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可以让脸部补水?

怎么样可以让脸部补水?,第1张

肌肤保湿向来是办公室美女的美容头等大事,尤其到了冬季,时时都要为保卫水分子而与恶劣环境做斗争。路上的冷风是带走面部水分的强大杀手,而办公室的空调和电脑也一点点吸干你皮肤中的水分愈发拉起干旱警报。 最近流行什么保湿理念推出了哪些补水新产品,都是办公室保湿一族们首要掌握的武器。此外,求人不如求己,没有太多时间去美容院的职业女性,不妨多注意一点点,在家自制补水SPA,让你的脸面“自来水”。 午餐一粒水果、午后一杯柠檬茶、睡前厚厚一层面膜,让你无时无刻不被水包围。 保湿新理念 锁水 一些著名护肤品牌推出了锁水保湿理念,比如运用独特的植物精华,激活皮肤深处的水分资源,将更多的水分从真皮层运送到皮肤表面,同时能将水分锁在皮肤表面。 SPA 最时尚的美容方式是在补水保湿的同时充分滋养和放松缓解。美女不妨利用休闲时间,从洗面奶、按摩霜、爽肤露到保湿面膜样样做齐,同样能体会面部补水SPA的精髓。 自制补水 ●眼部SPA:将眼膜在冰箱中冷藏后使用,有助于消除浮肿和眼袋,敷上15分钟后取下,由中间向两边的顺序按压眼周穴位,舒活血液循环。 ●面部SPA:敷保湿精华前,将浸过温水的毛巾轻轻盖在脸上,用手指将毛巾轻轻往下压,令毛巾贴紧面部和眼部皮肤,让热气停留约30秒,以促进脸部的血液循环。然后依次使用按摩霜、保湿精华、保湿露和滋养凝乳等。 ●唇部SPA:将润唇膏转出,切下几片敷在唇上用保鲜膜固定,同时将热毛巾敷在唇上20分钟左右,可拯救极干燥的双唇。 美人三招 上班时间 1、多喝花草茶:如果你实在觉得喝白水没滋味,建议喝麦茶、花草茶或者泡片鲜柠檬———茉莉、玫瑰、薰衣草和菩提都是滋润皮肤的好东西。 2、桌上放个小鱼缸:桌上放盆水或绿色植物。如果觉得脸盆不好看,放个小鱼缸是好主意。 3、自制纸面膜:每天用保湿面膜敷脸太过奢侈,你可以把无酒精化妆水倒在纸面膜上,午休时往脸上贴10分钟,立即见效。 下班时间 1、用保湿品“抹墙”:上班族夜晚可以在脸敷上两三层厚厚的保湿乳液,不怕多,就当是“抹墙”吧,这样可将水分留在角质层,防止流失太多。 2、泡澡时敷保湿面膜:洗澡时可敷保湿面膜,在蒸汽作用下,面膜中的成分更容易快速被吸收。 3、内补美容餐: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美容餐,比如肉皮、猪蹄、牛蹄筋、鲜鱼等,千万不要为了减肥,让皮肤干燥黯淡。 专家秘笈 冬季补水是办公室女性最关心的问题,但是市面上的护肤品85%都写着能够保湿,让人无从选起。专家就女性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以解答。 专家:女性不应该把冬季美容简单锁定在补水保湿上,其实这也是美白、滋养和抗老化的最佳时机,因为保湿锁水因子在渗透肌肤过程中,可将其他护肤品精华匀速导入肌肤基底层,所以在选择保湿护肤品时,还可以关注该产品的其他功效。 问:皮肤保湿是不是只要涂保湿露就可以了? 专家:当然不是。美容保湿是要层层递进的,洗脸最好选择温和的洁面乳,否则第一步就把水分带走了,同时要定期使用按摩霜。冬天补水建议使用保湿精华液。因为它的分子体积比乳液小,能够渗透到角质层下,先涂精华液再抹乳液,这样可以延长水分被蒸发的时间。 问:在空调房里,用什么牌子的护肤品都没用,很快皮肤就干了。 专家:很简单,就是要大量使用,不停补充,尤其是干燥的部位。你要准备一瓶保湿喷雾或保湿面膜,前者随时补水,后者在下班后有重要约会或者活动时,可以快速保湿。冬天皮肤是容易干燥 要学会给自己肌肤补水! 而这其中保湿面膜占有很大的作用! 建议一星期做两次保湿面膜! 随身备保湿喷雾! 这其中,用什么牌子什么产品,我想,为了自己的脸,你还是有必要去商场看看,并向各家美导咨询比较一下! 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相信不久,你的脸就会水水嫩嫩哟~0~

