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土保持

什么是水土保持,第1张

1、什么是水土流失

答:是指由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关键词水土流失

2、什么是水土保持

答: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平原区等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关键词水土保持

3、水土流失形式主要有哪几类?

答: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混合侵蚀等。

关键词水土流失,形式

4、什么是水的损失?

答:水的损失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水土保持文献中是指植物截流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漏损失、坡面径流损失。在我国,水的损失主要指坡地径流损失。

关键词水的损失

5、什么是土壤侵蚀

答:是指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关键词土壤侵蚀

6、什么是水力侵蚀(水蚀)?

答: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地表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成为水力侵蚀。

关键词水力侵蚀

7、什么是溅蚀?

答:溅蚀是指裸露的地表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它是在一次降雨中最先导致的土壤侵蚀。

关键词溅蚀

8、溅蚀是如何形成的?

答:裸露的土地受到较大雨滴打击时,表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把土粒溅起,溅起的土粒落回坡面时,坡下比坡上落得多,因而土粒向坡下移动,随着雨量的增加和溅蚀的加剧,地表往往形成一个薄泥浆层,再加之汇合成小股地表径流的影响,很多土粒随径流而流失,这种现象常成为溅蚀。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孔隙,阻止雨水下渗,是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溅蚀

9、什么是面蚀?

答:面蚀是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由于面蚀面积大,侵蚀的又是肥沃的表土层,所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关键词面蚀

10、面蚀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面蚀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的不同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可以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粒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四种。

关键词面蚀,类型

11、什么是沟蚀?

答:沟蚀是指由汇集在一起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及以下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面蚀产生的细沟,在集中的地表径流侵蚀下继续加深、加宽、加长,当沟壑发展到不能为耕作所平复时,即变成沟蚀。沟蚀形成的沟壑成为侵蚀沟。

关键词沟蚀

12、沟蚀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沟蚀程度及表现形态,沟蚀可以分为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和冲沟侵蚀等不同类型。

关键词沟蚀

13、什么是浅沟侵蚀?

答:在细沟面蚀的基础上,地表径流进一步集中,由小股径流汇集成较大的径流,既冲刷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横断面为宽浅槽形的浅沟,这种侵蚀形式称为浅沟侵蚀。

关键词浅沟侵蚀

14、什么是切沟侵蚀?

答:切沟侵蚀是是浅沟侵蚀继续发展,冲刷力量和下切力量不断增大,沟深切入母质中,有明显的沟头,并形成一定高度的沟头跌水,这种沟蚀现象叫做切沟侵蚀。

关键词切沟侵蚀

15、切沟侵蚀有什么危害?

答:切沟侵蚀使耕地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关键词切沟侵蚀

16、什么是防治沟蚀最困难的阶段?

答:切沟侵蚀是侵蚀沟发育的盛期阶段,是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十分剧烈的阶段。所以这时是防治沟蚀最困难的阶段;

关键词切沟侵蚀,防治

17、什么是冲沟侵蚀?

答:冲沟侵蚀是切沟侵蚀的进一步发展,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来越大,横断面呈“U”形,并逐渐定型,沟底纵断面与原坡面有明显差异的侵蚀现象。

关键词冲沟侵蚀

18、土壤侵蚀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决定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它们对于土壤侵蚀的影响各不相同,但又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关键词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

19、什么是山洪侵蚀?

答:山洪侵蚀指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山洪侵蚀改变河道形态,冲毁建筑物和交通设施、淹埋农田和居民点,可造成严重危害。

关键词山洪侵蚀

20、什么是重力侵蚀?

答: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重力侵蚀的发生,是与其它外营力,特别是在水力侵蚀及下渗水分的共同作用下,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导致的地表物质移动。

关键词重力侵蚀

21、重力侵蚀有哪几种类型?

答:以重力为主要的外营力的侵蚀形式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等。

关键词重力侵蚀,类型

22、什么是陷穴?

