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等于腹肌吗?

核心等于腹肌吗?,第1张

在现代社会,“六块腹肌”无疑是非常博人眼球。如果有一个人有清晰的“六块腹肌”,我们都会下意识认为他的核心很强大,运动能力很强。但真的是这样吗?

好看的腹肌并不能代表强大的核心能力。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能被定义为强大的核心。首先,我们要知道 “核心区” 这个概念。

即,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人的躯干区域,除了四肢以外都能被包括进核心区。

为什么核心区有这么多的范围而不单单是腹肌那一块呢?

因为在各项运动中,核心区是上肢和下肢之间的桥梁,并用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更有效地动态传递力量。

举一个例子,比如在棒球运动中,在球手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力量去击球的那一刻,要想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和速度,肯定不是光靠手臂的力量的。更大的力量从下半身发起,经过核心区之后再到达手臂发挥力量。所以身体是一条动力链,核心区是传导力量的枢纽。

而人们常常以为的“腹肌”只是指的是“腹直肌”。光是腹部的肌肉除了“腹直肌”还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同时,在自由重量中的深蹲、硬拉、推举、奥林匹克举重、高翻等这些被认为有助于提升核心力量的训练中,我们都知道要“收紧核心”。但是“收紧核心”并不只是“收缩腹直肌”。

在大重量和爆发力训练中,稳定我们的脊柱,要绷紧我们的腹部,即有意识地保持腹部肌肉紧张或硬挺。这是腹横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部筋膜、腰背筋膜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的整个腹腔被核心肌肉所包围住,整个腹环形成一个环形的墙壁,给脊柱提供稳定性支撑。如果你曾经在大重量深蹲、硬拉中使用过腰带作为辅助,应该体会过那种发力阶段、腹部被绷紧、腰椎感觉很稳定的感觉。如果能做到腹环的绷紧,当一个很大的重量负荷在我们的身体上,比如背上扛着一个180斤重量的杠铃,我们通过腹部绷紧去形成腹压保护我们的腰椎中立,不被压弯。

还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像力量举运动员,往往要去深蹲或硬拉或卧推自己2-3倍体重以上的重量,如果没有强大的核心,毫无疑问会很容易受伤,也根本达不到这个重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力量举运动员都有“六块腹肌”。一般力量举运动员也很难看到清晰的六块腹肌。但是他们的核心非常强大。

所以,如果你真心喜欢六块腹肌,需要调整饮食和多运动去维持较低的体脂率。但是六块腹肌并不代表能有更好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表现。也不要总是只知道“卷腹、卷腹、再卷腹”。

在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下,多去做自由重量的深蹲、硬拉等训练,会给核心区很好的锻炼。

1、好处

(1)经常做深蹲可以对人体腹腔、胸腔以及下肢静脉回流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经常做深蹲还可以锻炼人体肌肉筋膜的张力以及骨骼的爆发力。

(3)经常做深蹲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睾丸激素的分泌,提高男性的性功能。经常做深蹲可以提高心脏的机能,下蹲强心。经常练习深蹲可以使心脏更加的强健。

(4)经常做深蹲可以延缓衰老,显著的降低衰老的速度,同时深蹲还可以促进腿部的健美。

2、注意事项

(1)不要内扣或者外旋膝盖,在做深蹲的过程中,要保证你的膝关节和脚尖处于同一方向,不要过度内扣或外旋膝盖。这样很可能会造成韧带、半月板等损伤,可以通过小狗式髋外展、螃蟹步横移来改善动作。

(2)深蹲时一定要尽量下蹲,做深蹲时一定要尽量下蹲,应保证到大腿平行地面或平行地面以下,这样才能锻炼出翘臀。如果蹲不下去,每天做全身拉伸练习可以帮助改善动作。

(3)深蹲时要避免弓背,整个深蹲过程中,背部都应该挺直,以免加大下背部的损伤风险。如果做不到可以通过哑铃硬拉(直腿或屈腿)来加强背部力量练习,维持脊柱中立位。

(4)蹲起时的速度不宜过快,做蹲起运动的时候,如果速度太快、次数太多,或者用爆发力和反弹力,就会伤到膝关节。最好整个过程保持下蹲2 -3秒,静止1-2秒,蹲起2秒这个频率。

