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EMS健身电流刺激是不是骗人的

科普:EMS健身电流刺激是不是骗人的,第1张

EMS 技术是怎么回事

EMS 被称为肌肉电刺激技术,也被称为肌肉电运动技术。

简单的解释是,正常情况下肌肉在接收到大脑发出的信号后开始主动活动。

而 EMS 技术通过电流刺激,直接将信号传达到肌肉,促使肌肉进行被动的运动,从而达到健身的效果。

其实,EMS 技术由来已久,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其能够激活肌肉的科学依据。

上世纪 60 年代,前苏联的科学家将 EMS 技术开始应用到精英运动员的训练中,促使其增加肌肉。

巨星李小龙,其朋友在接受采访时就透露李小龙曾经有利用电击刺激来保持肌肉的强壮(据说是日本徒弟给李小龙推荐的)。

目前国际有些名气的 EMS 设备有 K-EMS STUDIO、xbody、amplitrain、vision body 等。

靠不靠谱

EMS 技术在运动康复和竞技体育领域确实存在。

它最早用于诸如肌腱断裂、韧带损伤等运动康复上,我国的举重队早在 15 年前就有用这项技术来刺激专项训练中的薄弱肌群。

但问题是,这项技术至今都不是特别成熟,而且也并不是给那些“懒人君”使用的,它更像是一种辅助训练工具,“辅助”是重点。

所以,买那种民用的 EMS 健身设备,的是运用 EMS 的原理,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使用者局部肌肉痉挛、发硬(甚至专业运动员在教练的指导下使用都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的情况)。

(2)使用者自身肌力发展不平衡,胸部软哒哒,腹肌硬邦邦。

(3)电刺激会带来刺痛感,而没有刺痛感的微电流则基本没效。

对现代人来说(尤其30岁以上人群),腰突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有50%以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但很多人都没有发觉。这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未必都会有症状。

01,腰突如何引起疼痛

腰椎一共有5节(L1-L5),每个椎体之间都夹着椎间盘。椎间盘外壳非常坚韧,保护中间的髓核。

它们在下背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Q弹的软垫一样,支撑着上半身,为脊柱吸收压力,还让脊柱能够大范围活动。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老化,水分和弹性丧失。再加上久坐久站、弯腰驼背、搬抬重物等日常行为模式,会给脊柱带来过度的压力

压力长期积累,椎间盘外环最终不堪重负,就会发生破裂,里面的髓核向外泄露,这便是人们熟知的「椎间盘突出」。

如果椎间盘突出发生在下背部,突出部分压迫到附近的脊神经根,就可能会导致臀部和腿部疼痛等神经症状。

腰突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未必相同,这取决于腰突发生的位置、突出的大小、是否压迫神经、以及个人身体代偿能力等因素。腰突神经压迫的症状由轻到重:紧绷——酸——痛——麻,如果你出现腿脚麻木的症状,说明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

02,腰突能否自愈

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可能会非常痛苦,但即便没有采取医疗干预,大多数人的症状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是否意味着,腰椎间盘突出能自愈呢?其实就像刮**一样,有一定的几率。

因为腰突急性期,我们的身体也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

①将突出物作为异物攻击,让它缩小并减少神经根附近炎症蛋白;

②吸收椎间盘内部的一些水分,让突出部位收缩。

这两种因素都会减小突出物质的尺寸,从而降低刺激神经根的可能性。

因为,神经周围的炎症减少,症状也会大概率减轻,但并不能说你已经痊愈了,因为突出部分并没有消失。如果引起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运动模式错误、腰椎退化、腰肌无力等等)那么平常一个普通的动作也可能让腰痛卷土重来!

所以,腰突是否愈合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重要的是它有没有引起你的疼痛,以及如何采取有效康复手段来减轻你的急性症状、预防疼痛的发生。

03,腰椎间盘突出如何专业康复?

下面分享专业的腰椎间盘突出方式方法:

① Sigma脉动仪,调整错位的腰椎,增加关节灵活性,减小椎间盘压力。

② Compex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腰背新陈代谢,去除炎症缓解疼痛。

③ 筋膜刀,快速松解腰椎骨盆附近劳损肌肉和粘连筋膜,改善腰骶疼痛。

④ 阿基米德悬吊系统,全身悬吊与牵引,激活核心稳定性。

⑤ 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教你自主增强核心肌肉力量,帮助减轻脊柱压力。

根据个人实际评估结果定制康复方案。只有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你的急性症状、预防疼痛的发生。

最后提示 如果你也有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欢迎随时留言,会有国家卫健委认证的康复治疗师或健康管理师为你逐一解答!!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吧!

最后的最后,请照顾好自己~~

Bless you!

