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表线解剖列车笔记第3课

后表线解剖列车笔记第3课,第1张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1足跟作箭头的相关身体评估:腿前倾、骨盆前移

2如何放松足底筋膜:足底☞足跟☞小腿浅层筋膜

3小腿三头肌、腘绳肌

4腘绳肌的作用

5腘绳肌牵涉痛:先解决痛点,再拉伸

把后表线下端部分——足底筋膜和跟腱相关筋膜想象成弓弦,足跟就是箭头。由于后表线长期过度紧张(常见于那些腿前倾,即骨盆前移的人。)

骨盆是被动运动的结构,靠下肢/靠脊柱带动运动。骨盆出现前移时,可能不是骨盆引发的,可能是由其他地方带动引发的。在调整骨盆的策略中,要么采取下肢策略,要么采取脊柱策略。

后表线长期过度紧张, 骨盆前移 ,就像伸懒腰,会伸懒腰,就会做出骨盆前移的姿势,腿前倾时,骨盆就产生了前移。

如下图绿色的线为重力线。

整条腿在重力线的前方,所以腿前移,骨盆一定前移,下肢会带着骨盆来运动。

图90页, ——评估——

后足和前足之间1:4或1:3的比例提供有效的支撑,1:5或更多,表示对身体背侧的支撑度不足,这种模式不仅导致后表线紧张,也带来更多的肌紧张,还往往伴随着膝盖或骨盆的前移,是更多的重量转移到前脚,使得后表线更加绷紧。

——前足、中足、后足见文末拓展——

如果身体后侧缺乏支撑,上半身就会前倾,会加重腰椎承重的负担。

正常情况下身体重心在腰椎的上方或稍前一点点。如果身体前倾,重心不在腰椎上而会在腰椎的更前方,腰椎会有压力,从侧面看,身体就是往前倾的。

除了后表线的肌肉紧张之外,还会带来其他肌肉的紧张,如会带来深层梨状肌、髋外旋肌紧张、深层腹肌紧张。

例子 更多的重量来到前脚掌☞很多小朋友爱用前脚掌来走路。走路的习惯和模式是错误的。

身体发生前移or前倾,身体的后表线都是非常紧张的。

例子 如站起来拿书,为什么没有摔倒?

小脑的预想功能,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让小腿三头肌、大腿后侧、脊柱后群肌肉发生紧张。以至于站起来拿书不至于摔倒。后面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拉着,就是后表线在拉着。

例子 如短跑运动员跑步时身体都挺的很直,只有冲刺时才会弓背向前冲。前表线和后表线要保持平衡。身体的稳定性非常棒。

在这种状况下,当你试图在双脚上方调整髋部,会使受试者没有安全感。

如果一个人身体前倾时最好从下面来调,从髋和骨盆来调整会没有安全感。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学行为模式。

例子 抽骨髓,更多的是从后面的骨盆来抽。而不是在胸骨和肋骨上。

1顺着足跟方向放松足底筋膜(包括外侧筋膜)

2向下朝着足跟放松小腿后侧浅层筋膜(包括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工具:滚轴式按摩棒,带把手的。从一个方向按。NO来回按。

从颈后向下滚,一直到小腿上。从足跟放松足底筋膜,从脚趾☞足跟☞小腿。

对于驼背的人,用理疗按摩棒

3一手固定在跗骨的前面,同时使足跟,在握成杯状的手形里做内翻与外翻的动作,来松动足跟。

手腕腕骨8块,跗骨7块(跗骨相当于手腕,脚踝前方的下面)。

足由28块骨头+33个关节+112组韧带构成。

按摩筋膜链的方法:手放在足的中央靠后一点,做足内翻/外翻运动,在小腿与足底呈90度时做。(脚心相对叫内翻,脚心向外叫外翻。)

特快列车 ——浅层肌肉☞多个关节(如肱二头肌、腘绳肌、股直肌、缝匠肌)

普通列车 ——深层肌肉、一个关节(如比目鱼肌)

p91段3。 腓肠肌 -浅层-特快列车-控制踝&膝关节(多个动作)。 比目鱼肌 -深层-普通列车-控制踝关节(单个动作)。

——教材更正p91。右边第四行 。——

腓肠肌(特快列车)能参与 跖 屈和屈膝,而两列普通车只能各自做一个动作。

腘绳肌的组成 :外侧☞股二头肌,内侧☞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三头肌 :上方☞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下面☞比目鱼肌。

