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麻是怎样分类的?

红麻是怎样分类的?,第1张

1形态学分类

红麻最早是依据苞叶是否分裂,分为两个变种,即:①HcannabinusLvargenuinusHochrLesensStrict(苞叶不分裂),②varunidensHochrunidensLinde(苞叶上部略有分裂)(Hochreutiner,1900)。

I全叶型

变种1:varsimplex

类型1:紫茎、紫叶柄

变种2:varviridis

类型2:绿茎、绿叶柄

II裂叶型

变种3:varruber

类型3:茎基部红色,上部绿色,绿叶柄

变种4:varpurpureus紫茎、紫叶柄

类型4:迟熟、茎细而高、窄裂叶带紫色、紫花瓣

类型5:早熟、茎壮而矮、宽裂叶

变种5:varvulgaris绿茎、绿叶柄

类型6:特早熟

类型7:迟熟、幼苗红茎

类型8:迟熟、幼苗绿茎

我国在红麻形态分类的标准中增加了花色、种子大小和节间长短等性状指标,使分类结果既接近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的实际,又能为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指导。我国的红麻形态分类表(邓丽卿、粟建光等,1994)如下:

见表2农艺学分类

红麻在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下长期栽培后,产生了许多新的类型和品种,因此,开展农艺学分类研究,在生产实际中和品种选育上十分重要。

苏联依据熟型将红麻分为伊朗型、塔什干型和费尔干型,即晚熟、中熟、早熟3个类型。1940年日本根据光温反应特性,将红麻分为北方感温型和南方感光型两类,前者对光反应迟钝对温度反应敏感,多从苏联引进,后者对光反应敏感对温度反应钝感,多从印度引进。

我国对红麻品种分类以叶型、茎色和生育期为标准,分为18个类型。其中裂叶、绿茎、极晚熟类型所占比例最大,为117%;全叶、绿茎、特早熟类型所占比例最小,仅16%。裂叶型占632%,全叶型占368%。红茎型占560%,绿茎型占440%)。还根据红麻对环境的适应性,分为南方生态型和北方生态型,前者生育期长,迟熟,耐寒性较差,光温反应敏感;后者生育期短、对温度反应较敏感,耐寒性较强。

我国红麻的品种类型(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我国红麻的品种类型(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续)-1

红麻的茎直立,圆筒形。茎色分红、绿两大类。红茎品种又有紫、红及淡红几种颜色。

栽培类型的株高为220~500cm,中部茎粗为08~30cm,皮厚06~25mm;野生红麻的株高为50~350cm,茎粗为03~18cm。茎节数为35~105节,节间长度,子叶节至第一节长为2~4cm,子叶节向上至第10节的平均长度为4~5cm,从15节向上逐渐缩短,始蕾后又延伸增长,梢部再缩短。

茎节叶痕处长有腋芽原基,腋芽极易长成分枝。分枝出现部位早熟种为第15节左右,晚熟种为第70~90节。分枝颜色与主茎相同。主茎与分枝均着生稀疏小刺(一般栽培品种)或光滑无刺(如85-228)或密生明显小硬刺(如85-322)等。

茎横切面圆形有凹凸隆起,茎组织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被有蜡质。皮层在表皮内,为薄壁细胞层。韧皮部中有韧皮纤维细胞和薄壁细胞。形成层向外缘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分生次生木质部。木质部内有导管、管胞、薄壁组织细胞和木纤维。髓位于茎中心。

株型分直立高秆、矮秆短节间和多分枝等。直立高秆型:株高300~500cm,有腋芽,无明显分枝,当生长点受损后,腋芽才发育成侧枝,栽培类型多属此,野生红麻约20%属此,如TA191、85-246等。矮秆短节间型:茎高80~100cm,节间长度1cm左右,茎秆坚硬,纤维较粗,有腋芽,无明显分枝,约10%的野生红麻属此,无栽培利用价值,可供研究或作抗倒亲本等利用,如85-11、85-234等。分枝型:株高200cm左右,茎表密生小硬刺,腋芽发达,多发育为分枝,在稀植条件下成丛生分枝,约75%的野生红麻属此,无栽培利用价值,但有些抗病或耐旱材料,如85-195、85-133、85-224等,可作育种、遗传或生物学研究利用,有些形态特异材料,如大花冠、色泽鲜丽花冠材料等,可作观赏植物栽培。

