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治疗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各种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可施行手术治疗。
什么原因引起腰肌劳损
腰部肌肉长期紧张,形成损伤性炎症。此外,可因急性腰部外伤治疗不当,迁延形成慢性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有什么症状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腰肌劳损需要做哪些检查
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和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如何治疗
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适当功能锻炼,如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
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的中 药。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6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
腰肌劳损的原因及预防
腰痛 ,是一种常见病症 ,很多人有腰痛或有过腰痛的病。
有一种最为常见的腰痛 ,痛在以腰骶关节为中心约一巴掌大的地方 ,或隐隐作痛 ,或酸痛不适 ,早晨起床时减轻 ,活动后加重 ,不能久坐、久站 ,弯腰困难。到医院检查 ,照X光片、验血也大都正常。患腰痛的人虽然大都能正常生活和坚持工作 ,但时间一长 ,会影响工作效率 ,降低生活情趣。这种腰痛 ,中医常称为肾虚腰痛 ,也就是腰肌劳损的腰痛。
为什么会发生腰肌劳损的腰痛呢 腰部是人体的中点 ,腰骶关节是人体唯一承受身体重力的大关节 ,是腰部活动的枢纽 ,前俯、后仰、左右侧弯、转身都有牵涉 ,无论运动还是活动 ,这里的关节比全身哪个关节承受的力量都大。劳动强度大或活动量大 ,关节活动就多。关节的活动 ,都有肌肉的参与 ,所以这里的肌肉容易发生疲劳和损伤。腰肌劳损就有腰部肌肉积劳成疾的意思。有些人即使体力活动不大 ,劳动强度也不大 ,但由于姿势不对 ,脊柱处于半弯状态 ,腰背肌肉一直紧绷着 ,日积月累 ,也就产生劳损 ,进一步发展形成无菌性炎症 ,刺激神经末梢 ,引起疼痛 ,于是腰痛就发生了。
腰肌劳损的腰痛是可以预防的。怎样预防呢 首先要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 ,腰背肌肉比较薄弱 ,容易损伤。因此 ,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如做一些的屈、后伸、左右腰部侧弯、回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动作 ,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 ,韧带坚强 ,关节灵活 ,减少生病的机会。肥胖者应减肥 ,以减轻腰部的负担。其次要注意自我调节 ,劳逸结合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 ,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 ,蹲下不仅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休息 ,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再就是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姿势 ,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 ,应屈膝下蹲 ,避免弯腰加重负担 ;拿重物时 ,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 ,并使其贴近腹部 ,两腿微微下蹲 ;向高处取放东西时 ,够不着不宜勉强 ;睡眠时应保持脊柱的弯曲等。避免潮湿和受寒也是很重要的。包建国