半腱肌上方的附着点全都在坐骨结节,而下方的附着点则不一样。

腘绳肌的附着点,主要在整个胫骨粗隆的下端的内侧和外侧。

腱膜和肌腱的组成成分一样,形成条索的叫肌腱,扁平的叫腱膜。

p91段3。

远端、近端针对四肢来讲,是专业方位术语描述。如腓肠肌靠近膝盖的地方叫腓肠肌的近端。

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肉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要想 让小腿三头肌放松,必须先对足底筋膜放松 。足底筋膜放松的步骤是:要从脚趾到足跟,从足跟到小腿三头肌。

下图左☞腓肠肌,图右☞去掉腓肠肌之后露出的比目鱼肌。

图9,p92,段2。 膝盖的轻微弯曲,就足以让脊椎和髋部明显增加前驱幅度。

连续的后表线不容易前弯;不连续的后表线则较容易前弯。

如上图,压到粉色☞这两个点时,让客户做伸膝-屈膝的动作。20-50次。很多人会感到胫骨向前移动了☞来到股骨的前方(因为紧,所以跑到后面去了)。

如图,3个粉色箭头,用按摩油+手推开。顺着腘窝上角慢慢往里探,因为比较深。

腘绳肌的作用

腘绳肌作用: 可以帮助屈膝,完成膝关节旋内、旋外。

如图11。有很多痛点,会引发很多牵涉痛。一味的拉升不是良策,很多人大腿后出现的激痛点,会使整个腘绳肌群持续缩短,痛点越多,缩短越厉害。

不要先拉伸,过度拉伸会直接导致骶髂关节出问题。要 先消除疼痛点 的存在,在保证腘绳肌很好地被拉伸时痛点的解除是重中之重。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的功能 是屈膝,让大腿后伸,在旋转膝关节时互相拮抗。

前提是在屈膝情况下:①半腱肌半膜肌:旋内(内八)。②股二头肌:旋外(外八)。

后表线为什么重要 ?人在行走时,腘绳肌这些肌肉渐渐发生作用,保持躯干直立,躯干的直立直接抑制体重引起髋部屈曲的趋势。

腘绳肌的存在使人在行走时不会让骨盆过度前倾——腘绳肌无力导致骨盆前倾。

肩关节难受时要看步态☞摆动的幅度大并且快。腘绳肌与肩的关系在人体往前走的过程中,腘绳肌起到了一个髋部防止他屈曲的让末端肢体得到很好的减速,所以腘绳肌在膝关节处于屈曲时,几乎都处于缩短状态。

腘绳肌要分别处理:半腱肌半膜肌一起处理;股二头肌单独处理。不要当做一个肌群统一的处理。

向前弯时先启动☞腘绳肌-臀大肌-竖脊肌。

很多腘绳肌的僵紧并非真的僵紧,而是一种假性僵紧,要学会区分真/假性紧。很多在激活臀中肌、锻炼完大腿内收肌之后(稳定骨盆),腘绳肌会自动松解开。

腘绳肌紧,拉伸不是第一步,如果拉伤会影响步态、肩膀、骨盆、膝盖。

在脚趾离地时,股二头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最后一个脚趾离地时觉得无力时,去处理腘绳肌的股二头肌短头。

处理后表线:足底☞是核心;小腿三头肌中☞比目鱼肌是保踝的肌肉。腘绳肌是全身前屈的主要肌肉。

半腱肌半膜肌旋内,股二头肌旋外。

足踝解剖学的相关书籍,非常专业的书☞足踝运动医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前足中足后足

相关链接1☞

相关链接2☞

简单记忆:两种阐述(其实意思一样):

①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为旋后。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为旋前。

② 旋前 :外翻与外展同时存在。 旋后 :内翻与内收同时存在。所以足的旋前和旋后运动是踝关节、距下关节、前足的联合运动。

小腿后群肌肉拉伸 ☞

  目的:观察“酒花素油剂”小鼠口服和大鼠皮肤用药的毒性反应。方法:小鼠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酒花素油剂”(各剂量间比值为085),观察死亡情况,用Bliss法计算LD 50 。大鼠背部脱毛,涂以不同浓度的“酒花素油剂”,涂药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10%,破损皮肤组用针尖划破表皮。给药后观察大鼠的体重及中毒反应。结果:小鼠口服“酒花素油剂”后的LD 50 为55706 mg/kg,中毒表现主要为肢体抽搐和呼吸困难。大鼠完整皮肤对浓度为临床用浓度10倍的“酒花素油剂”能较好耐受,破损皮肤对7倍于临床用浓度的“酒花素油剂”亦能较好耐受。结论:“酒花素油剂”口服为低毒性物质,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用药均较为安全。

