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怎么样

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怎么样,第1张

对于失眠的病人应该仔细了解睡眠的状况:是否存在入睡困难,是否容易醒来,是否做梦;做梦是噩梦、惊恐的还是悲伤的。这些问题询问的越详细,越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辩证。易醒指的是病人睡眠很浅,稍微有点响动就醒来了,这种情况多为心肾不交,由于心火上亢而热扰心神,所以病人睡不踏实。心肾不交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容易做梦,而且多做一些惊恐的梦,所以这类病人有时都害怕睡觉。

失眠的针灸治疗经验

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可涉及到多条经络和多个脏腑。但是归纳起来,失眠总的病机不外乎都是阳不入阴,而且大都以心肾不交为基础。入睡困难一般是肾阴不足,阴不纳阳。《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侯上·虚劳不得眠》就说,“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其入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肉间,行于五脏六腑。今邪气客于脏腑,则卫气独营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眠”。

我们大致梳理下卫气的昼夜运行过程。肾中原气通过三焦到达各条经脉的原穴,然后和脏腑之气也就是水谷之气共同发挥经络气化和濡养脏腑的功能。白天脏腑之气的彪悍之气也就是卫气,通过背俞穴这个输出口,到达膀胱经来发挥温肌肉、调凑理、抵御外邪的作用,到了晚上卫气通过表里经的关系到达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然后通过三焦渠道,从而蛰伏在五脏六腑的血脉中。

失眠又称“不寐”,是以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轻者入寐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失眠多因化源缺乏,心神失养;阴虚火旺,阴不敛阳;心虚害怕,心神不安或痰热、实火,扰动心神所致。本证多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以及贫血等疾病中。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

以针灸办法安息古代即有记载,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在于能谐和阴阳,扶正祛邪,疏浚经络,从而到达改善睡眠的目的。

1调和阴阳

针灸治疗疾病具有谐和阴阳的作用。人体在睡眠正常的状况下,坚持着阴阳相对均衡的状态。假如有招致失眠的缘由作祟,如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害怕、胃气不和等,均可招致阴阳失和而致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依据证候的属性来调理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用。如阳气盛、阴气虚可招致失眠。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可招致嗜睡。两者都能够取阴跷的照海和阴跷的申脉停止治疗,但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才能;祛邪,就是祛除致病要素。失眠的发作、开展在一些状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针灸能够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证型的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愈加缠绵难愈。

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详细运用时,必需分离腧穴的特殊性来思索。

3疏浚经络

经络和气血及脏腑之间有亲密的联络,失眠的发作,能够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有关,这些病理特征能够反响在经络上,并能够经过针灸调理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均衡,从而到达改善睡眠的目的。

最后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内科大夫封一平主任把本文的要点再总结一下:

失眠与脑供血不足密切相关,患者多伴有颈椎病,应该用针灸、正骨治疗,一般首诊即可取效。

临床上,我发现很多失眠患者伴有焦虑,心率过快。能把心率降下来,则可以取得远期的疗效。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藏神。心不宁则神不静。心率是一个很好的辨证抓手。

背部放血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的方法,它对于血液系统有一定的调节的功效,在中医来说也叫做刺络疗法,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感染,如果切口创伤较大,会导致流血不止。

对血液系统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刺络疗法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代谢加快,改善微循环和血管功能,有利于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使机体的有益物质及时补充到血液循环中去,促使机体重新建立内环境稳态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还可以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进炎症的恢复。

★放血疗法的垭得虽然放血疗法在治疗时能有立竿见影的

效果,但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每种疾病。第一,放血疗法通常情况下用来应对泻火、解毒、退热、止痛、消肿、急救六种病症,除开这六种病症外的疾病,不宜选用放血疗法,上述案例中的因高热引引发抽搐,也在放血疗法的禁忌症之列;第二,体质虚弱、贫血、孕妇、产妇、凝血机制不良者、晕针晕血者、重大疾病患者也禁止使用放血疗法;第三,传染病患者不宜放血,放血对操作者是不安全的,要避免交叉感染;第四,还有一些特殊状态,比如说非常饥饿、紧张、疲劳、大汗、大泄之后不宜进行放血治疗。

放血疗法在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第一,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第二,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第三,如果操作后局部出现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如果肿胀疼痛较剧,24小时之内可以进行冷敷,24

小时之后热敷,也可以局部轻轻揉按,促进血肿消散;

第四,禁止在同一个部位反复去放血,容易造成局部出现小的硬结;第五,在操作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晕针晕血的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等。

