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背部的那条到尾部 的线 叫什么名字

鱼类背部的那条到尾部 的线 叫什么名字,第1张

侧线。鱼的感管系统。

鱼类除由内耳收听声音外,人们发现还有其他器官参与听觉,其中之一是通过侧线来听。鱼的侧线长在体表。我们只要稍为留意,就会发现日常吃的鲤鱼,在它的身体两侧的中央,从鳃盖到尾部,各有一行有孔的鳞,它就是侧线鳞。一般鱼类每侧有一条侧线,个别也有几条的,如舌鳎有3条。侧线鳞的鳞片中间的短管,它既与外界相通,内部又与总管相连,管内平时充满液体,管的内壁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群感觉细胞。感觉细胞的纤毛聚集成束包在一个胶质的长柱形的突起内(图39),此胶质突起通常露出体表01-07毫米。当声波在水中传播时,水压发生的变化可使它随之发生偏移,于是刺激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脑,产生听觉。

鱼类侧线能感受的声波,是5-100赫的低频声波。这类低频声波正好是鱼的内耳不能听到,但对鱼类却是有信号意义的。因为那些用鱼鳔发声的鱼,鱼鳔发出的声波恰恰就是一些声调低沉的低频声波,所以侧线在鱼类的听觉中有重要作用。侧线也是一种触觉器官,它能感受到微弱的水压变化。当有物体落入水中或鱼本身的活动(如鳍的摆动)引起水的波动,作用于周围的物体,会引起水流、水压的变化而为侧线所感受到。最常见的例子是,当轻轻敲一下鱼缸的壁,会看到正游来的鱼会慌忙转身游开。海中的鱼可凭侧线感觉到猛禽击水的振动而赶快逃命。有一种生活在山洞里的视觉已完全退化的盲鱼,它的侧线非常发达。看来,它正好弥补了盲鱼缺乏视觉的缺陷。

1 侧线机械感觉在鱼类捕食中的作用

虽然早已证实侧线对水面波的感受被某些鱼类用来捕食落于水面的陆生昆虫,但这种现象仅见于极少数具有奇特捕食习性的鱼类,目前已报道的仅有线纹虾鱼 将(Aplocheilus lineatus)和齿蝶鱼(Pantodon buchholzi)〔1,2〕。关于一般鱼类利用侧线对水下波的感受来对猎物进行识别和定位的直接实验证据,主要来自近年运用红外夜视装置和特异性侧线抑制剂等对一些食浮游动物鱼类捕食行为的研究。Poulson〔3〕研究发现盲鱼 将科鱼类存在一系列适应洞穴无光生活环境的性状特化,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侧线神经丘更加裸露,表明侧线机械感觉在其捕食中非常重要。斑点杜父鱼(Cottus bairdi)的野外和实验室研究表明,它在深水湖底部极低照度下摄食,摘去眼的鱼可捕食活水氵 蚤并对运动的模拟铒料起反应,利用特异性侧线抑制剂或通过口碱(orabase)封闭侧线孔后均可阻止捕食反应的发生〔4~7〕。Montgomery〔8、9〕、Saunders等〔10〕研究了侧线机械感觉在下鱼 箴鱼(Hyporhamphus ihi)捕食行为中的作用。野外实验结果表明,下鱼 箴鱼的食物主要为夜间进入水层的浮游动物。组织学实验结果表明,下鱼 箴鱼的眼没有出现同其夜间捕食浮游动物习性相适应的视觉转化,而其头部前侧发达的侧线管系统显然是猎物识别的主要器官。头部侧线管的最大特征是具有很长的前鳃盖下颌管并延伸到下鱼 箴鱼高度延长的下颌。下鱼 箴鱼侧线管直径较大,管径宽约05mm,侧线开孔最大直径为200μm,神经丘位于两个开孔之间。下鱼 箴鱼无疑具有发达的侧线机械感觉,其神经丘的排列方式据认为也可放大侧线管中质点的运动〔8~10〕。南极鱼(Pagothenia borchgrevinki)摄食数种个体大的浮游动物,捕食行为的观察表明视觉在捕食中非常重要。但考虑到南极冰盖下冬季极低的光照水平,其猎物识别的非视觉机制很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Montgomery和Macdonald〔9,11,12〕采用电生理方法证实南极鱼的侧线机械感觉适于感受其所摄食浮游动物游动时产生的振动。有些被认为主要依靠视觉捕食的鱼类,例如欧鳊(Abramis brama)幼鱼已被证实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能依靠侧线捕食其前方的5mm的浮游动物〔9〕。但这种能力并不是其它所有食浮游动物鱼类都具有的。例如,当照度降到视觉捕食阈值(001lux)以下时,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虽能继续摄食,但不能依靠侧线机械感觉选择单个的浮游动物而仅能通过滤食的方式进行〔9〕。

