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像雕塑的特点

古希腊人像雕塑的特点,第1张

希腊雕塑,特别是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其共同特点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塑,特别是人体雕塑上:

古希腊雕塑特别发达以及流行人体雕塑的主要原因:

首先,古希腊的奴隶制,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有了更大规模的分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也有了明确的分工。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人专门从事与美术有关的手工业劳动和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希腊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它比之其他国家的奴隶制专制制度,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匠师的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

其次,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不仅是一种创作活动,而且是它的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古希腊最发达的戏剧,最早起源于祭祀酒神的活动,后来发展成全民的庆祝节日;不仅每个公民每年演戏时至少有一天看戏的机会,而且政府还发放观剧津贴。同样地,希腊人为了适应对外掠夺战争或防御战争的需要,也是为了他们赖于谋生的海上贸易,迫切需要体魄健全、尚武善战的斗士,从很早就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公元776年.他们就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第一次奥林匹亚竞技会(这就是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是全希腊的一次重大的节日:在体育比赛中得奖的运动员,人们都要他们制作雕像以资鼓励和纪念。雕塑创作成了古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何况,笃信神灵的古希腊人还要为他们崇敬的各个神灵造像,而希腊神话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为神造像也只是为他们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同时.由于古希腊人重视体育训练,以训练出健美的身体为一种无上的光荣。随处可见的健美的人体,为人像雕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自然地、热烈地追求人体美的风气。以至一些全民性的盛大庆祝活动,成为炫耀与展览人体美的场合。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风尚和由此产生的特殊的审美观念,决定了古希腊的人像雕塑往往采取裸体的形式,并且在表现人体美上达到了一般难以比拟的高度。这正如19世纪俄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的:“希腊人的雕像用了裸体刻画的形式:在他人看来,这或许是厚颜无耻、有碍观瞻的事,在古代世界,这却曾经是纯洁无瑕的诗章和对人的尊严的常识。”(《希腊艺术的一般特征》)

掷铁饼者(Discobolu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希腊雕刻家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年。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古希腊雕塑的社会背景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希腊艺术中的理想形象就是既有雅典宁静的气质,又有运动员一样的体魄,这种审美标准使希腊艺术产生了古代世界理想美的典范。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造就了希腊人的坚强、机智灵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积极性格,也使希腊人得到接触两河、埃及等地区文化的机会,因而孕育了一大批最优秀的艺术家。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神话中的“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柢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人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场。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健美人体的条件,使他们对于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和表现。希腊艺术家正是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给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plasticarts)

  艺术形态之一。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在德语中造型(bilden)原义谓“模写”(abbilden)或“制作似像”(eild machen)。在新中国建国后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

  以一定物质材料(如绘画用颜料、墨、绢、布、纸、木板等,雕塑、工艺用木、石、泥、玻璃、金属等,建筑用多种建筑材料等)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它通称美术,是对美术在 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把握。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德国文艺理论家GE莱辛最早使用这一概念。中国20世纪以后才广泛使用它并将书法、篆刻纳入其外延。造型艺术的特征是与其相对的概念——音响艺术相比较而言。区别在于前者以可视的物质材料表现形象;后者以语音和乐音表现形象或情感。另外前者总存在于一定空间中,以静止的形式表现动态过程,依赖视觉感受,又被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与之相对的音响艺术称时间艺术、动态艺术、听觉艺术。造型艺术的上述特征都是由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段决定的,造型艺术的概念将其通通包容在内,故而被认为最适当的名称。至于造型艺术的分类,T利普斯将其分为形象艺术 、抽象的空间艺术 。后者也常简称空间艺术,但比普通意义的空间艺术狭窄。形象艺术指再现自然或社会的具体形象和观念形象化的绘画、雕塑,抽象的空间艺术指以抽象的空间和体积构成的工艺美术和各种设计等。造型艺术的特点为再现,M弗尔沃林将其又区分为再现自然和再现观念的两种,分别称物体造型和观念造型。并认为,旧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是物体造型;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才形成观念造型。之后,在造型艺术发展史上这两种类型并存,各自发展又相互融合。