我们首先分清声响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病理性关节弹响它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分为骨原性、滑膜原性、肌腱原性等多种,其响声可以是清脆的、沉闷的或磨砂样的,多数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并且都是可以连续发生的。生理性关节弹响仅有弹响、外表不红不肿,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动障碍者属于生理性弹响,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过于惶恐不安。有时候我们听到关节响声就盲目的认为是很严重的状况,到底还能不能承受训练?其实这时候要分清生理弹响和病理弹响。但是各种弹响背后有各种含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无酸痛,声调高,清脆的“咔”或者“哒”这种响声最常见于手指关节掰手指时候出现。我们的手指关节有关节囊,里面含有一些气体和骨膜滑液,当我们用力挤压或扭动时,气体会被挤开,产生响声。这种声响对身体没有特大的影响,但长期掰手指发出声响的人,握力和关节强度都会降低。2无酸痛,声调低,沉闷的“嘭”或者“咔”这种弹响最多见于负重深蹲,硬拉,卧推的时候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的声响,也发生于久坐后腰,髋的声响。属于关节面出现摩擦碰撞产生的声响。这种弹响常见于很久没训练突然开始训练(特别是大重量,高强度训练时),或者热身训练不充分。少量轻微的弹响并不影响健康。我们的软骨组织非常脆弱,而且损伤几乎是不可逆转的!3无疼痛,中声调,类似于“嘎”或者“吱”这种声响多见于肩关节和髋部,是肌腱或者筋膜摩擦骨骼凸起处的弹响,对健康几乎没有影响。4疼痛或酸痛,冗长的弹响基本可以认定为属于病理性弹响,多发于半月板,尤其半月板扭伤,磨损的人群,一旦出现这样的弹响疼痛,应该立即停止运动然后去找医生。以上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弹响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突然地,莫名的响声。一旦出现这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弹响部位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一下:1是否伴随着疼痛。2弹响后是否周围部位出现红肿。3弹响后运动是否受限。如果都没有,那基本就没有什么健康上的问题。如果出现类似状况,看是否属于动作,发力问题,再者要到医院检查是否属于周围组织的炎症,关节炎症的问题。

没有什么部位比坚实的腹肌更吸引人了。它代表着健美、苗条,还有性的诱惑!腹横肌的作用是保持躯干稳定并在站立、举重物、打喷嚏、咳嗽、大笑的时候保持内脏的稳定。这部分肌肉经常被人们忽视,实际上我们做任何运动都有腹横肌的参与,尤其是做大肌肉群运动时,例如下蹲、硬拉与卧推。

1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

⑴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⑵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⑶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⑷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2后群 腰方肌。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后方有竖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

作用:使脊柱侧屈。

3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厘米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4腹筋膜 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⑴浅筋膜 在腹上部为一层,在脐以下分浅、深二层。浅层含有脂肪,称脂肪层;深层内有弹性纤维,称为膜性层。

⑵深筋膜 可分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⑶腹内筋膜 附贴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和所覆盖的肌相同。其中腹横筋膜范围较大,贴在腹横肌、腹直肌鞘以及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的内面。

5白线 为两侧三层腹壁阔肌腱膜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其上方起自剑突,下抵耻骨联合,约在白线中部有-脐环。在胎儿时期,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也是腹壁的薄弱处,可形成脐疝。

6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厘米。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厘米处,为腹横筋膜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在病理情况下,腹腔内容物若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还可经浅环突出,下降入阴囊,为腹股沟斜疝。如不经过深环而经腹股沟管后壁直接向浅环突出者则为腹股沟直疝

大腿肌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股四头肌是前外侧群也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它包括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这四块肌肉的机能是保持股骨垂直,以维持人体直立并帮助下蹲和起立。前外侧群还有人体中最长的肌肉之一的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前者可使大腿弯曲和外旋,使小腿弯曲和内旋,如踢毽子时的腿部动作;后者可使大腿弯曲和内旋,还能对大腿的肌肉收缩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后群的肌肉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股二头肌的机能是使小腿弯曲和外旋,大腿后伸;半腱肌和半膜肌的机能除使小腿内旋外,其他均同股二头肌。

内侧群的肌肉有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这些肌肉保证了大腿的内收、外旋、后伸、弯曲和小腿的弯曲和内旋。

小腿肌分为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肌的机能是使足和足趾完成各种活动;后群肌在跑动时的后蹬和跳跃时的起跳动作中有重要作用;外侧群肌的机能主要是维持足弓。

大腿肌群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可以说,它不仅是全身力量的基础,而且也是健美体型的基础。如果大腿和小腿的肌肉不发达,上身肌肉练得越好,人就越显得畸形,体型也就谈不上匀称和健美了。