1 急性腰肌扭伤之后,治疗不及时,不正确,不彻底。
2 腰肌的慢性积累性损伤 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受到牵拉,如工作姿势不良,一侧腰肌紧张一侧松弛,致使两侧腰肌不平衡,久之则发生劳损,这些已劳损的组织,功能差,易受牵拉,常因其压迫内在神经纤维而产生腰痛。
3 肌筋膜无菌性炎症 长期弯腰或坐位工作,使腰背肌长期处于牵拉状态;或感受寒湿,使腰肌紧张,出现痉挛、缺血、水肿、粘连等;均可引起腰背部疼痛、无力。
4 先天性的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性缺陷 这些均可引起腰部肌力的不平衡,最终导致腰背部组织的劳损,产生腰背痛。
此外,脊柱骨折之后,伴随韧带损伤,脊柱内在平衡系统破坏,从而引起外源性平衡系统的失调,也会产生腰肌劳损。
[症 状]
腰背部及骶部酸胀、疼痛,有无力感。休息时轻,劳累后加重,若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也有助症状减轻。病人不能久站,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频频伸腰或以拳击腰部以缓解疼痛。仰卧时腰部垫枕可使肌肉放松,保持腰椎生理前凸时则较舒适。腰部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气、潮湿环境或感受风寒后,疼痛往往加重。
[检 查]
1 X线检查。
2 血沉。
3 抗“O”。
[诊 断]
中医
1 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 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 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西医
1 有急性腰扭伤病史,治疗不彻底,且反复发作。
2 工作劳动姿势不正确,经常弯腰活动,或者平素缺乏锻炼。
3 压痛广泛,肌肉僵硬发板,疼痛特点是休息减轻、劳累加重。
4 X线及化验检查无异常。
[治 疗]
中医
1 手法治疗。
2 中药治疗。
3 小针刀疗法。
4 针灸疗法。
西医
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比较困难。对急性腰扭伤者应彻底治疗;对慢性劳损患者,应采取包括改善劳动条件、劳动姿势的综合疗法,不能单靠药物。
1 功能锻炼 对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法能增强脊柱的外源性平衡系统,充分发挥肌肉动力的作用。
2 理疗 中药离子导入、频谱照射、超短波等疗法,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
3 封闭疗法 对压痛点明确者,可用05%普鲁卡因10ml加强的松龙1ml做痛点注射。
4 止痛解痉药物 芬必得、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在疼痛较重时选用,但不宜长期服用。
另外,平时要注意劳动姿势,改善工作条件,必要时可带腰围加以保护,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以利恢复并防再发。
慢性腰肌劳损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运动,可因腰部负荷过重而造成腰肌的损伤。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胖子,站立时重心前移,也很容易引起腰部韧带、肌肉的劳损。腰部长时间遭受风寒,也可以引起慢性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彻底,也会发展成慢性腰肌劳损。劳累后加重是慢性腰肌劳损的特点,下面介绍几种效果可靠又简便易行的康复锻炼方法:
1.腰部前屈后伸运动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作好预备姿势。然后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四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 腰部回旋运动