希腊雕塑的古风时代大约是在前660—前480年之间。希腊的大理石蕴藏十分丰富,希腊人很早就会用大理石进行雕塑。希腊在公元前7世纪就产生了大型石刻。希腊早期的大型石雕中的人物的造型明显借鉴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成果。而埃及雕塑对希腊最初的雕塑影响更大。埃及雕塑中一些典型人物姿态在希腊雕塑中反复出现。男青年正面立像,在古希腊被称为库罗斯,它们遵循了埃及造型的正面律,人物的肩膀比较宽阔,左脚微微向前。胳膊紧贴身体两侧,肘部微微弯曲,手或紧握或靠身躯放平。但埃及的石像身后一般都有支撑的石柱,大部分雕像腰间围有腰布,而希腊男青年像则完全是裸体;同时代的希腊女青年像被称为科雷。现藏卢浮宫博物馆的一件《科雷》(约前650)双足并拢直立,头上垂下厚重的发辫。上身赤裸,下身穿着长裙,腰间还系着宽大的束带,这个形象也明显带有埃及雕塑的影响。

这个雕像不是大英博物馆的,而是白金汉宫门口的,白金汉宫门前的广场上高高地树立着“胜利女神”的金像,下面有维多利亚女王的汉白玉坐像,四周还有一组青铜铸成的雕像群。

胜利女神尼姬(Nike):是胜利的化身,尼姬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儿。她的罗马名字叫Victoria 维克托里亚(维多利亚)。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胜利也紧跟到来。 她还是宙斯和雅典娜的从神。在提坦战争中倒戈向奥林帕斯并助其获胜。

尼姬(希腊语:Νίκη,“胜利”;拉丁字母转写:Nike)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她在罗马神话中对应的是维多利亚(Victoria)。

根据赫西俄德的《神谱》,她是泰坦神帕拉斯(Pallas)和斯梯克斯(Styx)的女儿,也是克拉托斯(力量)、比亚(强力)和泽洛斯(热诚)的姊妹,他们都是主神宙斯的同伴。尽管出身泰坦族,她在泰坦战争中还是站在奥林匹斯神一边,为他们带来胜利。

在传统的描述中,尼克常带有翅膀,拥有惊人的速度,但是除此之外并不具有其他特殊力量。她并不仅仅象征战争的胜利,而是代表着希腊人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尤其是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成功。因此她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神_,经常作为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

在艺术作品中,她通常同化于其他的神,比如古希腊的雕塑家通常将她塑造为娇小的带有翅膀的形象,栖停于另一个神的手臂,或是从同伴神的衣裳中探出,或者像仙女一样高飞于天空。

她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传说她曾协助宙斯战胜提坦巨人,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在西方艺术中常以身生双翼,携带橄榄枝的形象出现。

在她最著名的肖像中,如卢浮宫内的《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她表现为裸体或是穿有盔甲的带翅女神。在希腊的陶器上,她被描绘为站立、飞翔或是跨步,有时候是在祭坛上倾注祭酒。

她的附属物通常是花环、双耳罐、小瓶和香炉。在意大利西部的希腊殖民地上她通常出现为乘坐战车的形象,在另一些地方她表现为拿着武器或奖杯,或是演奏里拉(lyre,古希腊的竖琴,有五弦至七弦)或笛子。

尼克经常与雅典娜一起受到崇拜,因为在前490年马拉松战役中希腊战胜了波斯之后她们两个被着重联系起来。雅典的帕台农神庙中供奉的雅典娜巨像据信也刻画了尼刻,并且帕台农建筑群中也包含了一个献给雅典尼克的神庙。

有时,雅典娜被描绘为携有尼克附属物的形象。根据保萨尼亚斯的纪录,雅典尼克被表现为不带翅膀的形象,大概人们希冀如此可以阻止胜利女神离开这个城市。该神庙还存留下了这个神的一个形象:解鞋带的尼克(Nike Slancio)。它曾经位于神庙的胸墙上,现存于雅典的卫城博物馆。

扩展资料

作品特点

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

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虽然胜利女神奈姬是希腊雕塑中的常见题材,但这一尊却与众不同。

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奈姬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

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

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他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勃起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

-胜利女神像

-胜利女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46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