答:地表径流沿黄土的垂直缝隙渗流到地下,由于可溶性矿物质和细粒土体,被淋溶至深层,土体内形成空洞,上部的土体失去顶托而发生陷落,呈垂直洞穴,这种侵蚀现象就叫陷穴。

关键词陷穴

23、陷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黄土有垂直节理性,而且土中富含易溶于水的碳酸盐,当地面低洼处积水以后,沿着垂直节理向下渗透,将土体中的碳酸盐溶解,形成更易透水的上下通道,水流在地下与沟底相通,将土粒逐步带到沟中,穴的下部逐渐空虚,上部土体由于自身重量没有支撑就垂直下坠,致使陷穴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沟头或沟边出现一连串陷穴,发展的结果即成为沟壑的一部分。

关键词陷穴,原理

24、什么是泻溜?

答:指崖壁和陡坡上的土石经风化形成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下泻的现象。

关键词泻溜

25、什么是崩岗?

答:边坡上部岩石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突出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破坏现象称为崩岗。崩岗是我国南方广东、江西等省风化花岗岩地区特有的现象。在这些地区,由于气温高、降雨多,山区、丘陵区的风化花岗岩深50~60米或更深,由松散的石英颗粒组成。当地面有林草植被覆盖时,不会有崩岗发生,

关键词崩岗

26、什么是崩塌 ?

答:边坡上部岩石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关键词崩塌

27、什么是滑坡 ?

答:当雨水渗透到土层底部,在不透水层或基层岩石上形成地下潜流,土体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滑动面发生的位移现象称为滑坡。

关键词滑坡

28、什么是混合侵蚀?

答:混合侵蚀是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特殊侵蚀形式,在生产上称混合侵蚀为泥石流。

关键词混合侵蚀

29、什么是风力侵蚀(风蚀)?

答:风力侵蚀是指在气流冲击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关键词风力侵蚀

30、什么是风沙流?

答:风沙流是指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或沙粒被风挟带形成风沙流。

关键词风沙流

31、风力侵蚀有哪几种运动形式?

答:由于风速和地表物质组成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悬移、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

关键词风力侵蚀,形式

32、什么是植物侵蚀?

答:植物侵蚀,也称生物侵蚀。一般来说,植物在防蚀固土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但是在人为作用下,有些植物对土壤产生一定侵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

关键词植物侵蚀

33、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哪些类别?

答: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三类:一是土壤(及其成土母质),二是明沙,三是裸露的岩石。

关键词组成物质,类别

34、不同物质组成的地面产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不同?

答:在同样的暴雨下,不同物质组成的地面的水土流失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山区、丘陵区地面的土壤(及其成土母质)入渗强度小于暴雨强度,本身质地又松软易蚀,暴雨中极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风沙区的明沙,颗粒较粗,空隙较大,暴雨中入渗强度很大,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所以没有水和土的流失,只有刮风时才产生风力侵蚀;一般山区裸露的岩石,在没有严重风化解体的情况下,暴雨中入渗量很小,虽然“地表径流”较大,但由于岩石坚硬,不会像土壤那样容易被水冲走。

关键词水土流失

35、什么是土壤的抗冲性?

答:是指土壤抵抗流水或风等外营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

关键词抗冲性

36、什么是土壤的抗冲强度?

答:指利用抗冲实验装置,在流量为1L/min,坡度为5°的条件下,冲走1g土所需的水的公斤数。抗冲强度越大,土壤的抗冲能力越大。

关键词抗冲强度

37、什么是土壤侵蚀程度?

答;是指从历史上有土壤侵蚀时起到调查时为止土壤侵蚀的总状况。

关键词土壤侵蚀程度

38、什么是土壤侵蚀率?

答: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亦称土壤侵蚀速率或土壤侵蚀速度。

关键词土壤侵蚀率

39、什么是侵蚀基准面?

答:河流或沟谷下切到某一水平面后,沟床趋向稳定,逐渐失去侵蚀能力,这个水平面就称为河流或沟谷的侵蚀基准面。

关键词侵蚀基准面

40、什么叫起沙风速?

答;沙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因粒径和地表状况及沙子含水率而异,通常把细沙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沙风速。

关键词起沙风速

41、什么叫溯源侵蚀?