有关侧线机械感觉在肉食性鱼类捕食中的作用也有一些研究报道。Wunder(1927)研究狗鱼(Esox lucius)的捕食行为,发现人工致盲的狗鱼可攻击前方约5~10cm的活铒料鱼,但这种捕食能力当用手术除掉侧线后即丧失,说明盲狗鱼是利用侧线进行捕食的。Jakubowski(1965)研究狗鱼侧线管系统,发现其眶上管、眶下管、下颌管和躯干部侧线管前部均为神经丘裸露的侧线沟,这种侧线管结构对水流振动具有极大的敏感性。Kuiper(1956)研究发现人工致盲的梅花鲈(Gymnocephalus cernua)能够对振动源进行定位。Jakubowski(1963)研究梅花鲈侧线管的组织结构,认为其侧线管系统是最为发达的类型。梅花鲈的侧线管未埋于膜骨中,仅在出现神经丘的部分形成骨质小桥,其它部分为皮膜覆盖。侧线管道非常宽,神经丘也很大。Disler和Smirnov〔13〕研究梅花鲈侧线器官的早期发育和相关行为变化,认为其发达的侧线器官在捕食行为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Enger等〔14〕研究侧线机械感觉在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捕食金鱼中的作用,发现当存在适当照度时,蓝鳃太阳鱼利用视觉捕食,而在完全黑暗时可利用侧线机械感觉捕食,这种捕食反应能被特异性侧线抑制剂所阻止。梁旭方〔15~17〕研究鳜鱼(Siniperca chuatsi)捕食行为的感觉基础,发现在视觉不能起作用的情况下,鳜鱼可依靠侧线机械感觉捕食活铒料鱼。鳜鱼头部侧线管及其神经丘直径在眼周围均较大,部分管道未埋入骨组织中,对低频振动十分敏感且可诱导产生准确的攻击反应。

2 侧线机械感觉对猎物的识别

21 游动猎物的信号特征 浮游动物游动产生的振动已能被多种方法记录到。对于小型浮游动物(体长50~500μm),由于其游动产生的振动十分微弱,受环境噪声影响很大,其游动频率可能仅基频被有效测得。不同种桡足类触角游动频率介于10~45Hz之间,同一种的游动频率与个体大小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型浮游动物(体长大于500μm),由于其游动产生的振动较强,受环境噪声影响相对较小,高于触角游动频率的那些频率也可能被有效测得。例如,南极鱼摄食的大型浮游动物具有较低的触角游动频率(5~10Hz),然而它们可产生被有效测得的10~50Hz的频率。体长17~21mm的桡足类也可产生大约50Hz的频率〔9〕。

其它水栖动物,例如水生昆虫、蝌蚪、鱼等,由于个体较大,其游动频率比较容易记录。它们游动的频谱图与浮游动物完全不同,基频也更低。例如,Calliphora vicina(一种昆虫)频谱图峰值在20Hz,大蟾蜍(Bufo bufo)的蝌蚪约为10Hz,而鲫鱼(Carassius auratus)则为5Hz〔2,14〕。