姿势同前。腰部作顺时针及道时针方向旋转各一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顺、逆交替回旋各八次。
3.“拱桥式”
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五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反复锻炼20~40次。
4 “飞燕式”
俯卧床上,双臂放干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反复锻炼 20~40次。
以上方法于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
(1)消除致病因素:如劳损原因为工作姿势关系,应针对原因改变条件和改善劳动体位。
(2)加强锻炼: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保健体操等。
(3)休息与固定:腰骶部慢性劳损病人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除腰围,作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4)改善血液循环:利用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超短波、音频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5)止痛:对有局限性压痛点者,可用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ml,加1%普鲁卡因5~10ml作痛点注射,5~7天1次,3~4次为一疗程。
(6)针灸和中药:针刺、拔火罐有一定疗效,可缓解疼痛,中药以祛邪扶正为主。
(7)止痛解痉药: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在疼痛时可用,但勿长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赖或降低作用。
慢性腰肌劳损治疗困难,重在预防。
(1)保持良好的姿势并矫正各种畸形:正确的姿势应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凸。在儿童和青年发育期,尤其是学龄儿童保持良好姿势最重要。对于姿势不良者应及时纠正。当下肢或骨盆出现畸形或活动障碍时应纠正。
(2)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的状态。肌力强、韧带弹性大者,发生劳损的机会少。
(3)劳动中注意体位: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劳动时间过长,改善体力劳动条件,对单一劳动姿势者应坚持工间锻炼,或采用围腰保护腰部。注意技术革新、改进操作方法。
(4)注意劳逸结合:慢性病、营养不良、肥胖者,要注意休息,加强治疗,病后初愈、妊娠期、分娩后、月经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急性腰扭伤患者应彻底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可按下列方法进行自我保健以防病治病。
①按揉肾俞、腰俞、委中、阿是穴,每穴2分钟。②两手半握拳,在腰部两侧凹陷处轻轻叩击,力量要均匀,不可用力过猛,每次叩击2分钟。③两腿齐肩宽站立,两手背放在背部,沿腰两侧骶棘肌上下按摩100次,以腰部感觉发热为度。④双手叉在腰部,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放松,呼吸均匀,做前后左右旋转摇动,开始旋转幅度要小,逐渐加大,一般旋转80~100次。⑤弹拨痛点10~20次,然后轻轻揉按1~2分钟。
胡俑是古俑中特殊的一群,只见于隋唐时期,宋代已不再出现。北朝墓出土的“胡俑”,其实大多数代表鲜卑人;鲜卑墓主随葬鲜卑俑,固属事理之常,与唐人以胡俑随葬有别。再往前在汉画像石里,却可以看到大规模胡汉交战的场面,时代的特点又自不同。
