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 最好做什么运动可以缓解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 最好做什么运动可以缓解疼痛,第1张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虽然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治愈,但有些锻炼的项目还是受到限制。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动最好不要参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愈后可以进行的运动项目有:

  1、自行车: 骑自行车不仅和游泳、跑步、跳绳起着同样的作用,对加强身体的平衡感也有很好的作用。锻炼用的自行车应选择骑上后上姿势自然舒展的普通型自行车,车座的高度以脚底能平稳着地为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愈的患者来讲,休息日与亲朋好友骑车到郊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野餐一顿,舒展一下疲劳的身心,可以扫除疾病带来的不悦,增强生活的信心。

  2、游泳: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游泳,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腰肌劳损、缓解腰痛有着很好的作用。水的浮力可使椎间盘的压力明显减小,在水中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动作变得缓慢,关节和肌肉不会受到强制性的牵拉,但需要相当强的肌肉力量。因此,每个细小的动作都可以锻炼肌肉,使肌力逐渐增强。初期游泳的姿势最好选用自由泳、仰泳等腰部受力量较小的泳式,等腰部肌肉力量增强了,再游蝶泳、蛙泳等需要腰部用力较大的泳式。游泳距离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水中出来后应尽快擦干身上的水分,以免腰部受凉。有毅力的患者可从夏天开始训练直到冬天。

  3、跑步: 陆地上的运动最好的要属跑步和跳绳了,谁都可以参加,在那里都能进行,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运动量,不需要花钱,所以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时间跑步锻炼,这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跑步运动于游泳一样是一种全身运动,能起到提高心肺功能,防止肥胖,强化肌肉力量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开始时要用快走的速度跑,身体状况不佳时要暂时终止,不要勉强为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跑步锻炼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不是成为运动健将。跑步的时候鞋要选择底子后一点、软一点的,用跑鞋最好,可有效地和缓解脚着地时冲击力,减缓对腰椎间盘地震荡。跳绳有着和跑步一样地效果,跳跃地动作可以强化肌肉力量,增强运动的协调感和平衡能力。只是由于跳绳活动比较单调,一般不能坚强太长时间,可以通过改变跳绳活动地方式来增加兴趣、延长运动地时间,如向后跳、交叉跳、双重跳、跑跳、多人跳等。

,腰椎间盘突出多是因为腰椎间盘病变,纤维环失去弹性,产生裂隙,或是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根、坐骨神经产生的腰腿痛。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常因行走、咳嗽、打喷嚏、弯腰或排便而引起疼痛加剧。腰间盘突出手术费用不是很贵的,在五千元左右,医院不同收费标准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可以先咨询一下,注意休息,增加营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分类 7 ICD号 8 流行病学 9 病因 91 结石 92 感染 93 其他 10 发病机制 11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11 症状 112 体征 12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121 黄疸 122 休克 123 出血征象 13 实验室检查 131 本病常有低血容量休克及合并感染 132 腹腔穿刺 14 辅助检查 141 腹部平片 142 胸部透视 143 B型超声检查 144 CT检查 15 诊断 16 鉴别诊断 17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171 中医辨证论治 1711 肝胆郁结 1712 肝胆湿热 1713 热毒内结 172 西医治疗 1721 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 1722 支持疗法 1723 抗生素的应用 1724 抗胰酶疗法 1725 手术治疗 18 预后 19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预防 20 相关药品 21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穴位 1 拼音

dǎn yuán xìng jí xìng yí xiàn yán

2 英文参考

biliogenic acute pancreatitis

3 概述

胆道结石、炎症等可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损害,胰液外溢,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张仲景已指出了“呕不止,心下急”,“按之心下满痛”等类似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同时提出了治疗原则与方药:“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本病属中医“结胸”、“黄疸”、“腹痛”、“胃脘痛”等范畴。

4 疾病名称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5 英文名称

biliogenic acute pancreatitis

6 分类

消化科 > 肝胆疾病 > 胆囊疾病

7 ICD号

K838

8 流行病学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溃疡。

9 病因

胆道的各种疾病,包括结石、蛔虫、感染、瘢痕狭窄、肿瘤、炎性水肿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共同通路”是其发生的解剖基础,其中结石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91 结石

胆道系统的结石在体内发生移动,不仅结石本身可造成壶腹部的狭窄,而且结石可引起黏膜的损伤,造成继发性水肿或感染,加重狭窄。壶腹部狭窄,胆道内压力增加,胆汁逆流入胰腺,胰酶被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92 感染

胆道系统的细菌感染时,胆汁内含有大量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其中的某些成分如细菌酰胺酶等可激活胰酶,造成胰腺的自身消化和急性炎症;胆总管的炎症可直接累及胰管,胰管引流不畅而向胰组织内逆流而发病。