红麻为双子叶植物。子叶肾形,出土时水平张开,叶柄短。5~7d后,生长点处见叶芽,随后真叶从子叶侧方伸出,这时子叶柄长15cm左右。叶互生,叶型分为裂叶和全叶两种,栽培红麻中裂叶型占605%,全叶型占395%,野生红麻极大部分是裂叶型。裂叶型中又有深裂叶与浅裂叶之分,其小叶片的形状有长卵形(如青皮3号)、披针形(如85-88)、羽状分裂形(如85-237)、近卵形(如85-133)等。全叶型有卵圆形(如K292)、近圆形(如85-258)、近卵形(如85-152)等。叶为绿或深绿色,叶缘锯齿分无(如85-88)、密(如85-237)、稀(如85-210)、深(如85-247)、浅(如85-152)等,少数品种的叶缘镶有紫色痕。掌状网脉,叶脉颜色大部分为淡绿色(如青皮3号),少数微红色(如NA128)和紫红色(TA191)。

红麻的叶型

叶片大小和单株叶片数目因品种、栽培条件和生长阶段而异,旺长期叶片最大,裂叶型为长16~22cm,宽20~24cm,全叶型为长15~18cm,宽12~15cm,大叶片品种如J-1-113、SD131、C2032等。单株叶片数目一般中、晚熟品种为100枚左右,稀植时,可达400枚。裂叶型品种的叶序的小叶数目,随植株生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苗期心脏形叶,生育中期为3裂,后生长出5、7裂掌状叶,生育中后期,生长的叶为5、3裂掌状叶,生育末期为披针形叶,但早熟和特早熟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一般不出现7裂掌状叶。生产上“南种北植”的品种,由于营养生长期延长,收获时通常不出现披针形叶。全叶型品种只有心脏形叶和披针形叶。

叶柄长度裂叶型为22~30cm,全叶型17~28cm,短叶柄品种13~15cm左右。叶柄色与茎色一致,颜色有绿、微红、淡红、红、紫等。叶柄与茎秆的夹角为35°~60°,栽培类型为40°~50°。叶柄上有稀疏小刺。

野生红麻叶片的叶形、叶缘、大小、表面、颜色等多样性更丰富,一般为叶片较小、叶色较深、裂叶型、表多绒毛,类型间的差异很大。

裂叶型红麻不同生育阶段的叶形变化

中文名:

红麻

别名:又称洋麻、槿麻、钟麻刺老牙、鹊不踏、刺老鸦、虎阳刺

英文名: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科属:锦葵科 木槿属

来源: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

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

野麻

1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皮棕红色,叶子互生,卵圆形,背面有白色茸毛,茎皮可抽纤维。

2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3某些野生麻类的统称。

红麻纤维银白色,有光泽,吸湿散水快。适于织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绳索。带皮麻秆可作造纸原料,剥皮后的麻骨用于烧制活性炭和制纤维板。叶可作牲畜饲料。

中药并无红麻此味药,所以,要慎用

天麻颜色分为4种,不过在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多的就是,乌天麻,红天麻,别的很少见,因为产量太少,但其实他们的药用价值都差不多

想了解更多有关于天麻的吃法,用法,药效,我推荐你去看看:知粮

去公众平台搜搜看

红麻分为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5种类型。我国红麻生产用品种多为晚熟和极晚熟。从非洲和东南亚等低纬度国家引入的品种,在华南地区栽培,有的花而不实,有的结子量较少。在长江流域以北麻区栽培,一般难收到种子。

红麻品种的生育特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6047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3
下一篇2023-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