唐俑中之“胡”,大抵指粟特人。能区别出来的还有昆仑人,但较少见。至于区别更少见的大食人和其他民族,目前仍难准确做到;兹不讨论。粟特人是居住在中亚河中地区,即泽拉夫善河流域的半农半商民族。当时的大商队都以武力自保,所以粟特人也尚武。然而与十六国时期以武装入侵的方式进入中原的北方各族不同,叩关的粟特人多以通商的面貌出现。尽管贞观年间康国大首领康艳典充任蒲昌海(今罗布泊)石城镇之镇使时(《新唐书·地理志》),“胡人随之,因成聚落”。其后,在石城镇外又筑起胡人聚居的新城,蒲桃城和萨毗城(S367号《沙州伊州地志》),仿佛是一些殖民的据点;但唐政府以宽容的态度处之。这时入华的粟特人大都生活在此类聚落中。起初,他们几乎与唐代社会格格不入。粟特人信仰火祆教,然而并不外传,不曾有过译成汉文的祆教经典,各地之祆祠唐政府也“禁民祈祭”(《新唐书·百官志》);在宗教上与信仰佛、道的唐人完全隔绝。在婚姻上粟特人实行血亲通婚。《隋书·西域传》说粟特人“妻其姊妹,及母子相禽兽”。唐·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说粟特人“极恶风俗,婚姻交杂,纳母及姊妹为妻”。唐·杜环《经行记》也说:“寻寻(指祆教徒)蒸报于诸夷狄中最甚。”西安出土的《唐苏谅妻马氏墓志》中,就记下了祆教徒近亲通婚的事例(《考古》1964年9期)。这种风俗,自唐人看来,实属悖逆伦常,为情理所不容。在丧葬制度上,祆教经典《阿维斯陀经》规定,要将死者置于山间,让狗噬鸟啄。但萨珊波斯实行天葬,尸体虽任鸟啄,却不令野兽吞食。粟特人则又不然。唐·韦节《西蕃记》说,康国于城外,“别筑一院,院内养狗。每有人死,即往取尸,置此院内,令狗食人肉尽,收骸骨埋殡”。《旧唐书·李暠传》所记太原“黄坑”,也是狗食死人之处,似亦为流寓当地的粟特人治丧之所。为哀悼死者,其亲属或剺面截耳。这些做法,并令唐人不胜惊诧骇怪。当然,如果他们在本乡行施自己的风俗,外人可不必置喙。但大批粟特人却留恋唐之富庶,乐不思归,不愿“还蕃”;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如何找到在这里长期生活下去的出路,实际上也就是如何进入唐代社会的问题。
当唐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后,大部分聚落被编为乡里,入籍的粟特人之从事农业者依均田法受田,并承担相应的赋税兵役。他们与汉族农民杂居,且互相通婚,较易汉化。那些继续经商的:未入籍者称“客胡”;入籍者则成为“当县夷胡户”,其籍贯“属西、庭、伊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以东来往”(S1344号《开元户部格断简》)。也就是说入籍的胡商只能在其户籍所在的边州以东的内地进行贸易。而“客胡”虽然也不允许捆载内地产品任意“入蕃”,但可以从域外运货进来,比入籍者方便。所以这两部分粟特商人遂互相配合,操控丝路上的贸易。长安西市中胡商尤多,“西市胡(商)”成为当时的一个专门名称。经他们转贩而来的西方物品常为论者推重,誉之为“撒马尔罕金桃”。虽然由此带来了若干西方器物的造型与纹饰,丰富了唐代的工艺制作。但其中大部分为奢侈品,或用途不广的奇货;远不能和16世纪传来的美洲作物、19世纪传来的欧洲机械相比,于发展社会生产、改善民众生活的作用至鲜。而且未入籍的客胡流动性大,虽然他们善于适应,但很难被看成是社会中之稳定的因素。
不过入唐既久,且已脱离聚落约束的粟特人,逐渐不循旧制。改奉摩尼教、景教以及佛教的不在少数;唐代的佛教大师释法藏(见《宋高僧传》)、释伽跋摩(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都是粟特人。其精英分子更努力接受汉文化,供职唐廷的大有人在。他们不但担任译语、将作、监牧等方面的职务,还有成进士,做文官的。然而这些人,包括未解体以前的粟特聚落成员,都不会出现在胡俑中。只有贫困的粟特移民,居留的时间已长,对唐土风情知之已稔,已基本华化者,才能为汉族大户所收容;甚至也只有其中的“家生子”,才能受到充分信任。因为随葬的胡俑代表的是这类人,而不是人地两生的初来者,更不会是精英阶层。所以考察在现实生活中沦为厮役奴婢的胡俑,只能为唐代社会中的粟特人这幅大画卷揭开一角,其中还不可避免地被涂上一层墓主人所属意的色彩。由于粟特人“十岁骑羊逐沙鼠”(李益诗,《全唐诗》卷二八二),懂得畜牧,所以牵驼驭马的胡俑相当多,可是无论俑或驼、马,以及所驮之物,无疑悉数代表墓主人的财产。研究者不宜离开这一基本事实而过度引申。比如有人把它们看成是丝路上的商队的一部分;甚至驼囊上的兽面装饰也被认为即《酉阳杂俎》所称“刻毡为形,盛于皮袋”的祆神(《唐研究第7卷》)。而如《唐代胡人》页9所收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造型诚如其说;但章怀太子既不经商又不信祆教,与丝路贸易及祆神均不相干。又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朝阳唐·鲁善都墓出土之彩绘骑驼俑,骑者既是汉人面相,朝阳又僻在北方,也说明此驼与丝路上的商队没有直接关系。而陕西户县元代贺氏墓出土的驮马,其驮囊上亦饰兽面。元代不流行祆教,此驮囊更与祆神无涉。
