲不振、脾胃虚弱、便秘、腹泻也有不错的疗效。还可以降低食欲,让身体恢复正常状况,减少小腹赘肉。

3 膻中穴

是心包经的募穴,在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具有宽胸,宁心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呼吸系统及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可以改善胸闷胸郁、心悸、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焦躁等症状。乳汁分泌不足也可常按压膻中穴。

4 膈俞穴

在背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具有宽胸降逆,和血止血的功效。缓解吐血、贫血、便血等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膈俞位于背部,邻近隔膜,适用于呃逆、饮食不下、呕吐等症。对于胃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打嗝、食欲不振、咳嗽、气喘、心绞痛等呼吸、循环器官的症状均有效果。此外,按压膈俞穴还可以缓解呼吸困难,身体虚冷、易疲倦及低烧等病症。

5 阳陵泉穴

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具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功效。主要用于缓解和改善胆道和下肢疾病,如下肢瘫痪酸麻、肌肉抽筋、筋骨僵硬、坐骨神经痛、腰痛、膝盖痛等症状。还能加速血液循环,有纤腿的功效。

6 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是肺经的原穴,补气效果极佳。(治疗气不够使,吸不上气)还具有顺气平喘、化痰止咳、活血通脉之功效。可缓解咳嗽,气喘,咳血;胸部痛,咽喉肿痛;对无脉症、呃逆、腕痛无力等病症的改善也有不错的效果。

7 大杼穴

在背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具有舒筋活络,清热解表,宣肺止咳。大杼穴可有效改善因头痛而导致的发热、咳嗽、气喘、胸闷、鼻塞、流鼻涕、喉咙肿痛、肩胛酸痛、颈部僵硬疼痛、手臂疼痛等症状。

8 悬钟穴

在小腿外侧,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具有通经活络,疏筋止痛的功效。用于缓解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脚气;颈项强痛、颈椎病、肩痛、胸肋疼痛、腋下肿、颈淋巴结核等。另外,颈肩僵硬、扭伤按摩悬钟有缓解。(左边痛按右脚的悬钟,右边痛按左脚的悬钟)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 健康 养生 图文信息,特别是当涉及食疗、药品、配方、针灸技术等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冶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若有侵仅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4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