22 猎物信号的识别 Hoekstra等、Coombs等、Janssen等〔4~7,18〕研究斑点杜父鱼的猎物识别,发现斑点杜父鱼对20Hz振动源的攻击次数高于10Hz振动源,而对10Hz振动源的攻击次数高于无变化的水流。斑点杜父鱼侧线神经频率反应曲线的峰值在20~50Hz,对100Hz以下的振动也有较强反应,这与捕食行为观察结果一致。斑点杜父鱼侧线的这种频率反应特性很适于识别游动的浮游动物。Montgomery等〔9,11,12〕研究南极鱼侧线神经的频率反应特性及其主要摄食浮游动物的游动频谱图,发现南极鱼侧线对40Hz的振动最敏感,与其摄食浮游动物游动频谱图的峰值非常吻合,认为南极鱼侧线通过频率识别来识别猎物。Wubbels〔19,20〕研究梅花鲈侧线神经的感受特性,发现其感受范围从几Hz到60~80Hz,然后敏感性急剧下降,峰值约在10~30Hz。用微音器电位作指标也得到类似结果。梅花鲈侧线的频率反应特性与它所捕食水生昆虫的游动频率十分吻合。Enger等(1989)通过红外夜视仪观察蓝鳃太阳鱼在完全黑暗情况下依靠侧线机械感觉对振动小球的攻击反应,发现蓝鳃太阳鱼仅攻击1~10Hz范围的振动小球,而对10~100Hz的振动小球则无此反应。这种频率识别特性与金鱼游动频谱图的测定结果完全一致,说明蓝鳃太阳鱼也是通过频率识别来进行猎物识别的〔14〕。

3 侧线机械感觉对猎物的定位

Schwartz(1966)、Bleckmann(1980,1981,1982,1986,1988)研究鱼类侧线对表面波的定位机制,认为由于表面波的传播速度慢(02~05m/s),水面摄食鱼类可通过水波传到不同神经丘的时间和相位差来进行猎物定向〔1,2〕。但是,水下波的传播速度比水上波快得多(约1 500m/s),因而水下摄食鱼类通过水下波到达不同神经丘的时间和相位差来对猎物进行定位,会由于差值太小而无法识别。例如,梅花鲈头部侧线管两个相邻神经丘的时间差值不会超过3μs〔20〕。

Denton和Gray(1982,1983)通过研究发现鱼类运动时身体在长轴方向保持正直。当鱼处于一个振动源的流体力学场中时,沿着其身体将形成一个梯度场。当鱼运动时,鱼体某处场的极性会发生变化,这在理论上可提供确定刺激信号方向的线索。Hassan(1985)用数学方法分析游动的鱼和静止的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揭示出沿着鱼体也存在明显的流体力学梯度场。Sand(1981)研究鱼侧线神经的反应特性,发现振动源的位置能影响鱼头部侧线神丘反应信号的相位。Montgomery和Macdonald〔11,12〕同步记录南极鱼两个相邻神经丘的反应信号和浮游动物的游动信号,发现一个神经丘的反应信号与刺激信号同相而另一个则正好反相。Wubbels〔20〕以梅花鲈为材料研究侧线定位机制,发现随着振动源位置的改变,从支配单一神经丘的侧线神经记录到的电信号相位改变180°,认为侧线管中神经丘位于两个相邻侧线孔之间,当邻近物体运动时,侧线管中靠近运动物体神经丘周围流体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面相反而其它神经丘周围流体的运动方向则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这样,靠近运动物体的那个神经丘纤毛弯曲方向也与其它神经丘相反,因而其电反应信号与其它神经丘正好反相。因此,鱼类侧线可通过相位的改变来对刺激信号进行定位〔20〕。

致谢 本文承导师刘建康院士审阅,谨致谢忱。

武汉市科委青年科技“晨光计划”资助项目,编号93501090;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 962203902;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子项目 编号 93A02;