粟特人长于音乐歌舞,唐代的胡人乐俑颇不罕见,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骆驼载乐俑尤为著名。《唐代胡人》页169所收西安西郊枣园唐·俾失十囊墓出土的乐俑共6人,所奏乐器有二弦琵琶(疑即勿雷)、答腊鼓、横笛、竖笛等,另有引吭作歌者,其安排与上述载乐俑差近。俾失十囊为突厥首领。《册府元龟》卷九七四载,开元四年四月“突厥俾失州大首领伊罗友阙颉斤十囊来降,封其妻阿失那氏为雁门郡夫人,以向化宠之也”。此人卒于开元十二年,居唐仅8年,随葬之乐俑胡貌唐装,疑非其本族;此时粟特之附突厥者人数甚众,所以这些乐俑可能也是粟特人。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胡俑及相关之美术作品中出现的舞者皆为舞胡腾的胡人男子,而舞胡旋、柘枝之胡人女子则不经见。其实胡人女子中之酒家胡姬,在唐代风头正健。李白诗“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李太白集》卷三,卷一八)均反映出偕胡姬置酒饮谑之状。但红粉浮浪,诗句轻薄;再考虑到其祆教之“恶欲”的背景,则胡姬在当时人眼中一般不被视作良家妇女。元曲中涉及男女私情时仍常常扯上祆教,如《货郎旦》第三折:“祆庙火,宿世缘,牵牛织女长生愿。”甚至明清时妓院中供奉的行业神白眉神,据刘铭恕先生考证,亦由祆神转化而来(《边疆研究论丛》1942~1944年卷)。因此在唐代上层人士用于葬礼的陶俑中没有她们的位置,出土物中迄今尚未发现可以被确认的女胡俑。唐代男胡俑的面目剽悍,有的且接近狰狞,胡女的面型大约也不尽符合唐人的审美习惯。这时如对人说“子貌类胡”,绝不是一句恭维的话。“如花”云云,不过是吟咏时即兴遣辞而已。更由于在社会心理上把她们定格为风尘冶艳之尤,遂使之难以在正式场合抛头露面。有鉴于此,唐代之带粟特血统的贵妇,常特地攀附汉族烈女贞妇的节操,用以标榜。如洛阳出土的仪凤二年《曹氏墓志》,其父名毗沙,显然是胡人。但志文中说她“贞顺闲雅,令范端详”;“四德周备,六行齐驱”;“孝同梁妇,节比义姑”(《千唐志斋藏志》)。这些谀墓之词可能不尽是实录。因为同出于洛阳的《安师墓志》(龙朔三年)与《康达墓志》(总章二年),文字竟几乎全同(均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炮制者依样葫芦,照猫画虎,其中的假大空,自不待言。
真正广泛吸纳粟特移民从事的职业是当雇佣兵。《大唐西域记》说康国“兵马强盛,多诸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赭羯亦作柘羯,意为勇士。《唐代胡人》页170之胡人骑俑,裸露上身,肌肉饱绽,或即代表侍卫永泰公主的一名柘羯。唐的建立颇赖突厥兵之助,所以自始就有任用蕃将的传统。特别是到了玄宗朝,由于均田之制已驰,建立在均田制上的府兵确已“不堪攻战”,蕃将统领的军队已成为国家主要的武装力量。虽说其中包括蕃汉兵卒,而且蕃人亦不尽是粟特,但九姓胡毕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适诗中甚至说:“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全唐诗》卷二一三);可以想见当时唐军中胡骑之众。蕃将为了取得信任,每每竭力作输诚效忠的表白:“忠勤奉主,操等松筠;委质称臣,心贞昆玉”(《康元敬墓志》,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但实际上像安金藏、石演芬等之能做到忠于一姓者,亦不多见(《新唐书》安、石本传)。其民风或如《西域记》所说:“胡人贪冒,性多翻覆。”以安禄山为例,他在唐玄宗面前的表演,如《安禄山事迹》所记,可谓矫情作态,已臻极致。安禄山“腹缓及膝”,当被问起其中何物时,他就说:“唯赤心耳!”最后此人成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身兼三个大军区的司令,兵刑钱谷,生杀予夺,尽操一人之手;其麾下的镇兵人数相当全国兵额的36%。他的反叛,成为李唐由盛而衰的分界线。