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后背的功效

拍打后背的功效,第1张

经常拍背有好处。

背部主要分布有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皮肤肌表为阳,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是阳经之首;督脉总统一身阳气,是阳脉之海。

拍打背部穴位和经络,可以疏通全身经络,促进周身阳气的运行。阳气循环冲和,自然身强力壮。拍背部对于感冒、荨麻诊、肩背疼、神经衰弱、胃疼、腰痛、便秘等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拍打手法:站立,全身自然放松;双手张开,一手拍打颈部及上背部,另一手拍打下背部,拍打50次,然后交换上下手,再拍打50次,每日1~2次。 

扩展资料:

除了拍打背部和双腿,夏季养阳还需要从精神、饮食、起居和运动等各个方面入手:避免动怒烦躁,保持神清气爽,以护心阳;饮食不可过度贪食寒凉,以免损伤脾胃,导致呕吐、腹泻等胃肠问题;每天清晨应早起,可适当晚睡,但要避免熬夜;夏季的运动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增强体质为目的,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游泳、散步等,不宜剧烈运动。

人民网-拍打背和腿,夏季养阳气

擦背能祛病健身,因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神经,摩擦背部可以刺激背部神经及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并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抗病防病能力。

人体背部有两条经脉,经脉上有大椎、命门等穴位。摩擦背部可以刺激这些重要穴位,通经活络,养心安神,调整各脏器的功能。擦背对失眠、便秘、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有治疗作用。老年人如能坚持长期摩擦背部,定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具体做法是用温热的湿毛巾自上而下,反复揉擦从风府穴沿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以感觉舒服为佳。每天1~2次,每次3~5分钟。

背部的运动、按摩保健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血压,增强心肌活动的能力,促进消化机能等,有助于防病治病。

背部宜常暖

背部保暖方法有三:衣服护背

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

晒背取暖

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

慎避风寒

因为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夏日汗出后不可背向电扇,以免风寒之邪伤人。

背宜常捶摩

保护背部对身体健康很重要,而且还提出了捶背、搓背、捏脊等活动背部的保健方法。

捶背

捶背又分自我锤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搓背

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方法,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他人搓法: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以手掌沿脊柱上下按搓,至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捏脊

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用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脊柱中间的皮肤捏拿起来,自大椎开始,自上而下,连续捻动,直至骶部。可连续捏拿3次。此法对成人、小儿皆宜,可调和脏腑、疏通气血、健脾和胃,对调整血压也有一定作用。注意用力不宜过大、过猛,速度不宜太快,动作要协调。

1 按摩后背有什么好处

人的背部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之处,且人体五脏六腑的背俞穴均位于此,通过按摩刺激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祛病益寿,治疗和防治相应的脏腑病症,也可以达到强筋健体的功效。

2 后背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 改变有关系统功能

身体内某一系统功能失调,可导致该系统出现病变,而系统病变也可能引起系统功能异常,按摩是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功,这种功可转换成能,渗透到体内,通过对失调的系统内能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恢复正常,消除疲劳,达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信息调整

按摩不仅仅是改变整个系统及全身的技能平衡,还能作为信息载体向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传入信号,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在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

腰背是人体躯干的重要部位,脊柱周围有大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并分别支配体内各脏器,按摩背部和腰部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还能刺激相应部位,通过神经反射使各系统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从而有利于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泄和清除,减少了对神经系统的恶性刺激,使各脏器功能得以恢复。

3 后背有哪些重要保健穴位

腰阳关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命门穴: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悬枢穴: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

中枢穴: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大椎穴: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七伤乏力,中暑,呕吐,黄疸,风疹。

大杼穴:俯伏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咳嗽,发热,鼻塞,头痛,喉痹,肩胛酸痛,颈项强急。

风门穴:俯伏位,在第2胸椎棘突出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多涕,鼻塞,胸背痛。

肺俞穴:俯伏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腰脊痛,吐血,喉痹,潮热盗汗。

膈俞穴:俯伏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旁15寸取穴。

主治:胃脘胀病,呕吐,呃逆,饮食不下,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背痛。

4 不同年龄人群后背按摩方法 小儿按摩

在给小儿后背进行按摩时,一般先用揉法,大多采用掌根或大鱼际揉,从上而下,放松整个腰背部,然后用揉法从上至下慢慢移动,再进行捏脊疗法,做按摩时手法应轻柔,时间不宜过长,切忌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青少年按摩

按摩时采取俯卧位,用掌根揉法从上向下沿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按摩3-5遍;再采用揉法从上至下慢慢移动,移动速度不能过快,以达到放松腰背组织之功效;也可采用弹拨法沿脊柱两侧竖棘肌从上至下慢慢弹拨,用力要揉且渗透到深层组织;最后用揉法或空心掌击打法放松肌肉,疏通经气。

中老年人按摩

按摩时取俯卧位,先用刺激量较小的手法放松腰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从上至下,手法要柔和;点按腰背部穴位,最后用掌根揉或用空心掌轻击腰背部疏通经气,舒筋活络。注意给中老年人按摩背部过程中,要先了解全身各系统的病变以及腰背疼痛原因,以便确定采取按摩的手法和穴位,用力的大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6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