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中国的译名词!PUNK=朋克 大多数音乐家不满外界的叫法改为PUNX有理想的艺术家!!!PUNK在西方眼里流氓 妓女 下三滥的意识!!
因为中国国情的限制!!很多西方好的摇滚乐都没传入!!遗憾!!
朋克乐队很多种风格!!你还是自己探索摇滚的境界吧!很深奥!!
只要你极度外向的性格就可以!!
我认为摇滚乐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
在说朋克问题吧~~~你还是自己感受朋克乐的现场吧!!
你在百度上再搜搜POGO和MOSH你就会理解其中的奥秘!!
我就是喜欢摇滚乐!如题什么是真正的朋克?只要你保持着信仰!你我他大家都是朋克!!有什么问题密我我再给你解答!!!
“朋克”源自英文PUNK,是兴起於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其精髓在于破坏,彻底的破坏与彻底的重建就是所谓真正的PUNK精神。现阶段我们常常所说的朋克风格为各大设计品牌所重构吸收始于VivianWesterwood,VivianWesterwood因此被称为“朋克之母”,她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早在70年代她就以叛逆的服装风格成名。这种服装就是早期朋克运动的服饰。许多人对VivianWesterwood对时装界的贡献总结为:将地下和街头时尚变成大众流行风潮。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装界出现了后朋克风潮,它的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街头。反观今年的朋克潮,颜色方面却回归了以往的以沉色为主,款式基调依然是简洁,虽然少了金属和街头的气息。但是,却并没有违背最基本的朋克精神。故而,仍旧备受新潮的年轻人所推崇。
反观玩偶,独特的造型,街头式的着装,在城市个钢筋水泥森林中,宛若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匆忙中的人们渴望着压力的释放,众多的玩家们,期待着自己可以拥有不同于人的“宝物”,简洁又不失张扬,平凡又凸现着个性,韩国朋克玩偶,不得不称之为玩偶界的“奇兵”。
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摇滚乐,或称“朋克摇滚”(punkrock),80年代初扩展到全美国。朋克针对摇滚乐的反抗性减弱这一情况,以一种故意与比较文明的摇滚乐相对立的面目出现。它继承了摇滚乐开始时的反叛精神,蔑视一切传统,蔑视政府、宗教、教育机构等等,但却是用一种更加颓废的方式,极端无政府主义的言行表现出来。他们的唱词*狠、粗鲁;在舞台上尖叫、跺脚、斗殴;音乐上与硬摇滚比较接近,音响极大,音色浓烈浑厚。代表性乐队有“性手枪”(SexPistols)、“撞击”(TheClash)等。
70年代末,从朋克中分离出一支比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带点艺术性的新品种,叫“新浪潮”(NewWave)。
一个叫“朋克养生”的词火了。所谓朋克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反对一切,管你爱咋咋地,老子全不care;而说起养生,我们想起的则是气血两亏、脾胃不适、体力不支,一点也不新潮酷炫。
“朋克”和“养生”这两个乍看起来一点也不搭调的词怎么就组合在一起了?究竟朋克养生指涉的是什么?
朋克养生:一边作死,一边养生
事实上,朋克养生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是当代年轻人一种自嘲式、自黑式的养生方法,既有着年轻人的时尚朋克,又有着中老年人的养生,二者紧密结合。它源自于微博上的一个段子“和姐妹抽了一支烟然后赶紧含了颗含片,我们,一边自杀一边疯狂养生”,随后有网友评论这种养生方式为“朋克养生”,该词迅速走红网络。
简单地说,朋克养生就是一边作死,一边养生。
比如熬最晚的夜,用最贵的眼霜!为了对抗这强大的“熬夜就有黑眼圈”的自然定律,朋克养生党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个午夜凶铃式的闹钟,一到12点,闹钟准时响起,提醒我们:“该敷面膜、做保养了!”于是一到午夜,城市里突然出没了无数贴着面膜的幽魂。
比如一边不醉不归,一边枸杞保温杯。在一次次胃痛的折磨下,我们终于信了父母“喝太多酒对身体不好”的真理。但朋克养生党们不是从此戒酒,而是随身携带装满枸杞温水的保温杯,一边啤酒,一边枸杞红茶,枸杞养胃,配着啤酒,滋补又调理。
再比如一边吞云吐雾,一边枇杷膏润喉。吸烟的人患肺癌的数据一路飙升,神仙看了也害怕啊!朋克养生党们想出了一个妙招,抽完烟马上喝瓶枇杷润肺膏,把尼古丁、焦油什么的危害通通扼杀在摇篮里!