答:溯源侵蚀也叫沟头前进,在暴雨时,地表径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而侵蚀沟的沟头却从低处向高处延伸,两者方向相反,沟头多呈跌水形状的坍塌前进。侵蚀沟沟头蚕食梁塬坡地的现象叫做溯源侵蚀。

关键词溯源侵蚀

42、降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答:地面上的水分主要是由降雨所产生的。所降雨水一部分渗入到地面土壤中,另一部分不能入渗的就形成“地表径流”,冲走地面的土粒,产生水土流失。如果降雨的强度很小,降雨能全部被土壤吸收,不产生“地表径流”,就不会有水土流失。如果降雨强度很大,地面的土壤不能全部吸收所降雨水,就会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关键词降雨,水土流失

43、什么叫侵蚀性降雨?

答:侵蚀性降雨是指引起土壤流失的最小降雨强度和大于该强度的降雨。一般而言,凡是产生地表径流的降雨就能引起土壤流失。因而侵蚀性降雨实质是产生地表径流的临界降雨。

关键词侵蚀性降雨

44、地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答:水在平地上一般不会流动或流动很慢,没有动力,不能冲走地面的土粒。水在有坡度的地面上,流动加快,就产生了动力,就能冲动并带走地面的土粒。产生水土流失,坡度越陡,水流动越快,动力也越大,产生的水和土的流失也就越多。

关键词地形,水土流失

45、什么是水土保持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取得的各种效益的总称。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

46、什么是蓄水保土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保水、保土、保肥以及改良土壤方面所获得的效益。

关键词蓄水保土效益

47。什么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生态系统(包括水、土、生物及局地气候等要素)向良性循环转化所获得的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48、什么叫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促进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所增加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49、什么是水土保持社会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减少洪涝、干旱及山地灾害,减轻对河道、库塘、湖泊淤积,保护交通、工矿、水利、电力、旅游设施及城乡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社会效益

50、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答:开发建设项目由于占用、损坏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自然或人工设施而依法缴纳的补偿费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51、什么是水土流失防治费?

答: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所投入的费用。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费

52、什么叫水土流失监测

答:水土流失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定期进行的调查、观测和分析。

关键词水土流失,监测

53、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管理?

答:为巩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对水土保持工程和林草措施及其它设施进行的维修和管护。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管理

54、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1)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四项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

(2)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人类合理的经济活动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而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

关键词水土流失,基本规律

55、什么叫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答:按水土保持国家标准,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治理措施的面积。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56、什么是水土保持措施?

答: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

57、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

答: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包括自然和人工设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

58、什么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答:按照水土流失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和耕作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关键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59、什么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答:为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60、什么叫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答: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达到国家治理标准的面积。

关键词治理面积

61、什么是水土流失区?

答: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土壤侵蚀量超过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区域。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

62、什么是水土流失面积?

答: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亦称土壤侵蚀面积

关键词水土流失面积。

63、水土流失会影响农业生产吗?

答:会,据科学观测,15~25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都同时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不耐旱,又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很低,群众生活贫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关键词水土流失,农业生产

64、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答: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的对策就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即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对策

65、什么是生态因子

答: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关键词生态因子,影响,环境

66、土壤的形成需要是哪些因素作用的结果?

答:土壤的形成与发展与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着,一般而言,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关键词土壤,形成

67、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答:土壤的形成必须历经漫长的过程,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100-400年。

关键词1cm,土壤

68、什么叫做土壤肥力?

答: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关键词土壤肥力

69、什么是径流?

答: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关键词径流

70、什么叫土壤熟化?

答:土壤熟化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耕种、施肥、灌溉、排水等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定向培育过程。

关键词土壤熟化

环水保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

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大跃进法和少大跃进法等。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扩展资料:

根据水利部《关于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移交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管理的通知》的精神,经研究,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同意承接该项工作,并制定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移交过渡期间的具体工作正在进行,学会也将会同有关单位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编制原则

一、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总体要求,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为依据。

二、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型式、类型、规模、布局、数量等进行比选,选择符合实际、技术合理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严格按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使水土保持设计具有易实施、投资少、效果好的特点。

江河保护治理。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497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2
下一篇2023-09-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