致令杜甫悲哀地感叹:“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全唐诗》卷二三O)。这场叛乱不仅给国家造成了无可弥补的伤害,也使杜甫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安史叛军中就有不少柘羯。围睢阳城时,“有大酋被甲,引柘羯千骑,麾帜乘城招巡”(《新唐书·张巡传》)。这些柘羯骑兵虽早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但从《唐代胡人》页138之骑具装马、戴虎头磕脑的胡俑身上,却仿佛仍能看到那个令人震怖的历史时刻中之粟特铁骑的影子。
C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从可以获得的信息:两幅唐三彩反映当时唐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的频繁;也体现了唐朝瓷器工艺水平;大量的唐三彩的考古发现说明了唐代厚葬之风比较盛行。从两幅体现不出唐代女性较为开放。所以答案选C。 |
胡俑是古俑中特殊的一群,只见于隋唐时期,宋代已不再出现北朝墓出土的“胡俑”,其实大多数代表鲜卑人;鲜卑墓主随葬鲜卑俑,固属事理之常,与唐人以胡俑随葬有别再往前在汉画像石里,却可以看到大规模胡汉交战的场面,时代的特点又自不同
唐俑中之“胡”,大抵指粟特人能区别出来的还有昆仑人,但较少见至于区别更少见的大食人和其他民族,目前仍难准确做到;兹不讨论粟特人是居住在中亚河中地区,即泽拉夫善河流域的半农半商民族当时的大商队都以武力自保,所以粟特人也尚武然而与十六国时期以武装入侵的方式进入中原的北方各族不同,叩关的粟特人多以通商的面貌出现尽管贞观年间康国大首领康艳典充任蒲昌海(今罗布泊)石城镇之镇使时(《新唐书·地理志》),“胡人随之,因成聚落”其后,在石城镇外又筑起胡人聚居的新城,蒲桃城和萨毗城(S367号《沙州伊州地志》),仿佛是一些殖民的据点;但唐政府以宽容的态度处之这时入华的粟特人大都生活在此类聚落中起初,他们几乎与唐代社会格格不入粟特人信仰火祆教,然而并不外传,不曾有过译成汉文的祆教经典,各地之祆祠唐政府也“禁民祈祭”(《新唐书·百官志》);在宗教上与信仰佛、道的唐人完全隔绝在婚姻上粟特人实行血亲通婚《隋书·西域传》说粟特人“妻其姊妹,及母子相禽兽”唐·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说粟特人“极恶风俗,婚姻交杂,纳母及姊妹为妻”唐·杜环《经行记》也说:“寻寻(指祆教徒)蒸报于诸夷狄中最甚”西安出土的《唐苏谅妻马氏墓志》中,就记下了祆教徒近亲通婚的事例(《考古》1964年9期)这种风俗,自唐人看来,实属悖逆伦常,为情理所不容在丧葬制度上,祆教经典《阿维斯陀经》规定,要将死者置于山间,让狗噬鸟啄但萨珊波斯实行天葬,尸体虽任鸟啄,却不令野兽吞食粟特人则又不然唐·韦节《西蕃记》说,康国于城外,“别筑一院,院内养狗每有人死,即往取尸,置此院内,令狗食人肉尽,收骸骨埋殡”《旧唐书·李暠传》所记太原“黄坑”,也是狗食死人之处,似亦为流寓当地的粟特人治丧之所为哀悼死者,其亲属或剺面截耳这些做法,并令唐人不胜惊诧骇怪当然,如果他们在本乡行施自己的风俗,外人可不必置喙但大批粟特人却留恋唐之富庶,乐不思归,不愿“还蕃”;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如何找到在这里长期生活下去的出路,实际上也就是如何进入唐代社会的问题
当唐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后,大部分聚落被编为乡里,入籍的粟特人之从事农业者依均田法受田,并承担相应的赋税兵役他们与汉族农民杂居,且互相通婚,较易汉化那些继续经商的:未入籍者称“客胡”;入籍者则成为“当县夷胡户”,其籍贯“属西、庭、伊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以东来往”(S1344号《开元户部格断简》)也就是说入籍的胡商只能在其户籍所在的边州以东的内地进行贸易而“客胡”虽然也不允许捆载内地产品任意“入蕃”,但可以从域外运货进来,比入籍者方便所以这两部分粟特商人遂互相配合,操控丝路上的贸易长安西市中胡商尤多,“西市胡(商)”成为当时的一个专门名称经他们转贩而来的西方物品常为论者推重,誉之为“撒马尔罕金桃”虽然由此带来了若干西方器物的造型与纹饰,丰富了唐代的工艺制作但其中大部分为奢侈品,或用途不广的奇货;远不能和16世纪传来的美洲作物、19世纪传来的欧洲机械相比,于发展社会生产、改善民众生活的作用至鲜而且未入籍的客胡流动性大,虽然他们善于适应,但很难被看成是社会中之稳定的因素