除此之外,还有可乐放党参,咖啡送服维生素,泡夜店后夜跑,大哭之后喝盐水,熬一会儿夜再闭一会儿眼,一边暴饮暴食一边吃健胃消食片;一边喝最烈的酒一边坐最贵的救护车……虽然这其中不乏调侃的说法,但朋克养生的确颇为精准地概括出了不少年轻人矛盾的生活状态:他们一边恣意放纵,一边又“贪生怕死”。
秃顶(东方ic/图)
“英年早秃”的恐慌
以往我们都认为养生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养生的队伍。很显然,年轻人养生,是因为怕死,怕老。过劳死和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层出不穷,不少为了工作和生活疲于奔命的年轻人不免担忧自己的身体扛不住。
过劳死的讨论不少了,这里我们来关注一种新趋势,即年轻人的秃顶。
“秃顶”“脱发”在很短时间里迅速窜升为网络热词,无论是百度指数微信指数都不断攀升,许多年轻人都担忧自己英年早秃。根据《中国脱发人群调查》《阿里大数据:80/90后成脱发主力军》显示,中国脱发人数已占总人口的15%,总数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并伴随着年龄的逐年走低。脱发——这个原本只与中年“地中海”大叔有关的问题,正从高中生物所学的“秃顶遗传”里走出,慢慢走入年轻人的生活。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付兰芹从2013年开始看脱发。而近两年,不仅脱发门诊的病人变多了,也更加年轻了。“二十一二岁就开始脱发,二十四五岁脱发比较明显,感觉这一代人比他们的父辈的脱发来得要早,脱发确实是在年轻化。”
在一个00后眼中的80、90后的采访中,00后眼中的前辈是这样的:经常熬夜、特别喜欢睡觉、皮肤不是很好……有的00后小朋友甚至开口就扎心:“脱发算吗?我姐脱发把下水道堵了。”
另外一则《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调查显示,在某平台买植发、护发用品的人群中,90 后占了361 %,其脱发凶猛程度隐隐有赶超 80 后的趋势。
各大高校也有关于学生脱发的各类调查。清华大学的学生制作了一个问卷,研究清华在校生脱发规律,24 小时内收集近 5000 份的问卷数据。这波没有职场压力的在校生,却同样遭受掉发的苦恼——近 60% 的同学感觉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掉发,近 40% 的同学感觉自己的发际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后退。河海大学另一位研究生做了个调查,434份回答中,35%的同学反映有轻微脱发现象,15%的人较严重,4%的人感觉自己快秃了。四川大学随机向478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脱发问题。据统计,川大七成以上同学有脱发困扰!
