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刮痧时很疼而且刮的很红到最后也很红要紧吗?

背部刮痧时很疼而且刮的很红到最后也很红要紧吗?,第1张

背部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用刮痧板在背部刮动,刺激皮肤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代谢和淋巴排毒。刮痧时可能会有些疼痛和出现红斑,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进行刮痧时,由于皮肤和肌肉受到刺激,会引起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这会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热感、酸胀和疼痛等不适感。这种红斑也称为“刮痧痕”,是刮痧的正常反应之一。这种反应一般在刮痧后几个小时内会逐渐消退,如果没有出现其他异常反应,如感染、破损等,就不需要过多担心。

不过,如果你有特殊的健康情况,如皮肤过敏、血液疾病、心脏疾病等,建议在进行刮痧前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中医师的意见,以免刮痧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或伤害。

另外,在进行刮痧时,刮痧板应该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感染交叉。刮痧后也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在刮痧后立即接受冷水浴、高温浴、风吹等刺激,以免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身心的疲劳感也越来越重。很多人就会选择中医的背部刮痧来缓解身心压力,使自己得到放松。当然,除此之外,刮痧还有很多别的好处的。那么中医背部刮痧都有哪些好处呢?又都有哪些背部刮痧手法呢?

背部刮痧的好处:

一、 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 背部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

三、舒筋通络,背部刮痧,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四、排除毒素,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 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背部刮痧通常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峯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方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具体方法如下: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刮痧的好处很多,但是也要注意,有部分人是不适宜刮痧的。另外,刮痧的时候也不能过分追求出痧,这样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刮痧还是要适宜,而且关于刮痧的方法一般人比较难掌握,建议还是找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背部刮痧通常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用砭石刮痧板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即从颈部发际开始刮至大椎骨,然后向下刮至腰部。随后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即从肩井开始刮至腰部,使用平板刮至环跳,收力打圈。

先准备一枚光滑的物品,如汤匙或骨梳,再拿一个小碗放些麻油(沙拉油或茶油、清水亦可),这样就可以开始进行刮痧了。 刮痧方法: 用汤匙在病儿身体一定的部位上反覆地刮,直至被刮痧的皮肤出深色的红斑为止。刮砂时的顺序一般由上而下,由中间刮向两侧,刮时应取单一方向,不宜来回刮,每次大约刮二十下左右。 刮痧的部位: 1通常在颈部及背部的脊椎两旁,沿着肋骨向外刮,刮成弧形。 2在结喉的两侧和胸部进行。 3也有沿着脊椎两侧,由上向下刮。 4在胸前刮痧,也可沿着肋骨向外刮成弧形。 5若病儿情绪不佳,可刮臂弯内侧和腿弯内侧。一、头部的刮法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发皮发热为宜。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循行路线:(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穴位为头维穴、颔厌穴等。(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经囟会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至头临泣穴。(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经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至哑门穴。(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等。适应症: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作用。可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证。二、面部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一次。循行路线:(1)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2)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3)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等。适应症: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主治颜面五官的病证。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三、颈部刮法颈后高骨为大椎穴,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些,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髃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循行路线:(1)刮督脉颈项部分,从哑门穴刮到大椎穴。(2)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经肩井穴、巨骨穴至肩髃穴。适应症:人体颈部有六条阳经通过,其中精髓直接通过督脉灌输于脑,颈部是必经之路,所以经常刮拭颈部,具有育阴潜阳,补益人体正气,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颈、项病变,如颈椎病、感冒、头痛、近视、咽炎等证。四、背部刮法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病人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循行路线: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适应症: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的病证。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五、胸部的刮拭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宜用平补平泻法。用刮板棱角沿胁间隙刮拭。乳头处禁刮。循行路线:(1)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2)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胁骨走向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适应症: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妇女乳腺炎、乳腺癌等。六、腹部刮痧空腹或饱餐后禁刮,急腹症忌刮,神阙穴禁刮。循行路线:(1)刮拭腹部正中线,从鸠尾穴经中脘穴、关元穴刮至曲骨穴。(2)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穴刮至日月穴。适应症:腹部有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故刮拭腹部可治疗以上脏腑病变。如胆囊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不孕证等。七、四肢的刮法刮拭四肢时,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对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应从下向上刮拭。皮肤如有感染、破溃、痣瘤等,刮拭时应避开。如急性骨关节创伤、挫伤之处不宜刮痧,但在康复阶段做保健刮痧可提前康复。循行路线:(1)刮拭上肢内侧部,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2)刮拭上肢外侧部,由上向下刮,在肘关节处可作停顿,或分段刮至外关穴。(3)刮拭下肢内侧,从上向下刮,经承扶穴至委中穴,由委中穴至跗阳穴,委中穴可重刮。(4)刮拭下肢外侧部,从上向下刮,从环跳穴至膝阳关穴,由阳陵泉穴至悬钟穴。适应症: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症。如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脏疾病。足阳明胃经主治消化系统症症。四肢肘膝以下五输穴可主治全身疾病。八、膝关节的刮法膝关节结构复杂,刮痧时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便掌握刮痧正确的部位、方向,而不致损伤关节。刮拭关节动作应轻柔。膝关节内积水者,局部不宜刮,可取远端穴位刮拭。膝关节后方及下端刮痧时易起痧疱,疱起时宜轻刮或遇曲张静脉可改变方向,由下向上刮。循行路线:(1)刮拭膝眼,刮拭前先用刮板的棱角点按膝眼。(2)刮拭膝关节前部,膝关节以上部分从伏兔穴刮至梁丘穴,膝关节以下部分从犊鼻穴刮至足三里穴。(3)刮拭膝关节内侧部,从血海穴刮至阴陵泉穴。(4)刮拭膝关节外侧部,从膝阳关穴刮至阳陵泉穴。(5)刮拭膝关节后部,委中穴可重刮。适应症:主治膝关节的病变,如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肌腱劳损等。另外对腰背部疾病、胃肠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二、挑痧法的常用部位1、头颈项部:从印堂穴起,沿太阳穴、颈部两侧和项部两侧各有1个痧痕点。2、胸腹部:从华盖穴开始沿肋间左右各有2个痧痕点;中脘穴、肚脐两侧,关元穴左右各有1个痧痕点。三、放痧法的常用部位(1)上肢:曲池穴、十宣穴、少商穴、尺泽穴。(2)头面颈项:大椎穴、百会穴、太阳穴、人中穴、金津穴、玉液穴。(3)下肢:委中穴。四、刮痧的整体顺序整体刮拭的顺序是自上而下,先头部、颈、背、腰部或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据病情决定刮拭的先后顺序。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再刮拭身体右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59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