睡眠是生命的必须过程。据研究,一个人如果不吃食物最多可以坚持一个月,但不睡眠活不了10-14天。还有许多是由不良睡眠引起的。睡眠还与人的寿命有关。因此,保持科学的睡眠十分重要。一般而言,青少年每天需睡眠8-9个小时 ,中年人8小时,老年人7小时左右。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症不断增加,且由中老年为主向中青年蔓延。

又称“不寐”,是以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类证。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失眠多因化源不足,心神失养;阴虚火旺,阴不敛阳;心虚胆怯,心神不安或痰热、实火,扰动心神所致。本证多见于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以及贫血等中。

失眠的机理和作用:

以方法安眠古代即有记载,失眠的机理和作用,在于能协调阴阳,,,从而达到的目的。

(1)调和阴阳: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疾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人体在睡眠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有导致作祟,如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均可导致阴阳失和而致失眠。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如阳气盛、阴气虚可导致失眠。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两者取阴跷的照海和阴跷的申脉进行,但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2):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故可收到之功。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证型的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更加缠绵难愈。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3):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气血循环的通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和气血及脏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失眠的发生,可以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有关,这些病理特征可以反应在经络上,并针灸调节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针灸:

灸法

取穴:三阴交、神门、心俞、百会、内关、

操作:

(1)、隔姜灸:每穴可用黄豆大艾柱灸5-10壮,每晚1次,5次为1个疗程

(2)、温和灸: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3)、艾柱隔芹菜根灸:取鲜芹菜根切成02厘米薄片置穴上,放艾柱灸3-5壮,每晚1次。

(4)、珍珠层粉敷灸:取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粉、冰片各等量混匀,填满

脐窝敷灸,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5)朱砂敷灸:取双脚涌泉穴,将朱砂3-5克,研成细面,用干净白布一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粘附于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洗脚,睡前贴敷。

皮肤针

取 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三阴交。

操 作: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以失眠为主的患者。且以病程短者疗效为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

(2)、皮肤针弹刺讲究手法,本法应由专业人员施行。

(3)、失眠症的针灸治疗应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减轻等相结合。

耳穴压丸

取 穴: 常用穴:心、缘中、神门。

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 作:

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注意事项:

(1)、本法多用于初得或较轻的失眠症,并有一定预防作用。

(2)、据著者经验体会,关键在于睡前半小时按压,如能配合用温热的水浸足10-15分钟或 双足心3-5分钟,效果更好。

(3)、本法可由医生定好穴区后,嘱家属自行贴压。

耳穴埋针

取 穴:常用穴:心、肾、缘中、神门、皮质下。

备用穴:胃、肝、枕、脾。

操 作:

常用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备用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3~5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较重的失眠症患者。

(2)、应用于本法必须注意严格消毒,夏天不宜用本法,以防感染。

(3)、如应用二疗程无效者,宜改用它法。

刺血

取 穴

常用穴:阿是穴。

备用穴:内中魁。

操 作:

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经观察治疗时间以上午或下午为佳,夜晚进行者效果较差。

(2)、本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寻找到阿是穴(敏感点)。内中魁穴一般刺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挤压出血即可。

(3)、注意严格消毒。

体针加敷贴

取 穴: 常用穴:百会、四神聪。

备用穴:涌泉。

操 作:

上穴均取。常用穴用针剌法。先针百会,向前横剌1寸,施快速均匀左右捻转手法,持续2分钟,间隔,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48小时。百会起针后,继针四神聪,均向前横剌1寸,以提插手法,轻、快、匀运针2分钟,间隔,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24小时。出针后,再针百会如前法。如此,以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备用穴用贴敷法。取珍珠粉、朱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混匀。每次取3g,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均分两份,集中涂于5cm×5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上。于每晚睡前分贴于左右涌泉穴,连续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注意事项:

(1)、本法常用穴采用长时间留针法,应注意穴区局部严密消毒,针具应使用一次性消毒毫针,以防折针。留针期间不可洗头。

(2)、本法用于重度失眠症。

、针灸、

少商放血内热引起咽喉肿痛可放血治疗,效果非常快   

少商穴的功效与作用 本穴三棱针点刺出血,配伍商阳穴,合谷穴可   

如发热不退,可以少商,耳尖,大椎点刺放血,可根据情况加退六腑或水底捞

孩子出疹子发烧昏厥可十宣穴和少商穴放血

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症。

取穴及操作疗法

(1)取穴: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取之。

(2)消毒:穴位用安尔碘,针具高压消毒。

(3)针具:三棱针或25 mm毫针或5、6号注射针头。

(4)操作:为缓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绳捆紧,用安尔碘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点刺深浅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热者可多挤出些血液直至血液变红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治疗5~7次为一疗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80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