作者介绍:梁旭方,男,32岁,副教授,博士;

收稿日期:1996-09-18,修回日期:1997-01-03

后背疼可能是后背受外伤、有炎症、肿瘤、感染、胸椎病变或邻近器官病变放射到背部。

1、后背受外伤导致胸椎骨折、脱位会出现后背疼痛,常常会合并后软组织挫伤;老年女性常有骨质疏松,在胸椎负重稍大的情况下会出现胸椎的病理性骨折引起后背疼痛。2、胸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带状疱疹除了会引起后背疼痛外,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发热。其中带状疱疹在皮肤表面,疱疹恢复数年后,若受凉时也可出现后背疼痛,多为单侧性;中青年男性后背疼痛极可能是患有强直性脊柱炎。3、原发或继发性肿瘤累及胸椎及周围组织时,也会引起后背疼痛。4、胃、胆道、胰腺病变引起的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背部。

从女性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可以看出:女性的阴道口与尿道口、肛门邻近,而阴道口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因此女性生殖器官容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扰。但是,女性生殖道、生殖器官在解剖和功能方面有其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系统,因此并不会稍有病原体侵犯即引起妇科感染。这种自然防御系统包括:  (1)女性外阴的大、小阴唇两侧相合,像两道门一样将阴道口、尿道口遮掩起来。  (2)女性骨盆底有许多肌肉组织。在这些盆底肌肉的作用下,使阴道口平时处于闭合状态,阴道前、后壁紧贴,从而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侵入。但对经产妇而言,阴道壁比较松驰,这项功能会有所减弱。  (3)妇女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能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变厚,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强。另外,阴道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而正常妇女的阴道中寄生着一种叫阴道乳酸杆菌的细菌,它能使这些糖原分解为单糖,再分解成乳酸,使阴道内环境呈酸性,pH值保持在4

2~5。那些宜于在碱性环境中生长的病原体因此会受到抑制,这就是阴道的自净作用。  (4)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粘膜的腺体能分泌出碱性粘液,形成粘液栓,堵塞宫颈管,将子宫颈管与外界环境隔离开,减少了细菌侵入的可能。曾有报道:在宫颈粘液栓的下1/3可以查出细菌,而粘液栓的上2/3则没有细菌查出。这可以说明,宫颈粘液栓对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有重要作用。另外,宫颈内口平时也处于闭合状态,同样可以阻止病原体的入侵。  (5)随着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育龄期妇女的子宫内膜也发生周期性的剥脱,产生月经。随着子宫内膜的剥脱和经血的排出,侵入宫腔的病原体也得到清除的机会。  (6)输卵管粘膜的上皮细胞有些分化成纤毛细胞,这些纤毛能够向子宫方向摆动,加之输卵管的蠕动作用,都会对侵入输卵管的致病菌起到清除作用。

http://ttdgy16com/d129/ebook2006/zqdrtjbrar

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女性的心脏通常要比男性的体积小且重量轻。人的心脏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

心脏由心肌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其中左心室内壁是最厚的,这四个腔分别是体循环,肺循环的必经之路。

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房室瓣),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心脏是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基本上和本人的拳头大小一样,外形像桃子,心尖偏向左。位于横膈之上,纵膈之间,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两肺间而偏左。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房室瓣),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2] 

心脏是较高等动物循环系统中一个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心脏内的空腔再分为心房与心室,心房接纳来自静脉的回心血,心室则将离心血打入动脉。哺乳类和鸟类有二心房与二心室;爬行类也有二心房与二心室,但二心室之间未完全分隔;两栖类有二心房与一心室;鱼类则只有一心房与一心室。

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心脏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像一个桃子。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与胸前壁邻近,其体表投影在左胸前壁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故在此处可看到或摸到心尖搏动。心底较宽,有大血管由此出入,朝向右后上方,与食管等后纵隔的器官相邻。