而很显然,这一代年轻人的秃顶来得比以往更早,秃得更快,一来是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饮食多油多脂肪,熬夜;二来是生活节奏加快,个人的压力增大。伴随着“秃顶”的,是“焦虑”“担心”“压力”等关键词。
因此,年轻人纷纷加入养生大队,其实是出于英年早秃、过劳死等的一种恐慌。
庞克=朋克=PUNK
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 the Stooges、New York Dolls等乐队的简朴音乐为蓝图,试图通过简单的三和弦还摇滚乐质朴的本性。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 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 Sex 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鸡的)流行感觉、the Cl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硬核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
Hardcore Punk(硬核朋克):
硬核朋克诞生于八十年代初,它把朋克摇滚进一步引向极端——更快、更噪、更僵硬的演奏,喊叫式的演唱、邋遢肮脏的录音效果(有时也包括专辑封套)。硬核最初出现在美国,主要以洛杉矶、纽约为中心,此后逐渐�涌�矗�群笥肯至薆lack Flag、Husker Du、Descendents、Meat Puppets、Dead Kennydys、Bad Brains等著名的硬核乐队。硬核朋克虽然对以后众多的摇滚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一直没有主流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Proto Punk(前朋克):
前朋克发生在美国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一些乐队在简约主义的思绪下,开始尝试创作粗糙的摇滚乐。当时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为代表的这种乐队,并非有意识地扮演“重建摇滚乐,还摇滚乐质朴本质,推翻被美化的摇滚乐”这一好斗的角色,很显然,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尽管他们的音乐并未全面带出日后朋克的影子,但至少他们已开始关注朋克文化的最深层精髓,只是不够反叛 罢了,朋克最终发现并延伸了前朋克含糊的朴素精神,并把彻底的造反精神融入前朋克粗糙的音乐,创造出一种挑战社会、否定美化摇滚的时代强音,并被无数的青年接受,得以开创朋克王朝。
New Wave(新浪潮):
八十年代初,朋克急速膨胀后的泛滥逐渐使它开始落伍,新浪潮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新浪潮运动中体现出的音乐多样性,顺应了部分对朋克过敏的摇迷的需要,以流行音乐为根基Power-Pop(强力流行乐)、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Pop-Reggae(流行鬼乐)的走红为新浪潮运动推波助澜。新浪潮运动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 度上还应归功于八十年代诞生的MTV,在它的帮助下新浪潮运动在主流社会同样拥有巨大的市场,并且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态势。一九八二年前后新浪潮运动在重金属战车的隆隆车轮下开始消亡,但它为后来的College Rock(校园摇滚)和九十年代另类摇滚的主流化奠定了基础,成为摇滚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
Post Punk(后朋克):
七十年代末朋克运动开始后,一些乐队仅仅继承了朋克桀骜不逊的倔强精神而没有成为Sex Pistols 的过剩复制品。这些乐队在音乐上体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和试验特色,完全摒弃了朋克粗糙的三和弦,他们的作品充满艺术性、高精尖的音乐素材和挑 战性,但鉴于他们反主流摇滚、反传统、反文化的朋克精神,他们被叫做后朋克。Joy Division 和the Cure为代表的后朋克乐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音乐元素的份量,使它更加复杂,音乐也开始变得忧郁冰冷,同时,后朋克乐队试图改变传统的摇滚歌曲的结构和创作主题,体现出彻底反叛精神,后朋克思潮逐渐成为日后另类摇滚的思想支柱,在不同的摇滚风格中继续得以延伸
Oi!(唉!):
Oi!其实只是硬核朋克的一个分支,一种完全建立在纯粹暴力色彩和噪音、毫无美感而言的地地下的极端风格。最初的这种风格的乐队丝毫没有任何激进的政治倾向性和社会责任感,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标榜白人至上主义的种族音乐,尽管并不是全部的乐队都带有种族主义倾向,但它还是被公认为一种非常危险的摇滚乐,一种只属于地下世界的白人音乐而遭到排挤,最终被摇滚乐所淘汰。
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