负重深蹲杠铃置于颈后肩上,两手握住横杠,全身直立,挺胸收腹,腰背肌肉保持紧张。然后屈膝下蹲至两膝全屈,稍停,以股四头肌的收缩力伸腿起立,两腿伸直,并使股四头肌极力绷紧,稍停。再重新下蹲。此动作的呼吸方法有两种:轻负荷情况下,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重负荷情况下,先吸气,随即下蹲,起立前呼气,然后吸气起立。练习中,做最后几次下蹲动作时,如呼吸急促,也可在起立后连续快速呼吸几次,以便吸人更多的氧气。做动作时意念应集中于股四头肌。本动作也可两手握哑铃或肩负沙袋、米袋来练习。坐姿伸小腿坐姿,脚穿铁鞋(将哑铃或沙袋系在脚上亦可),以股四头肌的收缩力使小腿伸直,股四头肌极力绷紧,稍停,再放下重做。小腿伸直时吸气,小腿放下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股四头肌。两小腿可同时伸直,也可交替伸直。

俯卧屈小腿俯卧凳上,脚穿铁鞋(将哑铃或沙袋系在脚上亦可),以股二头肌的收缩力,使两小腿同时屈向大腿,股二头肌极力绷紧,稍停,再放下重做。小腿上屈时吸气,放下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股二头肌。

直立负重提踵手握杠铃置于颈后肩上,两脚站在10厘米厚的木板上,脚后跟露出木板。以小腿三头肌的收缩力提起脚跟,使小腿三头肌极力绷紧,稍停,脚跟下落,一直落至低于木板面而不能再低为止。然后重做。提起脚跟时吸气,落下脚跟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小腿三头肌。脚下垫木板,为的是使小腿三头肌充分伸展,这样,提起脚跟时,就需要花更大的力量,使小腿三头肌得到更彻底的锻炼。动作与负重深蹲相同,只是下蹲和起立时全用脚尖负重。当两腿完全伸直后,再放下脚跟,使小腿三头肌放松,然后再提起脚跟,用脚尖支撑身体做动作。起立时吸气,下蹲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小腿三头肌。

坐姿负重提踵坐姿,杠铃置于大腿上,靠近膝部,两手握杠,脚掌踏在10厘米厚的木板上,脚跟露出木板。提起脚跟,使小腿三头肌极力绷紧,稍停,脚跟下落至低于木板面,直至不能再低为止。然后重做。提起脚跟时吸气,落下脚跟时呼气。

深蹲

鲍勃沃夫是《肌肉与健康》杂志主编,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的身体对艰苦的训练反应良好。我记得第一次练深蹲时,用95磅的重量非常艰难地做了一组8次练习。但很快我就突破了225磅的重量,杠端的铃片由3片、4片、5片增加到了8片!

我发现深蹲练习除给了我巨大的块头和力量外,还能帮助我解决许多精神上的问题,推动我在生命活动的其它领域获取更大的成绩。极好的感觉推动我勤奋训练,使我的大腿得到了超极限的发展。

1984年奥林匹亚大赛前一个月,我用635磅的重量做了15次非常标准的深蹲练习,臀部几乎靠在脚跟上了,而且没有用护膝。那时我能用525磅的重量做24次深蹲。当我用和体重相同的重量225磅练深蹲时,能不停地做10分钟,次数以百计。就这样我整整练了一年时间。即使是现在,我也感到那时的训练是多么疯狂。但这却是我大腿疯长的根本原因。

回顾70年代末80年代初,深蹲是大家非常热衷且十分流行的练习动作。大家在一起谈论深蹲训练时,就像谈论各自的家庭生活,许许多多的经验体会等待着交流。今天,潮流好像朝着轻松有趣的方向发展了,而不是朝着获取最佳效果的方向发展。人们竟然怀疑起自己一贯实施的训练动作是否能起作用。这真令人费解。依我看这是害怕吃苦的表现。

至于遗传因素,你可以忽略,你需要的是勤奋。我并不拥有很好的遗传基因,但我却拥有勤奋的精神和对事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对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我都用专注与勤奋去弥补遗传方面的不足。我的成功还来自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不良的遗传因素或许是件可怕的事,但你一定要忽略这不利的一面,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地努力奋斗。

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表面看或理论上讲是错误的练习动作,如果你认为它对你的腿部训练有作用,那你就去练。因为你自己的感觉是你健身或健美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