  “酒花素油剂”为上海华光啤酒厂生产的,用于促进慢性疮疡及烧伤创口等愈合的外用制剂。为了考察“酒花素油剂”的安全性,本文拟观察“酒花素油剂”一次给予小鼠口服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观察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的大鼠在短期内接触“酒花素油剂”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1 材料

  11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 g,雌雄各半;SD大鼠,体重170~230 g,雌雄各半,由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品:“酒花素”及中性植物油(溶剂)由华光啤酒厂提供。根据实验要求,将“酒花素”溶于中性植物油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酒花素油剂”。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口服LD50〔1〕

  根据预试结果,在药物剂量为366~970 mg/kg的范围内,将小鼠按体重均匀分为7组,每组10只(�♀各5只),各剂量间距为085,灌胃给药体积为每10 g体重01 ml。另设一溶剂对照组,仅给中性植物油08 ml/只。

  小鼠禁食12小时后灌胃给药,给药后即开始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情况,及时记录死亡数。死亡动物立即进行解剖,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情况。未死动物连续观察9天,9天后处死,解剖,观察脏器变化。

  用Bliss法计算LD 50 ,采用计算机“NDST程序”进行运算。

  22 大鼠皮肤急性毒性实验〔2〕

  实验动物分为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两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剂量间距为07,每组10只大鼠。另设溶剂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

  大鼠在氯胺酮(90 mg/kg ip)麻醉下,进行背部脱毛(用剃刀仔细剪去背部的毛),脱毛范围约为45 cm×7 cm(约占体表面的10%左右)。在此脱毛区内均匀涂以不同浓度的“酒花素油剂”及溶剂,约06 ml/只,涂完后用无毒塑料薄膜覆盖,绷带包扎。破损皮肤组大鼠在背部脱毛区用针尖划破表皮,以渗血为度,然后再涂以不同浓度的“酒花素油剂”。给药后即开始观察动物的全身毒性反应,死亡动物立即进行尸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的病变情况,10天后处死大鼠,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全身各器官的变化情况。

  3 结果

  31 小鼠口服LD 50

  小鼠灌胃给药后,死亡动物约在05~2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烦躁等表现,随后出现肢体抽搐,死亡前有明显的惊厥表现。死亡一般发生在给药后的1~6小时内,个别发生在12~48小是内。死后立即尸检可见,小鼠因死前的肌肉强直而表现为尸体僵硬,心脏停跳于收缩状态。内脏重要器官(心、肺、肝、脾、肾及消化道等)未见充血、水肿及明显的器质性变化。存活动物多数有一过性的呼吸急促表现,24小时内活动稍差,食欲减少。24小时(个别48小时)后逐渐恢复活动和摄食,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良反应的表现发生。连续观察9天后处死小鼠,大体解剖未见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溶剂对照组10只小鼠给药后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出现,观察10天后处死,大体解剖亦无异常发现。

  各剂量组的死亡情况见表1,死亡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用Bliss法计算得LD 50 =57706 mg/kg,95%可信限范围为50574~65843 mg/kg。

  32 大鼠皮肤急性毒性实验

  各剂量组大鼠的死亡情况及给药前后的体重变化情况见表2。

  表1 小鼠口服“酒花素油剂”后LD 50 计算(Bliss法)

  剂量(mg/kg)

  对数剂量(X)

  动物数(只)

  死亡动物数(只)

  死亡率(%)

  机率单位(Y)

  970

  2987

  10

  10

  100

  675

  824

  2916

  10

  8

  80

  620

  701

  2846

  10

  7

  70

  566

  596

  2775

  10

  6

  60

  511

  506

  2704

  10

  4

  40

  456

  430

  2633

  10

  2

  20

  401

  366

  2563

  10

  0

  0

  346

  表2 大鼠皮肤用“酒花素油剂”后的毒性反应

  组

  别

  药物浓度(%)

  动物数(只)

  死亡动物数(只)

  体重 (g,x±s)

  用药前 用药后

  完

  整

  皮

  肤

  A

  5367

  10

  0

  206±19

  210±24

  B

  3757

  10

  0

  207±21

  220±20

  D

  溶剂

  6

  0

  198±19

  206±22

  破

  损

  皮

  肤

  A

  5367

  10

  2

  200±20

  204±23

  B

  3757

  10

  0

  202±18

  207±21

  C

  2630

  10

  0

  198±19

  199±24

  D

  溶剂

  6

  0

  206±22

  208±20

  在完整皮肤的大鼠中,两个用药组及溶剂对照组均无明显的毒性表现,用药后饮食、活动无明显变化。各组动物给药局部均未发现明显的红、肿等刺激反应,1周后脱毛区开始长毛。连续观察10天后处死大鼠,大体解剖未见明显的脏器异常变化。