好的,下面给你解答关于「肩周炎」的问题。

01_肩周炎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肩周炎是怎么发生和它的3个阶段。

顾名思义,肩周炎就是肩关节里面“发炎”了。肩周炎,好发于年龄在50岁左右,俗称五十肩、冻结肩。原因是当我们年龄增大引起退行性病变,或者肩膀反复磨损的时候,肩关节里面就会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关节囊的黏连和发炎,从而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和活动受限

肩周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大多数人通过日常的活动锻炼即可恢复,但这种自然恢复的时间不能预计(一般需数月~两年)。其中有些人因为怕疼,而不去锻炼或者锻炼方式不对,就有可能造成局部黏连、肩关节活动受限。

一般情况下,肩周炎都会经历3个阶段 —— 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

疼痛期3-9个月:肩关节疼痛明显,活动和睡眠时加剧 

冻结期4-12个月:关节僵硬,日常脱衣、梳头都受限 

恢复期:疼痛慢慢消失,肩关节活动逐渐恢复。

02_如何自我评估是不是得了肩周炎呢?

然后,怎样评估自己是不是得了肩周炎呢?

简单,1个自测方法,可以确定。首先曲肘90度,夹紧双臂,贴近身体,手臂向外旋转。如果无法将手转到身体侧方(手臂打开<30度),或者这时出现肩痛,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肩周炎。

03_肩周炎这样康复好得更快!

最后,给你分享肩周炎专业的康复方法:2个日常训练动作,和3项高效的康复方法。

当处于疼痛期初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动作可以缓解大部分的疼痛。下面分享2个日常训练动作

动作一,木棍辅助水平方向牵拉运动,训练肩部肌肉。

木棍牵拉的动作要领:

1、手持木棍,曲时90度,贴近身体;

2、健手用力向两侧推拉木棍,带动患手进行内外旋动作;

3、注意手要过身体中线,10次/组, 重复2组。

动作二,毛巾辅助垂直方向牵拉运动,训练肩部肌肉。

手巾牵拉的动作要领:

1、双手握住毛巾两端,健手在上,患手在下;

2、健手向_上牵拉患手,感受牵拉感,增加肩关节内旋活动;

3、每次坚持10-15s,重复3次。

当处于急性疼痛期间,很多人会过度依赖于止疼药,其实这个时候,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下面分享3项高效的康复方法。

第一项,Compex电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肩部的肌肉疼痛。第二项,关节松动术:调整激活肌肉组织,避免肌肉粘连,减缓肌肉疼痛。第三项,筋膜刀松解肌肉:松解肩部紧张软组织,促进肌肉代谢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卫士一叮 :如果你也有肩部疼痛问题,想要快速、安全地缓解疼痛不适症状,建议到综合医院或专业机构,找国家卫健委认证的康复治疗师为你定制康复方案!

关于肩周炎问题,可随时留言!会有国家卫健委认证的康复治疗师或健康管理师为你逐一解答!!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吧!

更多精彩内容,不会让你失望!

昨天我刚刚在粉丝群里讲到膝盖的问题,讲的是髌股关节综合征,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髌骨和股骨之间的力线不正,髌骨半脱位、不合槽、髌骨不稳定,跟题主的问题是一样一样的!

粉丝群入口:私聊我,拉你进群

正常情况下,股骨给髌骨提供一个运动的轨道,髌骨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运动轨道里面规规矩矩的运动就好了。

但是!

由于运动中各种转向、变速、急停等,

由于膝盖周围肌肉不平衡

由于腿型不正、髌骨移位

由于受伤导致髌骨半脱位等

髌骨会向外或向内歪一点!

这种力线的偏移会给膝盖带来更多的剪切力和垂直压力, 最终导致积液、疼痛、韧带损伤等!

在这里提一下,这个活动轨迹还不是直线,它是弧度比较小的“S”型,所以髌骨更加容易“出轨!”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处理的思路:

1 纠正髌骨的移位,矫正力线。

如果力线不正,只增加髌骨稳定性也没用,你想,活动的轨迹就不对,方向错了,再强大也不行呀!

一般髌骨更容易向外侧移位或者半脱位,这是因为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外侧头力量大于内侧头力量,所以我们可以进行股四内侧头练习。

股四头肌内侧头,在伸膝15以内优先发力,这种功能解剖基础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思路,所以我们来做15度以内的伸膝抗组!

仰卧位,膝盖下方垫一个泡沫轴,让膝盖屈15度,在这个起始位做伸膝抗组训练,

每组15个,做3组。

这个肌肉的练习,如果借助我们康复中心的COMPEX电刺激,效果更会杠杠的!

当然,如果用手法再彻底松解一下股四头肌外侧头,效果会更好!

2 加强髌骨(膝盖)的稳定性。

静蹲和坐姿抗组伸膝都是很好的增强稳定性的动作,如果你目前膝盖有不舒服,在做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不要出现疼痛。

3 重视臀部力量。

有研究证明,单纯增加臀部力量比单纯增加大腿力量,对髌骨关节综合征的康复效果还要好!

这是因为臀部力量可以很好地稳定骨盆,这会让上半身传到到膝盖的压力大大减少。

臀部力量练习推荐这两个动作,蚌式动作可以加强臀中肌;

深蹲可以很好地加强臀腿力量。

好的你学会了?如果你还有更多问题,可以私聊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61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