长期使用海洋深层水可以改善皮肤敏感,普通的补水产品一般用的是纯净水或者蒸馏水,只能暂时起到补水的效果,海洋深层水除了能够补水,还具有消炎抗菌的功能,能够修复受损的细胞,促进新的细胞再生,可以改善皮肤敏感的状态。生活中,大家应该很少接触到深层海洋水,可以用DrRecella的αGri-X深海美妍化妆水来改善皮肤问题,αGri-X深海美妍化妆水的主要成分是冲绳深层海洋水和甘油,能够有效补水保湿,而且不添加对皮肤有刺激的有害物质,对皮肤没有负担。

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关于水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关于水的知识1

第1课时 自然界的水体和河流专题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一)水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1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2固态水:分布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存在。

3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次之。

(二)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汽水,其中海洋水最主要,占全球的水量的9653%。

(三)陆地上的水体: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冰川水为主体。

(四)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其它 水体与河流的关系)

(一)冰川水补给是单向的,冰川水可以补给任何水体,但是其他水体不能直接补给冰川

(二)其他水体可以相互补给

(三)河流和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四)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淡水总储量的2/3,人类利用的还不多。

1大陆冰川分布:两极地区(南极和格陵兰岛)

2山岳冰川分布:高大山脉的山顶

(五)地下水

1地下水的来源:大气降水、河湖水补给、凝结水

2地下水的类型: 潜水 和承压水的区别

(3)地下水利用中的问题

①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潜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

②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并引起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③污染造成地下水水质变坏。

(4)保护 措施

①保护补给区的自然环境,防止水污染;

②适量开采,防止过度,避免形成漏斗区;

③及时人工回灌,填补地下漏斗区;

④有灌有排,科学灌溉。

三河流

(一)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的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二)河流流量影响因素

1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读流经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是地形的迎风坡还是背风坡;

2内流河主要看降雪量和温度决定下的冰雪融化量;

3流域(集水)面积大小,面积越大,流量越大;

4根据水系是否庞大,判读支流的多少,支流多汇集水量大;

(三)河流径流的变化变化特点:

1 雨水 补给型:河流径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水旱灾害也比较频繁;

2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但流量的年际变化小

3湖泊水地下水补给型:径流量稳定而可靠,且与河流互补,即湖泊对河水流量有调蓄作用。

(四)典型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

1东部季风区: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北方河流流量小,汛期短;

2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和下渗强,流量小;汛期在气温最高的7、8月份,冬季流量小或出现断流;流量还有日变化;

3东北地区:4、5月份形成第一次汛期(春汛);7、8月份东南季风带来降雨,河流又出现第二次汛期(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小河流会断流。

4西南喀斯特地区:溶洞、暗河等发育,河流与地下水关系密切,补给量稳定可靠,径流量一般变化比较小。

5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带来的梅雨影响形成汛期,7、8月受副高带来的伏旱影响形成枯水期,9、10月锋面雨带南移又会有一次小汛期;

6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故汛期为7、8月或稍晚一些时间;由于冬、春降水少,枯水期出现在12、1、2月份(春旱)。

7季风气候和草原气候的降水属夏雨型,汛期在夏季;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属冬雨型,汛期在冬季;

(五)断流的原因:

1在温带干旱地区:以冰川补给的河流,在冬季由于气温低冰雪未融化而断流;

2半干旱半湿润地区:①自然:降水少、干旱、蒸发大、渗漏严重;

3人为:河流中上游工农业生活大量用水而断流;

(六)河流含沙量多少:

①降水强度:暴雨频率;

②植被:覆盖率高低,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③土壤:疏松程度,一般黄土高原含沙量大;

④地形:坡度越大,含沙量越大。

(七)河流凌汛(初春秋末)生成条件:

1成因:

①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②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2对策:一是发布汛情通报,做好预防工作;二是炸掉堵塞的冰坝。

(八)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①河流的落差(阶梯过渡地带,山地),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②河流水量的大小(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

(九)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1)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平缓,航运条件好。

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水流急促,航运条件差。

②气候——降水丰富且均匀,河流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航运条件好。

降水少且变率大,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 航运条件差。

③水文——河网密布,通航里程长;河道宽阔平直;冰期短;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航道不易淤积,使用时间长,航运条件好,反之较差。

(2)社会经济条件:

④水运本身的优点(运量大,投资省,运费低反之,就是有航运条件再好,流域内人口稀少,经济发达落后,运输的需求量小,也不具备海运价值,如:亚马孙河。

⑤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航运价值高。

⑥水运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系;⑦流域的资源开发、工农业情况(如答“黄金水道”);

(十)河流水系

(1)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

①发源地、注入地、干流长短、流向自--向--流、流域面积大小、河网形态、密度

②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支流多少、支流排列形状(常见的水系形状有向心状(塔里木盆地)、放射状(海南岛)、扇形、树枝状、平行状、格子状、网状、对称和不对称),或主要分布在河流北(南、东、西)岸,湖泊的数量及分布等