  破损皮肤大鼠用药后,大剂量组在4~24小时内有2只死亡,死前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及轻度肌肉抽搐,死后尸体解剖无明显的异常发现。另有两只大剂量组及1只中剂量组的大鼠在用药后8~12小时内出现一过性的呼吸困难。其余各用药组及溶剂对照组的大鼠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仅少数动物在用药当天食欲稍差。连续观察10天,大鼠饮食、活动均无异常,体重变化亦不明显。大鼠皮肤破损区创口第二天开始结痂,无明显的红肿及溃烂表现,亦无感染发生。创口约1周左右愈合,无明显疤痕。观察10天,部分大鼠脱毛局部已开始长毛,10天后处死,大体解剖未发现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4 讨论

  酒花素是从啤酒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由蛇麻酮、草酮等组成。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酒花素有一定的抗菌和促进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本实验的结果显示,大鼠在用药面积占体表面积10%的情况下,破损皮肤对浓度为2630%的“酒花素油剂”能较好耐受,对3757%的浓度亦能耐受,且破损皮肤创口愈合较快,无感染发生。该两浓度分别为临床用药浓度的5倍和7倍(临床用药浓度为5%)。完整皮肤对于临床用药浓度10倍剂量的“酒花素油剂”亦能耐受,不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作为溶剂的中性植物油用在破损皮肤和完整皮肤上均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小鼠口服该药的LD 50 为57706 mg/kg,属低毒物质。以上结果提示,“酒花素油剂”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大鼠、小鼠

⒈剪尾采血

需血量很少时常用本法,如作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制作血涂片等可与此法。动物麻醉后,将尾尖剪去约5mm,从尾部向尾尖部按摩,血即从断端流出。也可用刀割破尾动脉或尾静脉,让血液自行流出。如不麻醉,采血量较小。采血结束后,消毒、止血。

用此法每只鼠可采血10余次。小鼠可每次采血约 01ml,大鼠约 04ml。

⒉眼眶后静脉丛采血

穿刺采用一根特制的长7~10cm硬的玻璃取血管,其一端内径为 1~15mm,另一端逐渐扩大,细端长约 1cm即可,将取血管浸入 1%肝素溶液,干燥后使用。采血时,左手拇指及食指抓住鼠两耳之间的皮肤使鼠固定,并轻轻压迫颈部两侧,阻碍静脉回流,使眼球充分外突,提示眼眶后静脉丛充血。右手持取血管,将其尖端插入内眼角与眼球之间,轻轻向眼底方向刺入,当感到有阻力时即停止刺入,旋转取血管以切开静脉丛,血液即流入取血管中。采血结束后,拔出取血管,放松左手,出血即停止。

用本法在短期内可重复采血。小鼠一次可采血02~03ml,大鼠一次可采血 05~10ml。

对大鼠损伤小,建议尝试使用

⒊颈(股)静脉或颈(股)动脉采血

将鼠麻醉,剪去一侧颈部外侧被毛,作颈静脉或颈动脉分离手术,用注射器即可抽出所需血量。大鼠多采用股静脉或股动脉,方法是:大鼠经麻醉后,剪开腹股沟处皮肤,即可看到股静脉,把此静脉剪断或用注射器采血即可,股动脉较深需剥离出,再采血。

⒋摘眼球采血

此法常用于鼠类大量采血。采血时,用左手固定动物,压迫眼球,尽量使眼球突出,右手用镊子或止血钳迅速摘除眼球,眼眶内很快流出血液。

⒌断头采血

用剪子迅速剪掉动物头部,立即将动物颈朝下,提起动物,血液可流入已预备好的容器中。

假如切开皮肤,取血完毕,需要将切开的皮肤缝合。

手臂二头肌虽然不属于大肌群,但却是全身最“酷”的肌肉,因为你不能满世界的脱衣服秀胸肌或者满世界脱裤子秀股四头肌,但基本上可以无障碍的秀二头肌,尤其是在夏季,基本不用刻意去显摆,撑爆袖口的二头肌也能随时起到吸睛作用。估计这也是很多新手小白偏爱手臂训练的主要原因吧!并非是传播“上肢主义”,强壮的双臂终究是健美形体的一大观赏亮点,对于二头肌偏弱的健身爱好者来说,更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去练习二头肌。

为什么手臂总是太难练?