93 其他

胆道寄生虫、瘢痕狭窄、肿瘤及奥狄括约肌功能不全等均可造成胰管梗阻,胰液排泄不畅,胆汁逆流等而发生本病。

10 发病机制

①结石嵌顿于壶腹部,胆汁通过共同管道逆流入胰管内,感染即带入胰管。

②胆石排泄过程中,使Oddi括约肌发生麻痹性松弛,肠内容物反流入胰管,导致胰腺炎。

③毒性物质对胰腺组织的损伤。它们包括:游离胆汁酸、细菌、非结合胆红素及溶血卵磷脂。游离胆汁酸具有毒性,可损害胰管黏膜屏障;细菌能分泌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后者能分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而非结合胆红素对胰腺有毒性;急性胆囊炎病人胆汁内有溶血卵磷脂,它能直接损害胰组织。

11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11 症状

(1)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起始于上腹部,出现早。典型者常突然感脐上偏左疼痛,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呈刀割样。常放射至肩部、胁部和腰背部。随着炎症的扩散,腹痛范围可呈带状,或向全腹扩散。

(2)恶心和呕吐: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几乎在腹痛的同时出现,初期发作较为频繁,常常为喷射状,内容有食物和胆汁,晚期出现肠麻痹,可呕吐出粪样物。

(3)腹胀:是本病的常见症状。腹胀的程度与胰腺炎的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轻者持续2~3天,重者可持续7天以上,常伴有排气、排便中止。

(4)黄疸:一般较轻,多为阻塞性,但少数出血坏死型病人,黄疸是严重腹腔内感染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5)其他:发热、消化道出血、休克征等可出现于部分病人。

112 体征

(1)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多数患者腹部压痛,以上腹部为主,腹肌多紧张,但其程度不如胃肠穿孔或胆囊穿孔,部分病人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2)休克:部分病人脉搏加快,血压降低,呼吸加快,面色苍白,肢端厥冷,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

(3)出血征象:外溢的胰液沿组织间隙达到皮下脂肪,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因而局部皮肤呈青紫色,可见于腰部、前下腹壁或脐周。

(4)肠梗阻及移动性浊音:肠梗阻常为麻痹性。腹腔内出血、渗出较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12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121 黄疸

少数出血坏死型病人,黄疸是严重腹腔内感染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122 休克

部分病人脉搏加快,血压降低,呼吸加快,面色苍白,肢端厥冷,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

123 出血征象

局部皮肤呈青紫色,可见于腰部、前下腹壁或脐周。

13 实验室检查 131 本病常有低血容量休克及合并感染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加,二氧化化碳结合化碳结合力降低。血糖在发作早期增高,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急性坏死型者血钙在2~5天开始下降,如果在175mmol以下,说明病情重笃。血尿淀粉酶增高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急性胰腺炎病人70%~95%表现有血清淀粉酶增高。24h到达高峰,5天以内恢复正常,持续增高12天以上者,表示已有并发症存在。尿淀粉酶增高稍迟出现而持续时间较长。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h增高至15康氏单位以上。

132 腹腔穿刺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时,腹腔穿刺常可抽到混浊液,且可能见脂肪小滴,并发感染时可呈脓性。腹腔液淀粉酶常增高,往往高于血清淀粉酶,且持续时间也比血清淀粉酶长2~4天。

14 辅助检查 141 腹部平片

急性胰腺炎病人中有2/3可显示异常。具体表现有:胰腺阴影增大,边缘不清,密度增高,局限性肠麻痹,横结肠截断征(仰卧位时可见结肠的肝曲、脾曲充气,而横结肠中段无气)。

142 胸部透视

胸部透视可见左侧膈肌升高,中等量左胸腔积液,或左下肺不张。

143 B型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胰腺弥漫性肿胀、增大,轮廓线略呈弧状膨出。阳性率可达45%~90%,并可发现胆道疾患。

144 CT检查

CT检查是现代灵敏的非侵袭性诊断方法,70%~90%的病人有不正常表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胰腺增大,密度不均,外形不规则,胰腺或胰腺周围液体积聚等。

15 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常要结合临床、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综合判断。1988年日本制定的标准如下:

1急性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腹膜 征。

2血、尿或腹水中胰酶升高。

3影像学检查、手术及活检发现胰腺有异常。具有含第1项在内的2项以上标准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临床可供参考。

16 鉴别诊断

早期或水肿型胰腺炎应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胆道疾病、肠梗阻及阑尾炎等相鉴别。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心肌梗死等相鉴别。通过一些特殊检查仍不能鉴别时,应作剖腹探查。本病同非胆源性胰腺炎的鉴别有时很困难,但是由于两者治疗基本相同。因此,不是鉴别的重点。