Synth-Pop最初只是新浪潮运动一种主要的分支风格,当时很多受Roxy Music、David Bowie影响的乐队(主要是英国乐队)开始热衷于使用合成器演奏,当时的初衷只是对于电声乐器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收效甚微。最初的合成器流行乐非常的生涩,弥漫
着一种怪诞单薄的味道,这种情况最终被Duran Duran乐队所改变。Duran Duran巧妙的把合成器流行乐和舞曲嫁接起来,改良后的音乐更加通俗、流行,并很快成为时尚,为许多乐队效仿,Duran Duran也由此一举成名,成为合成器流行乐的第一个英雄。1984年,合成器流行乐时代彻底结束,但它的影响一直持续了下来,合成器开始被看做一种重要的演奏方式,并被广泛运用到多种风格上。
Power Pop(强力流行乐):
强力流行乐的最初根源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the Raspberries、Big Star和Badfinger是这种风格的最初定义者。这种融合了the Who、Beatles和Beach Boys的强力流行音乐在七十年代末同朋克一起组成了新浪潮运动的主力军,并最终被归入后朋克风格。强力流行乐的作品一般为三分钟左右,注重旋律和音乐的爆发力,和朋克有些相似,只是更加注重技术和流行感觉,而且不热衷于反叛,更加商业化。七十年代末,部分朋克乐队转变为强力流行乐,八十年代强力流行乐开始更多融入各种摇滚风格,与此同时,纯粹的强力流行乐开始衰败。
No Wave(无浪潮):
无浪潮是后朋克运动的第一种主要风格,它仅仅出现在当时的纽约,音乐为无调性、刺耳的噪音试验音乐。这种风格的乐队更加注重艺术性而不是音乐本身。过于枯燥 和缺乏商业潜质使这种风格从未真正流行,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以Sonic Youth为代表的噪音摇滚的崛起才得以使这种风格再次走上摇滚舞台。
Punk Revival(朋克复兴):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朋克迎来了第二个春天。Green Day和the Offspring的Punk Pop(朋克流行乐)开始使朋克进入主流摇滚,或许受到八十年代末硬核转变为速度金属的启发,朋克复兴乐队的音乐不仅保持了简洁的音乐线条和飞快的速度,而且音乐愈发沉重起来。另一方面,强力流行乐讨好的形象和更加圆滑的音效、讲究的编排使听众在 感受朋克力量的同时同样可以感受到优美的音乐,这也正是朋克得以复兴的法宝。Punk Pop被视为Post-Grunge(后垃圾乐,即温和商业化的Grunge)重要组成部分。
PUNK的精髓在于破坏,彻底的破坏与彻底的重建就是所谓真正的PUNK精神。
PUNK风格大致来说包括音乐和服饰两个方面。
发泄怨恨、进行控诉,这种称之为朋克的反摇滚音乐力量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从朋克音乐诞生的那一刻起,朋克风格就变成了另类时尚的标志。早期朋克的典型装扮是用发胶胶起头发,穿一条窄身牛仔裤,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衬衣,再戴上一个耳机连着别在腰间的walkman,耳朵里听着朋克音乐。美国歌坛大姐大麦当娜就是朋克时装潮的代表人物,她曾将英国著名的朋克时装品牌PauricSweeney其中一季的秋冬系列服饰全部买下。
朋克风格为各大设计品牌所重构吸收始于VivianWesterwood。VivianWesterwood被称为“朋克之母”,她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早在70年代就以叛逆的服装风格成名。这种服装就是早期朋克运动的服饰。许多人对VivianWesterwood对时装界的贡献总结为:将地下和街头时尚变成大众流行风潮。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装界出现了后朋克风潮,它的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街头。反观今年的朋克潮,颜色方面却回归了以往的以沉色为主,款式基调依然是简洁,少了金属和街头的气息。
这里有一些国际大师设计的PUNK风格的时装
http://wwwsgcomcn/ls/WACS/t20031229_61829htm
punk起源
PUNK INTERIOR
PUNK, 是兴起於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是解(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於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1970年代的英国
PUNK这一词是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 当时战后的英国, 经济萧条, 失业率高企, 而当时美国那边厢的荷里活**发展得蓬勃刺热, 间接导致英国的**业一落千丈; 在音乐事业方面, 英国亦是处於低迷状态, 美国正流行著progressive 诗篇式的摇滚乐, 十多分钟的solo, 音乐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达, 而当年的掘摇滚乐逐渐商业化起来, 成为主流的地面商品, 那时候progressive rock 的表表者有YES, GENESIS, KING CRIMSON…。 其实自60年代起, 摇滚乐逐渐步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 为了商业利益, 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行(sensitive)及抗争性(complaint)。
势如破竹的"崩"力量
