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全科考试中,刺灸法的内容较少,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细节,针刺的注意事项中,涉及的是针刺安全的问题。其考点一般会提出一类人,或一类病,或某些特殊部位的穴位,接下来问细节。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知道危险部位(如眼区、风池风府等)该如何操作,然后再是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孕妇,最后要知道某些疾病的注意事项。
针刺的注意事项:
1思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三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慎用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心脏扩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的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例题下列关于妇女针灸,错误的是:
A孕妇可以施灸,但针刺需谨慎
B妊娠3个月内:不刺小腹
C妊娠3个月以上:不刺腹部、腰骶部
D妇女行经时,慎用针刺
答案A。解析:孕期妇女应尽量避免做艾灸,尤其是腰腹部应禁灸,孕妇针刺亦需谨慎,妇女怀孕三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慎用针刺。
“针刺”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是用针具刺入人体一定穴位,以起到调节身体的目的。
在针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
2 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
针刺师可将绝大多数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轻微程度,请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
3 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4 患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
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针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5 针进皮肤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针尖碰到了血管,请告诉医师,以便调整针刺方向,避开血管。
针刺有时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这是难免的,除有些部位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
针孔处出现小血包应用力按压3分钟以上,局部若出现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逐渐自行消退。
6 针刺留针时应闭目养神:
看书看报看手机聊天等会降低针刺的疗效。
7 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宜采用直刺的方式,更不能深刺,以免伤及内腑器官,出现危险。
8 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尿潴留的症状,在对应治疗这些症状时需要针刺小腹部的腧穴,此时对于针刺方向、角度与深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然会对膀胱等脏器造成伤害,出现意外事故。
9 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1 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
2 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通气行血功效,针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等),禁止针刺。月经期禁止针刺。
3 患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4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
5 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6 对于儿童、破伤风、癫痫发作期、躁狂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针刺时不宜留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