17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171 中医辨证论治

对于本病的辨证分型,目前临床尚缺乏统一标准,文献报道颇不一致。临床大体可分为肝胆郁结、肝胆湿热、热毒内结等3型。

1711 (1)肝胆郁结

胆腑不利,气机阻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发病。常见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早期。证见腹痛时作,痛连胸胁,腹胀呕恶,口苦纳呆,苔薄脉弦。治则:疏肝利胆解郁。方选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有:柴胡、芍药、香附、黄芩、虎杖、青皮、郁金等。

1712 (2)肝胆湿热

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内生,蕴结不散,熏蒸肝胆而发病。证见腹痛发热、黄疸、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湿,疏肝利胆。方选大柴胡汤,常用药物有:柴胡、大黄、黄芩、山栀、半夏、蒲公英、川朴等。

1713 (3)热毒内结

肝胆湿热不散,热从火化,火毒内生,即可腐肉成脓,又可耗气动血、甚至阴阳离决。

证见高热不退,腹痛拒按,持续不解,腹肌强直,口干唇燥,面目红赤,或全身深黄,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燥黄或灰黑,脉细数。热入营血者可见皮肤瘀斑,齿龈出血等。热陷心包者可见神志昏迷,或谵妄狂躁。伤阴损阳,阴阳离决者,可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治则: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生地、丹皮、山栀等。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者,可加大承气汤。热入营血者可加清营汤。热陷心包者,可加安宫牛黄丸。亡阴亡阳者,可用参附汤、参脉散、独参汤等。

172 西医治疗

本病常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对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更应当配合抗休克、抗感染、对症、支持、手术等措施。

1721 (1)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

症状轻者进食少量清淡流质,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时,需胃肠减压,中药可自胃管注入。

1722 (2)支持疗法

静脉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补充足够、全面的营养,对于提高本病疗效十分重要。

1723 (3)抗生素的应用

主要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常选用广谱抗生素。

1724 (4)抗胰酶疗法

抑制胰腺分泌等措施均可应用。

1725 (5)手术治疗

对于本病手术时期及手术方式问题目前争论较多。目前的趋势是,在积极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待病人的急性症状已缓解之后再采取延期手术,多在急性发作后7天左右进行。但是对于诊断不肯定和经使用各种支持疗法病情仍进行性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胆道病变的不同而选择。对于胰腺本身的处理可采用胰腺引流、胰腺切除等术式。

18 预后

急性水肿型预后良好,但如果胆道病变治疗不彻底,一次发作后常有频繁发作相随。出血性坏死型预后仍较严重,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19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预防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系由胆道疾病引起,因此,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20 相关药品

胰酶、磷脂、葡萄糖、氧、二氧化碳、黄芩、大黄、安宫牛黄丸

21 相关检查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二氧化碳结合力、尿淀粉酶、淀粉酶、血清脂肪酶

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穴位 胰胆

、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急性胰腺炎等。 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等进行 。

下三里

术。足三里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足三里配百会

下陵

术。足三里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足三里配百会

鬼邪

术。足三里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足三里配百会

足三里

经络不仅在人体生理功能上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临床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和针灸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说明病理变化

在正虚邪盛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等症,由于肺合皮毛,外邪循经内舍于肺,继而可见咳嗽、喘促、胸闷、胸痛等肺的病症。

《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指出了经络是外邪从皮毛腠理内传于脏腑的传变途径。此外,经络也是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器官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渠道。例如,心移热于小肠,肝病影响到胃,胃病影响到脾等,这是脏腑病变通过经络传注而相互影响的结果。内脏病变又可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如肝病胁痛,肾病腰痛,心火上炎可致舌部生疮,大肠、胃腑有热可致牙龈肿痛等等。都说明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指导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例如,头痛一症,即可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循行分布而辨别,其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颈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与厥阴经有关。又如胁肋与少腹是肝经所过,故两胁疼痛或少腹痛,多与肝经有关。此外,某些疾病的过程中常发现在经络循行通道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和皮肤形态变化,皮肤温度,电阻改变等,也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如肠痈患者,有时在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出现压痛;长期消化不良的病人,有时可在脾俞穴见到异常变化。临床上采用循经诊察,扪穴诊察,经络电测定等方法检查有关经络、腧穴的变化,可作诊断参考。

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刺灸腧穴,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选穴,一般是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除选用的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即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四总穴歌》所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很好说明,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胃痛循经远取足三里、梁丘;胁痛循经远取阳陵泉、太冲等。又如头痛,因前头痛与阳明经有关,可循经远取上肢的合谷穴,下肢的内庭穴治疗等等。此外,根据皮部与经络脏腑的密切联系,临床上用皮肤针叩刺皮肤,皮内针埋藏皮内来治疗脏腑经脉的病症;根据宛陈则除之的理论,又可通过刺络出血的方法来治疗一些常见病。如目赤肿痛刺太阳出血,咽喉肿痛刺少商出血,急性腰扭伤刺委中出血等等;经筋的病候,多表现为拘挛,强直和抽搐等症,治疗多以局部取穴,所谓“以痛为输”。这些都是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方面的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44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