二头肌是训练手臂的主要参与肌肉。二头肌位于上臂的前侧,这个肌肉的形状呈梭形,它有一个长头和短头,故此它的名字叫二头肌。短头更多的是在内侧,长头则更多的是在外侧,从解剖图上不能看出,在训练中改变它的宽度是可以的,但是要针对性的对薄弱那个头进行锻炼,例如:在训练中长头比短头发达,这样在训练中就要加强短头的强化刺激,这样才能改善二头肌整体的宽度。

如何练就完美健壮手臂

曲杆杠铃弯举

因为曲杆杠铃弯举更符合我们的手腕的结构更适宜发力举起大重量,所以最先进行。

直杆杠铃弯举

杠铃弯举由于前臂处于一种旋外状态(小拇指跟大拇指在同一高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头发力,对短头的刺激更明显一些,当然使用重量也较曲杆小一些。

哑铃交替弯举

训练二头肌的经典动作,基本上健身不健身的都能会哑铃晃几下。

坐姿弯举或牧师凳弯举

二者都能够有效避免身体晃动产生借力代偿的问题,牧师凳额外能使长头被动缩短,更加孤立的训练二头肌的短头,不失为打造二头肌峰的一个“小杀器”

二头肌训练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注重离心收缩,能够对肌肉造成最大的破坏。另外就是重量上宁轻勿假,不要用过大的重量去做训练。小编本人开始健身训练时一度曾使用40-50磅的重量去进行弯举训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训练习惯的小编反而回归到了20-25磅的重量,原因无他,更注重动作质量而已。

贴小鼠脑电图电极的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清洁电极,使用酒精棉球或其他适当的清洁剂擦拭电极表面,确保其干净无尘,小鼠准备,确保小鼠已经被麻醉或镇静,以确保安全并减少动物的不适感。

2、电极贴附:选择合适的电极:根据你的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极类型,如金属针形电极或表面电极。确定位置,使用解剖图或小鼠脑部图谱,希望监测的脑区域,并在小鼠头部标记出电极位置,针形电极,使用针形电极,将电极缓慢地插入预定的脑区域中,确保电极稳定,但不要插入得太深,以避免对脑组织造成伤害。表面电极:如果使用表面电极,将电极小片或电极阵列轻轻地贴附在已清洁的头皮上,并确保电极与头皮紧密接触。

3、地线连接:使用导线将电极连接到放大器或数据采集系统。确保连接牢固且没有松动

4、数据记录:启动放大器或数据采集系统,并按照设备操作手册上的指导进行设置和校准,开始记录脑电图信号,并确保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大一上学期,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课,老师提着一笼小白鼠来告诉我们今天要解剖小白鼠,要求取出小鼠的肾脏做实验,这是我第一次做解剖实验,看着那笼活蹦乱跳的小白鼠,多少有点紧张甚至还带点激动。

首先,讲台上的女老师用手势讲解和描述如何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那一帧帧画面,天呐,简直不能再生动形象了,核心是讲究 “稳”、“准”、“狠”,毕竟这样对小鼠和我们都好。

白色手套双手戴,左手持一托盘,右手持一镊子,径直走向笼子旁,呀呀呀,这小白鼠尾巴怎么这么长。于是,我就挑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小的小白鼠,用镊子夹着它的尾巴,然后我就把它给控住了,带到试验台准备开始操作。

俺先是用手把这哥们死死摁住在托盘上,即使隔着手套,我也能感受到小白鼠颈部的温度,很暖和。它的双腿不停蹬着,尽可能地挣扎,一只手捏住小白鼠的头颈部那个位置,另一只手拽着它的尾巴,猛一发力,基本上就一命呜呼了,这里老师强调一定要利索,不能让它挣扎,跑掉什么的。如果发现小鼠还能动,还在颤抖,再多拽几下就可以了。

然后就开始解剖咯,我自己是从小白鼠的腹腔侧面开始解剖的,可能有的小伙伴是从腹腔正中间开始,我先用剪刀缓缓剪开一个长的口子,然后就是一股不友好的气味扑鼻而来,一旁的女同学捂着嘴,表情很夸张,然后我就用剪刀和刀子把小鼠的整个腹腔打开,小心翼翼地进行实验,场面还说得过去,不是很糟糕,之后就是根据肾的形状和大致的位置,用镊子在腹腔里翻找,经过一番周折才找到肾的位置,最后用剪刀摘取下来用作实验,这个解剖实验就算完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700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