不过入唐既久,且已脱离聚落约束的粟特人,逐渐不循旧制改奉摩尼教、景教以及佛教的不在少数;唐代的佛教大师释法藏(见《宋高僧传》)、释伽跋摩(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都是粟特人其精英分子更努力接受汉文化,供职唐廷的大有人在他们不但担任译语、将作、监牧等方面的职务,还有成进士,做文官的然而这些人,包括未解体以前的粟特聚落成员,都不会出现在胡俑中只有贫困的粟特移民,居留的时间已长,对唐土风情知之已稔,已基本华化者,才能为汉族大户所收容;甚至也只有其中的“家生子”,才能受到充分信任因为随葬的胡俑代表的是这类人,而不是人地两生的初来者,更不会是精英阶层所以考察在现实生活中沦为厮役奴婢的胡俑,只能为唐代社会中的粟特人这幅大画卷揭开一角,其中还不可避免地被涂上一层墓主人所属意的色彩由于粟特人“十岁骑羊逐沙鼠”(李益诗,《全唐诗》卷二八二),懂得畜牧,所以牵驼驭马的胡俑相当多,可是无论俑或驼、马,以及所驮之物,无疑悉数代表墓主人的财产研究者不宜离开这一基本事实而过度引申比如有人把它们看成是丝路上的商队的一部分;甚至驼囊上的兽面装饰也被认为即《酉阳杂俎》所称“刻毡为形,盛于皮袋”的祆神(《唐研究第7卷》)而如《唐代胡人》页9所收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造型诚如其说;但章怀太子既不经商又不信祆教,与丝路贸易及祆神均不相干又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朝阳唐·鲁善都墓出土之彩绘骑驼俑,骑者既是汉人面相,朝阳又僻在北方,也说明此驼与丝路上的商队没有直接关系而陕西户县元代贺氏墓出土的驮马,其驮囊上亦饰兽面元代不流行祆教,此驮囊更与祆神无涉
粟特人长于音乐歌舞,唐代的胡人乐俑颇不罕见,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骆驼载乐俑尤为著名《唐代胡人》页169所收西安西郊枣园唐·俾失十囊墓出土的乐俑共6人,所奏乐器有二弦琵琶(疑即勿雷)、答腊鼓、横笛、竖笛等,另有引吭作歌者,其安排与上述载乐俑差近俾失十囊为突厥首领《册府元龟》卷九七四载,开元四年四月“突厥俾失州大首领伊罗友阙颉斤十囊来降,封其妻阿失那氏为雁门郡夫人,以向化宠之也”此人卒于开元十二年,居唐仅8年,随葬之乐俑胡貌唐装,疑非其本族;此时粟特之附突厥者人数甚众,所以这些乐俑可能也是粟特人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胡俑及相关之美术作品中出现的舞者皆为舞胡腾的胡人男子,而舞胡旋、柘枝之胡人女子则不经见其实胡人女子中之酒家胡姬,在唐代风头正健李白诗“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李太白集》卷三,卷一八)均反映出偕胡姬置酒饮谑之状但红粉浮浪,诗句轻薄;再考虑到其祆教之“恶欲”的背景,则胡姬在当时人眼中一般不被视作良家妇女元曲中涉及男女私情时仍常常扯上祆教,如《货郎旦》第三折:“祆庙火,宿世缘,牵牛织女长生愿”甚至明清时妓院中供奉的行业神白眉神,据刘铭恕先生考证,亦由祆神转化而来(《边疆研究论丛》1942~1944年卷)因此在唐代上层人士用于葬礼的陶俑中没有她们的位置,出土物中迄今尚未发现可以被确认的女胡俑唐代男胡俑的面目剽悍,有的且接近狰狞,胡女的面型大约也不尽符合唐人的审美习惯这时如对人说“子貌类胡”,绝不是一句恭维的话“如花”云云,不过是吟咏时即兴遣辞而已更由于在社会心理上把她们定格为风尘冶艳之尤,遂使之难以在正式场合抛头露面有鉴于此,唐代之带粟特血统的贵妇,常特地攀附汉族烈女贞妇的节操,用以标榜如洛阳出土的仪凤二年《曹氏墓志》,其父名毗沙,显然是胡人但志文中说她“贞顺闲雅,令范端详”;“四德周备,六行齐驱”;“孝同梁妇,节比义姑”(《千唐志斋藏志》)这些谀墓之词可能不尽是实录因为同出于洛阳的《安师墓志》(龙朔三年)与《康达墓志》(总章二年),文字竟几乎全同(均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炮制者依样葫芦,照猫画虎,其中的假大空,自不待言
