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病表现的肌肤面目萎黄和肝胆病的身目黄染有什么区别

中医脾病表现的肌肤面目萎黄和肝胆病的身目黄染有什么区别,第1张

区别在于脾病导致的萎黄是由于湿滞脾胃,或者脾虚血亏,全身**晦暗,或淡黄或黄如烟熏,肝胆病多由于肝胆湿热导致全身皆黄,其**鲜明,兼有上腹和右胁肋胀闷疼痛的表现。这两种病机导致的黄染其目黄身黄小便黄。另有一种萎黄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血气生化不足以濡养全身导致的,其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晕倦怠,心悸失眠,纳少便溏等症状。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

新生儿黄疸较常见,引起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黄)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胎龄12周时,羊水中已有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是种正常现象。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小孩黄疸会有什么症状?家长们都知道,宝宝出生后不久,会出现黄疸,但对于自家宝宝,黄疸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家长一定很关心,那么,引起宝宝黄疸都有哪些原因呢?

01

生理性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黄疸特点: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方法: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需要密切关注!

02

母乳性黄疸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黄疸特点: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方法:出现母乳性黄疸,当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总胆红素小于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高于15mg/dl就要注意,及时去医院诊治。

03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黄疸特点: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很容易识别。

应对方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采用药物或者光疗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04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主要见于先天性肝内肝管或肝外胆道闭锁,其临床特点是生后2~3 d,胎便排完后,大便为白陶土色,直至1~15个月后。

黄疸特点:黄疸严重时,大便表面或其浅层为浅**。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肝脏肿大,并呈进行性加重,且质地变韧,最后发硬。血常规检查无贫血,早期血液直接胆红素进行性增高,1~2个月后,由于肝功能损害,间接胆红素也升高。

应对方法:经胆道造影明确为胆道闭锁后,及早手术治疗。

05

感染性黄疸

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黄疸特点: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感染的原因不同,在黄疸时期主要症状、黄疸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轻重程度上,差别很大。

应对方法: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为全球肝癌病发和死亡患者最多的国家!

每年全球新确诊和死亡的肝癌患者,超过了 1/2 以上都来自于中国!

单独从我国肝癌的死亡率来看,我国就是全球最高的存在,肝癌患者五年内的生存率仅仅只是 125 %,而邻国日本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达 60% 以上。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我国居民对肝癌的警惕性不足,我国防癌知识和癌症筛查普及不足!

在我国每年新确诊的近 40万肝 癌患者中,绝大部分都已经进入了中晚期。

初次就诊的患者中,有一半左右都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消化道疾病,根本没有想过是肝脏癌变。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肝脏的位置和胃临近,它也参与到了消化,所以出现症状后,与普通的消化道疾病表现十分相似!

不过随着肝癌病情不断发展,就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比如以下几个症状到来时,很可能是肝脏已经癌变的信号:

1、异常的口臭要警惕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口臭的出现都与 口腔疾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 有关!

但是,当肝癌进展到严重程度,特别是患者进入肝功能衰竭阶段后,就会出现异常的 口臭 ,这种口臭表现为类似于臭鸡蛋、腐烂水果或鱼腥味的臭气。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患者的肝脏功能已经被严重破坏,它无法正常分解和代谢体内毒素,大量毒素开始在体内堆积!

特别是 蛋氨酸堆积, 并会逐渐被消化道分解,产生氨 、二甲基硫化物、甲基硫醇 等带有异味的物质,它们在体内不断潴留,可随着患者呼吸道散发出来,最终发展为口臭。

除此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 尿臭味, 临床将这类症状统称为“ 肝臭”。

2、巩膜和皮肤发黄

皮肤黄染是高胆红素血症的典型体征,临床将该表现称为“ 黄疸”!

黄疸并不是肝癌的唯一典型症状,但它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肝脏功能损伤。

当肝癌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癌细胞在肝脏内形成弥漫性浸润之后,就 会降低肝细胞汲取、代谢胆红素的能力 大量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进入皮下之后, 就可造成 巩膜和皮肤黄染;

除此外,如果患者出现的是 肝胆管细胞癌, 又或者是肝癌进展到了晚期, 癌肿压迫或侵犯到了肝内胆管, 这会造成胆汁排出障碍,发展为 梗阻性胆汁淤积, 这也是肝癌晚期出现黄疸的主要因素。

3、面部以及口唇黏膜异常发黑

正常人的面色就是红润有光泽的状态,而口唇粘膜也是粉红状态。但出现肝病后则完全不同,因为肝脏涉及到了机体内分泌平衡。

于是在雌激素的刺激之下,黑色素开始在患者面部堆积,继而出现 了面色黯淡、黑眼圈 等症状,甚至是患者会逐渐发展为 古铜色面容 。当肝癌合并了 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 之后,在患者的 口唇粘膜处也会有明显的色素堆积。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了以上几个症状表现,这很可能就是肝脏受损发出的信号,甚至是肝脏癌变后的表现。特别是莫名出现了黄疸症状,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肝功能筛查,以便能尽早揪出肝脏问题,开始积极治疗。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生理性红细胞破坏过多、肝功能欠成熟等原因,可引起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增加,出现黄疸现象。随着上述原

因的逐渐消除,黄疸亦逐渐消退。这是一个生理过程。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14天内消退。早发性黄疸:出现早,多与出生最初几天吃奶时间短、胎便排出晚有关。迟发性黄疸:常在一周后出现,两个半月内慢慢消失,与母乳某些成分有关。只要孩子吃奶好,体重增加,精神好,可以观察,先不必治疗。若出现吃奶不好,

精神不好,要及时上医院。

黄疸先见于面、颈部,然后遍及躯干和四肢,巩膜亦可有黄染。部分新生儿的口腔黏膜也可能轻度发黄。黄疸多为浅**。

病理性黄疸意味着婴儿患有某些较严重的疾病,如溶血病、败血症、胆汁淤积综合征,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应全面检查、分析,及早治疗。如出现下列情况,则应立即上医院: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足月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3周。

3、皮肤或巩膜黄染较深,或呈黄绿色,或连同足底皮肤也明显黄染。

4、生理性黄染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

5、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480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2
下一篇2023-09-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