1975年Virgin 唱片公司所签下的label - "SEX PISTOLS"(大陆译名"性枪手")是PUNK的起点。他们发表的专辑"GOD SAVE THE QUEEN"的唱片封套大胆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条封著。大胆的作风前无来者(及后新浪漫时期英国一队band -JAPAN亦曾在music video 内炸毁毛泽东的俏像), 他们完全的发泄心里一腔的愤恨, 无论对前途、社会都是一种控诉。 这就是PUNK的诞生。
一时之间, PUNK就势如破竹的成为一种狂潮, 因为PUNK是属於大众的文化, 可以极容易使人认同(基於当年英国社会问题), 人们得到宣泄的途径; 而香港当时的许冠杰一曲"半斤八两"亦是受PUNK的文化影响, 写尽打工仔的心态, 可见PUNK的世界性及兼容性(君不见"半斤八两"一碟卖得满堂红)
三个和弦的音乐
PUNK是物资与欲望、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 对物质的敏感是PUNK的重要理念。他们让你感到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 以及对事事都不易满足, 所以PUNK的音乐大都涉及性、药物、暴力等。
"三和弦论"的PUNK是一种极民主的ROCK N' ROLL; 三和弦, 是指一苜歌只是用三个chord (和弦)组成, 完全没有修饰, 直接的、有力的、赤裸的表达他们想说的, PUNK亦没有长篇大论, 只有2-3分钟, 完完全全跟当年的主流相反。
因为PUNK的简单大众化, 使许多PUNK BAND在街头巷尾、车斗里、仓库里响起了他们第一个音符, 音乐已经再不是什麼高深的学问, 因为PUNK有极强的可参与性, 使得PUNK音乐得以普及, 对摇滚乐有著积极的推动作用。
PUNK的演变
尽管PUNK是那麼的负面, 那麼的极端, 但它总算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PUNK的出现, 不只於在音乐世界, 还影响了时装、平面图像、视像及室内装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说过"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给予意义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 )一点栓译。
PUNK的演变之广, 我们可能没有擦觉, 它已经变身成一种行为艺术, 一种思想, 甚至一种人生。 在平面设计方面, 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发起一种"并贴"的热潮, 当年的海报, 杂志等都以这种方式排版, 对往后的设计业影响钜大。
在时装设计方面, 大家一向可能误解那些PUNK头的人是PUNK友, 那是十分错! 其实PUNK的潮流, 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经历过, 当年梅艳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响, 人们还以为梅**带领潮流, 其实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种反叛型态, 80年代的男生gel起头发, 一条窄身牛裤, 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恤衫, 再戴上一个headphone连著腰间的walkman, 已经是一种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学齐了人家的outlook,, 但headphone却听著中文流行曲!!)
这里有一篇PUNK的思考和讨论,比较长,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看咯。: )
http://wwwgroadcom/keats/important/forum/viewarticleaspid=2504&catagory=%D2%A1%B9%F6%B5%D8%B4%F8
朋克(Punk),又译为庞克。是最原始的摇滚乐--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于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希望采纳
朋克风是:浪漫主义、美好幻想的风格。朋克风格也指一种不羁、不服从的穿搭风格,或指一种行事不羁、不受世俗眼光看待的行事风格。
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
原始朋克原始朋克(Proto-Punk)又叫前朋克!前朋克发生在美国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一些乐队在简约主义的思绪下,开始尝试创作粗糙的摇滚乐。
当时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为代表的这种乐队,并非有意识地扮演“重建摇滚乐,还摇滚乐质朴本质,推翻被美化的摇滚乐”这一好斗的角色。
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尽管他们的音乐并未全面带出日后朋克的影子,但至少他们已开始关注朋克文化的最深层精髓,只是不够反叛罢了。
朋克最终发现并延伸了前朋克含糊的朴素精神,并把彻底的造反精神融入前朋克粗糙的音乐,创造出一种挑战社会、否定美化摇滚的时代强音,并被无数的青年接受,得以开创朋克王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