人们常说,你不可能在拥有巨大肌肉块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其实不然。我认为柔韧性对深蹲练习非常重要,确信提高柔韧性能避免受伤,使我能用更大的重量做更多次的练习。所以我在腿部练习前通常要用5至10分钟时间做各式各样的伸展练习,并在头脑里想象腿部的柔韧性很好,从而使我获得了极佳的柔韧性。

训练首先要靠直觉,本能地知道怎样训练。当然,前提是要学会科学训练和肌肉增长的知识。在每次腿部训练时如果你能直觉地知道应做哪个练习,怎么做,那你的肌肉就会长得更快。

遗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虽然不能改变肌肉与生俱来的形状,但却可以通过发展肌肉的不同部位,使其看起来更健壮完美。

再一个要素是经验与知识。你必须从许多腿部练习中选出适合你的练习,了解刺激肌肉生长的相关知识,懂得越多就能越快实现你的目标。

阻碍你进步的要害是练习得太多。许多健美运动员以为腿部练习做得越多越好。这种看法完全错了。我发现每周做一次大重量、一次轻重量腿部练习收效更大。如果你的训练多于这些,那就可能会训练过度。现在我一周只练一次腿、一个月只进行两次深蹲练习,但却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效果。

我的腿部训练一开始就用基本练习,从未和那些高级器械打交道。下面我就把给我巨大收获的腿部训练动作及注意事项推荐给每位想使大腿肌肉更发达的人。

深蹲:所有腿部练习中最重要的动作,是使整个腿部力量及肌肉块都得到发展的动作。建议穿专用深蹲鞋或旅游鞋做,主要是鞋后跟要垫高一些。有时候我也穿普通运动鞋做。把杠铃放在斜方肌上,站距同肩宽,脚尖向前向外。然后控制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或更低一点,在底部不要惜力反弹,完全停顿。然后爆发性用力蹲起,保持头部正直。

腿屈伸:我一直使用乔·韦德的腿屈伸器,并用强迫次数、消极退让和静力练习来做。做退让性练习时,由训练伙伴相助,以便脚放得更低些。然后举起重量,再慢控制下放。训练时我竭尽全力,并尽可能在全程中控制住重量。我还不断改变腿或上身的角度、位置,以刺激大服的不同部位。

腿弯举:我喜欢在深蹲后紧接着做这个练习。第一组用轻重量做50—60次。下一组开始使尽全力,用上所有的铁块,并请训练伙伴协助进行强迫试举、消极退让和静力练习。做动作时要使重量缓慢移动,尽量避免爆发用力,并极力使脚后跟碰到臀部,控制并挤压股二头肌1秒钟。

练好大腿肌

腿肌是人体最强大、厚实的肌肉,要想练好大腿肌,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针对性。

一、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刺激肌肉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在大腿肌肉训练中不同的运动强度产生不同的训练效应。

1.90%以上的强度,试举次数少,总能量消耗少,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虽然肌肉力量增长快,但肌肉体积变化不大。长期进行超强度训练容易引起受伤或过度训练,产生消极情绪。这种负荷方式在健美训练中时有采用,基础力量差者或训练水平高者在出现“停滞期”时,适当采用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专业举重运动员常常采用这种练法,因举重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既要提高肌肉力量又要控制体重增长。

2.80—90%的强度,可使肌肉体积增大。但常采用固定负荷强度的组次数训练,肌肉容易对训练产生“适应性”,致使肌肉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3.60—70%的强度,高次数练习,有利于提高肌肉耐力和肌肉质量,对大肌群的腿部练习只起辅助作用。经常进行刺激强度小的训练,肌体反应弱,容易出现适应性,不宜长期使用。

在大腿训练中,我将“重量训练日”和“轻量训练日”结合,重量日采用极限重量80—90%的强度完成每组6—8次的训练,以加深对肌肉的刺激,使大腿肌肉力量和体积增大。轻量日采用极限重量60—70%的强度完成每组12—15次的训练,目的是发展肌肉的血液供应系统,给肌肉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高次数还能强烈刺激红肌纤维,促进深层肌肉的增长。变大的肌肉块又能在随后的重量日训练应付更大的重量。高次数训练不仅能促进肌肉的生长,而且能增强肌肉的耐力和提高肌肉质量。重量日与轻量日在大腿训练中的比例为3:2,重量日为主,轻量日为辅,轻量日储存能量,为重量日;中击更高的运动强度做准备。只有不断提高运动强度,才能促进肌肉快速生长。“重量日”和“轻量日”的选择既可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或周期来定,也可根据当天的身体状态来定。状态好定为重量日,状态一般就定为轻量日。这样更能提高训练质量。