外形

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成年人的拳头相似,近似前后

心脏后面观

略扁的倒置圆锥体,尖向左下前方,底向右上后方。心脏外形可分前面、后面、侧面,左缘、右缘和下缘(即:一尖,一底,三面和三缘)。

1.心尖:朝向左前下方,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在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

术语:心尖由左心室构成。由于心尖邻近胸壁,因此在胸前壁左侧第五肋间常可看到或触到心尖的搏动。

2.心底:朝右后上方, 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干相连,是心比较固定的部分。

术语:心底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四条肺静脉连于左心房,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上、下部。在上、下腔静脉与右肺静脉之间是房间沟,为左右心房后面分界的标志。

3.两面:若按两面的分法,心的胸肋面(前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一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膈面(下面)几呈水平位,朝向下方并略朝向后,大部分由左心室,一小部分有右心室构成,贴着膈。

心脏

按三面的分法:心脏前面构成是右上为心房部,大部分是右心房,左心耳只构成其一小部分,左下为室部,2/3 为右心室前壁,1/3 为左心室。后面贴于膈肌,主要由左心室构成。侧面(左面),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只上部一小部分由左心房构成。

4.三缘:心右缘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构成。心左缘钝圆,主要由左心室及小部分左心耳构成,心下缘接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术语:心脏右缘垂直钝圆,由右心房构成,向上延续即为上腔静脉。左缘斜向下,大部分为左心室构成,上端一小部分为左心耳构成。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心壁较厚,因为左心室连接主动脉,主动脉压力大,因此左心室的心壁较厚。

5.心的表面有三条沟,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线。

近心底处有横的冠状沟,绕心一圈,为心脏外面分隔心房与心室的标志。心脏的前、后面有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表面的分界。

心脏表面靠近心底处,有横位的冠状沟几乎环绕心脏一周,仅在前面被主动脉及肺动脉的起始部所中断。沟以上为左、右心房,沟以下为左、右心室。在心室的前面及后(下)面各有一纵行的浅沟,由冠状沟伸向心尖稍右。

心脏解剖图谱(28张)

在心室的前面及后(下)面各有一纵行的浅沟,由冠状沟伸向心尖稍右方,分别称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的正常位置关系呈现轻度由右向左扭转现象,即右心偏于右前上方,左心偏于左后下方。

心脏是一中空的肌性器官,内有四腔:后上部为左心房、右心房,二者之间有房间隔分隔;前下部为左心室、右心室,二者间隔以室间隔。正常情况下,因房、室间隔的分隔,左半心与右半心不直接交通,但每个心房可经房室口通向同侧心室。

右心房壁较薄。根据血流方向,右心房有三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即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冠状窦口为心壁冠状静脉血回心的主要入口。出口即右房室口,右心房借助其将血输入通向右心室。房间隔后下部的卵圆形凹陷称卵圆窝,为胚胎时期连通左、右心房的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右心房上部向左前突出的部分称右心耳。 右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其周缘附有三块叶片状瓣膜,称右房室瓣(即三尖瓣)。按位置分别称前瓣、后瓣、隔瓣。瓣膜垂向室腔,并借许多线样的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出口称肺动脉口,其周缘有三个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

心脏

左心房构成心底的大部分,有四个入口,一个出口。在左心房后壁的两侧,各有一对肺静脉口,为左右肺静脉的入口;左心房的前下有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左心房前部向右前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 左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左房室口,周缘附有左房室瓣(二尖瓣),按位置称前瓣、后瓣,它们亦有腱索分别与前、后乳头肌相连。出口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上方,周缘附有半月形的主动脉瓣。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接不同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等),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体内各种内分

心脏

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功。组成心脏的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搏动。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所以,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心脏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发生冲动并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的节律收缩。这个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位于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分支以及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细支。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内膜下层,由结缔组织把它们和心肌膜隔开。级成这个系统的心肌纤维聚集成结和束,受交感、副交感和肽能神经纤维支配,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根据研究,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类型有以下三型细胞。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670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