③河道曲直情况、宽窄、深浅、高低(即为河床特征)、落差或峡谷分布

④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河道特征。

(十一)河流水文特征:

①河流的内(外)流区、河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补给)

②年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有无断流——以雨水补给的外流河主要由降水决定: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季节变化、流域面积大小;以冰川融水补给的内流河由气温决定。

③汛期(水位):有无明显汛期,一个还是两个,汛期在什么季节,水位高低,水位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补给时间长短、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④含沙量:大或小——地面坡度,土壤的疏松程度,植被覆盖状况,降水强度(集中程度或暴雨发生频率)等

⑤结冰期:有无、长短——取决于温度冬季是否低于0℃;是否有凌汛(两条件:有结冰期和低纬流向高纬)

⑥流速快慢 :上游山区河段,一般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多水能资源;中下游平原河段,一般地势平坦、流速慢,航运条件好;

注意:外流河上述①——⑥条均要描述,内流河仅描述①②两条。

(十二)河流流向的判读 方法

常见的的判定方法有如下几方面:

1、根据一条等高线的弯曲,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即潜水位线的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即河流从等潜水位线高值指向低值。

潜水位线的弯曲可以反映河流与潜水的互补关系: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值指向低值,可判定其互补关系。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经流量比较稳定,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

4、根据城市的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城市合理规划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酒厂,食品厂等)应位于居民区上游地区;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应位于居民区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的上游等。

5、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高中地理关于水的知识2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含义及类型

(一)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二)类型和过程:

1海陆间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大海;

2陆地内循环:陆地→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陆地;

3海上内循环:海洋→蒸发→降水。

(三)意义

1维护全球水热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水热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2使陆地淡资源水不断更新;

3联系四大圈层和海陆间纽带,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四)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

1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径流: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造陆、围湖造田

2影响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

3影响局部降水: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5影响下渗:城市路面硬化、植被破坏。

高中地理关于水的知识3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海水的运动形式及因素

(一)海水的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和海啸

2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有周期性的运动,一天两次,白天为潮、晚上为汐。

3洋流: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二)影响洋流的因素:

1盛行风:大气运动和近近地面风带。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洋流分布与盛行风风带分布是一致,如图所示。

2海陆分布: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其中地转偏向力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

3海水密度和补偿作用:如秘鲁寒流。

二、洋流的类型

(一)按性质分类(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而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寒暖流的区别方法:东西向洋流中,中低纬度的是暖流,中高纬度的是寒流;南北向洋流中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索马里暖流除外,因为它是向岸风作用下的下沉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索马里寒流除外,因为它是离岸风作用下的上升流);

3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洋流的判读方法

①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为南半球;

②确定洋流流向: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就是洋流方向。

③确定洋流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

④根据洋流流向、性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确定洋流名称。

(二)按照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运动而形成。如: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

2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平面下降,流入海区平面上升,相邻海区相互补给的洋流。如:本格拉寒流、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索马里寒流。

3密度流:由于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影响起海水密度不同,引起的海水运动。

(1)发生地区:封闭海区-开阔海区之间

(2)海水的流动方向:表层:低密度-高密度;底层;高密度-低密度。

(3)主要发生区域: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地区。

三、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及规律

(一)世界表层洋流分布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1)方向: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洋流性质: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3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受西风影响(风海流),形成规模很大、自西向东流(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性质是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1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2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①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②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二)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

1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温带、大陆架、寒暖流交汇、上升流及河流入海口附近)。

A温带海域: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众多;

B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水温高,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C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

D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离岸风导致的上升流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饵料丰富。

2世界著名渔场的分布——世界四大渔场成因

(三)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1顺流可节省 燃料,加快速度,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最佳航线的选择

例如,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冬季出发。一是此时我国东南沿岸地区吹偏北风,顺风行船;二是北印度洋海区盛行东北风,海水自东向西流,船队顺风顺水而行。次年夏季反航,也是利用了顺水航行的道理;

2寒、暖流交汇处或冬季暖流上空多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流从两极带来的冰山对航行不利。

(四)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有利);扩大污染范围(不利)。

(五)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答题模式:

1气候:降水量少,晴朗光照充足,气温高、多风蒸发旺盛。

2地形:沿海地形平坦,适于晒盐的泥质海滩。

(六)海雾的形成及分布:

(一)形成:海雾是由海面的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通常是白色,能见度在1米以下。

(二)海雾的分布及季节

1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全球

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

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集中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高中地理关于水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二地理河流内容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河流内容知识点

★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与思考方法

★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 20个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 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

★ 高一地理全球洋流知识点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大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703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