二、动作选择

大腿肌的练习动作有杠铃深蹲(前蹲、后蹲)、半蹲、滑动架深蹲、腿举、硬拉、箭步蹲、腿弯举、腿屈伸、挺髋蹲动作等。哪个动作效果最佳,这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结构不同,训练水平不同,加上训练目的不同,动作的选择自然也不同。总的要求是大腿肌训练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针对性,不论选择哪个动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初中级训练水平者还是应以基本动作深蹲为主,尤其是杠铃深蹲。它是大腿肌肉力量和体积增长最基础的练习。有人认为半蹲比深蹲好,可用极大的重量,而不担心膝关节受伤。我的观点是两者只能互补,不能取代。因为半蹲是不完全动作,对大腿肌肉的刺激不够全面。深蹲是完全动作,虽然承受强度比半蹲小,但能使大腿肌肉得到全面刺激,动作更到位,从而使大腿的形状能更漂亮有型。不论选择半蹲、深蹲还是腿举,均应根据训练目的和效果来决定。若既想通过大强度训练促进肌肉生长,又想使腿部肌肉练得漂亮完美,则不妨在深蹲结束前以大强度再做2—3组半蹲练习,直至效果满意为止。假如你觉得深蹲在大腿没有力竭之前腰背已经疲劳,腿举比深蹲好,那你也可以在腰背没有疲劳之前再做2—3组大强度的腿举,直至大腿力竭为止。

三、多组合训练原则

当你的训练水平达到中高级阶段或赛前训练时,要想使大腿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就得采用多组合训练方法。因为长期采用固定训练内容会使肌肉出现“适应性”,只有变换内容、增加手段,才能加深加大对大腿肌的刺激,使大腿肌获得新的增长。多组合训练有三动作组合、四动作组合、五动作组合等循环练习法,组合练习既要有基本动作也要有孤立动作,练习对象既可是相同肌群,又可是相对肌群。

四、循序渐进原则

在健美训练中虽然增加负荷重量是获得更快进步的重要途经,但若过度,则会导致破坏技术动作、容易受伤等结果。只有在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坚持循序渐进的增重原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急于求成必然事倍功半,因为人的生理、生化变化有一个过程。

五、合理的间歇时间

大腿是人体的大肌群,每周最好保持2次训练(间歇时间48~72小时)。恢复能力强者最多每周练3次,不宜超过3次。训练次数过多、间歇时间短,大腿肌得不到充分恢复,就容易产生过度疲劳,肌肉僵硬,影响肌肉生长。训练次数过少,大腿肌得不到应有的刺激、肌肉生长缓慢,效果不佳。

拉伸臀大肌。

臀部肌群

臀部的肌肉可以分为3层,从表层开始依次为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再加上细长的阔筋膜张肌。臀部往后拉、开合腿部等动作都与臀肌有关,同时臀肌也是髂腰肌的拮抗剂。腿部固定时,臀肌会使骨盆后倾;此外臀肌也能协助其他肌肉帮助固定骨盆。

1

臀大肌

臀部肌群中最大、力量最强的肌肉,当髋关节以弯曲状态进行伸展时,会使用到臀大肌。

上方肌肉与下方肌肉的功能不同,上部能使髋关节向外开展(外展),下部则可以让髋关节往内侧闭合(内收)。整条肌肉一起动作时,上、下部的力量彼此消长,使髋关节能够笔直往后延伸。

起点:(浅层)髂嵴、髂后上棘、骶骨与尾骨后方外侧边线,(深层)臀后肌线后方髂翼、胸腰筋膜(臀中肌的筋膜)与髂粗隆韧带。

止点:髂胫束(上部浅层)、臀肌粗隆(下部深层)。

神经支配:臀下神经(L4-S5)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2

臀中肌

臀中肌呈扇形,肌束可分成前方与后方部分。只有前方肌束动作时,能使髋关节往内部旋转(内旋);相反地,若仅有后方肌束动作,则能让髋关节往外旋转(外旋)。整条肌肉一起动作时,则可以让腿往外张开(髋关节外展)。

站立或步行时,臀中肌能支持骨盆、保持骨盆稳定。当跳跃后双脚着地时,臀中肌的功能就更显重要了,若是臀中肌肌力衰退骨盆就无法维持稳定。单腿站立(会使另一侧骨盆往下倾斜),摆动腰部行走等动作都会让臀中肌功能衰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87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3
下一篇2023-12-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