真正广泛吸纳粟特移民从事的职业是当雇佣兵《大唐西域记》说康国“兵马强盛,多诸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赭羯亦作柘羯,意为勇士《唐代胡人》页170之胡人骑俑,裸露上身,肌肉饱绽,或即代表侍卫永泰公主的一名柘羯唐的建立颇赖突厥兵之助,所以自始就有任用蕃将的传统特别是到了玄宗朝,由于均田之制已驰,建立在均田制上的府兵确已“不堪攻战”,蕃将统领的军队已成为国家主要的武装力量虽说其中包括蕃汉兵卒,而且蕃人亦不尽是粟特,但九姓胡毕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适诗中甚至说:“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全唐诗》卷二一三);可以想见当时唐军中胡骑之众蕃将为了取得信任,每每竭力作输诚效忠的表白:“忠勤奉主,操等松筠;委质称臣,心贞昆玉”(《康元敬墓志》,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但实际上像安金藏、石演芬等之能做到忠于一姓者,亦不多见(《新唐书》安、石本传)其民风或如《西域记》所说:“胡人贪冒,性多翻覆”以安禄山为例,他在唐玄宗面前的表演,如《安禄山事迹》所记,可谓矫情作态,已臻极致安禄山“腹缓及膝”,当被问起其中何物时,他就说:“唯赤心耳!”最后此人成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身兼三个大军区的司令,兵刑钱谷,生杀予夺,尽操一人之手;其麾下的镇兵人数相当全国兵额的36%他的反叛,成为李唐由盛而衰的分界线致令杜甫悲哀地感叹:“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全唐诗》卷二三O)这场叛乱不仅给国家造成了无可弥补的伤害,也使杜甫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安史叛军中就有不少柘羯围睢阳城时,“有大酋被甲,引柘羯千骑,麾帜乘城招巡”(《新唐书·张巡传》)这些柘羯骑兵虽早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但从《唐代胡人》页138之骑具装马、戴虎头磕脑的胡俑身上,却仿佛仍能看到那个令人震怖的历史时刻中之粟特铁骑的影子
是陶俑,唐三彩胡人骑驼陶俑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双峰骆驼站立在菱形托板上,昂首引颈,作嘶鸣状,四腿肌肉起伏,如有弹性,四足前后错落,似欲起步。驼背上坐一胡人,深目高鼻,络腮胡。头扎幞头,身着翻领、窄袖、开胯、过膝的胡服,下着袴子,脚蹬高靴。
手扶骆驼前肉峰。肩上站立一猴,猴一爪扶俑头部,一爪托腮,一副顽皮之相。除胡人面部敷白粉,五官、胡须等墨绘外,其余部分均施三彩釉。胡人和骆驼分别以深、浅的赭**为主色调,骆驼的头、颈、四腿及驼峰的绒毛均施以浅**釉,驼背的披垫施以绿、赭、黄三色釉。
此件唐三彩作品出土于河南洛阳。人、驼、猴刻画生动,三彩釉施釉匀净无瑕疵,配色自然,清丽而不浮华,塑造艺术和三彩釉的烧制技术都达到了极其娴熟的高度,显示了我国唐三彩技艺之精湛。
此件作品中的胡人为西域康国人形象。唐代强盛,于西域(新疆)各地置都护府,使汉代开拓的自京都长安经河西走廊、直至中亚各国到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康国人善商贾,骑驼陶俑塑造了盛唐时西域康国人东来华夏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在我国经商之暇,戏猴、骑驼漫游之情趣。
唐代的髯须胡人俑,数量既多,样式亦繁,在陕西博物馆中,有些残存的俑头,仍不失为艺术佳作。这里举出三件髯须、一件卷发的胡俑头像,在雕塑造型上,各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手法。如其中的一件深目高鼻髯须,应属于阿拉伯类型的典型人物。头戴毛线风帽,双目烁烁有神,好像惊奇于某种有趣的事物,另一件幞头髯须俑,也都显得肌肉夸张而神情毕现。塑作者运用了富有装饰的艺术手法,把体躯强健的少数民族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另外的一件无须卷发俑,也是瞪目作态,很富有人物的个性。
唐彩绘胡人骑马武士俑价值1500万。根据查询藏品网,唐三彩胡人武士骑马俑,唐代造,属一级文物,拍卖价格在1500万元,采用陶胎,质较松,施红褐色釉,出土的骑俑、站俑中有不少胡人形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